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传承新路径:机械化助力产业远航

2025-03-27 14:41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中国人的各色早餐里,不难看到粽子的身影。粽子原本是端午节“特供”,现已发展成日常食品。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粽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粽子产业分布广泛,江南地区以及广东、福建等地尤为集中。嘉兴、苏州、肇庆等地的粽子闻名遐迩,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多元的口味,构建起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今年初,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4年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嘉兴秀洲区粽子全产业链入选。据了解,嘉兴粽子产业已形成具有骨干企业12家、年产粽子10亿只、产业规模35亿元、全国粽子企业巨头集聚的产业集群。

  粽子产业规模扩大,提高粽子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曾经,粽子的制作高度依赖手工技艺,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粽子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众多大型粽子生产企业纷纷引入自动化生产线,从粽叶的清洗消毒、馅料的精准定量填充,到蒸煮、包装等环节,实现了一体化运作,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品质也更加稳定一致。

  在这方面,嘉兴五芳斋集团堪称行业典范,通过引入德国先进设备与技术,巧妙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五芳斋集团还在持续研发新一代裹粽机器人,初步攻克粽子生产关键环节灌粽中粽叶打壳和成型两大技术难题,工作效率较纯手工提升30%以上。

  广东的一些知名品牌在智能化生产线研发上也成绩斐然,借助机器人精准包扎,既保留了手工粽子的紧实口感,又使产能大幅提升。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生产过程中的温湿度、卫生状况等关键参数得以实时监控,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

  尽管粽子加工的机械化进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前行的道路上仍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粽子的个性化需求极为多样,粽子的形状、大小、馅料种类千差万别,这使得机械设备难以全面适配。另一方面,传统的粽叶手工包裹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审美价值,机器在模拟这一技艺时存在较大难度,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机械化设备的购置与维护成本较高,对于众多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而言,高昂的改造费用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粽子机械化生产,是传统美食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之路。它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又彰显着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粽子产业将在机械化的轨道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责编:lxh)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