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保战高温:汗水映照坚守,清凉浸润担当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炙烤着大地,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成保”)生产车间内更是热浪蒸腾。面对酷暑考验,车间一线员工们毫无退缩,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上,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保障生产进度,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走进车间,闷热的空气里,装配工正熟练地将一个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不断滚落,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焊工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防护面罩,在高温与焊花的交织中忙碌着。“虽然热,大家都齐心协力,绝不能因为高温而耽误进度。”一位装配工人说道。
成都成保工会心系一线,迅速启动高温关爱行动。解暑果珍饮品、藿香正气液、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物资,被及时送到车间每个班组员工手中。工会张主席在发放现场叮嘱:“大家辛苦了!这些物品是公司的心意,请大家务必注意劳逸结合,有任何不适随时报告。”清凉油涂抹在额角带来的瞬间舒爽,果珍冲调的酸甜饮品补充着流失的水分与电解质,这份细致关怀为紧张繁忙的车间注入了丝丝清凉。
后勤保障同样坚实有力。公司食堂每日午间准时推出“清凉特供”——熬煮得沙糯解暑的绿豆汤与温润适口的稀饭,成为员工们午间小憩时的“能量站”。一碗碗透着凉意的绿豆汤下肚,不仅驱散了身体的燥热,更熨帖了员工的心。装配工杨师傅笑着说:“每天中午来碗食堂的绿豆汤,感觉又能满血复活,下午接着干!”
与此同时,生产管理部牟成波经理每日仔细巡查各岗位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及安全生产细节,慰问在高温下奋战的员工,反复强调“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原则。同时在车间现场表示:“保障大家的安全健康,确保生产平稳有序,是当前重中之重。我们既向产量要效益,又向安全要保障,更向关怀要凝聚力。”
成都成保历来高度重视夏季安全生产与员工劳动保护。今年入夏以来,面对极端高温天气,公司更是提前部署,除及时发放物资、供应清凉饮品外,还科学调整了部分高温岗位的作业时段,加强通风降温设备巡检,尽最大努力为员工营造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
酷暑虽烈,关怀更浓;焊花闪耀,映照初心。成都成保一线员工以汗水诠释敬业,公司则以全方位的“清凉”举措守护这份坚守。在“烤”验与“凉”策的双向奔赴中,公司看到的是企业与员工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动人画卷。这份在热浪中淬炼出的凝聚力与生产力,必将成为驱动公司持续稳健前行的不竭动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京举行 机械工业 2025年8月8日,《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听取机械史编纂工作、出版发行工作和举办新书发布会等相关工作的情况汇报,对机械史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做出安排。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编委会主任徐念沙主持,编委会名誉主任、主编王瑞祥,机械史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执行主编于清笈,副主任赵驰、罗俊杰、李奇、郭锐,机械史编委会委员、委员代表、与会代表等66人出席会议。会议伊始,编委会主任徐念沙代表中国机械联和编委会向为编纂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编委委员、会议代表和机工社、编史办同志表示衷心感谢。会议观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机械工业”视频短片。名誉主任、主编王瑞祥从机械史的立项初衷与目的意义、机械史的内容设计与编纂组织、机械史的宣传发行与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的编纂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建议,向所有参与单位、支持单位表示了诚挚谢意。机械工业出版社总编辑陈海娟分别以高站位统筹,强组织保障,筑牢精品工程之根基;承精品意识,建协同机制,确保出版质量和进度;聚传播合力,拓发行渠道,全力做好宣传与销售为题,对《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的出版发行工作进行情况汇报。常务副主任、执行主编于清笈就即将于9月下旬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新书发布会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发布会将以“国之重器、机械华章”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方式进行,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编委会主任徐念沙在总结讲话中发表三点意见:第一、机械史的编纂出版功在千秋,对十年的编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向所有老领导、老专家和参与者、支持者表达了感谢。第二、做好机械史编辑出版后续工作,运用中国机械联的文化平台,承担起组织、支持的责任。第三、争取把机械史资源转化为传承发展的新动力,中国机械联三大特色工作体系、各个平台要研究与机械史的相关性,要充分挖掘用好资源,推动机械史的普及,要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指导机械行业传承创新,奋进“十五五”,铸就辉煌。他强调,目前距离《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的正式出版还有不到两个月,要再接再厉共同把后续工作做好,为编纂工作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以一部高质量的史书向国庆献礼。会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并组织参观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史办)
-
2025中俄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在京举办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8月7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和俄罗斯机器人协会共同举办的中俄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得到了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和俄罗斯机器人协会董事阿丽莎出席交流会并致辞。交流会由国际合作部专家高立红主持。来自中俄机器人产业领域的30余位代表参加活动,双方就机器人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合作潜力与发展机遇展开交流与探讨。2025中俄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会宋晓刚秘书长在交流会上致辞。他对俄罗斯机器人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他谈到,近年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初步统计,202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首次超过全球销量的一半。中国机器人应用市场广阔,智能机器人是今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他表示,机器人分会的宗旨就是不断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应用,希望与俄罗斯等各国机器人协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中方宋晓刚秘书长、俄方阿丽莎董事致辞阿丽莎董事在致辞中高度赞赏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她表示,近几年,由于劳动力短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机器人在俄罗斯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俄罗斯对人工智能,对机器人需求旺盛,俄政府也积极鼓励发展机器人产业。俄罗斯机器人协会希望与中方加强联系,帮助俄罗斯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和合作商机。会上,俄罗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俄方机器人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以及七腾机器人、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3家中方企业代表做推介发言和交流分享。他们详细介绍了各自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合作案例,并表达了合作需求。中俄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会代表合影交流会后,双方参会代表一同参观了亦庄机器人大世界,了解机器人在生活娱乐、医疗康养、生产、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并重点观看了人形机器人展览。中午,双方代表在机器人产业园内的“机器人焰究所”共进午餐,在观看机器人乐队表演的同时进行自由交流与对接。中俄代表参观机器人大世界展厅中俄交流活动后,机器人分会还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就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场景落地和标准制定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表示未来将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机器人分会代表还参访了位于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进一步了解了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机器人工作部、统计信息部以及机械工业信息中心等有关人员参加活动。(国际合作部)
-
宋晓刚秘书长会见南通市台办陈鸣华主任一行 机械工业 8月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宋晓刚秘书长在工作总部会见了新上任的南通市台办陈鸣华主任一行。双方围绕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合作,以及就如何推动南通市对台产业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两岸企业家峰会智能装备组办公室主任高立红、副主任孙媛媛,南通市台办副主任王猛,以及海安市台办、如皋市台办等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见。宋晓刚秘书长对陈鸣华主任一行到访中国机械联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历史沿革和主要职能。他谈到,中国机械联十分重视对台产业交流与合作工作,多年来与台湾对口行业协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借助两岸企业家峰会产业合作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对接交流活动、支持大陆两岸产业园区建设等,务实推动两岸智能制造产业合作。他表示,近几年来,在南通市台办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机械联在南通成功举办了多场两岸产业交流活动,同时促进了两岸及南通市对台的经贸交流与产业合作。陈鸣华主任对中国机械联对南通市对台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南通市的交通区位、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色及对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他强调了南通市作为过万亿城市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的发展地位,并重点说明了南通市在发展机械工业及装备制造业方面的独特优势。他希望与中国机械联加强合作,让更多的台湾企业了解南通,扎根南通,实现更好的发展。最后,双方还就共同组织赴台交流、推动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等事宜进行沟通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南通市对台智能装备产业合作潜力很大。(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