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李培:踔厉奋发,共推汽车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一级巡视员李培在202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大会上的发言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3年9月1-3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以“高质量·新未来”为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2日“开幕大会:引领中国汽车产业新征程”中,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一级巡视员李培发言。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一级巡视员 李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2023泰达汽车论坛。首先我谨代表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在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汽车产业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转型活力。在这关键时点,举办泰达汽车论坛意义重大。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内容。
一、峥嵘十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就举世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通过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发布与实施,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深度调整,大气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从2013年到2022年,十年间我国GDP总量增长了69%,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了57%,实现了十连降,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二氧化硫浓度降至个位数。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在”,我国成为全球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特别是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每年58天降为3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我们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二、真抓实干,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取得显著成效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逐步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之一。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国总量的60%和23%。我们采取了深入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等一系列措施,统筹“车、油、路、企”治理,十年间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近1.5倍的同时,机动车NOx下降10%左右,挥发性有机物下降了近10倍,实现了环境质量改善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双赢。近来我们采取的措施包括:
一是科学实施排放标准,重点提升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今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汽车国六b排放标准,较2001年国一标准相比,各项污染物减排幅度都超过了95%以上,发动机、后处理装置、整车控制技术不断进步。目前,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的国产汽车基本无需变动,即可满足欧美等国家环保技术要求。我国排放标准的升级为车企国际化战略和全球竞争提供有力支撑。为保证国六b排放标准顺利实施,今年年初,我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了解行业企业实际情况,成功实现了标准有序切换,助推疫情后市场平稳恢复。
二是持续开展汰旧励新,重点推动车辆结构绿色转型。2013年以来,我们持续将高排放车辆淘汰更新作为每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的任务目标之一,各地通过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共淘汰3700多万辆高排放老旧汽车,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国三柴油车的淘汰更新。今年,宁波、杭州等地陆续发布了国四柴油车的淘汰补贴标准,为车队结构绿色转型腾出了空间,提供了条件。
三是创造推广应用场景,重点推动新能源重卡替代。我部充分利用环保约束和倒逼机制,以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清洁运输要求为切入点,率先在钢铁全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应对重污染天气实施的行业绩效分级政策中,提出采用新能源车或国六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的要求,钢铁行业将使用新能源重卡作为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的一项重要措施,连续数年成为全国第一大新能源重卡销售市场。截止到今年7月,钢铁等重点行业领域新能源重卡使用量已经突破2万辆,占整个新能源重卡市场一半左右,为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打开了市场。
四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重点打造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监控系统,统筹3000多个不停车自动排放监测点位、14000多家排放检验机构联网、280多万辆重型车远程排放监控和全国现场执法检查实时数据,实现了柴油车排放全天候、全方位监管。机动车环保自动化监管平台和大数据监管发挥出重要作用,这些数据在实时发现超标在用车的同时,也为我们发现系统性的车辆排放超标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助于准确定位发现车企的设计或生产问题,为精准发现超标车型提供依据。
三、踔厉奋发,共推汽车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今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要求持续深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明确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求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水平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近期,我们正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措施,和汽车行业相关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推动交通结构调整,实现车辆结构清洁化发展。在公交、出租、环卫、邮政等公共领域继续推广新能源车。在物流园区、机场、港口等车辆使用集中的,同时适合新能源重卡使用的重点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重卡。在大中城市,积极推动外集内配,通过铁路将货物集中至陆港,通过新能源重卡实现城市内部清洁运输。研究打造清洁运输先行引领区,培育一批清洁运输企业。同时,持续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置换空间。
二是借力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新能源重卡应用场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探索将清洁运输要求作为加强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完成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在新、改、扩建煤矿、钢铁、火电、焦化、煤化工等重点行业核准类项目中,将清洁运输保障作为项目申请书的重要内容和审核要点,并作为后续监管重点。借鉴钢铁行业探索形成的经验和模式,在焦化、水泥、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分别进行适配,开展全行业和全链条的改造,推广零排放重型货车和新能源机械。
三是制订引领行业发展,满足环境需要,切实可行的标准,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研究制定下一阶段轻型车、重型车排放标准。我们正在组织标准编制组积极开展下阶段排放标准预研。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大力推进近零排放技术发展和车联网智能监管技术应用。同时,我们也在开展重型汽油车排放标准、汽车和摩托车噪声标准、实际道路行驶测量技术规范等其他标准的研究。希望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的同仁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中,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四是严格执行标准,把好机动车排放源头关。严格执行标准是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的法律责任。当前,我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已经全面实施,标准的生命力就在于严格执行。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毫不打折扣的做到标准的要求,不但型式试验能满足标准要求,实际行驶过程中也要确保达标排放。希望企业能够自律,严格把控质量,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我们将不断完善标准法规,提升监管能力,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五是加强空调制冷技术研发,促进实现国际公约履约目标。2024年将是确定我国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总量控制目标元年,我国开始进入强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削减的履约新阶段,我们正在制定化工生产行业配额分配方案。汽车空调主流使用的制冷剂四氟乙烷(HFC-134a)是重点管控的氢氟碳化物,目前,据了解车用空调制冷剂的替代研发中,CO2路线已取得明显突破,丙烷路线也有很好的进展。希望汽车行业充分抓住履约缓冲期,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形成中国自主的替代技术路线,推动产业链转型,提升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个月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期间,中汽中心、中汽协也将联合举办“2023汽车行业空调制冷剂论坛”,共话车用制冷剂替代。
女士们、先生们,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特别是今年我国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要实现今年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有不小的压力,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决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衷心的希望,在这个减污降碳,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全行业同心协力,把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将减污降碳做好做优,共同推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徐念沙会长调研湘电集团 电工电器 5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湘电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湘电股份董事长张越雷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话题与徐念沙会长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会现场座谈交流会上,张越雷副书记向徐念沙会长一行详细介绍了公司深化改革、产业发展、创新成果、技术优势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近年来,湘电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节能、高效”装备技术的开发应用,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持续发力,抢占行业制高点,企业发展企稳向好。徐念沙会长对湘电集团的发展态势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湘电集团底蕴深厚,多年来为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湘电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发展韧性,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好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做好服务,助力行业健康发展。考察期间,徐念沙会长参观了公司展示馆、湘电动力生产车间、湘电重装装配车间。湘潭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处长丁昌明,长沙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敏,湘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达,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海强,湘电股份副总经理贺玉民,及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徐念沙会长与湘电集团党委副书记张越雷及团队合影(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星邦智能 工程机械 5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宁乡市副市长段志斌、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鑫等参加调研,星邦智能总经理许红霞、党委书记孔朝阳陪同。左起:孔朝阳书记、徐念沙会长、许红霞总经理、段志斌副市长徐念沙会长一行实地考察了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许红霞系统汇报了公司近年来经营发展、创新成果及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徐念沙会长对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及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徐念沙会长与孔朝阳书记等亲切交谈在座谈会现场,徐念沙会长结合行业前沿趋势,针对“高端装备制造国际化发展”等议题,从全球化战略布局优化、品牌价值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方向,并强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做好风险提示服务,为星邦智能把握“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发展建议。(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中南智能 工程机械 5月15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中南智能并座谈,副会长李奇等参加。中南智能董事长杨漾博士热情接待并汇报公司情况,长泰机器人董事长高狄、工会主席肖高雄等陪同。徐念沙会长一行考察了公司科技展厅和研发车间,听取了关于公司发展沿革、研发能力、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介绍,观看了公司高端激光装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机演示,并饶有兴致地就产品的技术特点、参数指标和应用场景与介绍人员深入交流。徐念沙会长参观中南智能数字化智慧工厂数据屏徐念沙会长对中南智能的创新成果表示赞许,并对公司市场开拓等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他谈到,中南智能要充分发挥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挖掘轻工行业的市场机遇,在拓宽自身业务的同时助力其智能化升级。要加强智能制造产品在终端的拓展,既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产业,也要关注“铺天盖地”的大市场。徐念沙会长与杨漾董事长会谈徐念沙会长一行与中南智能团队合影(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铁建重工 工程机械 5月15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颜琰等参加调研,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陪同调研。徐念沙会长一行考察了位于公司第二产业园区的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车间,车间里的巨型掘进机设备将远销海外市场。董事长赵晖向徐念沙会长介绍了企业发展历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情况。徐念沙会长随后参观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展厅,听取了铁建重工掘进机首台套产品及大型重载主轴承重难点技术突破等介绍,对铁建重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端装备“走出去”等展开深入研讨并提出指导意见。徐念沙会长与赵晖董事长亲切交谈(展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