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人本集团轴承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轴承制造工艺设计团队:突破封锁 智造未来

2025-07-25 13:43    来源:奉贤工会

  百年工运,薪火相传。滚滚时代浪潮中,有一群人如熠熠星辰,以坚韧、智慧和奉献精神照亮前行之路。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却以热爱与执着书写奋斗篇章,用行动诠释劳动价值。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实干奋斗精神,激励广大劳动者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奉贤区总工会推出“劳动铸魂 奋斗逐梦”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感受榜样的力量!

上海人本集团轴承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轴承制造工艺设计团队

  人本轨道交通轴承制造工艺设计团队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解决轨道交通轴承设计制造中的关键问题。2020年以来,该团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2024年,人本轨道交通轴承制造工艺设计团队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殊荣。

  集聚高端战略人才

  培育领军创新团队

  人本轨道交通轴承制造工艺设计团队的主要成员在轨道交通轴承相关领域的从事相关研究20余年,2020年以来,先后主持及参与了10项国家和重点项目研究,不仅在国内外发表了11篇论文、还获得了19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他们在轨道交通轴承设计、材料热处理理论方面的深厚造诣,更展现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团队成员们还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以及30余项轴承设计、材料热处理制造工艺技术企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提高了我国轨道交通轴承的设计制造水平,还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团队致力于人才培养,已成功培养出20余名轴承设计和材料热处理工程师。

  强化创新驱动

  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2020年以来,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轴承产品应运而生。团队自主完成的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轴承自主化研发设计、试制和试验,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我国轨道交通轴承的自主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自主开发的八款轴承已经全部通过验证和装车运营,为我国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期间形成了多项专利,分别为:一种新型的货车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组件、一种新型市域车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一种新型高速铁路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新型轴承保持架、铁路轴箱轴承在线保养换脂测试方式及工装实用新型专利等。期间主导完成2个行业标准,分别为:《T/CBIAT 10003-2021 城市轨道交通 滚动轴承 地铁车辆轴箱轴承》、《T/CBIAT 10004-2021 城市轨道交通 滚动轴承 地铁车辆轴箱轴承台架试验方法》和《T/CBIAT 10005-2021 城市轨道交通 滚动轴承 地铁车辆轴箱轴承润滑脂》。

  锚定技术攻坚

  为创新发展赋能

  人本轨道交通轴承制造工艺设计团队持续突破技术壁垒,2020年,主导完成了《轴承高碳铬轴承套圈长寿命热处理工艺》项目。长期以来,这一技术被西方轴承企业巨头封锁。然而,在团队的努力下,项目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轴承行业服役寿命短、可靠性低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我国轴承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开辟了新的道路。2022年,该团队还主导完成了《重大装备轴承保持架软氮化设备技术改造》。这些项目成果先后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等重大装备轴承领域,使轴承服役寿命提高了3-5倍,可靠度达到了99%。这不仅打破了该类型轴承长期以来被国外轴承巨头垄断的局面,还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

  在材料热处理制造工艺领域,团队参与完成的《轴承套圈热处理淬火新型落料机构》项目,成功应用于轴承行业网带式热处理炉,提高了轨道交通等行业用轴承整体热处理水平。该项目不仅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1月,在中国中车的主导研发下,团队成员对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共四个车型)轴承自主化进行设计研发。按照中车要求需要完成产品的工况分析,完成了从产品设计,产品的分析计算,产品的工艺试制,并通过22163的体系认证,内部试验合格,台架试验合格,装车路试试验合格等一系列技术要求。

  轨道交通轴承设计制造工艺创新工作室,由深耕轨道交通轴承领域20余年的资深技术团队组成,聚焦轴承设计、高性能材料研发及热处理工艺创新,具备全流程技术攻关能力。将材料科学、智能制造与轨道交通需求深度融合,构建了"设计-材料-工艺-装备"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部件自主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责编:lxh)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