“我国应尽早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证书体系,实现绿证对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全覆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表示,这既满足市场用户购买需求,也充分发挥核电在全国减碳降碳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核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杨长利委员介绍说,核电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超过1亿千瓦,占全球在运在建核电总装机的21.2%。核电安全运行业绩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发电量在全国占比接近5%,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亿吨。核电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越来越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于2017年建立了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向满足条件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核发绿证,通过交易获取绿色溢价。发展至今,已构建起日益完善的绿色低碳电力体系,建立了绿证交易、绿电交易两种市场机制,绿证核发范围拓展至包括水电在内的全部可再生能源,绿证也成为认定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和交易载体,实现了从“绿色溢价”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的定位转变和价值提升,为近期衔接能耗双控政策、抵扣能耗量,中长期衔接节能降碳政策、抵扣碳排放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绿色低碳电力,核电迄今未被纳入我国绿证绿电体系,是唯一被排除在体系之外的非化石能源,这既不利于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核电行业的长远发展。”杨长利委员表示,核电作为高效能源,能量密度高、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具有稳定供应能力,是增强能源安全的重要选项。
“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绿色低碳电力,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交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杨长利委员进一步介绍,这首先有助于在国际贸易中规避非关税壁垒,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绿电消费需求;其次可充分发挥核电低碳价值。
当前,欧美等国更加重视核电在碳减排中的突出作用,已有部分国家在政策或实施层面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范畴。其中,比利时、荷兰、芬兰等11国向核电发放了欧盟来源担保证书(GO证书),用于向终端消费者证明所用电力的绿色属性。美国伊利诺伊州、纽约州等在清洁能源配额中细分设置了零排放信用,专门适用于核电,以支撑实现各州减排目标。
杨长利委员表示,从我国国情看,碳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是实现能源消费侧和供给侧协同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符合现有绿色电力体系促进碳减排的方针定位,水电纳入绿证的政策实践也给核电纳入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