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向新向绿推进铅锌产业转型升级
铅锌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云南铅锌产量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云南铅锌产业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全力加快转型升级。
驰宏锌锗年产15万吨锌智能生产系统及应用示范生产线,为国内大型锌电解自动化成套系统首创,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永昌铅锌“锌锭”、云铜锌业“锌锭”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一项项成绩的背后,留下的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的铿锵步伐。
依托丰富资源 打造完整产业链
走进云南驰宏新材料厂锌产品作业区,机械臂忙碌而有序地挥动着,偌大的厂房内,五六名工人便可轻松应对。压铸锌合金生产线上,进料、打码、码垛等工作完全由机械臂完成。“过去,这些工序全靠人工完成,生产效率提不上去,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凭借这些灵活的机械臂,生产线每天能高效产出压铸锌合金70吨,创造产值约160万元,在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卓有成效,同时通过人、机、物、料全面互联,实现工厂“无人值守”。
作为全国有色冶炼领域首家也是唯一的无煤无焦绿色工厂,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历经6年攻关,成功研发“二氧化硫还原浸出—赤铁矿法除铁”核心工艺,破解了传统湿法炼锌“三高两低”技术瓶颈,实现渣资源化零废液产生,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突破了国际上对赤铁矿除铁关键技术和配套装备的封锁,填补中国锌冶炼技术的空白,树立起矿产资源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作为我国重要的铅锌产区,云南铅锌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富集程度高,矿石品位较富,共伴生有益元素多。依托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云南铅锌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始于民国时期的会泽铅锌矿(滇北矿务局保管处矿山厂)为祖国“两弹一星”国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持续做大做强,成长为国内铅锌龙头企业。目前,云南省铅锌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曲靖、怒江、红河、文山、大理等铅锌矿丰富的地区,初步形成了集采矿、选矿、冶金、化工、深加工、贸易和科研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龙头引领带动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沿链聚合、聚链成群。云南省铅锌产业链的崛起,培育和聚集了中国铜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示范引领云南铅锌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作为全国铅锌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国铜业下属A股上市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产业链涵盖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化工、精深加工等,拥有国内外25家分、子公司,分布在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卢森堡4个国家和国内8个省(区、市),综合竞争实力位居铅锌行业国内第一、全球第四。
经过多年发展,云南振兴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粗铅原料、铅锌冶炼、电源生产、化肥化工、资源回收等5大生产基地,打造了5大产品品牌,形成了从铅矿开采—铅锌冶炼—铅基合金熔炼—蓄电池制造—废旧蓄电池回收—稀贵金属生产的内部产业循环。
成立于1996年的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集科研、勘查、采矿、选矿、冶炼、贸易于一体,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具备有色金属全产业链,拥有独立贸易和供应链业务平台。
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火法富集—湿法脱杂—分级提取多段耦合集成处理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10余条产业化生产线。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共有规上铅锌企业(含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95户。其中,矿山采选企业38户,矿石处理能力约1000万吨;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44户,铅冶炼产能约97万吨,居全国第四;锌冶炼产能约137万吨,居全国首位;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企业13户。2024年,云南省规上铅锌工业实现产值约550亿元,较上年增长3.8%。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总体来看,云南铅锌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然以原料型企业为主,在加工环节主要是合金、锌粉、镀锌等产品,科技附加值不高,下游应用型企业较少,加之近年来铅锌消费进入低速增长阶段,铅锌新产品开发不足,低成本、高效储能用铅锌材料开发进展缓慢,铅锌下游消费需求结构迎来深度调整,铅锌产业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结构调整较为迫切。
针对上述情况,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上游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铅锌冶炼企业恶性竞争。要加快铅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统筹谋划布局下游加工产业发展,加大对铅锌下游产品应用场景的研发,鼓励下游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有特色优势的铅锌产业集群。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央视新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前七个月我国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 机械工业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及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趋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汽车制造业增长1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1%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均实现平稳增长。在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48万台,同比增长13.9%;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4.7万套,同比增长32.9%。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同时,清洁能源装备生产高速发展。前七个月: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为47396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机组已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稳步提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产品产销稳定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特别是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机械行业企业积极布局“源、网、荷、储”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
李奇副会长会见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 机械工业 8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会见了来访的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双方围绕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合作事宜展开讨论。李舜副主席表示,在5月份召开的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中国机械联领导与湖南省及长沙市领导交流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希望引进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落地长沙,并希望双方就该项目保持长期合作,共同培育。李奇副会长指出,长沙从产业基础、展会硬件条件、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及会展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条件和优势,并且双方就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等项目已奠定了深厚的合作基础,中国机械联愿意与长沙就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开展新的合作。会上,李燕霞总工程师对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的总体内容进行了介绍,段英才总会计师对去年项目运营情况进行了说明。会上,双方就合作意愿及合作模式达成了共识,并就下一步工作的积极推进提出了方向和目标。中国机械联展览工作部有关同志参与交流。(展览工作部)
-
精彩预告|特色活动:WCCEE2025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 机械工业 为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主办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WCCEE2025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举办1场主旨大会,1场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N场专题会议活动。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与全球氢气产销量持续增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旺盛,绿氢替代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次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深入探讨氢能技术装备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把握政策走向,研判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在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召开“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机械联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承办,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期间,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及行业权威专家将围绕着“氢能行业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国内外氢能先进前沿技术、标准引领氢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下,氢能与多能源协同发展以及氢能行业应用案例分享”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期将近,届时诚挚邀请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科研人员、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相关组织代表等共襄盛会。获取更多信息及注册参会,请扫描二维码。
-
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2025(第五届)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机械工业 2025年8月15-18日,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的“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在湖南省韶山市召开,该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湖南科技大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风电机组运行监测与智能诊断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校的2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同行出席会议,围绕风电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提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513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突破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累计发电量5880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达93.2%。并对做好“十五五”风电产业升级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十五五”规划;二是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四是提高运维能力,保障风电场高效稳定运行。韶山市市长邓望军在致辞中表示,韶山作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正以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了从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到储能运维服务的完整风电产业链。目前,三一(韶山)风电获评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并汇集了风渡新材、众翔重装等一批技术领先的上下游企业,为红色热土注入了绿色发展新动能。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风能利用不充分、机组运行效率低、恶劣环境下性能下降及维护成本高等技术与科学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届论坛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期待通过进一步增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交流,提升风电装备设计及关键技术应用水平,推动风电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湖南科技大学赵前程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湖南科技大学依托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深耕风电领域十余载,构建了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跨机械、信息、土木等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坚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思想,跨十年举办五届风电论坛,聚集行业精英,通过持续交流为风电产业发展贡献新的方案和思路。大会共设置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青年报告共计46个。土耳其埃尔吉耶斯大学MustafaSerdarGENC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重庆大学魏静教授、重庆大学王宇航教授、四川大学戴靠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明明教授、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刘红文主任、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龙辛专家做了特邀报告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行业动态。会议期间,会务组还组织参会专家学者赴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参观调研。(科技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