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传承新路径:机械化助力产业远航
中国人的各色早餐里,不难看到粽子的身影。粽子原本是端午节“特供”,现已发展成日常食品。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粽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粽子产业分布广泛,江南地区以及广东、福建等地尤为集中。嘉兴、苏州、肇庆等地的粽子闻名遐迩,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多元的口味,构建起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今年初,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4年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嘉兴秀洲区粽子全产业链入选。据了解,嘉兴粽子产业已形成具有骨干企业12家、年产粽子10亿只、产业规模35亿元、全国粽子企业巨头集聚的产业集群。
粽子产业规模扩大,提高粽子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曾经,粽子的制作高度依赖手工技艺,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粽子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众多大型粽子生产企业纷纷引入自动化生产线,从粽叶的清洗消毒、馅料的精准定量填充,到蒸煮、包装等环节,实现了一体化运作,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品质也更加稳定一致。
在这方面,嘉兴五芳斋集团堪称行业典范,通过引入德国先进设备与技术,巧妙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五芳斋集团还在持续研发新一代裹粽机器人,初步攻克粽子生产关键环节灌粽中粽叶打壳和成型两大技术难题,工作效率较纯手工提升30%以上。
广东的一些知名品牌在智能化生产线研发上也成绩斐然,借助机器人精准包扎,既保留了手工粽子的紧实口感,又使产能大幅提升。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生产过程中的温湿度、卫生状况等关键参数得以实时监控,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
尽管粽子加工的机械化进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前行的道路上仍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粽子的个性化需求极为多样,粽子的形状、大小、馅料种类千差万别,这使得机械设备难以全面适配。另一方面,传统的粽叶手工包裹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审美价值,机器在模拟这一技艺时存在较大难度,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机械化设备的购置与维护成本较高,对于众多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而言,高昂的改造费用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粽子机械化生产,是传统美食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之路。它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又彰显着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粽子产业将在机械化的轨道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罗俊杰执行副会长会见豪迈集团CEO单继强一行 机械工业 4月24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会见了来访的山东豪迈集团CEO单继强一行。单继强阐述了豪迈集团的整体状况及现阶段发展态势,表达了与中国机械联建立紧密联系的愿望,并诚挚邀请中国机械联领导莅临豪迈集团进行调研和工作指导。罗俊杰在详细了解豪迈集团的发展状况后,对企业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并就集团的多元化经营、科研创新、管理模式和国际化发展等话题与来访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企业要在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方面下功夫,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上做好战略规划。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以及科技工作部、机电工业杂志社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见。(机电工业杂志社)
-
《机械工业发展报告(2025)》火热预定中 机械工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ChinaMachineryIndustryFederation,简称中国机械联),是机械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综合性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秉承“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和企业、服务社会”的办会宗旨。为积极回应业界对机械工业发展的关切,中国机械联适时发布《机械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客观数据系统地总结机械工业运行情况、预判未来走势,为行业、企业、专家学者等全面、深入了解机械工业发展情况提供参考。《机械工业发展报告(2024)》图表节选附件:2025年机械工业信息服务资料汇款方式及订阅回执(统计与信息工作部)
-
《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征订通知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编发的行业月度信息服务资料。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成为行业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与投资、贸易与咨询等机构及时了解与分析研究行业的重要载体,深受行业内外人士欢迎。《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包含《信息资料》和《图表专辑》两个部分。《信息资料》涵盖政策解读、经济运行、行业动态、宏观政策、宏观经济、重大装备与项目、上下游产业、国外动态等八个版块;《图表专辑》集中汇编行业增加值、主要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进出口、价格指数等行业运行情况。欢迎广大新老用户订阅。未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翻印,违者必究。附件:2025年机械工业信息服务资料汇款方式及订阅回执(统计与信息工作部)
-
《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工作启动 机械工业 2025年4月22日,《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启动工作会议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部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主任李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安全生产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安全员作为现代工业安全体系的“守门人”,承担着风险预防、过程管控和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责任。此次评价规范编制将系统构建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对推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强化行业安全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编制工作汇聚多方专业力量,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安全管理领域专家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郭一娟和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专家库顾问专家、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原副校长孟蓬莒共同主持。编写组专家代表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张彦平老师代表编写组专家在会议上详细解读了《安全员职业评价规范编制技术路线图》,与会专家围绕职业功能模块设计、能力等级划分标准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初步确立了"安全检查、事故处理、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等核心职业能力框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副主任孙颐对启动会议进行总结。她指出评价规范编制工作,一是要立足“高质量发展”战略视角,合理设置职业功能和适用范围;二是紧扣《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版)》要求,坚持编制五大原则,确保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构建“标准-培训-认证”一体化体系,统筹考虑题库建设、培训教材开发工作,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闭环。根据工作规划,编制组将分阶段完成标准起草、专家评审、意见征集等工作,预计2025年底完成终审。会议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议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评价规范不仅填补机械行业安全领域人员评价标准空白,更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管理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评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