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集团:锚定“五个更加注重” 将基层党建与主题教育深度融合
中国有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要求,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结合起来,深化实施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七抓”工程,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出资企业一线,督导“七抓”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聚焦体系化完善提升,强保障
集团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定航”、思想“引航”、组织“促航”,构建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1124树状”党建工作体系,将中国有色企业精神融入践行央企责任使命的各领域全过程,弘扬1种精神强“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党建工作主线,坚守1条主线铸“魂”;以勇当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供应安全“两个主力军”为党建工作目标,聚焦2个定位固“干”;以一个党建引领规划为统领、一个党建融合机制为依托、一个基层党建提升机制为抓手、一套责任组合机制为保障,健全4项机制开“枝”。
在不断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上,集团公司党委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实施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七抓”工程作为重要抓手,列入年度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三四级出资企业专项督查方案。党委书记主持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再加压、再推动。举办集团公司党务干部暨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首次举办混合所有制企业及有关重点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累计培训党务干部203名;组织召开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交流会、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交流会等;制定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意见,细化基层示范党支部建设标准,选树“两优一先”先进典型,开展集团公司第一批基层示范党支部培育创建,择优32个党支部列为创建单位,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拓展、向纵深拓展、向新组建单位拓展。
聚焦标准化深入自查,促规范
集团公司党委聚焦标准化、规范化,同步推进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与“七抓”工程自查,将“组织有效覆盖、队伍配齐建强、党员作用发挥、活动有形有效、制度规范完善、培训扎实开展、保障健全有力”对应分解为27项督查内容,分类制定督查要点,细化具体要求。各二级企业党委指导所属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自查,各基层党组织坚持边对照、边查摆、边整改,通过立行立改、明晰整改计划、制定防范措施等有效方式,推动实现强意识、促提升、助发展目标。
中色平桂党委对基层党支部开展督导检查,通过制定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73项考核要点检查党支部“五个有力”的落实情况,并召开中色平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通报各党支部督导检查情况,为考核中得分优秀的党支部颁发“党支部流动红旗”。
中色股份党委所属中色白矿二矿党支部利用井下700中段标准化党建硐室,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员工思想教育、党小组工作布置与总结、技术问题攻关等活动,并结合班组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开展“争创优秀班组”活动,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布置、同落实,促进了党建与业务融合。
中色东方党委狠下功夫抓活动,坚持在充实党建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党建工作创新亮点项目申报评选表彰,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中色奥博特结合公司党建工作实际,通过抓书记,配强懂党务、懂业务、懂管理,会解读政策、会疏导思想、会解决问题,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三懂三会三过硬”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加强公司基层党建工作和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有关出资企业抓重点,聚焦解决基层党支部“干什么”的问题,创办《党支部半月刊》,截至目前已刊发25期,通过以点带面、久久为功的形式进一步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助推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夯实组织保障。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创建设立党员活动室、职工读书室,采购党内书籍、专业技术类书籍,为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确定周六“学习日”,各支部结合新时代网络渠道,丰富党员学习资源。充分用好生活区内部频道抓培训,全天滚动播放党的二十大精神、安全环保、安保等学习内容,强化学习;建成片区内首个党风廉政建设与党员党性教育基地,以学习案例、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纪律、作风教育,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净化党员思想、纯洁党员队伍。用好红色资源,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参加“红色”参观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分子感受党的光荣历史,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传承优良传统,增强党性修养,切实推动主题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触及思想、触动灵魂。
聚焦精细化互学互鉴,提质效
集团公司党委将主题教育督导与“七抓”工程现场督查有机结合,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开展穿透式督导督查,每次抽调3家出资企业党建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以交叉检查增强工作对比,以工作对比提升工作标准,发掘亮点做法,指出存在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各出资企业党组织在现场督查中相互取长补短、吸收借鉴,在互查中“找茬揭短”、在互学中“补齐短板”、在互鉴中“提质增效”,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中色大冶所属弘盛铜业在40万吨项目建设热负荷联动试车关键时刻,组建操作、维保、DCS三支应急处置党员突击队,24小时待命,及时消除设备故障,现场处置优化问题129项,确保各系统热负荷联动试车一次性成功。
中色桂林院以“1161”为抓手,推行基层党支部“五个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三个融合”党建品牌,创新开展“党建+科研生产+企业文化建设”等项目化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员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开展“立项攻关”“揭榜挂帅”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等创建活动,发挥党员在生产经营及科研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中色沈矿所属铁岭药剂把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点、改革发展中的难点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切入点,聚焦重大项目实施、重点改革任务推进等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区”“党员攻坚先锋队”,推动项目的研发落地,车间党支部与技术中心成立项目攻关联合组,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
中色十五冶以有效发挥组织作用为根本,大力推进基层支部工作重心实现“三转”,将支部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参与决策、解决难题、办理实事”上来,把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延伸到基层支部,真正做到把关定向。
中色红透山创新基层党建融入方式,积极开展创建“共产党员窗口、共产党员机台、共产党员示范岗”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党员责任区、创先争优项目化、立项攻关”党内四项活动95项,把创建党员品牌活动延伸到生产一线,创造经济效益60余万元。
有关资源板块企业在抓党员发挥作用、抓活动有形有效方面,积极开展创先争优项目化,党员担任项目的牵头人、负责人,项目攻关效果明显;围绕“如何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镍铁生产企业”开展“思想再解放”主题活动,举办交流研讨会,开展建言献策,力求破解生产经营难题、夯实基础管理、冲出经营困境。有关贸易及服务板块企业推动党建工作与园区升级、深化改革、“六个增效”等重点工作融合互促、同向发力,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招商引资、保税清关、集采平台建设、外联协调、服务保障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及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汽车工业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武汉开幕。本届台湾周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岸企业家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作为支持单位。峰会大陆方面副理事长张平,湖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赵世通,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曾永权,台湾苗栗县县长钟东锦,峰会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开幕。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大陆方面牵头人苏波,台湾方面召集人杜紫军,陆方信息产业组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副召集人宋晓刚,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雷宏毅等重要工商团体负责人,企业家、基层台胞及青年代表等1700余人与会,其中约1100人来自岛内。台湾周期间,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支持举办了“海峡两岸(武汉)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以及“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这两场活动以“汉台联动智创未来”为主题,由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和武汉市台办等承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武汉汽车行业协会和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协办。7月3日上午,海峡两岸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举行。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出席会议并参观企业产品展览展示。本次对接会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动力系统和与智能网联两大专业会场,精准推动与会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产品对接。两岸行业组织、企业代表等200余人聚焦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交流对接,有效推动了台湾汽车电子企业与东风公司、武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交流与协作配套。会后,与会人员赴东风猛士汽车科技公司、中国车谷展厅等地实地考察。7月4日下午,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举办。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组陆方牵头人、智能装备组陆方召集人苏波,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台方牵头人、能源环保组台方召集人杜紫军出席活动并致辞。峰会信息组陆方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陆方副召集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智能装备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媛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徐金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轮值会长陈斌波,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会长陈宏钦,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蔡松慧,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子清、湖北省台办副主任张丹青等参加此次交流活动。“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期间正式成立并落户武汉经开区。开幕式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为“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授牌。交流会上,苏波、杜紫军召集人,刘子清书记,张丹青副主任为示范基地揭牌。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以“两岸同心筑梦,共创世界车谷”为主题作推介发言,并发布《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汉台汽车产业深入合作明确了新路径。活动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作专题演讲,他介绍了汽车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并就汽车碳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东风汽车科技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研发总院副院长张衡发布技术产品规划。台湾用友资讯、岚图汽车、上海寅家电子、恩高光学等两岸企业代表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前沿趋势与创新实践进行分享交流。本届台湾周活动以“融合发展共建支点”为主题,在武汉设主会场,在襄阳、宜昌、黄石设分会场,开展主体活动、鄂台经贸产业对接、青年交流交往等三大板块14项活动,推动了鄂台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并且取得了务实的成果。开幕式上,39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39.7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上,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与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现场签约。双方将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技术、产品、人才、市场、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共赢。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实现了汉台经贸交流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汽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汉台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及融合协同发展,为海峡两岸汽车产业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国际合作部)
-
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汽协开展规划专题调研 汽车工业 2025年7月7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了此次调研座谈。李邵华对调研组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及问题。与会人员围绕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全球化发展、未来五年技术发展重点及市场竞争态势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陈斌副主任总结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内需不足、外需不稳、装备与芯片软件短板、内卷与效益问题等多重挑战。尽管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出口市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全行业仍需保持冷静,稳健推进产业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去”,从政策、标准、法规、金融、知识产权、人才乃至文化等多方面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创造有益的帮助和支持。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教育培训部、科技工作部、会员工作部等部门有关同志一同参加调研。(行业发展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举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 机械工业 为深化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推动行业国际化布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于7月4日下午在北京共同主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迪拜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卢塔阁下出席会议并致辞。迪拜商会亚洲区域总监马万·迈利、北京首席代表王亢,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等九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国机集团、北京探能科技、晶澳太阳能、中国水环境集团、奇瑞汽车、七腾机器人等18家重点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主持,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相关人员参会。会议期间,双方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在机械领域战略协调、务实合作迈入新的阶段。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阿机械产业合作基础,指出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达29%,双方合作空间广阔。他结合5月访问迪拜商会总部达成的共识,强调阿联酋在金融、科研、制造等领域的战略性优势及其作为辐射中东、非洲、欧洲和东南亚枢纽的区位价值,提出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对接、市场准入、需求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助力构建中阿机械产业生态共同体。迪拜商会总裁穆罕默德·卢塔高度评价中国机械工业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他指出,目前在迪拜注册的中国会员企业已超6000家,双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并系统阐释迪拜三大核心优势:世界级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覆盖27个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环境、辐射全球的市场网络。卢塔强调,备忘录签署将深化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发电设备等领域合作,助力中国机械企业通过迪拜枢纽拓展全球市场。随后,李燕霞总工程师与马万·迈利总监代表双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将共建信息共享与服务网络,为双边企业深化技术交流、贸易往来、投资合作提供支持,助力迪拜现代化建设及中国企业把握中东市场机遇,推动实现全球化布局。迪拜商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亢以"迪拜作为中东出海首选地"为主题进行专题推介,重点阐述其作为阿联酋最具影响力商业组织的战略定位。依托其广泛国际网络、以及迪拜开放营商环境和多元化产业优势,迪拜商会为全球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尤其在连接中东、非洲和亚洲市场中发挥桥梁作用。其主办的"ExpandNorthStar"科技初创盛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活动,彰显迪拜作为新兴经济中心的创新活力。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代表围绕政策对接、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互动,结合迪拜市场需求探讨具体合作路径。双方约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组织企业考察、搭建信息平台、参加展会、组织专项对接会议等方式,推动中阿机械产业在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协作。此次圆桌交流会为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注入新动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以备忘录签署为契机,依托迪拜区位与政策优势,推动中国机械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促进阿联酋企业来华投资,实现资源互补与互利共赢,为中阿产业合作贡献机械行业力量。(国际合作部)
-
徐念沙会长会见波兰驻华大使并出席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 汽车工业 2025年6月26日下午,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在北京举行。波兰驻华大使古天卫发表开场致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应邀出席并随后发表讲话。波兰东方研究中心代表、波兰卡托维兹经济特区负责人、波兰主要汽车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中国机电商会代表分别发言。古天卫大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令全球瞩目。他强调,波兰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凭借扎实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连接欧洲东西部市场的核心枢纽。大使进一步表示,汽车工业是波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供应链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充沛,汽车产业规模在欧盟位居前列,这为中国企业拓展中东欧市场提供了独特机遇。他特别提到,波兰作为中欧战略要地,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天然门户,乐见两国企业依托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共同挖掘区域产业协同潜力。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技术集成平台,既是中波产业合作的关键领域,也是两国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他提到,中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波兰在精密制造、欧洲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及数字化创新能力形成互补,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徐念沙进一步指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始终以推动国际产业合作为己任,覆盖机械行业全产业链的14个专业领域,代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他呼吁中波两国以汽车产业为切入点,深化技术合作及供应链协同,共同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旭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分享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验,对话嘉宾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展开深入探讨,重点聚焦技术联合研发、本地化生产及市场合作等议题,为两国企业务实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机械联联合中汽协特别组织了奇瑞、吉利、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代表参会,与波方代表就产业合作展开深度对接。此次论坛为中波汽车产业对接搭建了行业对话平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两国企业开展政策沟通、项目对接及资源整合,助力中波汽车产业合作迈向新阶段。期间,徐念沙会长还应邀与古天卫大使举行单独会见。双方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的具体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古天卫大使表示,波兰政府支持两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合作。徐念沙会长回应称,中机联将依托自身行业资源,协助波兰企业精准对接中国供应链体系,助力波兰工业转型与中国“智造”能力对接,推动双向务实合作落地。(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