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矿山
实现“双过半” 金川集团上半年成绩亮眼 今年1月至6月,金川集团主要产品产量均超额完成生产经营计划,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61亿元,营业收入2636亿元,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面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国际局势愈加复杂、产品金属价格波动剧烈的严峻生产经营形势,金川集团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组建高水平研发中心,优化科技创新组织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同时,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入推进“三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改旧育新”、新兴产业“培优塑新”和未来产业“超前谋新”,不断发展壮大镍钴铜新材料、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有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上半年,该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指标完成情况均超出预期,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金川集团以“打造万亿金川”“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为引领,千方百计强化资源保障,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稳妥开展资源项目研究与获取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扎实推进自有矿业权地质找矿,开展境内地质找矿项目,围绕集团战略布局开展资源获取,现场考察资源项目,同时统筹协调境内外资源项目开发,为保障国家关键矿产资源安全贡献力量。金川集团以科创突破促发展,上半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8亿元,同比增长9.8%。着力建强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6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运行稳固,加速推进“先进镍钴铜金属及新材料”“羰化冶金及羰基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中试平台建设进程,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基础持续增强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综合能力。目前,承担在研各级政府科技计划87项,联合13家高校、企业,主导启动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低品位难采矿体大规模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围绕核心技术攻坚,共实施集团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并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6N5超高纯镍钴制备等关键工艺取得实质性突破,高强高导铜合金、航空用4J36因瓦合金中厚板材等高端材料成功实现批量化产销,共有3项重要科技成果获2024年度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金川集团以项目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210项新建及结转项目,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02项。矿山工程超额13%完成上半年掘进计划。地表建设实现高效突破,河西堡40万吨铜电解(二期)、280kt/a动力电池用硫酸镍等5项重大重点项目建成投运,镍电解优化改造等6项技改项目同步投产。1月至6月,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7.2亿元。

地下1820米!我国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

7月18日,中核集团专家团队宣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找矿思路。铀矿勘查的目的是探寻和确定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并评估其资源量和开发利用前景,工业铀矿化是寻找工业铀矿床的直接可靠线索。本次发现的工业铀矿化是我国首次在塔里木盆地沙漠腹地空白区红杂色层中发现的厚大工业铀矿化,填补了我国最大沙漠覆盖区的找矿空白,意味着我国铀矿勘查突破了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禁区,在“天-空-地-深”三维探测技术基础上,集成建立了一套适合荒漠-沙漠覆盖区的砂岩型铀矿绿色高效探测技术体系,实现了新区、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找矿突破,对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将大幅提升我国在荒漠-沙漠覆盖区铀资源勘查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核能事业的稳健发展筑牢根基。为推动塔里木盆地铀矿找矿突破,夯实铀资源大基地建设,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中核集团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联合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成立了一支塔里木盆地核能开发科研专家团队,创新提出“渗出-渗入复成因区域预测模型”,创新发展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开发塔里木盆地复杂地层深孔高效钻进技术,为本次砂岩型工业铀矿化找矿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型矿山 2025-07-22 13:57

山河智能与西南能矿集团开展深入交流

日前,山河智能副总经理龙居才带队赴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能矿集团)拜访,双方就加速矿业装备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进行深入交流。会上,西南能矿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凯对龙居才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西南能矿集团的基本情况。李凯表示,西南能矿金属矿山类型决定了采掘方式为井下开采,未来围绕智慧矿山建设以及智能化升级,希望山河智能朝着智能化方向,不断拓展井下采矿设备和破碎设备、选矿设备,更好满足西南能矿井下开采需求,实现发展共赢。龙居才对西南能矿集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高度肯定了西南能矿集团的行业地位。龙居才表示,山河智能凭借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在智慧矿山领域树立了行业标杆。其5G智能钻机、无人驾驶矿卡及智慧矿山管控系统等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矿山作业效率,还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根据西南能矿集团金属矿山井下开采的方式,山河智能将继续深化井下设备技术创新,助力金属类矿山智能化建设。西南能矿集团是贵州省矿产资源投融资的重要平台,矿产资源探、采、选、冶及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全省矿产资源整合的重要主体,为贵州矿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重型矿山 2025-07-21 14:56

广西铝业集团:扎实跑好“上半程” 奋进迈向“下半程”

时维七月,年序过半。广西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广投集团”)旗下广西铝业集团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出成果、见实效:“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见效,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重大项目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科创新高地日益形成,扎实跑好2025“上半程”。向“新”突破,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今年以来,广西铝业集团累计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研发投入强度超3%,新获发明专利15项,正在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自治区级项目21项。研发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航空用高性能铝合金超厚板制备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助力企业第三次摘下“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果转化形成年产超2万吨航空用高性能铝合金超厚板生产线,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国家重大工程对高端铝合金材料的需求;低空经济、半导体等领域材料实现新突破,自研7G50高强铝合金圆棒成功应用于飞行汽车核心承力结构件,成功试产半导体天轨运输系统(OHT)型材产品,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以“智”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取得新成效广投柳铝表面质量快速识别预警模型、南南铝加工气垫炉表面缺陷检测等8项应用项目入选自治区“人工智能+制造”垂直领域模型和典型案例名单,形成覆盖铝电解、铝加工、铝电子多环节的智能化示范样板。来宾广投银海铝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AI算法模型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深度融合,打造贯通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体系,电解槽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工艺大数据分析系统等11个关键子项目上线投入试运行;百色广投银海铝自主研发铝电解管控数字化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调控与工艺参数动态优化,年减排超700吨;南南铝加工深入开发工艺制程智能推荐等典型应用场景,试点先行带动打造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标杆。向“绿”而行,可持续发展在行动来宾、百色电解铝企业坚持高标准推进节能降耗技改,持续对电解槽、空压机等关键设备进行节能升级。来宾广投银海积极推进电解烟气余热发电,降低用电能耗;百色广投银海铝实现吨铝电耗降低700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入选首批“绿电铝模范生产企业”名单、百色电解铝国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企业,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业示范的跨越。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盛夏时分,新疆广投桂东电子热潮奔涌、干劲正足。年产2500万㎡中高压化成箔项目(二期)在7月正式投产,项目仅耗时358天,全面建成36条以“导电辊+三液馈供电”为核心技术的七段化成生产线,年产能全面提升至2500万平方米,工艺提升20%-40%。项目扎根边疆地区建设五年,完成投资约8.8亿元,累计创造产值近16亿元,贡献利税约6600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40余个;项目二期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突破11.4亿元,年贡献利税可达9000万元,将进一步深化广西、新疆两地资源互动,打造形成广投集团实施“产融投”协同发展实现跨省区产业共赢的新范例。在钦州,年产60万吨碳基新材料项目加速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第一批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着眼利用临港、沿海沿江、平陆运河水路运输及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枢纽优势,推进铝产业链向沿海区域布局延伸,将打造行业先进的全流程铝电解用预焙阳极智能化工厂。在来宾,年产1万吨高纯铝项目全面达产,产品纯度稳达99.996%(4N6级)以上,关键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从99.70国标铝锭到5N高端铝锭的定制化生产,为广西铝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上规扩能夯实基础。激发改革增效“新活力”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广西铝业集团找准“关键处”,深化开展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生产经营、人才建设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任务目标全面完成,进一步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产业协同“链”动升级。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共享资源、管理、技术等优势,推动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南宁—来宾—柳州产业链发挥返回料成本重熔优势,优化订单结构,强化排产协同,协同生产效率提升近20%;贺铝产业链加强上下游协作促进成果转化,成功试制AI服务器用厚规格高性能电子铝箔新产品。多方挖潜降本增效。紧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坚持考核“瘦身”为发展增效,差异化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优化整合,考核指标数量同比压降22%,推动考核指标更精准聚焦、考核导向更注重实绩实效;强化生产全流程监控、精益管理,化成箔产线高效运转三个月“零断箔”,电子铝箔单月产量创新高记录,铝锭产品成品率、碳素产品一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
重型矿山 2025-07-21 13:58

固体废物处理厂家哪家好?碎得四轴剪切式破碎机一次搞定复杂物料

在当今环保要求日益严苛、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趋势的大背景下,固废处理领域正经历着从“简单处置”向“高效资源化”的转型,而碎得机械推出的四轴剪切式破碎机,凭借对复杂物料的高效处理能力、稳定可靠的运行表现以及对环保标准的精准契合,成为众多企业突破处理瓶颈的核心设备。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和城市化规模扩大,固体废弃物不仅产量激增,成分也愈发复杂——从工业领域的金属、塑料、橡胶混合废料,到城市生活中的织物、纸张、玻璃杂糅垃圾,再到医疗、化工等领域的危险废物,传统破碎设备在处理这些物料时屡屡受限,而碎得这款四轴剪切式破碎机,正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性能,为行业提供了一套更优的解决方案。一、固废处理需求升级,传统设备渐显局限工业生产中,固体废料的坚硬、塑料残片的韧性、橡胶边角料的粘性,让传统破碎设备要么因剪切力不足导致效率低下,要么因部件磨损过快增加维修成本;城市生活垃圾中,织物的缠绕、纸张的蓬松、玻璃的脆性相互交织,传统设备往往需要多次破碎才能达标,既耗费时间又徒增能耗。更关键的是,环保政策对处理过程中的粉尘、噪音管控愈发严格,传统设备的密封性和降噪能力不足,容易让企业面临合规压力。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使得行业对能适应复杂工况、兼顾效率与环保的破碎设备需求愈发迫切。二、碎得四轴剪切式破碎机:破解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碎得四轴剪切式破碎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对复杂场景的精准应对。通过上下两排刀轴的协同运作,上排刀轴负责初步破碎与拨匀物料,下排刀轴进行精细剪切,让原本需要分批次、分设备处理的混合物料,能一次性完成破碎,省去了人工分拣和多次转运的麻烦。处理电子垃圾时,塑料外壳、金属线路板和小型零部件的混合物,经四轴剪切后形成均匀小块,后续磁选分离效率大幅提升;面对废旧渔网、布条等软性缠绕物料,其优化的刀轴转速和剪切频率能快速切断缠绕,确保物料顺畅流动,连续运行几小时也不会堵塞,保障生产线稳定;处理医疗垃圾、化工桶等危险废物时,密闭设计杜绝有害物质外泄,彻底破碎后的物料让消毒更充分,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让企业能安心合规处理。三、操作便捷与耐用性:兼顾效率与长期价值在操作层面,碎得四轴剪切式破碎机可快速更换筛网,调节出料力度,通过一次破碎满足不同客户粒度要求,设备会自动调整刀片转速和剪切力度,无需复杂计算,大幅节省操作时间。耐用性上,其刀片、刀轴等关键部件采用高强度耐磨合金材料,经特殊热处理后,硬度与韧性兼顾,面对一些金属冲击也不易崩刃、磨损,使用寿命显著延长,减少了易损件更换频率和停机时间,从长期来看能为企业降低不少维护成本。四、环保达标与设备协同:适配多元场景需求环保性能上,这款破碎机通过先进密封技术防止粉尘外溢,配合隔音材料和降噪设计控制噪音,既保护操作人员健康,又符合环保标准,特别适合城市周边或环保要求高的区域使用。在设备协同方面,它能与磁选、筛分、输送等后续设备无缝对接,形成完整生产线。比如与磁选设备配合时,破碎后的物料可直接进入分离环节,无需额外处理,让整个固废处理流程更连贯高效。五、推动固废资源化,成为行业得力助手从复杂物料的一次性处理,到操作、维护的便捷省心,再到环保合规与设备协同的高效,碎得四轴剪切式破碎机以综合性能的全面性,成为固废处理领域的可靠选择。它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更以稳定的运行和高效的转化能力,为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行业朝着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稳步前进。
重型矿山 2025-07-18 15:07

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与阿达罗能源董事长埃德温举行座谈

7月12日,阿达罗能源(AdaroEnergy)董事长埃德温率队到访三一集团长沙产业园,与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轮值董事长、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举行座谈。双方围绕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向文波对埃德温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面对新的市场机遇,三一集团正全力推进“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战略,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打造事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方向。目前,三一已推出“风光储充用”全链路解决方案,电动重卡在煤炭运输领域能实现对传统燃油重卡的完全替代并大幅降低碳排放,将为相关领域合作提供有力支撑。埃德温表示,阿达罗能源在新能源和环保领域积极布局,希望与三一进一步加强沟通,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电动重卡等项目上开展全方位合作,同时在国际煤炭贸易领域推进项目落地。因特拉资源公司(Interra)执行主席黄淳介,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卡董事长梁林河,三一集团副总裁、海外直营事业部董事长李沁参与活动。
重型矿山 2025-07-15 13:50

三一重装召开2025年半年度营销工作会议

2025年7月9日‌,三一重装2025年半年度营销工作会议于张家界琵琶溪宾馆圆满召开。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轮值董事长向文波出席并主持会议,三一集团董事、重装事业部董事长戚建、总经理张志宏、采掘研究院院长尹力、营销公司总经理孙郝、海外营销公司总经理邓文旭等多位领导出席会议并听取工作报告。·会议以“破局新起点,奋战新征程”为主题,聚焦技术攻坚、全球协同与客户价值深化,为下半年高质量发展绘制行动蓝图。‌会议伊始,重装事业部营销公司总经理孙郝对2025年半年度国内营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表示,面对行业周期性调整,我们要坚守“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初心,明确三大战略重心:技术深耕—加速智能化、绿色化迭代,突破矿山电动化与无人化技术;服务提升—开展价值服务全球行,全面走访客户,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组织针对性培训;生态共建—严控订单质量,以契约精神构建风险共担伙伴关系。国内营销工作汇报完毕后,重装事业部海外营销公司总经理邓文旭对2025年半年度海外营销工作进行了汇报。‌他提出技术引领与全球本地化双轮驱动,聚焦矿车尖端技术,以新能源与智能化产品提升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通过设计优化提升能效。海外营销工作汇报完毕后,重装事业部配件公司总经理王业明对后市场及配件业务进行了整体报告,配件公司将深化供应链响应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分布式仓储优化保供时效,确保客户设备"不停机、不停产",提升配件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构建敏捷供应、智慧保障、共融生态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最后,重装事业部采掘研究院院长尹力对产品竞争力进行了汇报,要持续打技术攻坚战:通过自主化突破核心壁垒,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通过“近客户布局”优化智造体系提升供应链效率;将智能化、绿色化技术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打造高可靠性硬核壁垒,直击客户核心价值诉求。运营保障:精益协同兑现客户承诺报告完成后,重装事业部张志宏总经理在会议中强调:‌"要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专项保障客户权益,通过全天候响应体系解决交付痛点;同步升级全球供应链,整合资源优化成本结构与交付效率,实现采购和交付周期双降,以端到端韧性运营保障客户设备全生命周期高效运行。"体验至上:技术纵深与服务重构双轨并进重装事业部董事长戚建先生逐一安排落实了各部门重点工作,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我们要集中资源攻坚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技术迭代,实现关键设备自主可控;服务方面,要继续整合直服体系与优化后市场战略,构建"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价值链,通过预防性维护、智能诊断等全周期服务提升客户设备出勤率。最后,他号召全员以分秒必争的攻坚姿态、使命必达的决战决心,全力冲刺下半年技术突破与服务升级双目标。沉淀积累:生态协同穿越周期波动目前阶段,矿山装备的核心使命是助力客户健康穿越周期波动,当前调整恰是结构升级与价值重塑的战略机遇期。轮值董事长向文波强调:我们拒绝内卷式竞争,主张开放协同、能力互补,通过联合技术攻坚突破产业瓶颈,共建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共享全球服务生态资源,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垦智能化、低碳化新兴市场沃土,以共生逻辑重塑行业成长新范式。"在全球矿业智能化与低碳化浪潮中,三一重装以技术硬实力为根基、全球资源为脉络、客户价值为信仰,持续锻造全场景适配、全周期保障、全生态协同的矿山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我们以长期主义深耕客户需求,以开放生态激活产业链动能,引领行业穿越周期波动,为中国智慧定义全球矿业未来版图贡献三一力量!
重型矿山 2025-07-15 11:11

黑龙江龙煤集团以科技助推“新质”跃迁

万米井巷深处,采煤机刀锋旋转,割煤、推溜、移架……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滚滚“乌金”应声而落。而在千里之外的指挥中心,巨幅屏幕上奔流的是数据,工程师指尖轻点的,是启动未来的按钮。这正是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煤集团)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龙煤集团始终牢牢抓住改革方向,坚持“夯基础、上标准、抓长远、促发展”工作思路,深入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锚定发展目标,深化改革举措,持续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通过科技创新积累、生产方式迭代等举措,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力提升经营增效的“含金量”。智采破晓:从“汗水经济”到“指尖采煤”走进龙煤集团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一股浓郁的“科技范儿”扑面而来。巨幅屏幕上,各矿井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环节的运行数据实时奔流,入井人数、带班领导、行走路线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安坐在调度室,指尖轻点,便可对井下设备进行远程一键操作,“穿着西装把煤采”已从遥远的梦想照进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这幅壮观图景的背后,是龙煤集团擘画的宏伟蓝图。近年来,《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2023—2025年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让全集团矿井智能化建设踏上了“快车道”。科技创新正为煤炭生产注入强劲动能,持续提升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推动着煤炭生产从“人控”到“数控”的提质升级,从“少人”到“无人”的智慧蝶变,以澎湃的创新活力激活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龙煤集团先后与华为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等顶尖“外脑”签订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上展开全面深度合作。高强度轻型液压支架、智能型割岩采煤机、智能装载机、自移式皮带尾、防爆齿轨机车等一批“国之重器”陆续引进。截至目前,龙煤集团已累计建成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1处,智能化煤矿17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16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48个。智能化的种子,正在龙江大地的煤海深处“多点开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前用不惯,现在离不开!”龙煤鸡西矿业公司城山煤矿145综采队的翁浩新感慨万千,“在矿上干了半辈子,从弯腰弓背、出大力流大汗的机械化采煤,到记忆截割采煤,再到如今点击鼠标就能‘割’煤的智能化开采,产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劳动强度却越来越低。”他和许多新时代的矿山人一样,既是这场科技颠覆传统的见证者,更是这场采煤工艺深刻变革的受益者。是的,曾经梦想中的场景正逐步实现。特别是安全生产“一张网、一张图”和“5G+智慧大脑”的打造,不仅为煤炭生产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更为矿山最终向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AI入列:让“机器人同事”驰骋矿山在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三矿的井下深处,一个科技感十足、形似“瓦力”的机器人,正沿着既定路线自主巡检。它一边眨动着灵动的“大眼睛”进行智能成像,一边竖起聪慧的“大耳朵”细致监听着设备运行的每一丝声响,如一名不知疲倦的哨兵,对周遭环境与设备进行着无死角的检查。“这台巡检机器人可真是帮了大忙了!”东荣三矿总工程师李莫岩赞不绝口,“过去,井下设备巡检全靠人工,三班倒24小时轮流值守,费时费力还怕有疏漏。自从这位‘新工友’上岗,不仅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画面数据还能即时传输,设备状态实时掌握,故障隐患实时排查,它已经成了一线职工离不开的‘好帮手’。”这名不知疲倦的“哨兵”,只是龙煤集团“AI同事”方阵中的一员。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矿井、智慧矿山建设的提速,集团全力推进“信息+”建设,各类机器人得以在不同场景大显身手。目前,该企业已有954处机电运输辅助系统实现远程集中控制、无人值守,25台套各式机器人在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关键区域成功“上岗”。凭借精准的传感器和先进的AI算法,完美解决了人工巡检“测不准、看不全”的痛点问题。“AI同事”的身影无处不在:在鹤岗矿业,当火车经过时,道口信号灯自动预警,闸门应声关闭,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介入,就像大脑命令肢体一般流畅;在七台河矿业新铁煤矿选煤厂,智能选矸系统堪称拥有“火眼金睛”,每一粒入洗原煤都逃不过其图像识别技术的精准扫描,这种“透视+吹扫”的智能组合,将矸石拣出率从过去的40%左右奇迹般地提升到90%以上,预计年创效超200万元。就在今年,东北三省首套“AI+视频安全管理监控系统”也在龙煤鸡西矿业公司城山煤矿落户,它能实时分析视频内容,主动预警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的“AI新同事”,正在龙煤集团的各个生产场景中成功“就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云端织网:为企业装上“数字中枢”走进龙煤鹤岗矿业公司峻发选煤厂的集控中心,三块巨大的LED屏幕构成了全厂的“数字中枢”,各车间的生产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及物流运输情况在这里汇成一片信息的海洋。“过去需要大量人工巡检和手写记录的工作,如今通过这个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即可轻松完成。”峻发选煤厂集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值班人员在集控中心,便可对全厂生产状况洞若观火,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数据是最佳的证明:该平台投用后,峻发选煤厂的采购成本降低了20%,设备能耗减少了31%,煤炭回收率提高了5%,运煤装车时间更是缩短了30%。智能技术的应用,正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转化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硬核”优势。这样的智慧变革,其成果早已覆盖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在双鸭山矿业,供热管理拥有了智慧中心,平台能对锅炉水温、负荷、燃煤卡值等工况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并实时向执行机构发送指令,锅炉燃烧效率由过去的65%提升至72%,原煤燃烧热效率更是从60%跃升至95%以上。“作为龙煤集团首家利用‘云’服务器的矿井,我们尝到了甜头!”龙煤鸡西矿业公司平岗煤矿矿长一语中的。该矿投用的经营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将关键信息与操作流程整合归一,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特别是“以量计资”信息化结算流程,取消了手写作业单,杜绝了人为因素干扰,解决了内部市场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职工在手机APP上就能日结日清、自助查询薪资,公平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在龙煤七台河矿业公司运输部财务部,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登录自研的“强企智慧财务平台”,轻点鼠标,系统便能在几分钟内自动生成过去需要一周时间人工核对的各类分析报表。运输部财务部部长说:“这对于我们从严管控成本、精准调整运销部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自2024年以来,该平台已准确推送相关数据超2000条。更有温度的是,平台还对接了职工食堂核算程序,对食材消耗、价格、数量等进行全方位稽核,用数字化的方式,保证了职工班中餐的质量。改革之力澎湃不息,科技之光映照煤海。龙煤集团,正以改革为桨,以智慧为帆,在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壮阔航程中,劈波斩浪,驶向更加辽阔的蔚蓝新境。
重型矿山 2025-07-14 14:21

临工重机与森特股份达成战略合作 共拓新能源矿山与光储充市场

2025年7月8日,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临工重机”)与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森特股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工厂举行。临工重机董事长于孟生、首席战略官支开印,森特股份董事长刘爱森、国能互通董事长温琳等出席签约仪式,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当天,双方举行座谈。于孟生对刘爱森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临工重机的企业文化,临工重机是目前行业领先的矿山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制造商,聚焦矿山开采设备、高空作业机械等业务,销售覆盖中国、欧美日韩、东南亚、中亚、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强大的装备研发、制造、销售与运营能力。森特股份创建于2001年,聚焦于建筑金属围护系统领域,于2016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3098),是在主板上市的建筑金属围护系统解决方案专业公司。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民营百强企业和北京市首批国家级“隐形冠军”企业。工程业绩累计超过3800个,建筑面积累计达2.3亿平方米,屡获“鲁班奖”“金禹奖”等行业大奖。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打通“矿山装备+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链;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为矿区提供“新能源运输+清洁能源发电+智能充电”闭环解决方案,加速海外及国内煤炭/金属矿区绿色升级,造新增量市场;在绿色矿山建设等核心业务场景中,实现深度互惠合作:基于森特股份与国能互通打造的煤炭零碳园区示范项目,结合临工重机技术解决方案,三方共同打造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标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推动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与价值创造,加速绿色运力体系建设。在未来双方也将借助各自的优势,对高机开展全面合作。同时,借助临工重机在车辆运维与工程运营的实力,可以保障矿山的生产安全与效率提升。这是一次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的合作。临工重机副总裁李连刚、房立友、总裁助理王印束、卢立强、矿机大客户部副总鲁明,森特股份副总裁高伟、国能互通财务总监赵媛、森特股份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卢兴辉、森特股份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李明时出席了当天活动。
重型矿山 2025-07-14 14:07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生产出“第一桶铀”

7月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顺利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该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时间即生产出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作为我国核地矿事业70年来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第一桶铀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时代,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也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天然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的重大实践成果。它构建了以‘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为核心的现代化铀矿山生产要素,成功打造了新一代的智慧矿山标杆。通过采矿全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实现了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成功解决厚含矿含水层强还原矿体、低品位高渗透矿床、溶浸流场再造等砂岩铀矿地浸开采核心技术难题。革新开发效率,研发“数字建井”技术,较传统成井工艺,铀浸出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构建智能体系,首创“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颠覆国内传统地浸模式,建立了“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建井+可视化高效浸出”的精准高效新模式。提升资源回收,创新“定向”成井工艺,实现对地下铀矿物的精准浸出,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该项目引领了我国铀资源开发产业模式的全面升级。首先是首创远程智能管控。建成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心,将传统生产运行模式升级为“千里之外,一键采铀”的远程管控新模式。该系统集成工艺控制、生产数据收录和视频监控功能,大幅减少现场作业人员(自控人员可精简一半以上),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管理,为“智能化、少人化”智慧矿山建设树立了典范。其次,驱动数据智能决策。建立地浸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心,通过对海量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挖掘,精准分析抽注液量、铀浓度及关键元素变化趋势,预测浸出条件变化影响,并制定优化解决方案。这不仅实现了生产的精准控制和节能降耗,更为核心生产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铀业负责人表示:“‘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的引领效应,将有力驱动我国天然铀产业在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工艺优化等关键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国际地位。”以往我国铀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南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近二十年来,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由此,“中国铀都”开启了由南向北的大迁移。特别是在2023年,我国发布十大铀矿找矿成果,预测超过280万吨铀资源,主要的铀资源就集中在北方砂岩型铀矿,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铀资源基地。目前,全球核能迎来全面复兴,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国铀一号”技术将全面应用、加速推广到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我国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未来,“国铀一号”技术将“走出国门”,推广到世界铀矿山,保障全球核电安全有序发展。
重型矿山 2025-07-14 14:0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