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酒钢炼轧厂成功实现奥氏体不锈钢盘条批量轧制
近日,宏兴股份炼轧厂顺利完成一批次规格为5.5mm的不锈钢盘条轧制任务,所产盘条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这是炼轧厂在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创新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不仅丰富了产品种类,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也为进一步拓展高端钢材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奥氏体不锈钢盘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在轧制时需要较强的轧制力,其良好的延展性容易在轧制过程中出现表面质量问题,如划伤、褶皱等。此外,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下易发生晶间腐蚀,对设备精度和工艺控制要求极为严格,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
此前,由于轧制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炼轧厂在不锈钢轧制领域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为实现奥氏体不锈钢盘条的批量轧制,该厂成立专项技术攻关团队,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开展大量研究和准备工作,优化轧制工艺参数、调整设备精度、加强质量监控,为整批次顺利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轧制过程中,为保证温度的均匀性,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加热设备,快速且均匀地加热奥氏体不锈钢坯料,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现象。同时,通过设置温度监测装置,实时反馈温度信息,确保轧制过程始终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
合理的轧制速度至关重要。“奥氏体不锈钢具备高韧性,如果轧制速度过快,坯料表面温度容易过高,可能导致钢坯表面氧化加剧,影响表面质量;速度过慢则会降低生产效率。”炼轧厂二高线作业区工艺协理工程师胡楠说,该厂根据坯料的尺寸、温度和设备性能等因素,将轧制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的轧制力、温度等参数动态调整轧制速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炼轧厂成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5.5mm规格不锈钢盘条的整批次稳定轧制,产品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表面光洁度、尺寸精度、产品性能等关键指标均满足市场需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罗俊杰执行副会长带队赴景德镇市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 机械工业 2025年5月2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执行副会长、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罗俊杰带队赴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长虹华意、天一航空、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友创智能、牧森、昌河汽车等企业,参观了企业展厅、总装车间、电机车间、冲焊车间、机加车间、复材车间、直升飞机模拟器等,详细了解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行业面临的难点、挑战与机遇,并与负责人就企业“十五五”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听取了意见建议。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与景德镇市工信局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对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意见建议。罗俊杰执行副会长表示中国机械联愿与景德镇市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景德镇市副市长高晓云、工信局局长邹国良,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景晓波,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行业发展部等有关同志陪同调研。(行业发展部)
-
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暨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工作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 机械工业 5月22日,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暨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工作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主任李奇,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副主任孙颐,相关行业协会领导、机械行业人才评价专家库专家、竞赛承办、协办和参赛单位代表以及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化职业评价规范编制专家等120家单位170余人参会,会议由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技能发展处处长王铁印主持。会议伊始,李奇副会长代表中国机械联致辞。他首先对与会嘉宾、代表的参与表示欢迎,向大家对行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始终以不断加强改进和提升、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己任,围绕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机械工业职业能力建设各类型工作,为产业高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他强调建设制造强国,根本在人才,动力在人才,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2025年中国机械联将重点聚焦规模培养向精准育才、等级评定向实战赋能、国内标杆向国际优势等三个方面转型突破,全力打造机械工业三支人才队伍发展新高地。孙颐副主任简要介绍了机械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评价中心成立的目的、意义和业务职能,重点就2025年中国机械联重点打造的机械工业技术技能竞赛和“一带一路”机械行业技能大赛项目进行了部署。她指出,多年来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一直以职业标准引领人才评价和以项目平台支撑竞赛成果转化,广泛服务于行业、企业,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机械工业人才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相关行业、地区的技能交流与合作,并在竞赛改革的过程中聚焦行业人才不足现状,加强联动和互动,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和目标,精准地服务于行业企业及劳动者。随着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的深入推进,项目得到了行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会上,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郭一娟就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的推进情况、阶段性成果和国际化职业能力评价规范开发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将通过构建“标准—平台—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持续为沿线国家人才建设和为“走出去”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谱写“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人才评价新篇章。在竞赛经验交流环节,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助理孔小辉、广东创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兆升、北京百通科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邸玉峰分别上台结合各自企业、集团关于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模式、对标需求和目标等经验进行分享,聚焦“新赛道、新标准、新生态”等几大核心议题,共话机械行业竞赛转型之路。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李奇副会长宣布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一带一路”机械行业技能大赛启动。启动仪式后,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凹版印刷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等赛项,2025年“一带一路”机械行业技能大赛——工程机械维修工、智能焊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等赛项参会代表分组进行技术研讨并明确了技术文件的相关要求,为竞赛预、决赛提供了组织、技术依据。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化职业评价规范编制专家集中学习了《机械工业国际化职业评价规范编制技术规程(2025年版)》相关要求。启动了工程机械维修工、焊接设备操作工、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应用师、汽车技术服务师、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机器视觉系统技术应用师等七个职业方向评价规范编制工作。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此次会议的召开,为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和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同时搭建了标准引领、行业协同、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又一人才评价服务平台。各方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上下同心,砥砺前行,共同续写机械工业人才兴、产业强的新篇章。(评价中心)
-
李奇副会长出席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暨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工作会议 机械工业 5月22日,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暨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工作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相关行业协会领导、机械行业人才评价专家库专家、竞赛承办、协办和参赛单位代表以及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化职业评价规范编制专家等120家单位170余人参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主任李奇出席会议并致辞。李奇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始终以不断加强改进和提升、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己任,围绕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机械工业职业能力建设各类型工作。他强调建设制造强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本在人才,动力在人才,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并就今年竞赛组织、技术工作和机械工业国际化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在热烈的掌声中,李会长宣布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一带一路”机械行业技能大赛启动。此次会议的召开,为2025年全国机械行业技术技能竞赛和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同时搭建了标准引领、行业协同、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又一人才评价服务平台。各方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上下同心,砥砺前行,共同续写机械工业人才兴、产业强的新篇章。(评价中心)
-
徐念沙会长应邀在中国政法大学做主题讲座 机械工业 2025年5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应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邀请,参加了校庆73周年系列活动之:“法商学术论坛”第五十八讲,并做了题为《法律与经济,在新时代的双轮驱动》的主题讲座。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雄教授主持。徐念沙会长在讲座《法律与经济,在新时代的双轮驱动》中,系统阐述了法律与经济的协同作用。他回顾了法律经济学的演进,强调科斯定理与波斯纳定理对理解产权界定、交易成本与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通过案例分析了从个体户到现代公司制度的演变,以及行业协会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结合机械工业实例,他总结了中国经济制度的成功经验,并展望了AI与机器人技术对法律经济学的新挑战及场景应用。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商学院院长商文江教授做总结讲话,并对徐念沙会长主讲此次讲座表达了诚挚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副院长尹美群教授,以及工商管理系、产业经济系、经济系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论坛,纷纷分享了对讲座的学习感悟。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办公室、行业发展部、国际合作部、统计与信息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作为校外嘉宾参加论坛。讲座获得在座人员一致好评,并希望今后此类活动能够多多开展。期间,徐念沙会长等一行参观了中国政法大学“致敬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专题展。本次讲座由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张廷、中国政法大学廉翔鹏博士、中国机械联赵军平、赵明等共同参与准备。(行业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