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全球矿山机械市场 自主品牌向上突围
在全球矿山机械市场,我国企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主品牌产品强势崛起,矿山机械行业收入稳健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矿山机械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49.0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3%。其中,出口额46.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65%;进口额2.78亿美元,同比增长4.59%。
2021年至2023年,行业出口为23.0亿美元,33.4亿美元,41.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9.8亿美元、29.7亿美元、38.5亿美元。
在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实现收入分别为2635亿元、2995亿元和3151亿元,利润分别为138亿元、180亿元和210亿元。
全球矿山机械行业,特别是高端市场,曾长期为欧美企业所主导。现如今,不断增长的数据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矿山机械已逐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任,全新格局正在重塑。
“随着中资企业对外矿业投资的稳步增长,国产露天矿山机械全球品牌力逐渐建立。矿山客户对产品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品牌粘性强,前装市场壁垒深厚,突破后有望形成稳定需求。同时,矿山客户备品备件需求量大,价格不敏感,后市场利润空间大。”对于未来矿山机械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东吴证券预测表示。
全球矿山市场空间巨大
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国金证券研究员满在朋分别用大、高、稳、破四个字,来形容全球矿山机械行业的发展。
矿山设备是对固体矿物及石料进行开采和加工处理的专用设备。其主要包括建井设备、采掘凿岩设备、矿山提升设备、破碎粉磨设备、筛分洗选设备五大类,细分包括钻井机、掘进机、矿用钻车、矿用挖掘机、矿用装载机、破碎机、自磨机等。
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高岭巍峨稳如山,大海波涛破岸来。”国金证券研究员满在朋分别用大、高、稳、破四个字,来形容全球矿山机械行业的发展。
具体来看,“大”指市场空间大、替代空间大。2024年全球矿山设备市场空间达到980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350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12%,全球矿山装备市场空间超千亿美元。
此外,亚太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是重要的煤炭和金属矿产区(包括铝土矿、铁矿、铜矿等),需要大量资本投资,因此将带来更大规模的设备市场,亚太地区有望成为主要增长区域。
替代空间方面,由于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尤其在追求经济性的设备大型化趋势中,预计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集中,培育了一批诸如卡特彼勒、安百拓、美卓等海外大市值且盈利能力强的矿山装备龙头企业。而国内规模较大的中信重工2023年矿山装备营收仅61亿元,相比卡特彼勒、小松分别为965亿元、865亿元的营收规模而言,有较大成长空间。
“高”表明资本开支正处上行周期,资源品价格高位支撑高景气。数据显示,2020-2023年海外头部供应商矿山装备业务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9%,伟尔集团、安百拓、山特维克矿山装备新签订单也连续两年创新高。国内企业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大幅扩张,行业正处高速增长期。
“稳”体现为资源需求提升,利好矿山装备需求稳健增长;售后市场增长稳定,成为海外龙头业绩“稳定器”。目前,海外龙头矿山装备企业的商业模式大多为通过长寿命设备销售实现装机量提升,再通过提供零部件、耐磨备件赚取后市场利润,以实现可持续稳健增长。
“破”则意为我国矿山设备厂商全球份额提升,破局之路越发清晰。我国矿山装备出口额2023年达到41.3亿美元,2020-2023年复合增速43.76%。未来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国内矿山装备企业的“走出去”之路越发清晰。
国产品牌向设备大型化迈进
国内多家矿山机械供应商嗅到商机,纷纷布局超大型矿业装备,发展核心技术,增加研发投入,矿山机械厂商正朝着设备大型化方向不断迈进。
面对发展潜力大、景气度高的全球矿山市场,国产矿山机械制造商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深获海外客户的广泛认可,逐步建立起全球品牌影响力。
尤其是在大吨位矿山机械设备方面,由于其具备更高的生产能力,在提高矿山开采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安全成本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国内多家矿山机械供应商嗅到商机,纷纷布局超大型矿业装备,发展核心技术,增加研发投入,矿山机械厂商正朝着“设备大型化”方向不断迈进。
早在2014年10月12日,由徐工研制的中国最大吨位的液压挖掘机XE4000问世。这台重400吨、斗容22立方米的大型矿用挖掘机,集中了多个独创性设计,使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2024年12月初,徐工在全球高端矿山市场又取得重大突破。超大吨级矿用挖掘机XE5600顺利交付世界知名矿业公司,这是徐工500吨级矿用挖掘机首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级高端矿企。此次交付的XE5600矿用挖掘机是徐工自主研发、填补400至700吨级产品型谱空白的高端之作,可搭配徐工230-300吨级矿车成套使用施工。
高达8.1米、自重超400吨、一斗能挖36吨以上……2024年9月,中联重科成功下线了400吨级超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ZE4000G。它每斗物料重达36吨以上,相当于24台小汽车的重量。该挖掘机还可满足零下40℃高寒到45℃高温、3000米以上高原的严苛工作环境,适应更高施工强度的需求。
2024年12月20日,三一首台400吨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SY4000H在三一昆山产业园下线,成为三一发展历程中重要时刻。该产品长约22米,高约9米,重约430吨。“SY4000H汇聚了业内顶尖的研发团队,突破了13项行业关键技术,拥有20余项核心专利。其产品性能超群,在系统压力、挖掘力、挖掘速度、发动机功率及流量等方面均在同级别中表现卓越。”三一重机大挖公司总经理张松表示。
自此,徐工、中联重科、三一“国产三巨头”,均已实现400吨超大矿挖产品线布局。
推动品牌建设与海外布局
尽管近年来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取得一系列进步,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但由于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有差距、细分市场存短板、后市场服务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当前,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已成为全球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产品大型化不断突破以外,国产矿山机械还在成套化设备与解决方案、电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方面,随着行业发展,市场对矿山机械成套化设备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取得了市场的认可。
2024年上海宝马展上,中联重科针对大型露天矿山,推出了高端重型装备成套解决方案。现场展出了ZE730G、ZE900G、ZE1050G、ZE1650G等超大型矿用挖掘机,并且搭配“黄金搭档”矿用宽体车ZT115G和ZT160HEV。
2024年9月,徐工百台成套矿山装备交付西北市场,此次交付的设备涵盖徐工XE950GPro、XE1350矿用挖掘机、70-90吨级矿用自卸车等“挖运”设备组合。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绿色矿山建设的推进,电动化、智能化采矿装备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4年7月,柳工最大电动挖掘机995FE在南部某矿山投入使用,进行表层剥离和散料装车作业,标志着柳工在大吨位电动挖掘机的研制及实际运用上取得新突破。
中联重科旗下中科云谷打造了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方案以“矿卡无人驾驶和远程遥控”为核心,可以实现挖卡协同、无人驾驶、数字化系统软硬一体,打通了采、挖、运、卸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从源头上解决矿山安全问题。
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吸睛之余,国产矿山机械品牌出海业绩同样亮眼。中联重科2024年上半年矿山机械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180%。徐工2024年上半年国际化收入占比44%,矿挖收入在其中占比超30%。三一矿山机械已广泛进入中亚、中东等地区的国家。柳工在巴西国际工程及矿山机械展览会中收获超百台设备订单。
而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中信重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设立多家境外机构,配套巴西Trek矿业、紫金矿业刚果(金)等大型核心项目,主机及耐磨件出口澳大利亚、智利、巴西等国家,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矿山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
尽管近年来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取得一系列进步,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但由于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有差距、细分市场存短板、后市场服务不完善等诸多挑战。例如,一些关键的液压部件以及设备的发动机等,仍部分依赖进口;钻机和破碎机等细分市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此外,矿山机械的商业模式是经典的“剃刀+刀片”模式,后市场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高达70%,是矿机企业持续盈利和增强客户粘性的关键抓手。如何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对于国内矿机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工业报记者 霍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工作启动 机械工业 2025年4月22日,《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启动工作会议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部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主任李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安全生产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安全员作为现代工业安全体系的“守门人”,承担着风险预防、过程管控和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责任。此次评价规范编制将系统构建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对推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强化行业安全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编制工作汇聚多方专业力量,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安全管理领域专家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郭一娟和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专家库顾问专家、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原副校长孟蓬莒共同主持。编写组专家代表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张彦平老师代表编写组专家在会议上详细解读了《安全员职业评价规范编制技术路线图》,与会专家围绕职业功能模块设计、能力等级划分标准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初步确立了"安全检查、事故处理、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等核心职业能力框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副主任孙颐对启动会议进行总结。她指出评价规范编制工作,一是要立足“高质量发展”战略视角,合理设置职业功能和适用范围;二是紧扣《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版)》要求,坚持编制五大原则,确保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构建“标准-培训-认证”一体化体系,统筹考虑题库建设、培训教材开发工作,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闭环。根据工作规划,编制组将分阶段完成标准起草、专家评审、意见征集等工作,预计2025年底完成终审。会议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议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评价规范不仅填补机械行业安全领域人员评价标准空白,更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管理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评价中心)
-
徐念沙会长出席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开幕式并会见海内外行业企业代表 机床工具 4月21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在京开幕。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贾成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以及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美、德、日、意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机床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会开幕。徐念沙会长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开幕本届展会以“融合创新数智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之路。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的近2450家展商以及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贸促机构等组团参展,展览面积超过31万平米,使本届展会成为近十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徐念沙会长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会长,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李奇副会长等的陪同下,参观通用技术、北一机床以及台湾大立机器等展区,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并与企业代表深入交谈,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徐念沙会长参观企业展台展会期间,徐念沙会长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道格拉斯•K•武德会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稻叶善治会长、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彭飒彬等国外行业协会和贸易组织代表等就全球机床产业的行业现状、技术趋势、市场挑战及合作机遇进行交流,就如何为相关国家做好服务展开探讨。徐念沙会长特别提到,要加强行业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技术交流会和行业对接会等活动,希望以此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推动全球机床行业健康发展和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徐念沙会长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道格拉斯•K•武德会长交流徐念沙会长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会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稻叶善治会长合影徐念沙会长与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彭飒彬等交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徐念沙会长在展会期间会见台方庄大立理事长一行,并与台方代表亲切交流。庄大立理事长陪同徐念沙会长、李奇副会长共同走访台湾展区,交流台湾机床产业发展情况。徐念沙会长表示,大陆出台若干惠台措施,积极推动台资企业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欢迎广大台资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徐念沙会长会见庄大立理事长并参观台湾展区展会期间,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与台方庄大立理事长一行进行座谈交流,具体就本年度两会互动交流活动进行探讨和安排。宋晓刚秘书长还了解台湾机械工业企业及大陆台资企业近期运营情况,表示中国机械联将积极帮助台企业反映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助力台资企业在大陆实现高质量发展。宋晓刚秘书长与庄大立理事长一行座谈交流(国际合作部)
-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石化联合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石化通用 2025年4月22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孙伟善副会长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石化联合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石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及面临的问题,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及短板,“十五五”期间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内容。与会人员围绕“十五五”期间如何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和机械装备融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加强与下游石化行业用户的沟通交流,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机械装备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他指出,机械工业与石化行业要集中资源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石化装备的自主化水平和国产化率,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度,从装备制造端夯实国家能源安全的根基。石化联合会信息市场部、产业发展部、科技装备部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
-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其他民用 2025年4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有色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范顺科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有色协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并表示希望同中国机械联及系统协(学)会、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交流。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机械装备和材料行业间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策略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强化与上游材料行业的供需对接,尤其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机械工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开展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有色协会副秘书长、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林如海,会员部、科技部、轻金属部、重金属部、政策研究室、再生金属分会、稀散金属分会、硅业分会、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肖立群,中国机械联会员工作部、科技工作部、行业发展部、教育发展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