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环保集团以“绿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广东环保集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环保主业与全省战略深度协同,持续提升服务大局能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广东环保集团投资运营的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超200座,管网规模约7000公里,覆盖全省80%地级市及50%县区,污水处理综合能力居广东省前列;固废危废处置规模近1.4万吨/日,医疗废物单厂处置能力居全国前列;在“双碳”业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矿山修复、新污染物治理等新赛道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破局而立,三重创新裂变发展新势能
面对环保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盈利压力攀升的挑战,广东环保集团以“模式、技术、机制”三重创新破局,推动产业向质量效益转型。
模式之变——织密智慧环保“一张网”。广东环保集团实施污水处理厂“中心厂+卫星厂”集约化管控模式,构建总部指挥、区域调度、厂网管控三级智慧化体系,实现全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数据全接入、运营全流程智能化。未来,广东环保集团将试点人工智能无人化验室,进一步推动污水处理业务向高效化、无人化升级。
技术突围——从末端治理到系统治理。广东环保集团联合高校研发的纳米陶瓷膜技术,成功破解医疗与工业电子废水等新污染物治理难题,中试设备已在广州三甲医院稳定运行,产业化进程加速。针对传统养殖污染痛点,广东环保集团推广“源头减污+循环利用”模式,构建“生态消纳、资源循环、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养殖体系,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广东环保集团在云浮硫铁矿建立试验基地,开展市政污泥应用于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研究,既解决了“污泥围城”难题,又实现了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效果远超预期,该技术于2024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机制革新,增值协同增强产业链韧性
广东环保集团通过“光伏+污水厂”、中水回用、工业固废协同处置等增值业务,深挖产业链附加值。依托200余座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的资源优势,环保集团带动自主研发的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移动式污泥处理设备、絮凝剂、膜产品等销售,实现效益倍增。
此外,广东环保集团发挥高端智库优势,通过推动生态碳汇价值“变现”、专项债等方式协助地方政府化解环保治理资金难题。
逐绿而行,打造循环经济“广东样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2024年环保集团率先成立省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公司,以“点、线、面”结合策略,打造线上平台、回收体系、产业园建设和终端处置“四大业务板块”,构建覆盖全省的循环经济体系。目前,信息载体销毁中心已于2025年3月投入试运营;线上平台已初步完成搭建,将于2025年6月开展试运行。
线上平台——监管溯源“一张网”。广东环保集团联合行业龙头天津拾起卖集团,搭建全省循环经济线上监管平台,实现废弃物全链条可溯源、可管控。目前,该平台已试运营,并推动税务、市场监管部门落地个体工商户集群注册及税收优惠政策,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支撑。
线下网络——布局绿色回收示范区。广东环保集团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整合地方资源,先后在韶关、东莞和湛江等地打造再生资源绿色回收标准示范区,建立废旧电池、废塑料等多元化回收渠道,推动区域废弃物高效处理。
终端集群——产业园驱动高值化利用。广东环保集团布局终端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构建“回收-分拣-处置-再利用”闭环体系。重点推进锂电池、铅酸电池回收及废塑料资源化项目,目前广州白云钟落潭项目已正式投入试运营,聚焦信息载体销毁、低值可回收物再生等领域。下一步,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与南海大沥废旧金属产业园规划将加速落地,形成终端处置产业集群。
展望未来,广东环保集团将加快构建绿色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落地,强化技术攻关与模式输出,为将广东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罗俊杰执行副会长会见顺丰集团副总裁耿冬一行 其他民用 5月14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会见了来访的顺丰集团副总裁耿冬一行。耿冬简要介绍了顺丰集团的发展情况、业务体系以及工业制造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等,表示希望与中国机械联建立紧密联系,积极为机械行业发展做好服务。罗俊杰介绍了机械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机械联的发展沿革、组织架构、主要职责以及相关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等,并对顺丰集团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他表示,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支撑,希望顺丰集团立足现有优势,在绿色物流、智慧物流、高端物流等重点方向持续发力;中国机械联将加强与物流服务领域优势企业合作,共同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以及会员工作部、统计与信息工作部、行业发展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见。(会员工作部)
-
机械行业关于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展示交流项目和“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项目的通知 机械工业 各有关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于2025年9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根据《关于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展示交流项目的通知》(人社厅函〔2025〕59号)和《关于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项目的通知》要求,大赛期间,将举办展示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参赛行业之一,根据大赛组委会活动指导组部署,将在大赛同期参与展示交流活动,推荐“绝技绝活”展演项目。为汇聚力量做好有关工作,现面向全国机械行业专业协会(学会)、企业和院校广泛征集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展示交流项目和“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项目。具体通知如下:一、展示交流项目(一)展示内容1.机械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历程和成果、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职业技能竞赛成果。2.机械行业技工教育工作成果,“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等成果项目。3.机械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果,代表机械行业先进科技水平和制造工艺的技术、产品等。4.代表机械行业的传统技艺、绝技绝活等。(二)时间地点1.活动时间:2025年9月19—23日。2.活动地点: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三)工作要求1.机械行业展位面积为120平方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将在征集遴选的基础上,组织整体方案设计。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申报,通力配合,依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展示交流平台,充分展现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工作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果。2.申报单位于2025年5月26日前,填写《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展示交流项目报名表(机械行业)》(附件1),加盖公章后,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请标注“展示交流项目+参展单位名称”。3.申报单位应承担布展有关费用,选派1—2名工作人员,参与展示交流整体方案设计,按要求及时提供展示文案和实物,参与展位详细方案设计与进场施工布展工作,服从机械行业参赛代表团统一管理,进行展示交流期间现场解说与服务。二、“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项目(一)征集范围机械行业企业、院校中有特色、有代表性的绝技绝活项目。(二)时间安排活动时间从2025年5月起,分为项目征集、网络展播、现场展演、闭幕式表演等四个阶段,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上揭晓“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同时,选择部分视觉观赏性强、技能特色鲜明、适合舞台表演的绝技绝活项目在闭幕式表演。(三)征集要求1.机械行业将在征集基础上,选拔出具有行业特色的“绝技绝活”项目,推荐给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推荐,充分展示机械行业技能人才特色和风采。2.推荐单位于2025年5月26日前,填写《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项目推荐表(机械行业)》(附件2),加盖公章后,与推荐项目视频一并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视频名称请标注“推荐单位+申报人十标题”,也可使用百度网盘传输视频。视频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3.推荐单位选派1名工作人员,负责征集和网络展播阶段的对接联络。若推荐项目进入现场展演阶段,参加展演人员和工作人员需服从机械行业参赛代表团统一管理。三、联系方式联系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系人:戴建华、陆鸣、曹怀明联系电话:(010)63519817、18368405139(戴)、18910932677(陆)13520922063(曹)电子邮箱:jinengjingsai4895@126.com附件:1.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展示交流项目报名表(机械行业)2.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项目推荐表(机械行业)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项目评审标准及视频要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5年5月14日
-
李奇副会长出席2025厦门工业博览会 机械工业 2025年5月9日,2025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9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厦门工博会”)在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李奇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始终致力于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希望通过厦门工博会凝聚全球智慧,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助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愿与两岸同仁携手,以厦门工博会为桥梁,书写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本届展会进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全面展示智能制造、新能源装备、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总展览面积达7.6万平方米,吸引了境内外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企业参展,展会期间将举办20多场会议活动,构建集技术转化、商贸合作、产业升级于一体的国际级工业生态平台。展会创新采用"1+N"展览架构,以厦门工博会为核心引擎,联动举办厦门电子信息暨数字经济博览会、厦门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厦门智能建造展览会三大专题展,展览范围完整覆盖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展览工作部主任陈家良陪同出席展会相关活动。(展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