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国际合作圆桌对话会成功举办

2025-09-18 09:30    来源:中国机械联

  9月16日,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国际合作圆桌对话交流会在“中国重装之都”德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作为大会的核心活动之一,汇聚了来自芬兰、英国、意大利、德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与商协会代表,ABB、安川电机等知名跨国公司,以及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国家级行业组织和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嘉宾,共同擘画全球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合作新蓝图。会议围绕“低碳生产与循环经济、全球产业链协同合作、新兴市场投资与风险管控、ESG赋能企业转型”四大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出席会议并致辞,秘书长宋晓刚作总结发言。

  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向海内外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中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在此进程中展现出强劲势头,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果显著。他强调,本次会议探讨的四大议题,不仅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抓手,希望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全球产业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生态。

  在主题发言环节,多位嘉宾分享了前沿洞见,从不同维度共同勾勒出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意大利商会副会长马晓利先生指出,清洁能源转型是一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工程,他分享了意大利在零碳工厂、绿色供应链及设备回收等循环经济领域的先进实践,呼吁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工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随着全球产业链合作的深化,风险管控成为共性挑战。国际商会(ICC)争议解决业务北亚地区副主任贺薇蓉女士强调,建立如国际仲裁等中立、高效的跨境争议解决机制,对于保障交易公平、护航企业“出海”至关重要。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工商会驻华首席代表苏莱马诺夫·嘉芈锡德先生则聚焦新兴市场,他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巨大的能源需求虽带来广阔机遇,但投资者必须审慎评估并有效管控政治、法律及基础设施配套等风险。最后,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足立恭雄认为,ESG已从企业合规的“选择题”转变为价值创造的“必答题”。通过将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与运营,不仅能以技术创新赋能自身与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更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在分享交流环节,与会嘉宾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业华介绍了其作为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如何通过与ABB等国际伙伴在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国内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与协同发展。ABB首席技术官亚历山德罗·邦凡蒂先生提出,电网的现代化是未来绿色革命的起点,如何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效、安全地并入传统电网,并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振岩则系统阐述了中国在“源、网、荷、储”各环节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践,并强调了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和国际标准合作,提升新能源并网率与电能质量的重要性。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商务领事杨思雅女士表示,英国将清洁能源装备作为国家战略,并期待与中国在氢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发挥各自在绿色金融、先进制造等方面的优势,深化双边及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驻会副会长沈江先生则提出,全球各经济体在碳核查标准方面应加强沟通、寻求共识,避免绿色标准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共同推动清洁能源装备的全球合作。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北京代表处副总经理温斌先生也呼吁,希望推动中欧在碳核算领域的标准互认,降低跨境成本,并鼓励中德企业在“一带一路”等第三方市场携手合作。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君则分享了中国风电产业的实践经验,他坦言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叶片掉落等挑战,并呼吁通过国际标准平台分享经验教训,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宋晓刚秘书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所选议题既是全球经济热点,也深度融入了中国的“双碳”战略与制造强国目标。行业面临的挑战中孕育着无限商机,而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关键途径就是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愿继续作为桥梁和纽带,与全球伙伴携手,共同解决行业发展难题,为实现“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

  本次圆桌对话会聚焦“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等全球前沿议题,为大会营造了浓厚的国际合作氛围。通过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会议有效凝聚了全球共识,为推动中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与合作、与世界携手共创全球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机械联国际部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责编:yangbo)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