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在东莞开幕
聚焦“智造高地·智领未来”,共绘机器人产业新蓝图
——2025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在东莞开幕

10月29日,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下称“广智会”)在东莞厚街镇的广东现代国际展 览中心开幕。
本次大会以“智造高地 智领未来”为主题,活动旨在为国内外顶尖企业搭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让其展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方面的最新技术、最好成果,让广大的企业抢抓智能机器人赛道的战略机遇,助力广东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智能制造领域抢占先机、引领发展。
活动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东莞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袁仕望,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处长孟辉,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冯彬,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肖必良,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麦伟林,厚街镇党委书记谢卫东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活动。
搭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
随着 “5、4、3、2、1”的响起,广智会于各方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璀璨启幕,正式拉开帷幕。

在开幕式上,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代表主办方,向莅临大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刘光滨表示,东莞作为“世界工厂”,近年来持续深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借广智会的机会,邀请来宾到东莞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实地领略“世界工厂”向“智造高地”跃升的制造之美。

陈磊在致辞中指出,广东省将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陈磊表示,广东省将通过完善产业布局、支持技术创新、培育优势企业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将广东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

宋晓刚则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融合应用,已然成为全球工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工业格局。他表示,未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国内外智能机器人产业的交流协作,助力产业实现协同共进、高质量发展。

汪宏从国家层面阐述了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支持政策,认同东莞近年来发展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成果。他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从小到大”的跨越,正在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东莞作为全国较早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城市之一,当前,东莞正在大力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借此次大会在东莞举办的东风,相信一定会对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他提出要扎实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深化机器人产品应用,着力强化行业治理,着力扩展国际合作网络,携手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产业联盟也在会上宣布成立,会上发布了首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名单,这些创新中心将成为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此外,第五届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也同步启动,旨在激发工业软件领域的创新活力,推动工业软件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谋产业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以“从新工科教育到新质生产力”为题,深入剖析了新工科教育在培养智能时代人才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华为昇腾计算领域副总裁刘伟以“昇腾赋能具身智能”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华为昇腾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则围绕“东莞机器人产业现状与无人自主技术产业发展思考”,对东莞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及无人自主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梳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针对解决物理世界痛点、连接世界的具身智能提出了独到见解。
除开幕式主论 坛外,大会还设置了多场专题论 坛,包括: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沙龙及对接会、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论 坛暨IEEE SDSC产业与技术论 坛、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无人自主技术创新论 坛。来自乐聚机器人、傲意科技、同川科技、跨维智能、华为云、中国移动、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围绕机器人操作系统、5G-A融合、低空飞行器、标准化路径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特别设置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示区
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拥有超22万家工业企业、超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目前,全市机器人产业已在松山湖科学城、银瓶合作创新区呈现规模化集聚发展,全市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7000家,位居全国第三,数量仅次于苏州、深圳,形成了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等多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涌现了拓斯达、李群自动化等一批代表企业,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涌现了本末科技、思谷智能等聚焦直驱微型电机、机器人电子皮肤等专注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大会期间,在广东现代国际展 览中心1号馆设置了约600平方米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示区”,集中展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与解决方案。同时,大会还组织了东莞投资环境考察活动,邀请多名企业家走进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实地感受东莞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生态与创新活力。
本次大会将持续至10月30日,期间还将举办闭门研讨会、企业对接、园区考察等系列活动,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搭建一个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高端平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会在北京召开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副会长罗俊杰,党委常委、副会长李奇,副会长宋志明、王德成,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段英才,党委常委、总工程师李燕霞,副总工程师温顺如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部(重大装备项目办公室)主任杨铁成主持。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宋志明做题为《科技向新,产业向兴加快推动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工作报告。宋志明副会长总结了近两年来,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政策下行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下一步行业科技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平台能效;三是加强原创引领,推进高端装备突破;四是加速成果转化,助力产业深度转型;五是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科技工作体系。宋志明副会长做科技工作报告会议还邀请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机械联副会长陈学东院士作题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态势与未来五年重大科技突破方向”专题报告,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徐洪海会长作题为“AI+制造——打造智能制造的升级版”专题报告,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沈峰总工程师作题为“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的新基建与发展新引擎”专题报告,佛山大学教授、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张伟院长作题为“绿色低碳再制造产业现状及发展展望”专题报告。中国机械联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及理事单位代表、特邀行业专家、中国机械联智能制造分会代表、中国机械联绿色制造分会代表、机械工业创新平台依托单位代表等出席了会议。(科技工作部)
- 
                机械行业地方协会座谈会在京召开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8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在京组织召开机械行业地方协会座谈会。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党委常委、副会长李奇,副会长宋志明,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段英才,党委常委、总工程师李燕霞,党委常委、总经济师、副秘书长佘伟珍,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专家委专务委员于清笈、杨学桐,副秘书长夏闻迪,工作总部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22家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主持。会上,佘伟珍总经济师介绍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情况,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四家协会代表作了重点发言,介绍了地方行业发展情况与协会工作亮点,其他地方协会代表交流了工作情况,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徐念沙会长在听取到会各个地方协会发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好“十四五”的成果经验,推动“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建设和执行,主要目的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谋发展。中国机械联的“四个服务”不仅是为行业服务,也为各个地方协会服务,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将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推动落实,同时希望中国机械联的各方面工作都能得到地方协会的支持。徐念沙表示,中国机械联积极践行以党建为引领、做好“四个服务”的办会宗旨,着力建设专家智库、数据信息、会员服务、科技创新、质量建设、标准工作等十多个业务平台,希望与地方协会做好资源与服务、产品与渠道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双向赋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并就下一步深化合作提出了强化战略协同,畅通信息渠道,对接优势资源,加强能力建设,密切日常联络等五方面建议。(会员工作部)
- 
                中国机械联会领导会见广西机械联会长一行 机械工业 10月27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在工作总部会见了广西机械联徐飞云会长一行。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会员工作部、行业发展部、科技工作部等部门相关同志参加了会见。徐念沙会长对徐飞云会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广西机械联第三届会员大会及理事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广西机械联多年来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徐飞云会长详细介绍了广西机械工业的整体情况,表达了希望继续得到中国机械联的大力支持,在中国—东盟高端装备职业教育联盟、机械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加强合作。徐会长表示中国机械联和广西机械联是一家,对于广西机械联提出的需求,中国机械联将认真研究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中国机械联正在研究开发一批服务行业和地方产业的产品,将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希望广西机械联共同参与,协助收集产业需求,宣传产品特点优势,共同服务好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随行的还有广西机械联原会长覃彦瑞、副会长兼秘书长霍力。(会员工作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五届七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五届七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薛一平,党委常委、副会长罗俊杰,党委常委、副会长李奇,副会长宋志明、王德成、王侠、张立波,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段英才,党委常委、总工程师李燕霞,党委常委、总经济师、副秘书长佘伟珍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主持。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作理事会工作报告并作会长述职徐念沙会长向五届七次理事会报告了工作。他指出,本次理事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冲刺机械工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深化行业协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2025年以来,中国机械联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等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及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按照五届六次理事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进步、助力会员发展中展现了新作为,取得了新成效。在党的建设方面,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明党的纪律;不断夯实组织基础,顺利完成党委换届;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净化政治生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实对口帮扶。在秘书处建设方面,健全制度体系,提升运行效能,优化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在提高服务能力方面,紧紧围绕“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职能定位,搭建平台、凝聚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徐念沙强调,下一步,中国机械联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十五五”时期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好中社部《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组织领导,严明纪律规矩,健全制度机制;二是扎实推进自身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章程》规定,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理事会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中国机械联的改革与发展;三是全面提升服务能效,推进中国机械联专家、数据、会员、科技、质量、标准、国际、人才、法律、文化、机器人等十一个平台建设,为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锻造“新引擎”。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机械联五届七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会长述职报告、法定代表人述职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理事调整的议案、负责人调整的议案、聘任副秘书长的议案。党委常委、副会长、法定代表人罗俊杰作述职报告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作财务工作报告党委常委、副会长李奇宣读中国机械联理事调整的议案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宣读中国机械联负责人调整的议案副会长宋志明宣读聘任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的议案副会长叶定达主持会议专题报告环节中,罗俊杰详细介绍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柴海涛为与会企业解读关税战与企业出海的应对策略。中国机械联第五届理事会理事、理事单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理事候选人、第二届监事会监事、特邀代表,以及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会会议代表,机械行业专家、地方协会代表,中国机械联(总部)部门负责人等列席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