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垫江阀门产业成长记
在2023年之前,重庆市垫江县没有一家阀门企业;而就在短短两年间,这里已有21家阀门企业落地投产,另有37个阀门项目已签约。垫江阀门产业何以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从零起步,发展成一个产业集群,看似‘从无到有’,实际上‘有迹可循’。”垫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剑梅说,垫江历史上虽然没有阀门企业,但在浙江温州,有约5万名垫江籍技术工人从事阀门制造行业,遍布阀门研发、制造、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不少垫江人还从学徒工干到了阀门企业的老板。在东部地区产业向西转移的过程中,这成为垫江发展阀门产业的契机。
阀门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垫江靠近重庆长寿、涪陵、万州以及四川广安四大化工园区,阀门市场需求旺盛。
明确了发展阀门产业的可行性后,垫江开始了打开“阀门”的第一步——以乡情为纽带,以服务作保障,引入部分垫江籍企业家,在垫江打下阀门产业基础。
2023年年初,垫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前往温州招商,拜访了数十家阀门企业。想回家乡发展的垫江籍企业家还真不少——他们在外漂泊多年,回乡愿望强烈,并且温州产业发展用地紧缺,很多企业有向内地转移的计划。
“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可以满足我们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同时我也很乐意为家乡发展做贡献。”旭腾阀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军说,当时他的心情很激动,但也有一些顾虑。
阀门包含多种零部件,每个零部件往往由不同的企业制造。当时,垫江没有阀门产业基础,张洪军担心回乡办厂后没有上下游企业配套衔接会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增加。
“能不能把整条阀门产业链都搬到垫江?”张洪军试探性的提问让垫江县有关负责人有了新思路:改变以往点对点招商、单个项目落地的策略,系统推进阀门全产业链招商。为此,垫江县将阀门上下游配套企业情况摸了个遍,并为相关企业配备了专属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
当年5月,一众垫江籍企业家带着人才和资金回到家乡,投资阀门项目25个,涉及阀门铸造、锻造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协议投资21亿元。11月,6个项目开始投产,从落地动工到建成投产,用时仅半年。
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产生了集聚效应,一些企业主动找上门来。重庆渝铸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贤敢原本在温州经营一家阀门企业,他瞅准了垫江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选择将部分生产线搬到这里。
“垫江引进的阀门企业涉及阀门生产各环节,上下游产业链齐全,可免去很多后顾之忧,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杨贤敢说,他在温州的企业有不少垫江籍员工,他们有回乡发展的愿望,垫江的阀门产业发展起来,他们就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以前我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垫江有了阀门厂,我不仅能在家乡稳定就业,还能陪伴孩子成长。”渝铸阀门公司工人刘容说。
杨贤敢说,目前渝铸阀门公司里90%以上的员工都是垫江本地人,未来企业扩大规模,将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刘剑梅介绍,下一步,垫江将不断完善阀门产业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各链条,帮助阀门企业打通西部市场,推动阀门产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暨青年职工新职工培训 机械工业 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升职工职业素养,5月20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工作总部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暨青年职工新职工培训。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于清笈作专题培训,工作总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青年职工和新入职职工参加学习和培训。在学习环节,参会人员集体学习了《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会议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中国机械联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年轻干部职工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部署要求,按照中国机械联党委和各党支部学习教育工作安排,认真学习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在培训环节,于清笈常委从中国机械工业整体发展情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历史发展情况、应知应会的岗位知识及基本技能三个方面作了专题培训,一是系统地回顾了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整体脉络以及现代机械工业管理部门的历史沿革;二是全面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体情况,包括组建及历届会长、职能定位及业务范围、秘书处工作及系统单位情况、行业脱钩协会改革情况等;三是围绕应知应会的宣传稿件、调研报告、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稿的撰写等进行实务培训,结合案例分享交流了心得体会,强调练好基本功要注重培养提高学习、思考、综合、写作、表达和沟通六种能力。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习培训干货满满,收获颇丰。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了解了机械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明晰了自身工作的定位职责,增强了行业认同感和工作责任感,特别是岗位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训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对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大家表示要将所学吸收转化为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为机械工业和中国机械联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党委工作部)
-
罗俊杰执行副会长出席2025专用汽车暨应急产业发展大会 汽车工业 5月20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专用汽车暨应急产业发展大会在湖北随州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大会致辞并参观同期展览。他指出,“十四五”以来,机械工业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与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产销稳定向好;商用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他表示,中国机械联始终致力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未来将与各方携手,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标准体系,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本次大会立足深度探寻全球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沿路径,全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深度融合与蓬勃发展,紧扣“新能源、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主题,为行业参与者搭建了技术交流、生态共建与商业合作的高端平台。同时在促进专汽和应急行业创新发展,拓宽经贸合作渠道等方面提供助力,推动了专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罗俊杰执行副会长实地考察了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湖北随州双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综合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果。(展览工作部)
-
宋志明副会长赴甘工院作专题讲座 机械工业 2025年5月20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应邀赴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甘工院)作题为“从‘十四五’到‘十五五’:机械工业于变局中开新局”专题讲座,甘工院陈海澎院长主持活动,甘工院全体职工参加活动。宋志明副会长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取得的发展成就,并且针对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提出了“十五五”时期行业要重点把握的五个发展方向。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端化全面突破;二是坚持科技赋能,推进智能化提质增速;三是坚持低碳转型,推动绿色化行稳致远;四是坚持协同增效,促进融合化深度进阶;五是坚持开放共赢,拓展国际化合作空间。陈海澎院长表示,甘工院要积极学习吸收宋志明副会长授课内容,加强与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甘肃省机械工业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突破。(行业发展部)
-
前4个月机械工业生产、投资保持稳定发展 机械工业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4月,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趋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汽车制造业增长1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7%,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4%,汽车制造业增长23.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5%,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5.1%。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1-4月,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26万台,同比增长16.8%;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22.1万套,同比增长34.1%;发电机组累计产量为10531万千瓦,同比增长90.8%;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为23906万千瓦,同比增长18.8%。(统计与信息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