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机械赋能净菜产业 开启便捷健康饮食新时代
早春时节,“河北净菜”产销迎来忙碌时期。清晨,一批批新鲜蔬菜,装箱进车,被运往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型市场、超市。“河北净菜”进京是河北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保障北京市场供应、促进“河北净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净菜也被称为新鲜消毒蔬菜,即将新采摘的蔬菜经过整理、洗涤、消毒等加工操作,再包装而制成的一种产品。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购买净菜能够减轻后厨劳动强度;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净菜买回家,省去了清洗、切分等环节,大大压缩了烹饪时间,而且很干净,吃起来比较放心。
一组数据显示,河北省培育了100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确定了胡萝卜、黄瓜、辣椒、茄子等11种主栽蔬菜的净菜分级标准。“河北净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占北京市场份额超过四成。
河北净菜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食品机械的助力,恒温恒湿的标准洁净车间,挑选、清洗、消毒、切分、杀菌、检测、包装、装框、码垛于一体自动化生产,确保了净菜加工的安全、标准和高效。
首先是挑选环节,人工挑选虽能凭借经验剔除明显损坏、变质的蔬菜,但效率有限。如今,一些先进的净菜加工企业引入了智能视觉分选设备。它利用高清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对蔬菜的外观进行全方位扫描,能精准识别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瑕疵等特征。通过预先设定的标准参数,快速将不符合要求的蔬菜筛选出去,不仅大大提高了挑选效率,还保证了挑选的精准度,为后续加工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清洗工序关乎净菜的卫生安全。常用的清洗设备有气泡清洗机和毛刷清洗机。气泡清洗机通过在水槽底部设置曝气装置,产生大量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对蔬菜表面产生冲击力,将蔬菜表面附着的泥土、杂质等冲刷下来。同时,水流的循环流动也能进一步增强清洗效果。而毛刷清洗机则是利用旋转的毛刷,轻柔地刷洗蔬菜表面,对于一些表面较为粗糙、容易藏污纳垢的蔬菜,如土豆、胡萝卜等,能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两种设备相互配合,能确保蔬菜得到彻底清洗。
消毒环节不可或缺,它能有效杀灭蔬菜表面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目前,广泛应用的是臭氧消毒设备。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失去活性。将清洗后的蔬菜放入含有一定浓度臭氧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或者通过臭氧气体对蔬菜进行熏蒸,都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并且,臭氧在常温下会迅速分解为氧气,不会在蔬菜上留下任何有害残留,保障了净菜的食用安全。
切分环节需要根据不同菜品和市场需求,将蔬菜切成合适的形状和大小。常见的切分设备有多功能切菜机,它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刀具和调节切刀的间距,实现对蔬菜的切丝、切片、切块等多种切分方式。无论是细长的豆角,还是圆润的土豆,都能精准切分,且切分效率高,切口整齐,能有效减少蔬菜的损耗。
杀菌环节进一步保障净菜的保质期和品质。高温瞬时杀菌设备在净菜加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它将净菜快速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杀菌过程,随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有效杀灭有害微生物,又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的营养成分、色泽和口感。同时,一些企业还采用了紫外线杀菌设备,利用紫外线的杀菌特性,对净菜进行二次杀菌,确保产品质量。
检测环节是净菜质量把控的关键。专业的食品检测设备能够对净菜中的农药残留、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精准检测。只有经过严格检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净菜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包装环节不仅要保证净菜的新鲜度,还要便于储存和运输。气调包装机是常用设备之一,它通过向包装内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调节包装内的气体环境,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长,延长净菜的保鲜期。同时,热收缩包装机利用热收缩膜对净菜进行包装,在加热后,热收缩膜会紧密贴合在净菜表面,起到保护和保鲜的作用。
装框和码垛环节如今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自动装框设备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将包装好的净菜整齐地装入框中,提高装框效率和规范性。而码垛机器人则可以准确地将装满净菜的框进行堆叠,根据仓库的空间布局和存储要求,码放成合理的垛型,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仓储空间的利用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便捷、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净菜作为一种符合这一趋势的产品,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一方面,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外卖市场的崛起,使得餐饮企业对净菜的需求急剧增加。净菜能够帮助餐饮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出餐效率、保证菜品质量的稳定性,因此在餐饮供应链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净菜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检测,使其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时,随着电商和冷链物流的不断完善,净菜的销售渠道将进一步拓宽,不仅在传统的农贸市场、超市销售,还能通过网络平台直接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可以预见,净菜产业将在食品机械的持续助力下,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为保障居民的 “菜篮子” 安全和丰富餐桌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罗俊杰执行副会长会见豪迈集团CEO单继强一行 机械工业 4月24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会见了来访的山东豪迈集团CEO单继强一行。单继强阐述了豪迈集团的整体状况及现阶段发展态势,表达了与中国机械联建立紧密联系的愿望,并诚挚邀请中国机械联领导莅临豪迈集团进行调研和工作指导。罗俊杰在详细了解豪迈集团的发展状况后,对企业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并就集团的多元化经营、科研创新、管理模式和国际化发展等话题与来访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企业要在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方面下功夫,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上做好战略规划。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以及科技工作部、机电工业杂志社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见。(机电工业杂志社)
-
《机械工业发展报告(2025)》火热预定中 机械工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ChinaMachineryIndustryFederation,简称中国机械联),是机械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综合性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秉承“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和企业、服务社会”的办会宗旨。为积极回应业界对机械工业发展的关切,中国机械联适时发布《机械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客观数据系统地总结机械工业运行情况、预判未来走势,为行业、企业、专家学者等全面、深入了解机械工业发展情况提供参考。《机械工业发展报告(2024)》图表节选附件:2025年机械工业信息服务资料汇款方式及订阅回执(统计与信息工作部)
-
《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征订通知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编发的行业月度信息服务资料。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成为行业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与投资、贸易与咨询等机构及时了解与分析研究行业的重要载体,深受行业内外人士欢迎。《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包含《信息资料》和《图表专辑》两个部分。《信息资料》涵盖政策解读、经济运行、行业动态、宏观政策、宏观经济、重大装备与项目、上下游产业、国外动态等八个版块;《图表专辑》集中汇编行业增加值、主要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进出口、价格指数等行业运行情况。欢迎广大新老用户订阅。未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翻印,违者必究。附件:2025年机械工业信息服务资料汇款方式及订阅回执(统计与信息工作部)
-
《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工作启动 机械工业 2025年4月22日,《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启动工作会议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部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主任李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安全生产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安全员作为现代工业安全体系的“守门人”,承担着风险预防、过程管控和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责任。此次评价规范编制将系统构建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对推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强化行业安全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编制工作汇聚多方专业力量,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安全管理领域专家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郭一娟和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专家库顾问专家、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原副校长孟蓬莒共同主持。编写组专家代表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张彦平老师代表编写组专家在会议上详细解读了《安全员职业评价规范编制技术路线图》,与会专家围绕职业功能模块设计、能力等级划分标准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初步确立了"安全检查、事故处理、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等核心职业能力框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副主任孙颐对启动会议进行总结。她指出评价规范编制工作,一是要立足“高质量发展”战略视角,合理设置职业功能和适用范围;二是紧扣《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版)》要求,坚持编制五大原则,确保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构建“标准-培训-认证”一体化体系,统筹考虑题库建设、培训教材开发工作,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闭环。根据工作规划,编制组将分阶段完成标准起草、专家评审、意见征集等工作,预计2025年底完成终审。会议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议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评价规范不仅填补机械行业安全领域人员评价标准空白,更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管理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评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