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邦激光公司走访侧记
2025年5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特种加工机床分会前往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走访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汉邦激光”)。国内市场部总监陈嘉文接待了我们,并就公司发展历程、科研创新、新品研制、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汉邦激光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专注于金属增材制造(俗称“金属3D打印”)技术、设备研发与制造的科技型公司。创办10年来,公司研发团队始终致力于提升自身技术实力,攻克了打印材料及金属3D打印设备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产品在打印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在2016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上,汉邦激光荣获先进制造行业企业组二等奖。
汉邦激光董事长刘建业认为,金属3D打印是一项全新的金属构件主制造工艺,将会像传统机床一样在各行各业普及。金属增材行业属于长周期大赛道行业,值得从全产业链各核心板块进行长周期布局。
在交流过程中,深感汉邦激光十分注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瞄准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实施关键技术、核心器件、软件、材料、装备应用工艺一体化,掌握金属增材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解决方案,持续拓展航空航天、核能、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以及新兴的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行业应用。为进一步满足研发和生产需求,拓展业务,公司先后于2017年在上海临港自贸区建立了上海汉邦联航激光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在中山南头投入了汉邦激光产业园,总面积超过45000平方米,由此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人才和科研方面,汉邦激光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35%以上,每年研发投入高达数千万元。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核动力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众多省部级专项及市级重大项目的攻关研发,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10年来,汉邦激光累计申请金属增材制造相关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500余项,获得了CE认证、防爆评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多项重要资质,牵头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金属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回望历程,虽战战兢兢,步履艰难,但脚踏实地,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在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器件进口替代方面做出了一点贡献。谈及此时,刘总深有感触地表示,“创业之路充满了挑战与一次次突破的喜悦,真正投身于创业,必须战略笃定。汉邦激光选择了产业链核心板块自研之路,关键落脚点在于打造一支具有高创新力的研发铁军和经营团队,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做好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品的精雕细琢”。
多年来,汉邦激光依托自身较强的先进设计与制造能力,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为抓手,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出无支撑打印解决方案、高表面质量成形工艺、超薄壁成形工艺等,突破了高精细高精度打印技术,高效率光驰技术,钨、铜等难成形金属打印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小型金属增材机型,形成了全面覆盖的产品系列,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应用拓展方面,汉邦激光多光路大尺寸设备,已与多家航空航天企业及大型服务商达成稳定合作并批量供货。国际首创的LACM激光增减材复合加工装备与技术已经在我国重要领域实现应用。超米级HBD E1600大型设备凭借1600mm×1600mm×1700mm的超大成形尺寸,最高可搭载70个激光器,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综合性能居行业领先地位。在电子消费、精密加工领域的规模化发展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和装备能力支撑。也是核能领域唯一通过鉴定的金属3D打印设备生产厂家。
振镜是金属3D打印设备的核心器件,汉邦激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主研发并获得成功,现已实现量产,其性能相比进口品牌提升30%多,打破了关键零部件的海外技术封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金属粉末材料高性能钛合金、高强高韧铝合金、高强不锈钢、高耐温耐磨模具钢等,其性能相比传统牌号金属粉末提升30-80%,更利于航空航天、精密电子、新能源汽车的高性能、轻量化应用。
随着金属3D打印技术在各行业加速拓展应用,规模化和产业化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汉邦激光凭借数百台设备的运营实践与深厚技术积累,构建了一套覆盖硬件与工艺、单机到系统的全方位产业化解决方案:通过高密度激光配置和微米级铺粉精度控制,实现单向/双向/智能变速铺粉等多种铺粉模式,以及熔池监控、多激光自动拼接、少支撑/无支撑工艺开发等多项创新技术,持续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与稳定性。此外,开发了粉末闭环管理、集中供粉供气、智能供冷单元等工业化配套方案,提供从单机到工厂级别量身定制的全周期管理方案。可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灵活选择和组合使用集成式粉末循环系统或分体式闭环循环,助力客户实现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建立优势。
经过多年耕耘,汉邦激光逐步走出一条多行业应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赢得了多个关键领域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并达成长期战略合作,设备安装并服务于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朝着多样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对新一轮发展大势,刘建业董事长对行业和企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联会领导出席聊城市供需对接活动 机械工业 10月17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聊城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城市协同发展大会(聊城)暨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聊城举办。大会以“链动产业共赢未来”为主题,围绕十二大重点产业链开展对接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等领导受邀出席会议。苏波、侯云春和李春生并做了大会致辞。大会举行了聊城供需对接清单发布及签约项目仪式,500多名各界人士出席大会。会后,徐念沙会长和聊城市分管工业的相关领导就目前地方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痛点,中国机械联发挥行业组织的优势,帮助地方诊断、服务,赋能地方发展进行了充分交流。李燕霞总工程师和国际合作部有关同志参会并参加交流。
-
2025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机械工业 10月16日下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2025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在上海成功召开。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于2004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22届,今年由台方主要承办。此次会议以“智能机械升级与AI深度融合”为主题,汇聚了包括四十余位台湾代表在内的近150位两岸机械工业领域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机械工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本次会议得到了两岸企业家峰会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合作推进小组的大力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秘书长宋晓刚,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庄大立、秘书长许文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黎明、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秘书长牛辉、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专家委主任侯睿、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崔鹤松、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副会长殷和平、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监事长邸敏洁以及中国锻压协会等行业专家,南通市台办主任陈鸣华以及南京市台办等地方台办代表出席此次活动。2025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大合照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尽管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诸多挑战,但大陆机械工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大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两岸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台湾企业坚定信心,抢抓大陆发展机遇,共享政策红利。他强调,智能化转型升级和与AI深度融合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两岸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技术改造,提升管理水平。他同时指出,中国机械联打造了智库、标准、国际合作等多个平台,愿为陆台企业搭建桥梁,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两岸行业交流和企业务实合作,促进两岸机械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徐念沙会长致辞庄大立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连续举办二十余载不曾间断,已成为两岸机械工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了两岸机械工业不断进步和融合发展。当下,智慧机械升级与AI深度融合正引领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两岸机械工业更应紧密携手、深化合作。他衷心期望与会代表能够借助交流会搭建的优质平台,共同探寻智慧机械与AI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开创两岸机械工业发展的新局面。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庄大立理事长致辞会议延续历年惯例,报告两岸机械工业产业发展情况。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和台湾机械公会许文通秘书长就两岸机械工业发展概况、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等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积极应对挑战,共同推动两岸产业智能化升级与融合发展提出建议。随后,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侯睿主任就机械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与实践进行分享,希望推动两岸机械工业绿色协同发展,实现减碳共赢。宋晓刚秘书长做大陆机械工业发展报告许文通秘书长做台湾机械工业发展报告在大会的交流环节,两岸机械工业领域的四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做专题演讲。大陆方面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房小艳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磨床制造领域的应用探索,宁波海天集团人工智能研究院胡炳谦博士分享了企业在智能化升级和AI探索方面的经验和思考,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台湾方面上银科技公司总经理张云杰就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发展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华物联网自动化事业群副总经理蔡奇男分享了AIoT驱动场景革新的最新成果,展示了智能装备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两岸行业企业代表进行专题分享会后交流晚宴上,两岸代表热络交流,增进了解,探讨合作。活动期间,台湾代表团还参观了上海及周边地区机械工业企业,实地了解了当地机械工业的发展情况和科技创新成果,为未来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合作部)
-
关于召开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CRIC2025)的通知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各有关单位: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装备、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得力助手。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机器人整机产品性能质量显著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应用场景从工业主导到向千行百业加速渗透、多个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国际化水平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区域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产业综合实力实现大步跨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今年“智能机器人”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创新平台构建、关键部件研发、应用场景开放、金融人才支持等多要素共同发力,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更是布局智能机器人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于11月10-12日在上海组织召开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大会主题: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会议地点: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上海市普陀区光复西路2739号)报名咨询:戴应奇13758030699商务合作:朱函18500968033扫码报名参会详见通知正文:(机器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