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赛道”上,一路“狂飙”
记徐工新能源装载机研发团队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徐工提前谋划、创新破局,2023年,徐工新能源装载机销量同比大幅度提升,稳居行业第一位。
实际上,徐工新能源装载机的快速崛起并持续领跑“绿色赛道”,离不开新能源装载机研发团队的潜心钻研和对产品的卓越追求。
精益求精,向“优”前行
在西北某煤炭基地,20台徐工XC958-EV纯电动装载机迅速集结,助力当地煤炭产出的高效运转,独树一帜的“三电机”技术方案,展现出优异作业性能与节能表现,受到客户高度青睐。
“生产线上人歇车不歇,24小时三班倒,电池续航是一方面,产品性能也要优异。前期沟通使用需求,淘汰了不少产品,令人惊喜的是徐工不仅做到了,还做得更好!”煤炭基地负责人称赞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徐工新能源装载机在各地市场好评如潮,得益于团队对产品性能的细致打磨。研发期间,团队成员紧密联系客户,奔赴各地矿山、港口、井下、隧道等施工现场,并联合机手测验不同工况、物料、温度、湿度等因素下动力曲线的变化,实时收集大量一手数据。依据数据对产品性能反复强化试验和优化调整,才实现了产品对各类工况的强大适应性。
大量的原始数据积累,为新技术的孕育铺好了温床,也为打造更数字化、智能化的徐工新能源装载机夯实了基础。
躬身入局,向“新”发力
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团队不仅在产品性能上追求卓越,更在核心技术上精益求精,这才是徐工新能源装载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为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团队成员不断向新的动力模式探索,目前徐工新能源装载机已形成纯电动、油电混动、氢燃料系统三种技术路线并蒂开花的产品布局;团队前往全国各地考察供应商,详细观摩生产制造流程,评估产品性能,逐步对核心零部件进行国产化替代,当前池、电机、电控、换电总成等零部件已完全自主可控。
截止目前,徐工新能源装载机先后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华中数控杯”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创新大赛银奖等,这是徐工产品硬实力的体现更是产能保障、市场开拓的底气所在。
绿动先锋,向“高”攀登
研发团队通过对新能源装载机技术的组合创新,应用双电机耦合的行走驱动技术路线,形成与市场电机加传统变速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产品上市初期,机手对新能源产品相对陌生,难以充分发挥产品的作业性能,为了给客户创造更高价值,不论是巴西人迹罕至的高原矿场、青藏高原海拔3500米的缺氧隧道,还是内蒙古狂风肆虐的矿山现场,只要客户需要,研发团队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凭借对产品高度负责的态度,让徐工新能源装载机赢得广泛赞誉和信任。
厚积而薄发。2010年,全球首创徐工LNG装载机下线;2019年,徐工首台纯电动装载机XC958-EV下线;2023年,全球首台氢燃料装载机XC968-FCEV入运营,全球最大吨位纯电动装载机XC988-EV下线,增程式油电混动装载机XC975-PHEV问世……研发团队逐渐成为新竞争形态下的中坚力量,致力打造更加高效、智能、节能的新能源产品,加快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升级。
掩卷有感
向“优”前行、向“新”发力、向“高”攀登。新能源装载机研发团队一如既往,坚定前行,聚力科技攻关,深化智改数转网联,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电动化加速智能化、无人化高端产品的推出,抢占新一轮的技术制高点,助力徐工装载机在新能源赛道上,一路“狂飙”。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央视新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前七个月我国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 机械工业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及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趋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汽车制造业增长1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1%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均实现平稳增长。在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48万台,同比增长13.9%;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4.7万套,同比增长32.9%。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同时,清洁能源装备生产高速发展。前七个月: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为47396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机组已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稳步提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产品产销稳定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特别是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机械行业企业积极布局“源、网、荷、储”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
李奇副会长会见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 机械工业 8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会见了来访的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双方围绕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合作事宜展开讨论。李舜副主席表示,在5月份召开的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中国机械联领导与湖南省及长沙市领导交流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希望引进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落地长沙,并希望双方就该项目保持长期合作,共同培育。李奇副会长指出,长沙从产业基础、展会硬件条件、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及会展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条件和优势,并且双方就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等项目已奠定了深厚的合作基础,中国机械联愿意与长沙就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开展新的合作。会上,李燕霞总工程师对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的总体内容进行了介绍,段英才总会计师对去年项目运营情况进行了说明。会上,双方就合作意愿及合作模式达成了共识,并就下一步工作的积极推进提出了方向和目标。中国机械联展览工作部有关同志参与交流。(展览工作部)
-
精彩预告|特色活动:WCCEE2025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 机械工业 为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主办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WCCEE2025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举办1场主旨大会,1场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N场专题会议活动。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与全球氢气产销量持续增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旺盛,绿氢替代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次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深入探讨氢能技术装备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把握政策走向,研判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在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召开“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机械联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承办,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期间,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及行业权威专家将围绕着“氢能行业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国内外氢能先进前沿技术、标准引领氢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下,氢能与多能源协同发展以及氢能行业应用案例分享”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期将近,届时诚挚邀请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科研人员、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相关组织代表等共襄盛会。获取更多信息及注册参会,请扫描二维码。
-
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2025(第五届)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机械工业 2025年8月15-18日,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的“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在湖南省韶山市召开,该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湖南科技大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风电机组运行监测与智能诊断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校的2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同行出席会议,围绕风电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提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513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突破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累计发电量5880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达93.2%。并对做好“十五五”风电产业升级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十五五”规划;二是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四是提高运维能力,保障风电场高效稳定运行。韶山市市长邓望军在致辞中表示,韶山作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正以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了从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到储能运维服务的完整风电产业链。目前,三一(韶山)风电获评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并汇集了风渡新材、众翔重装等一批技术领先的上下游企业,为红色热土注入了绿色发展新动能。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风能利用不充分、机组运行效率低、恶劣环境下性能下降及维护成本高等技术与科学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届论坛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期待通过进一步增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交流,提升风电装备设计及关键技术应用水平,推动风电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湖南科技大学赵前程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湖南科技大学依托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深耕风电领域十余载,构建了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跨机械、信息、土木等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坚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思想,跨十年举办五届风电论坛,聚集行业精英,通过持续交流为风电产业发展贡献新的方案和思路。大会共设置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青年报告共计46个。土耳其埃尔吉耶斯大学MustafaSerdarGENC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重庆大学魏静教授、重庆大学王宇航教授、四川大学戴靠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明明教授、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刘红文主任、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龙辛专家做了特邀报告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行业动态。会议期间,会务组还组织参会专家学者赴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参观调研。(科技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