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全球矿山机械市场 自主品牌向上突围
在全球矿山机械市场,我国企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主品牌产品强势崛起,矿山机械行业收入稳健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矿山机械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49.0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3%。其中,出口额46.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65%;进口额2.78亿美元,同比增长4.59%。
2021年至2023年,行业出口为23.0亿美元,33.4亿美元,41.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9.8亿美元、29.7亿美元、38.5亿美元。
在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实现收入分别为2635亿元、2995亿元和3151亿元,利润分别为138亿元、180亿元和210亿元。
全球矿山机械行业,特别是高端市场,曾长期为欧美企业所主导。现如今,不断增长的数据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矿山机械已逐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任,全新格局正在重塑。
“随着中资企业对外矿业投资的稳步增长,国产露天矿山机械全球品牌力逐渐建立。矿山客户对产品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品牌粘性强,前装市场壁垒深厚,突破后有望形成稳定需求。同时,矿山客户备品备件需求量大,价格不敏感,后市场利润空间大。”对于未来矿山机械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东吴证券预测表示。
全球矿山市场空间巨大
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国金证券研究员满在朋分别用大、高、稳、破四个字,来形容全球矿山机械行业的发展。
矿山设备是对固体矿物及石料进行开采和加工处理的专用设备。其主要包括建井设备、采掘凿岩设备、矿山提升设备、破碎粉磨设备、筛分洗选设备五大类,细分包括钻井机、掘进机、矿用钻车、矿用挖掘机、矿用装载机、破碎机、自磨机等。
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高岭巍峨稳如山,大海波涛破岸来。”国金证券研究员满在朋分别用大、高、稳、破四个字,来形容全球矿山机械行业的发展。
具体来看,“大”指市场空间大、替代空间大。2024年全球矿山设备市场空间达到980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350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12%,全球矿山装备市场空间超千亿美元。
此外,亚太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是重要的煤炭和金属矿产区(包括铝土矿、铁矿、铜矿等),需要大量资本投资,因此将带来更大规模的设备市场,亚太地区有望成为主要增长区域。
替代空间方面,由于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尤其在追求经济性的设备大型化趋势中,预计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集中,培育了一批诸如卡特彼勒、安百拓、美卓等海外大市值且盈利能力强的矿山装备龙头企业。而国内规模较大的中信重工2023年矿山装备营收仅61亿元,相比卡特彼勒、小松分别为965亿元、865亿元的营收规模而言,有较大成长空间。
“高”表明资本开支正处上行周期,资源品价格高位支撑高景气。数据显示,2020-2023年海外头部供应商矿山装备业务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9%,伟尔集团、安百拓、山特维克矿山装备新签订单也连续两年创新高。国内企业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大幅扩张,行业正处高速增长期。
“稳”体现为资源需求提升,利好矿山装备需求稳健增长;售后市场增长稳定,成为海外龙头业绩“稳定器”。目前,海外龙头矿山装备企业的商业模式大多为通过长寿命设备销售实现装机量提升,再通过提供零部件、耐磨备件赚取后市场利润,以实现可持续稳健增长。
“破”则意为我国矿山设备厂商全球份额提升,破局之路越发清晰。我国矿山装备出口额2023年达到41.3亿美元,2020-2023年复合增速43.76%。未来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国内矿山装备企业的“走出去”之路越发清晰。
国产品牌向设备大型化迈进
国内多家矿山机械供应商嗅到商机,纷纷布局超大型矿业装备,发展核心技术,增加研发投入,矿山机械厂商正朝着设备大型化方向不断迈进。
面对发展潜力大、景气度高的全球矿山市场,国产矿山机械制造商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深获海外客户的广泛认可,逐步建立起全球品牌影响力。
尤其是在大吨位矿山机械设备方面,由于其具备更高的生产能力,在提高矿山开采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安全成本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国内多家矿山机械供应商嗅到商机,纷纷布局超大型矿业装备,发展核心技术,增加研发投入,矿山机械厂商正朝着“设备大型化”方向不断迈进。
早在2014年10月12日,由徐工研制的中国最大吨位的液压挖掘机XE4000问世。这台重400吨、斗容22立方米的大型矿用挖掘机,集中了多个独创性设计,使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2024年12月初,徐工在全球高端矿山市场又取得重大突破。超大吨级矿用挖掘机XE5600顺利交付世界知名矿业公司,这是徐工500吨级矿用挖掘机首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级高端矿企。此次交付的XE5600矿用挖掘机是徐工自主研发、填补400至700吨级产品型谱空白的高端之作,可搭配徐工230-300吨级矿车成套使用施工。
高达8.1米、自重超400吨、一斗能挖36吨以上……2024年9月,中联重科成功下线了400吨级超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ZE4000G。它每斗物料重达36吨以上,相当于24台小汽车的重量。该挖掘机还可满足零下40℃高寒到45℃高温、3000米以上高原的严苛工作环境,适应更高施工强度的需求。
2024年12月20日,三一首台400吨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SY4000H在三一昆山产业园下线,成为三一发展历程中重要时刻。该产品长约22米,高约9米,重约430吨。“SY4000H汇聚了业内顶尖的研发团队,突破了13项行业关键技术,拥有20余项核心专利。其产品性能超群,在系统压力、挖掘力、挖掘速度、发动机功率及流量等方面均在同级别中表现卓越。”三一重机大挖公司总经理张松表示。
自此,徐工、中联重科、三一“国产三巨头”,均已实现400吨超大矿挖产品线布局。
推动品牌建设与海外布局
尽管近年来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取得一系列进步,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但由于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有差距、细分市场存短板、后市场服务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当前,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已成为全球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产品大型化不断突破以外,国产矿山机械还在成套化设备与解决方案、电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方面,随着行业发展,市场对矿山机械成套化设备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取得了市场的认可。
2024年上海宝马展上,中联重科针对大型露天矿山,推出了高端重型装备成套解决方案。现场展出了ZE730G、ZE900G、ZE1050G、ZE1650G等超大型矿用挖掘机,并且搭配“黄金搭档”矿用宽体车ZT115G和ZT160HEV。
2024年9月,徐工百台成套矿山装备交付西北市场,此次交付的设备涵盖徐工XE950GPro、XE1350矿用挖掘机、70-90吨级矿用自卸车等“挖运”设备组合。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绿色矿山建设的推进,电动化、智能化采矿装备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4年7月,柳工最大电动挖掘机995FE在南部某矿山投入使用,进行表层剥离和散料装车作业,标志着柳工在大吨位电动挖掘机的研制及实际运用上取得新突破。
中联重科旗下中科云谷打造了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方案以“矿卡无人驾驶和远程遥控”为核心,可以实现挖卡协同、无人驾驶、数字化系统软硬一体,打通了采、挖、运、卸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从源头上解决矿山安全问题。
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吸睛之余,国产矿山机械品牌出海业绩同样亮眼。中联重科2024年上半年矿山机械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180%。徐工2024年上半年国际化收入占比44%,矿挖收入在其中占比超30%。三一矿山机械已广泛进入中亚、中东等地区的国家。柳工在巴西国际工程及矿山机械展览会中收获超百台设备订单。
而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中信重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设立多家境外机构,配套巴西Trek矿业、紫金矿业刚果(金)等大型核心项目,主机及耐磨件出口澳大利亚、智利、巴西等国家,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矿山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
尽管近年来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取得一系列进步,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但由于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有差距、细分市场存短板、后市场服务不完善等诸多挑战。例如,一些关键的液压部件以及设备的发动机等,仍部分依赖进口;钻机和破碎机等细分市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此外,矿山机械的商业模式是经典的“剃刀+刀片”模式,后市场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高达70%,是矿机企业持续盈利和增强客户粘性的关键抓手。如何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对于国内矿机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工业报记者 霍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关于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有关事项及网上报名工作的通知 机械工业 机培函〔2025〕16号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的通知》(机械培〔2025〕228号)的安排,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将于12月中旬在重庆市和山西省举办。为做好大赛筹办和参赛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和大赛网上报名工作通知如下:一、大赛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大赛为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总工会、长治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襄垣县人民政府等共同协办。二、报名系统网址请各省(区、市)代表队登录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网址:https://www.jxcjrc.com/org-manage),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操作手册见附件。三、报名截止时间各代表队指定报名负责人需事先联系决赛报名联系单位。决赛报名联系单位将网上报名账号和密码发送给各代表队,各代表队报名负责人统一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0日。四、报名注意事项报名有关要求详见《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的通知》(机械培〔2025〕228号),竞赛平台选择详见《关于公布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拟入围合作企业的通知》(智造赛技委函〔2025〕4号),相关咨询请联系大赛技术工作委员会联系人、决赛报名工作联系人和决赛报名系统技术支持联系人。(一)机电设备维修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方向)赛项设有武汉华中(职工组)、亚龙智能(学生组)两个集成平台。(二)仪器仪表维修工(智能制造传感及控制技术方向)赛项设有江苏汇博(职工组)、恒达集电(职工组)、山东栋梁(学生组)、天津博诺(学生组)四个集成平台。(三)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智能制造生产运维方向)赛项设有江苏汇博(职工组、学生组)一个集成平台。(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S(智能制造数字工艺技术方向)赛项设有江苏汇博、苏州新火花、深圳德立天三个集成平台。(五)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机器人焊接技术方向)赛项设有天津博诺(职工组)、昆山巨林(职工组)、河南轩明(职工组)、山东栋梁(学生组)、徐州博邦(学生组)五个集成平台。(六)机床装调维修工(智能化再制造技术方向)赛项设有山东栋梁(职工组)、亚龙智能(学生组)两个集成平台。仪器仪表维修工(智能制造传感及控制技术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员S(智能制造数字工艺技术方向)赛项,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机器人焊接技术方向)赛项,职工组参赛队选择同一设备平台厂家的数量不超过2支,学生组参赛队选择同一设备平台厂家的数量不超过1支。五、联系方式(一)大赛组委会技术工作委员会联系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系人:张嘉雯、曹怀明联系电话:010-63519817、15911171982(张)、13520922063(曹)(二)决赛报名工作1.重庆赛区(1)机电设备维修工、仪器仪表维修工、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赛项联系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人:秦楠、曾卓、叶恬羽联系电话:13383302769(秦)、13594056747(曾)、18166562457(叶)指定邮箱:369025642@qq.com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南北大道南段1111号(2)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赛项联系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联系人:邓爽、韩辉辉联系电话:023-61879096、18696675811(邓)、13452837192(韩)指定邮箱:81635125@qq.com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桃源大道1000号2.山西赛区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联系单位: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人:宋捷、王沁军联系电话:13233347358(宋)、13835525539(王)邮箱地址:995436456@qq.com地址: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滨河东路1001号(东湖校区)3.决赛报名系统技术支持联系单位:机械工业信息中心联系人:白金鹏联系电话:010-68510153、18310661836附件: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国赛报名操作手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5年10月24日(机械教育)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召开机械工业重点产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商会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在京组织召开“推动机械工业重点产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商会”。会议由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主持,中国机械联副会长、专家委副主任罗俊杰,副会长宋志明,总工程师李燕霞,总经济师佘伟珍出席。会议围绕机械工业重点产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初步梳理了“三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需求,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会议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十四五”以来机械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底数不清、痛点不明、效益不显”等障碍。下一步,各协会各单位要积极开展系统摸底,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将发展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要求纳入行业“十五五”规划,强化融合、协同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新引擎。国机集团科技部副主任常乐,机械工业规划院总工程师刘辉,机械研究总院产业发展部副部长朱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总师张秋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业务主任张超、顾凌雪,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肖利群,中国铸造协会副会长张志勇,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锋德,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金福等专家先后代表行业发言。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部、质量工作部、行业发展部,智能制造分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会。(专家委)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召开《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专题研讨会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在京组织召开《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专题研讨会。中国机械联会长、专家委主任徐念沙出席并讲话。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专家委副主任罗俊杰主持,副会长宋志明、总工程师李燕霞、总经济师佘伟珍等会领导出席会议。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专家委专务委员蔡惟慈、赵文成、于清笈、杨学桐、张克林,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董事长纪学成,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李亚平,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滕星均等委员专家参会并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专家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的重要精神,规划编制办公室汇报了“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和纲要初稿的核心内容。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纲要逻辑清晰、框架完整、内容全面,基本符合行业发展实际,后续建议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国家最新政策文件要求,对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建议等内容继续修改完善,进一步体现机械工业发展特点,务求重点突出、路径清晰、措施可行。与会专家在会前已对纲要初稿进行了深入研读和充分准备,讨论过程中,专家们围绕机械工业的发展成绩、存在问题、面临形势、全球地位与挑战等方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进行了精准把脉和深度研讨。同时聚焦“十五五”时期如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关键抓手,推动机械工业实现稳增长、促转型、国际化等战略目标,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实践经验,提出了诸多务实可行的宝贵建议。徐念沙会长在发言中,强调了做好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规划内容要紧紧围绕政府有关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同时与地方发展战略相协同,更要契合行业企业发展诉求,编制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实用性的规划。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科技工作部、统计信息部、行业发展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专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