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集团新能源项目领跑铝行业低碳革命
在广袤的达茂旗草原上,巨大的白色风电机组错落有致地矗立在草原上,叶片在微风中缓缓转动,与蓝天白云、碧绿草原相互映衬,勾勒出“风车矩阵”与“生态屏障”共生的工业奇观。绵延的光伏阵列如蓝色波浪般与碧草长空辉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银色光芒,仿佛给草原铺上了一层闪耀的“鳞片”,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集团)以国务院国资委“百大工程”——包头铝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牵引,努力打造践行“双碳”战略的标杆工程。
作为中国首个实现新能源深度耦合电解铝负荷消纳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中铝集团新能源建设者们驻扎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大草原上,克服重重困难,通过“风电+光伏”立体布局,将绿色能源输送到中铝集团旗下包头铝业电解铝生产现场,让草原的辽阔与科技的脉动碰撞出璀璨火花,奏响绿色能源革命的壮美乐章。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打造示范性新能源项目
近年来,中铝集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让有色更绿色,让世界更有色”的庄重承诺,将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作为核心战略,通过新能源建设、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协同,聚力打造绿色低碳“新中铝”,构建了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中铝集团通过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变革行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聚焦“4个100%清零”“5个零增加”“6个显著提升”的“456”工作目标,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发挥自身产业基础优势,结合不同地区的水电、风电、光电等绿能资源禀赋,统筹电解铝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积极推动“用绿电、造绿铝”,优化用能结构,构建多能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供应保障。
作为中铝集团北方重要的电解铝基地,包头铝业依托独特的风光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机遇,聚焦“新中铝”建设,打造四个特强,努力“追风逐日、向绿而生”,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应用,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性打造全国示范性绿色能源电解铝产业基地——包头铝业达茂旗新能源项目。
逐梦绿色“铝”途,能源结构深度转型
包头铝业达茂旗新能源项目是国内行业首家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由包头铝业达茂旗120万千瓦项目和包头市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区首期90万千瓦风电项目组成,总投资近60亿元,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发展新能源6类市场化项目。其中,包头铝业达茂旗120万千瓦项目总规模为120万千瓦,包括10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光伏、两座220千伏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包头市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区首期9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包头市示范工程90万千瓦线路、配套电化学储能设施和三峡、蒙能二期、懿晟3座220千伏升压站。两项目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境内。
项目建成后,中铝包头铝业将接入210万千瓦新能源,并依托包铝热电厂调峰能力和电解铝负荷消纳能力,实现新能源深度耦合,通过“风-光-储-铝”一体化模式,每年使用绿电70亿千瓦时以上,绿电占比达到40%以上,可年减排二氧化碳596万吨,相当于种植3.2亿棵树木的固碳效果,标志着包头铝业从传统火电依赖转向清洁能源主导,构建了“新能源开发-绿电直供-电解铝生产”的闭环体系。同时,推动超高纯铝基材料研发,延伸绿色铝产业链,成为全球首个自备新能源电厂的电解铝基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构建包头市新能源增长极、助推中铝集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绿电赋能新铝程,解锁低碳转型密码
包头铝业达茂旗新能源项目于2022年9月2日获得中铝集团立项批复;2023年11月7日“包头铝业达茂旗120万千瓦项目”和“包头市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区首期90万千瓦风电项目”纳入市场化新能源项目清单,取得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纳规批复;2024年1月25日取得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
两项目纳规后,包头铝业新能源项目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树立“项目为王”工作导向,用最短时间办理完成投资决策、林草征占用、建设用地批准、电力接入系统批复等前期手续,为全力保障两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4月26日两项目正式吹响了开工建设的号角。包铝新能源项目部以“争分夺秒,赶进度,抢工期”的工作态度,克服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极端气候影响等难题,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超前谋划、统一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2024年12月24日: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首次全线送电成功;同日,达茂旗项目2号风光电站升压站也完成送电,标志着两项目全部实现送电。
2024年12月30日:达茂旗项目光伏工程并网发电。
2024年12月31日:达茂旗项目首台风机完成并网发电。
为确保项目按期投产,春节过后,包铝组建了由新能源分公司及7家参建单位组成的“攻坚联合体”,创新采用“模块化预制+装配式施工”模式,有效缩短风机项目建设周期。
“我们实行‘日跟踪、周调度、月复盘’机制,每周召开周例会,对进度、质量、安全进行全流程管控。”新能源分公司项目总经理刘鸿宾介绍,预计2025年10月底前实现风机全容量并网发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工作启动 机械工业 2025年4月22日,《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启动工作会议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部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主任李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安全生产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安全员作为现代工业安全体系的“守门人”,承担着风险预防、过程管控和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责任。此次评价规范编制将系统构建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对推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强化行业安全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编制工作汇聚多方专业力量,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安全管理领域专家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郭一娟和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专家库顾问专家、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原副校长孟蓬莒共同主持。编写组专家代表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张彦平老师代表编写组专家在会议上详细解读了《安全员职业评价规范编制技术路线图》,与会专家围绕职业功能模块设计、能力等级划分标准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初步确立了"安全检查、事故处理、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等核心职业能力框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副主任孙颐对启动会议进行总结。她指出评价规范编制工作,一是要立足“高质量发展”战略视角,合理设置职业功能和适用范围;二是紧扣《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版)》要求,坚持编制五大原则,确保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构建“标准-培训-认证”一体化体系,统筹考虑题库建设、培训教材开发工作,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闭环。根据工作规划,编制组将分阶段完成标准起草、专家评审、意见征集等工作,预计2025年底完成终审。会议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议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评价规范不仅填补机械行业安全领域人员评价标准空白,更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管理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评价中心)
-
徐念沙会长出席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开幕式并会见海内外行业企业代表 机床工具 4月21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在京开幕。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贾成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以及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美、德、日、意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机床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会开幕。徐念沙会长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开幕本届展会以“融合创新数智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之路。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的近2450家展商以及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贸促机构等组团参展,展览面积超过31万平米,使本届展会成为近十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徐念沙会长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会长,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李奇副会长等的陪同下,参观通用技术、北一机床以及台湾大立机器等展区,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并与企业代表深入交谈,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徐念沙会长参观企业展台展会期间,徐念沙会长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道格拉斯•K•武德会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稻叶善治会长、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彭飒彬等国外行业协会和贸易组织代表等就全球机床产业的行业现状、技术趋势、市场挑战及合作机遇进行交流,就如何为相关国家做好服务展开探讨。徐念沙会长特别提到,要加强行业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技术交流会和行业对接会等活动,希望以此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推动全球机床行业健康发展和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徐念沙会长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道格拉斯•K•武德会长交流徐念沙会长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会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稻叶善治会长合影徐念沙会长与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彭飒彬等交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徐念沙会长在展会期间会见台方庄大立理事长一行,并与台方代表亲切交流。庄大立理事长陪同徐念沙会长、李奇副会长共同走访台湾展区,交流台湾机床产业发展情况。徐念沙会长表示,大陆出台若干惠台措施,积极推动台资企业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欢迎广大台资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徐念沙会长会见庄大立理事长并参观台湾展区展会期间,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与台方庄大立理事长一行进行座谈交流,具体就本年度两会互动交流活动进行探讨和安排。宋晓刚秘书长还了解台湾机械工业企业及大陆台资企业近期运营情况,表示中国机械联将积极帮助台企业反映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助力台资企业在大陆实现高质量发展。宋晓刚秘书长与庄大立理事长一行座谈交流(国际合作部)
-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石化联合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石化通用 2025年4月22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孙伟善副会长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石化联合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石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及面临的问题,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及短板,“十五五”期间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内容。与会人员围绕“十五五”期间如何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和机械装备融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加强与下游石化行业用户的沟通交流,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机械装备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他指出,机械工业与石化行业要集中资源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石化装备的自主化水平和国产化率,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度,从装备制造端夯实国家能源安全的根基。石化联合会信息市场部、产业发展部、科技装备部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
-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其他民用 2025年4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有色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范顺科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有色协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并表示希望同中国机械联及系统协(学)会、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交流。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机械装备和材料行业间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策略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强化与上游材料行业的供需对接,尤其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机械工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开展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有色协会副秘书长、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林如海,会员部、科技部、轻金属部、重金属部、政策研究室、再生金属分会、稀散金属分会、硅业分会、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肖立群,中国机械联会员工作部、科技工作部、行业发展部、教育发展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