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矿山建设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迎新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矿山安全发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进一步推进,智慧矿山建设迎来发展新机遇。易控智驾副总裁林巧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让我们感到很振奋。”
万亿级市场空间加速释放
中国矿业大学发布的《2024智能矿山与无人驾驶行业蓝皮书》显示,中国智能矿山蕴含万亿级市场空间,预计到2030年,中国智能煤矿市场空间将达到14105亿元,非煤矿山的智能化市场规模预计将达9107亿元,两者合计的市场空间将超过2.3万亿元,中国矿山行业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从技术供应到企业需求认知的转变,再到实践落地,智能矿山领域已经走出了一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新路径。
2024年4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联合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作出系统部署。
在科技创新方面,5个矿山智能化相关的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智能掘进”“露天矿无人驾驶”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矿山企业、装备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一批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
在标准引领方面,2023年6月26日,《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发布,打通了“数据孤岛”,破除了“信息烟囱”。
同年8月9日,《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框架》发布,系统梳理了矿山智能化领域的标准化需求,首次将煤矿和非煤矿山智能化标准建设纳入同一体系,通盘考虑、统筹规划,明确了智能化矿山建设各部分的具体标准研制方向。
截至目前,全国建有164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有智能化工作面的达859处,有30余类2640台(套)机器人、1328台无人驾驶车辆推广应用,1.7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的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累计达到92个。国家能源集团榆家梁煤矿、中煤集团大海则煤矿、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等一批典型案例相机涌现。
中国矿业大学发布的《2024智能矿山与无人驾驶行业蓝皮书》显示,中国智能矿山蕴含万亿级市场空间,预计到2030年,中国智能煤矿市场空间将达到14105亿元,非煤矿山的智能化市场规模预计将达9107亿元,两者合计的市场空间将超过2.3万亿元,中国矿山行业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无人驾驶持续深度赋能
大型煤矿开始呈现出从“应用示范”向“全面落地”的趋势,中小型矿山及非煤矿山的无人驾驶渗透率开始逐步提升,各区域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快无人驾驶落地步伐。
在政策驱动与技术融合加速的推动下,智慧矿山呈现出多种趋势。无人驾驶为例,林巧认为,矿山智能化建设当中,无人驾驶技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运输技术工具,而是将作为贯穿开采、运输等全链条的支点,扮演整个矿山智能化系统连接器与助推器的角色。当前正处于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协同”过渡的关键阶段。
在技术方面,技术应用已经在运输等重要的生产场景迈入深水区。例如无人驾驶矿卡车队在露天矿运输场景下已经深入矿山实际作业场景,成为矿山运输的重要工具。同时,无人驾驶技术在矿山场景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5G等方面的智能建设,从而推动了全矿智能的发展。
在项目方面,大型煤矿开始呈现出从“应用示范”向“全面落地”的趋势,中小型矿山及非煤矿山的无人驾驶渗透率开始逐步提升,各区域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快无人驾驶的落地步伐。
在生态方面,伴随无人驾驶应用不断提速,行业内初步形成了科技企业、装备制造商与矿山企业协同共建的合作生态,但是整个产学研用各个组织之间协同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如数据共享与系统互通等方面。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智能化工作面常态化运行率不低于8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全国矿山井下人员减少10%以上,打造一批单班作业人员不超50人的智能化矿山。到2030年,建立完备的矿山智能化技术、装备、管理体系,实现矿山数据深度融合、共享应用,推动矿山开采作业少人化、无人化,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矿山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聚焦矿山无人驾驶领域,易控智驾不断创新实践,在推动矿山建设无人化、智能化进程中走在了前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露天煤矿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发展报告》显示,易控智驾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2.5%,实现了露天矿无人驾驶矿卡的规模化商用。截至2024年底,全国十大露天煤矿,易控智驾已布局进入多座,运行里程超过3000万公里,常态化运营项目超过20个,作业方量超1.9亿立方米,其中,部分项目中无人驾驶矿卡作业量在总业务量的占比超过50%,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2024智能矿山与无人驾驶行业蓝皮书》预测,无人驾驶方案将推广至完全开放的道路网络,实现从矿区到火车站、港口、货场等物流中转点,以及发电厂、建材厂、冶炼厂等下游客户的全链条运输,彻底打通矿物运输的全链条,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无缝连接,为矿主提供全周期的无人驾驶服务。
在林巧看来,矿山智能化发展将呈现四个趋势,一是基于AI等技术的数据驱动与智能决策,二是人机协同与全流程无人化,三是新能源与绿色转型,四是生态合作与全球化拓展。
建言献策共助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矿山智能化市场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已从“技术参数比拼”转向“生产力重塑效率”。对此,林巧表示,易控智驾的核心优势在于以工程化思维打通技术-场景-商业闭环,我们相信,唯有将无人驾驶深度融入矿山生产系统,才能真正推动行业从“替代人力”向“重构生产规则”进化。
近年来,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蓬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与真正实现全面智能矿采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智慧矿山建设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针对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实施有阻力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化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鼓励一线人员多走进科研院所反馈问题、明确需求,科研人员也要多深入矿山井下、熟悉现场,通过“现场指导科研,科研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效能。
针对煤矿深部开采的智能化转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部署矿用5G专网与本安型光纤传感系统,确保深井通信与数据监测的高效与安全。同时,建立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统一数据中台,打通设备数据流,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能效,实现采-掘-运-洗选全链条的智能化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民建新疆区委会主委马华东亦建议,通过政府提供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大型矿山逐步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通过5G专网,组建基于“云、网、车”的协同架构,打造大规模矿山无人驾驶云控调度系统平台。
对于打造云调度平台,林巧亦深有同感,通过智能云控中心对车辆进行远程监控和调度,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控,也正是易控智驾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对此,易控智驾依托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让智能云控中心不仅具备车辆调度、车辆故障诊断等功能,还通过精准数字化管理助力生产效率提升。
随着矿山智能化市场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已从“技术参数比拼”转向“生产力重塑效率”。对此,林巧表示,易控智驾的核心优势在于以工程化思维打通技术-场景-商业闭环,我们相信,唯有将无人驾驶深度融入矿山生产系统,才能真正推动行业从“替代人力”向“重构生产规则”进化。(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关于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有关事项及网上报名工作的通知 机械工业 机培函〔2025〕16号各省级赛区组委会: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的通知》(机械培〔2025〕228号)的安排,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将于12月中旬在重庆市和山西省举办。为做好大赛筹办和参赛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和大赛网上报名工作通知如下:一、大赛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大赛为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总工会、长治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襄垣县人民政府等共同协办。二、报名系统网址请各省(区、市)代表队登录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网址:https://www.jxcjrc.com/org-manage),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操作手册见附件。三、报名截止时间各代表队指定报名负责人需事先联系决赛报名联系单位。决赛报名联系单位将网上报名账号和密码发送给各代表队,各代表队报名负责人统一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0日。四、报名注意事项报名有关要求详见《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的通知》(机械培〔2025〕228号),竞赛平台选择详见《关于公布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拟入围合作企业的通知》(智造赛技委函〔2025〕4号),相关咨询请联系大赛技术工作委员会联系人、决赛报名工作联系人和决赛报名系统技术支持联系人。(一)机电设备维修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方向)赛项设有武汉华中(职工组)、亚龙智能(学生组)两个集成平台。(二)仪器仪表维修工(智能制造传感及控制技术方向)赛项设有江苏汇博(职工组)、恒达集电(职工组)、山东栋梁(学生组)、天津博诺(学生组)四个集成平台。(三)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智能制造生产运维方向)赛项设有江苏汇博(职工组、学生组)一个集成平台。(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S(智能制造数字工艺技术方向)赛项设有江苏汇博、苏州新火花、深圳德立天三个集成平台。(五)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机器人焊接技术方向)赛项设有天津博诺(职工组)、昆山巨林(职工组)、河南轩明(职工组)、山东栋梁(学生组)、徐州博邦(学生组)五个集成平台。(六)机床装调维修工(智能化再制造技术方向)赛项设有山东栋梁(职工组)、亚龙智能(学生组)两个集成平台。仪器仪表维修工(智能制造传感及控制技术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员S(智能制造数字工艺技术方向)赛项,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机器人焊接技术方向)赛项,职工组参赛队选择同一设备平台厂家的数量不超过2支,学生组参赛队选择同一设备平台厂家的数量不超过1支。五、联系方式(一)大赛组委会技术工作委员会联系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系人:张嘉雯、曹怀明联系电话:010-63519817、15911171982(张)、13520922063(曹)(二)决赛报名工作1.重庆赛区(1)机电设备维修工、仪器仪表维修工、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赛项联系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人:秦楠、曾卓、叶恬羽联系电话:13383302769(秦)、13594056747(曾)、18166562457(叶)指定邮箱:369025642@qq.com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南北大道南段1111号(2)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赛项联系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联系人:邓爽、韩辉辉联系电话:023-61879096、18696675811(邓)、13452837192(韩)指定邮箱:81635125@qq.com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桃源大道1000号2.山西赛区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联系单位: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人:宋捷、王沁军联系电话:13233347358(宋)、13835525539(王)邮箱地址:995436456@qq.com地址: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滨河东路1001号(东湖校区)3.决赛报名系统技术支持联系单位:机械工业信息中心联系人:白金鹏联系电话:010-68510153、18310661836附件: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国赛报名操作手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5年10月24日(机械教育)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召开机械工业重点产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商会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在京组织召开“推动机械工业重点产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商会”。会议由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主持,中国机械联副会长、专家委副主任罗俊杰,副会长宋志明,总工程师李燕霞,总经济师佘伟珍出席。会议围绕机械工业重点产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初步梳理了“三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需求,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会议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十四五”以来机械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底数不清、痛点不明、效益不显”等障碍。下一步,各协会各单位要积极开展系统摸底,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将发展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要求纳入行业“十五五”规划,强化融合、协同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新引擎。国机集团科技部副主任常乐,机械工业规划院总工程师刘辉,机械研究总院产业发展部副部长朱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总师张秋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业务主任张超、顾凌雪,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肖利群,中国铸造协会副会长张志勇,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锋德,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金福等专家先后代表行业发言。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部、质量工作部、行业发展部,智能制造分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会。(专家委)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召开《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专题研讨会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在京组织召开《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专题研讨会。中国机械联会长、专家委主任徐念沙出席并讲话。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专家委副主任罗俊杰主持,副会长宋志明、总工程师李燕霞、总经济师佘伟珍等会领导出席会议。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专家委专务委员蔡惟慈、赵文成、于清笈、杨学桐、张克林,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董事长纪学成,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李亚平,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滕星均等委员专家参会并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专家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的重要精神,规划编制办公室汇报了“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和纲要初稿的核心内容。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纲要逻辑清晰、框架完整、内容全面,基本符合行业发展实际,后续建议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国家最新政策文件要求,对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建议等内容继续修改完善,进一步体现机械工业发展特点,务求重点突出、路径清晰、措施可行。与会专家在会前已对纲要初稿进行了深入研读和充分准备,讨论过程中,专家们围绕机械工业的发展成绩、存在问题、面临形势、全球地位与挑战等方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进行了精准把脉和深度研讨。同时聚焦“十五五”时期如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关键抓手,推动机械工业实现稳增长、促转型、国际化等战略目标,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实践经验,提出了诸多务实可行的宝贵建议。徐念沙会长在发言中,强调了做好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规划内容要紧紧围绕政府有关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同时与地方发展战略相协同,更要契合行业企业发展诉求,编制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实用性的规划。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科技工作部、统计信息部、行业发展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专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