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抢上半场 中国海油向“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发起冲击
奋战二季度、拼抢上半场,中国海油各单位向精益要效益、向关键处发力,向“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发起冲击。
有限深圳分公司
油气产量均超计划
今年1月至4月,有限深圳分公司锚定产量目标不动摇,面对挑战奋力追产,油气产量均超计划。
当前,有限深圳海域海相砂岩油田整体处于“三高状态”,剩余油藏分布零散,精细挖潜难度增大,且开发项目油气藏类型更加复杂,低渗、深水、深层等复杂难动用储量成为新常态。
为克服挑战,有限深圳分公司成立专项攻坚组,实施“三提”行动——开发井提速、调整井提效、措施井提产,通过海陆协同作业机制,实现钻完井与油田生产无缝衔接。西江23-1/24-3/30-2等老油田面临大底水薄油柱的挑战,专项攻坚组以油藏精描、机理研究为基础,开展工艺创新应用和精益地质作业管理,今年1月至4月实施的6口调整井产量均超设计产能。流花油田创新“双船联合作业”模式,同步开展钻修井作业,日产量提升显著。1月至4月南海东部油田开发井、调整井、措施井产量贡献超计划20%。
有限深圳分公司持续推动精细稳油控水,油田采收率、含水率等指标稳中向好。精细稳油控水与第四代MRC(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在番禺、西江、流花等油田共实施8井次,应用成效显著;恩平20-4油田创新甜点识别技术,单井产能较试验井提升4倍;天然气生产首次应用双级速度管柱工艺,解决深层气藏大井深、大井斜等开发作业难题。
中海化学
全力保障春耕期间化肥供应
今年以来,中海化学在精益管理、技改升级、数智发展与市场开拓等方面多维发力,全力生产助力春耕,累计向市场供应化肥93.26万吨。
主要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是产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中海化学开展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针对关键设备实施靶向检查,精准破解设备隐患与工艺瓶颈。截至5月8日,富岛公司甲醇二期装置实现跨年232天长周期运行,甲醇一期装置连续运行133天,甲醇首季度总产量创近五年最高纪录。此外,富岛公司化肥一期装置实现跨年232天长周期运行,富岛化工丙烯腈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超354天,MMA(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连续稳定运行351天,持续刷新长周期运行纪录。
春耕期间是化肥施用旺季。针对市场需求,大峪口公司实施复合肥生产工艺升级,优化造粒流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推动产能同比增长超10%,产品颗粒均匀度优化26.3%,实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双提升。富岛公司构建“5G+工业互联+移动应用”智能架构,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安全巡检等核心领域,实现核心参数“云端同步”、设备状态“可测可控”。八所港以流程优化与协同机制提升装卸效率,持续推动“船舶运输+港口装卸+陆路运输”一体化服务,形成全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模式,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5%,1月至4月完成货物吞吐量427.5万吨,同比增长26.67%。
为满足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及特色经济作物的差异化用肥需求,华鹤公司加快升级产品结构,通过绿色复合肥装置精准生产8个品类复合肥,并成功产出喷涂尿素,产品矩阵实现传统尿素、增值尿素和多品类复合肥全覆盖。春耕期间,营销公司深耕核心市场,面向广大农户建立“三级服务体系”——技术专家制订科学方案、区域经理跟踪执行、农化人员现场指导,在华南、华中、西北等地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和促销活动120余场,服务农户超1.5万人次,1月至4月电商B2C实现销量5.02万吨,同比增长14.6%。
海油工程
产能建设再攀新高
今年1月至4月,海油工程运行规模以上项目69个,海上安装投入船天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海油工程统筹陆海关键资源,强化区域协同,持续推进智能化和一体化建造,高质高效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智能化一体化加持,陆地建造蹄疾步稳。1月至4月,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迎来生产高峰期,产能负荷同比提升55%。基地通过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实现订单下发、执行和结算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海油工程青岛建造场地在强化安全质量风险管控的同时,通过一体化建造和精细化施工持续提升生产质效。在西江24-7WHPA平台建造中,项目组创新提出模块化房间建造理念,即在结构预制阶段将顶层的主变压器间和主开关间分成四个甲板片预制,在陆地合拢后再整体吊装,最大程度推动项目一体化建造,减少后期高空作业量。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管理项目进度。截至4月底,文昌16-2导管架和组块成功交付,西江24-7项目总装进度过半,涠洲11-4项目开始总装阶段,重点项目建造加速推进。
资源统筹流程优化,海上安装争分夺秒。海油工程安装团队抢抓海上春季施工黄金期,以“蓝鲸7500”“海洋石油202”等主力船舶为核心,统筹50余艘船舶,建立南北区域联动机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安装效率。面对复杂的地质和天气影响,垦利10-2油田平台海缆铺设作业团队抢抓天气窗口,科学规划铺设顺序,精准监测监控海缆埋深、路由精度等关键参数,创新采用“动态补偿施工法”调控铺设速度,高效完成36.6公里铺管作业。在“深海一号”二期项目10英寸软管安装作业中,“海洋石油286”船实行双轨作业模式,动态校准张力控制模型,采用模块化施工工艺,作业效率提升30%。
海油发展
三大核心产业稳中向好
“海洋石油165”开启新油田开发任务、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八船同造……当前,海油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三大核心产业稳中向好,经营业绩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驱动能源保供。涠洲5-3项目管道涂敷71公里、上海LNG项目管道涂敷26公里……海油发展该业务量同比增长72%,其中,不仅刷新了配重成品管单根重量最高纪录,更实现了累计海管涂敷长度突破12120公里的重大里程碑。与此同时,中长期FOB(船上交货)资源配套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一期项目四号船成功出坞下水、LNG累计加注量突破19万立方米、自主研发的高承载动力电缆不动采油树投捞电泵技术首次应用,海油发展多措并举,打出能源保供“组合拳”。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革新赋能发展。截至4月底,海油发展有519台拳头产品——“海龙”举升品牌永磁电潜泵在旅大10-1等油田应用。永磁电潜泵机组可节能30%以上,单井每年可节电4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吨,助力海上油田高效开发及绿色发展。海油发展在南海西部油田实现5G网络全覆盖,无线传输线路距离达280公里,油田开采作业中各类数智化工具亦得到充分应用,为中国海油深水油田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建设提供网络支撑。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保障增储上产。坚守“大后方”,保障“最前线”,海油发展紧盯海陆物流卸船、装车、配送、装船等各环节,科学制定作业方案,提前确定船舶作业计划,截至4月底,码头装卸131.86万吨、船舶输灰20.5万吨、船舶加油32.94万方,及时满足海上平台生产需要。除此之外,海油发展还发挥纽带作用,做好提油轮靠、离泊外输等作业,截至4月底,累计协调外输油气当量2546万吨,以更优质的能源协调服务助力各油田提质增产,持续夯实增储上产技术服务基础。
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推动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融合发展
今年1月至4月,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在项目建设、科技攻关、融合发展、安全生产等领域全面发力,全体干部员工铆足干劲、奋勇争先,为实现上半年目标奋力冲刺。
重点项目“加速跑”。离岸136公里、水深136米,搭载16MW浮式风电机组的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成功迈入工程实施阶段。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张力腿浮式风电示范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创新应用垂直张力腿系泊系统,配套动静态海缆及储能装置接入陆丰油田群,加快了中国海油打造海上“低碳油田”建设的步伐。海南码头屋顶分布式光伏二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台风多发区域分布式光伏建设提供了“管理样本”。
科研创新“破壁垒”。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推动重点项目与科技创新融合,在探索深远海风电规模化效益化开发方面,牵头系统内外单位,创新完成TLP浮式风电总体规划,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套TLP船型方案,基本掌握了TLP设计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正在实施中的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在分布式光伏方面,为克服沿海地区复杂环境挑战,提升项目抗台性能,通过技术革新方案,有针对性地优化光伏组件、检修通道、逆变器支架等安装方式,有效提升了极端天气下在运光伏项目抗台能力。
安全生产“强根基”。今年1月至4月,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在运风光发电项目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发电量达到6.2亿千瓦时,高出年度计划33.3%的4个月完成率,为实现上半年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心聚力启新程,实干争先谱新篇,海油人以昂扬的斗志、实干的作风、拼搏的精神,乘“首季开门红”的东风,开“高质量发展”之新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关于举办“2025中国(山西)智能装备博览会”的通知 机械工业 各相关专业协会、地方协会、企业及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方向,促进数字化转型,助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共同主办、山西省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和经纬达(山西)展览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山西)智能装备博览会”定于2025年9月19日-21日在太原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有关内容通知如下:(展览工作部)
-
2025年机械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规则培训在长沙成功举办 机械工业 2025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主办的“机械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规则培训”在长沙市举办。本次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具体措施,有助于行业理解标准政策导向,掌握立项规则,提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材料编写质量。中国机械联标准工作部副主任胡珈铭致辞。中国机械联副总工程师谭湘宁、北京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强毅、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秘书长王世刚以及中国机械联标准工作部主管王墨洋,分别围绕机械工业领域标准化政策背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规则和答辩要点,以及标准立项流程与要求进行了讲解和案例分析,并与培训学员进行交流答疑。来自机械工业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的65名代表参加了培训。▲全体参会人员合影(标准工作部)
-
关于征集2024年机械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典型案例的通知 机械工业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强化产业基础再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决定开展年度机械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通过总结和推广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促进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机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征集的成果经过遴选后,将形成典型案例集,在行业科技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予以发布和宣传推广,并报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附件:机械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典型案例申报书(科技工作部)
-
关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的通知 机械工业 机培函〔2025〕8号有关机械行业企业、院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人社部函〔2025〕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2025年9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组建机械行业代表队参加部分世赛选拔项目。为做好机械行业代表队的选拔工作,经研究,决定结合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以下简称机械行业选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比赛项目数控车、数控铣、工业机械、CAD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自主移动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增材制造、工业4.0、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制冷与空调、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等13个世赛选拔项目。二、比赛时间和地点(一)比赛时间:2025年5月至6月,具体比赛时间另行通知。(二)比赛地点:各项目承办单位所在地(详见附件1)。三、参赛对象及要求(一)参赛选手身份不限,机械行业企业职工和各类院校(本科、高职、中职、技工院校等)师生,均可报名。要求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应的技能水平;参赛队可跨单位组队。(二)比赛项目中机电一体化、自主移动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4.0为双人赛项,其他项目为单人赛项。(三)比赛项目中数控车、数控铣、工业机械、CAD机械设计、自主移动机器人、电子技术、制冷与空调,要求选手为2004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机电一体化、光电技术、工业4.0、机器人系统集成、增材制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要求选手为200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四)已从各省(市、自治区)选拔赛出线,获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总决赛参赛资格的人员,不得以选手身份参加机械行业选拔赛。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集中考核排名前3名(团队项目前2名)的适龄选手不得参加机械行业选拔赛。(五)参加机械行业选拔赛后获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总决赛参赛资格的选手,不得参与本省(市、自治区)选拔赛,且无特殊原因不得放弃机械行业代表队参赛资格,否则取消选手、教练和单位的一切奖励,并取消参加下一届机械行业选拔赛的参赛资格。四、奖项设置(一)各比赛项目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前5名为一等奖,6—10名为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各比赛项目获奖选手比例控制在参赛选手的60%以内,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二)根据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世赛选拔项目规定名额,择优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三)获得一等奖参赛选手的教练(限1名),由主办方颁发“优秀教练”荣誉证书。(四)对在大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合作企业和个人,授予“突出贡献单位”“优秀合作企业”和“优秀工作者”称号。五、报名工作(一)报名时间2025年5月6日至15日17:00。(二)报名方式1.以企业、院校为单位,自愿参赛,每个独立法人单位每个项目限报1支参赛队。2.各单位严格审核选手资格,统一组织并登录“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注册(https://www.jxcjrc.com,每个法人单位只能注册一个账号)。3.注册后通过系统(https://www.jxcjrc.com/org-manage)提交报名信息,报名单位须由专人负责网上报名录入工作,报名操作步骤详见附件2。4.网上报名完毕后,请于5月15日前,从系统下载选手报名表及报名汇总表,加盖单位公章后扫描,将报名资料打包发送至对应项目承办单位报名指定邮箱。报名负责单位复核汇总后,提交主办单位备案。六、技术说明与培训(一)竞赛规程、样题将于赛前15天左右公布。(二)鉴于各参赛队对竞赛规程、竞赛要求及竞赛平台的熟悉程度存在差异,为提高竞赛质量,满足参赛队要求,根据报名情况,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将于赛前组织各项目技术说明会和技术培训,具体事项另行通知。七、联系方式(一)主办单位单位名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系人:陈建学、曹怀明、刘加勇联系电话:010-63519817、13811383411(陈)、13520922063(曹)、13240497018(刘)(二)竞赛承办单位各项目承办单位信息详见附件1。(三)报名系统技术支持单位单位名称:机械工业信息中心联系人:白金鹏联系电话:010-68510153、18310661836(四)竞赛信息发布大赛动态及相关信息请及时关注机械工业教育网(网址:www.cmedc.com)和微信公众号(机械教育)。附件:1.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承办单位信息表2.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竞赛报名操作指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