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材料报国之心,让铝合金长出“中国脊梁”
20世纪中期以来,高强铝合金一直是全世界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制造的首选材料,也是各国新材料研发的必争之地。但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晚、基础薄弱,关键技术长期处于跟踪研仿、受制于人的局面。
目睹我国在高强铝合金领域面临的困境,熊柏青立下誓言,“必须打破‘卡脖子’的枷锁,让中国材料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他带领团队毅然踏上了自主研发的破冰之旅,闯出了一条材料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之路。
技术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材料的轻量化与高强度一直是科研人员追逐的目标。21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已成功研发出了第四代7000系高强铝合金,以其高强韧-低淬火敏感性特征,有效支撑飞行器超大结构件整体化设计减重。
但在同一时期,我国仅能生产第一代、第二代7000系高强铝合金,整整落后国外两代,且品种规格不全。先进铝合金材料依赖进口,关键技术长期受制于人。
“国外20世纪70年代能干的事情,我们到21世纪初还不会干。那时候我们的基础非常薄弱。”熊柏青回忆。
从2000年开始,熊柏青带领团队开始攻关,用了10年时间,全面掌握了第三代7000系高强铝合金的工业化成套制造技术,实现了对我国高强铝合金工业化技术的补充完善。
第二个10年,熊柏青团队向第四代7000系高强铝合金材料发起“冲锋”。
“第四代的难点在于不仅要攻关制造工艺,还必须避开国外的成分专利保护。”熊柏青回忆,当时国外对第四代7000系高强铝合金的专利保护堪称“天罗地网”,“上百条权利要求,覆盖了能够形成第四代7000系高强铝合金的所有方面的要素,成分范围、工艺范围等等全部包括。”
有三年多的时间,熊柏青一直与国外专利“死磕”,天天抱着国外专利琢磨。在熊柏青的不懈钻研下,终于,中国有研找到了突破口,打破了国外在材料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双重垄断,使国产第四代7000系高强铝合金实现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力支撑了国产大飞机研制和发展。
换道超车,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逆袭
经过新世纪以来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高强铝合金技术已能够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但随着航空航天飞行器等装备对减重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7000系、2000系铝合金已逐渐接近性能极限。
此时此刻,在新一代高强铝合金材料的研发上,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走到了技术“无人区”。
亲历了中国航空航天飞行器用高强铝合金材料20多年来的发展,熊柏青对于中国企业一路追赶的“苦”深有感触。而如今我们已经能和国际行业水平并驾齐驱,让他萌生出了挑战技术“无人区”的想法:“我们能不能跳出国际上现有的高强铝合金材料体系,开展原始创新?我们能不能率先开发出更轻、更强、性能更优异的新一代高强铝合金?”
熊柏青把目光落在了镁。镁是铝合金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也是中国的优势资源,密度仅为1.74g/cm³,铝合金中每增加1wt%镁,密度可下降接近0.5%,是铝合金减重的理想材料。
“十四五”以来,熊柏青带领团队通过理论计算+实验验证,突破镁元素在铝基体中的室温固溶度极限,原创开发出了“高镁轻强铝”。与第三代和第四代7000系高强铝合金相比,高镁轻强铝具有更佳的综合性能匹配,而密度却降低了5%~10%,减重效果显著,为航空航天飞行器、高速列车等重大装备带来显著的减重效果。
该材料的突破,使我国在铝合金技术和产品领域形成了自主发展路径,而且在高强高韧铝合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标志着我国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实现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直至“超越引领”的巨大跨越。
薪火相传,为国锻造卓越人才
“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成果,一方面是创造出有影响力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培养出了多少人才。”躬身科研,为国制材的同时,熊柏青也牢牢扛起“为国育才”的使命。
熊柏青担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在他的推动下,实验室已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高地。
团队的建设对于学科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带领团队突破第三代、第四代航空铝合金制造技术、研发“高镁轻强铝”的过程中,他要求团队成员深入参与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的全流程,倡导在大平台和大项目的推动下锤炼人才,迄今已培养了数十名青年科研骨干,其中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级项目负责人或行业技术专家。
熊柏青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他的参与推动下,中国有研构建了覆盖科研全周期的激励体系,通过起步支持、过程激励、转化激励和长期绑定等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仅让科学家共享创新红利,更推动其向“科技企业家”转型。
身为博士生导师,熊柏青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永不服输、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传承给新一代材料人。他常对学生说:“科研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其培养的学子多数进入我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挥骨干力量。
躬耕先进铝合金材料事业三十余载,熊柏青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核心——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用科技创新铸就民族脊梁。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熊柏青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加速新材料产业化、培育国际领先的创新生态……这位材料领域的“领跑者”,正以不懈奋斗的姿态,继续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破译“材料密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徐念沙会长调研湘电集团 电工电器 5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湘电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湘电股份董事长张越雷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话题与徐念沙会长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会现场座谈交流会上,张越雷副书记向徐念沙会长一行详细介绍了公司深化改革、产业发展、创新成果、技术优势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近年来,湘电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节能、高效”装备技术的开发应用,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持续发力,抢占行业制高点,企业发展企稳向好。徐念沙会长对湘电集团的发展态势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湘电集团底蕴深厚,多年来为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湘电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发展韧性,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好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做好服务,助力行业健康发展。考察期间,徐念沙会长参观了公司展示馆、湘电动力生产车间、湘电重装装配车间。湘潭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处长丁昌明,长沙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敏,湘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达,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海强,湘电股份副总经理贺玉民,及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徐念沙会长与湘电集团党委副书记张越雷及团队合影(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星邦智能 工程机械 5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宁乡市副市长段志斌、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鑫等参加调研,星邦智能总经理许红霞、党委书记孔朝阳陪同。左起:孔朝阳书记、徐念沙会长、许红霞总经理、段志斌副市长徐念沙会长一行实地考察了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许红霞系统汇报了公司近年来经营发展、创新成果及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徐念沙会长对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及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徐念沙会长与孔朝阳书记等亲切交谈在座谈会现场,徐念沙会长结合行业前沿趋势,针对“高端装备制造国际化发展”等议题,从全球化战略布局优化、品牌价值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方向,并强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做好风险提示服务,为星邦智能把握“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发展建议。(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中南智能 工程机械 5月15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中南智能并座谈,副会长李奇等参加。中南智能董事长杨漾博士热情接待并汇报公司情况,长泰机器人董事长高狄、工会主席肖高雄等陪同。徐念沙会长一行考察了公司科技展厅和研发车间,听取了关于公司发展沿革、研发能力、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介绍,观看了公司高端激光装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机演示,并饶有兴致地就产品的技术特点、参数指标和应用场景与介绍人员深入交流。徐念沙会长参观中南智能数字化智慧工厂数据屏徐念沙会长对中南智能的创新成果表示赞许,并对公司市场开拓等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他谈到,中南智能要充分发挥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挖掘轻工行业的市场机遇,在拓宽自身业务的同时助力其智能化升级。要加强智能制造产品在终端的拓展,既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产业,也要关注“铺天盖地”的大市场。徐念沙会长与杨漾董事长会谈徐念沙会长一行与中南智能团队合影(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铁建重工 工程机械 5月15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颜琰等参加调研,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陪同调研。徐念沙会长一行考察了位于公司第二产业园区的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车间,车间里的巨型掘进机设备将远销海外市场。董事长赵晖向徐念沙会长介绍了企业发展历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情况。徐念沙会长随后参观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展厅,听取了铁建重工掘进机首台套产品及大型重载主轴承重难点技术突破等介绍,对铁建重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端装备“走出去”等展开深入研讨并提出指导意见。徐念沙会长与赵晖董事长亲切交谈(展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