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燃机行业“碳达峰”实现路径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11月16日-20日,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承办的内燃机行业“碳达峰”实现路径高级研修班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天津开班。此次高研班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精心策划,邀请到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面向内燃机行业从事规划、设计、研发、制造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讲授高效低碳近零排放内燃机先进技术、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转型及内燃机燃料发展、绿色智能制造及其应用、燃料电池仿真技术、绿色发展与碳中和、内燃机行业高质量发展、移动源排放控制以及氢内燃机技术等方面内容,并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参观学习交流,来自内燃机行业产业链的相关学员通过线上与线下方式参加了研修,累计约1000人次。16日上午举行了简洁而隆重的开班仪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副主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丽梅女士以及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先生通过线上方式出席开班仪式。两位领导在致辞中表示,内燃机行业是我国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紧紧围绕节能减排、替代燃料及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次高研班立足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聚焦“内燃机行业碳达峰实现路径”开展新技术研修,同时邀请到苏万华、黄震院士等多位业内知名专家与学者进行授课,内容选题好,课程安排合理,师资力量强大。此次研修以推进实现内燃机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国内燃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为目的,为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先锋努力培养专业人才。他们希望学员能珍惜本次学习机会,将所学知识、理念、方式、技术应用到未来工作中去,以提升所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进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此次开班仪式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贾滨先生主持。在接下来的研修环节中,各位老师为学员们奉献了精彩的课程。天津大学苏万华院士为学员们分享了“高效、低碳、近零排放内燃机先进技术”的报告。指出新一代内燃机是融合先进燃烧技术、机构与摩擦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与电气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载体,必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内燃机未来的发展模式仍然是节能减排,并从基础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大量的模拟与实验数据,为大家详细分析了高热效率低排放柴油机的关键影响参数和控制技术路线。上海交通大学黄震院士向学员们分享了“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及内燃机燃料的发展”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双碳目标的背景与意义、能源转型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趋势以及内燃机低碳燃料的发展及应用等。黄院士指出应在保持技术中立的前提下,尽快制定全生命周期内的内燃动力低碳和零碳标准以及碳税等政策。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邢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向学员们分享了“内燃机行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如何助力碳达峰”的主题报告。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是内燃机发展的总体趋势,高效、低碳、近零排放已成为内燃机发展的重要方向。此次报告中邢秘书长带大家一起回顾了我国十二五、十三五内燃机行业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详细阐述了现今我国内燃机行业发展与国外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解读内燃机行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指出了内燃机行业未来工作重点和技术发展方向。合肥工业大学的刘志峰教授向高研班的学员们分享了“绿色智能制造及其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以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从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综合考虑了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加工,再到使用、售后、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相关问题,并向学员们分享了很多研究案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标准研究室纪亮主任向学员们分享了“移动源排放控制政策”的主题报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其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纪主任以我国移动源排放标准的发展为背景,介绍了移动源排放控制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我国移动源面对实现节能减排与双碳目标的双重挑战,指出在未来快速发展中应强化结构减排。最后聚焦国外发展现状,为学员们剖析了最新的欧七及美国CARB和EPA排放法规特点,进一步分享了实现超低排放具体技术路线。北京理工大学孙柏刚教授向学员们分享了“氢内燃机技术”的主题报告。指出氢能是面向未来的理想能源。内燃机采用氢等碳中性燃料能够有效应对双碳战略,内燃机的转型升级仍具备改变世界的潜力。课程中,孙教授重点介绍了氢内燃机技术发展、氢燃料理化特性、燃烧过程、排放特征、储氢技术等方面内容,并对氢内燃机面临的挑战、标准体系及测试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学员们做了系统分析。天津大学焦魁教授向学员们分享了“燃料电池仿真技术”的主题报告。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被誉为21世纪清洁、高效的动力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焦教授依次对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燃料电池难点及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随后又从微特征尺寸零部件、全电池以及电堆系统的性能模拟方法及其在燃料电池设计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史新华教授级高工向学员们分享了“绿色发展与碳中和”的主题报告。当前加速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和工业体系,是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任务之一。史总的报告详尽地介绍了我国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为学员们剖析了双碳的国内外政策、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任务,并针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发展计划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实施方案进行了系统地介绍。课后,每位教授分别就报告讲述的内容及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所关心、遇到的专业问题与线上线下的学员们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本次高研班师生互动答疑解惑,课堂气氛活跃,授课讲师受到学员们一致好评。整个研修课程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秦静委员主持。研修期间,研修班组织学员来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参观学习。研修班学员先后参观了高海拔环境仓试验室、重型排放试验室、电磁兼容(EMC)试验室和智能驾驶实验室,每个试验室都由专业的工程师为学员做了试验设备和测试能力的详细介绍,并对学员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认真的解答。现场参观交流帮助学员扩宽了视野,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认知。在研修班全体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助下,内燃机行业“碳达峰”实现路径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2022-11-25 09:00
  • 第二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镇江隆重开幕

    8月12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评价工作委员会、江苏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技术教育分会承办的第二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江苏镇江隆重开幕。集体合照第二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以“交叉融合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主题,围绕产业重构下的学科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面向产出的专业建设与推进路径、交叉融合下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产学研协同育人与创新创业机制探索与实践、卓越工程师产教协同育人等内容展开讨论与交流。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江苏大学原副校长陈龙教授主持。陈龙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江苏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先生和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颜晓红教授发表开幕式致辞。付于武先生指出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影响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变量。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任何级别、任何领域都需要卓越工程师。以深厚的理论基础为基础,追求行稳致远;以丰富的工程经验为助力,达到技术纯熟。当然,在基础理论、创新、工程方面的素质提升之外,还要有学科交叉、融合思维的参与,通过协同合作、协同创新实现全要素、全生态链整合,赋能卓越工程师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需求。这正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未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及产业人才供需两端的桥梁作用,为企业输送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全力做好人才培养及人才评价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添砖加瓦,为建设人才强国贡献力量。付于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颜晓红教授指出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变,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趋势,给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工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迫切需要汽车专业高等教育的呼应和支撑。面临“新四化”所带来的技术变革机遇,我国汽车工业目前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优秀人才“一将难求”等一系列问题,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偏离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今天的论坛,以“交叉融合面向未来”为主题,将从学科建设改革方向和思路、面向产出的专业建设、产业重构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产学研协同育人和创新创业、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分享等主题进行深度探讨与交流,对于促进我国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助力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持续提升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江苏大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建设汽车强国和交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颜晓红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项昌乐教授以“新时代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报告演讲。项院士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汽车由传统交通工具向绿色智能移动空间转变、汽车产业链向跨界融合的交叉型产业生态体系转变,从而推动车辆工程学科体系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变革。项院士强调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型精英人才,构建车辆工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需要重点解决协同提升知识、素质与能力的问题,通过搭建贯通多学科知识的课程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践行专业认证标准的管理体系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体系推动新时代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项昌乐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丁荣军教授发表题为“智能运载装备技术融合创新与人才协同培养”的主旨报告演讲。丁院士指出运载装备产业升级需要新技术驱动,智能运载装备技术与人才需求巨大,培养智能运载装备产业人才,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共性技术为平台,行业应用为依托,同心多元,引领技术不断创新。在人才协同培养方面,丁院士强调高校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打好“基本功”,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搭建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体系、多模式多途径的培养机制、产学研多主体培养,通过技术融合创新与人才协同培养推动智能运载装备产业发展。丁荣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大会开幕式举行了隆重的“行业人才培养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汽战略院执行院长侯福深先生颁发此项殊荣。《汽车理论》作为中国高校汽车教育核心专业课程的公认优选教材,自1981年初次出版,41年来惠泽万众学子。该书主编余志生教授,曾任教于清华大学汽车系,现已97岁高龄,他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工程人才的培养,见证了我国汽车产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艰辛创业之路。他凭借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光明磊落的人格底色,赢得了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因余志生教授年事已高,不便到场,所以本次“行业人才培养杰出贡献奖”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院长王志教授代为领奖。“行业人才培养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大会开幕式还同时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启动仪式”,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院长王志教授,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兴军教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倪俊特别副研究员,湖南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白中浩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院长颜伏伍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江苏大学原副校长陈龙教授上台共同启动大赛仪式。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启动仪式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教授发表题为“产教融合,以‘真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执行力”的主旨报告演讲。奚教授指出目前机械类人才培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学生接触“真问题”少,人才培养专业面过窄、校企深度不融合等问题,破局需要持续探索和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培养卓越创新工程人才。教学改革的重点要从传统工程教育的“精耕细作”转变为新时代急需的“宽广厚实”,并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多重举措,产教融合,以“真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执行力,解决选题难、动手难、推进难、创新难等问题。奚立峰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国家督学、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沈阳化工大学原校长李志义教授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发表题为“《华盛顿协议》毕业要求最新变化对工程教育的启示”的主旨报告演讲,分享了《华盛顿协议》毕业要求框架的最新变化及新版《华盛顿协议》毕业要求框架的启示,李教授强调工程教育要充分理解工程领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充分体现本科阶段的“STEM+C”教育、充分理解KSA“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充分认识第一性原理思维的重要性等。李志义国家督学、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沈阳化工大学原校长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教授发表题为“汽车电动化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演讲。蔡院士指出在燃煤发电占比不变的现状下,强混合动力汽车是降碳主力,新能源车降电耗助力降碳。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提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此外,蔡院士在报告中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经历重点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他表示卓越工程师要从文化、环境和各层次教育筑起,要有容许科研失败的科学态度;同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科研的机会等。蔡蔚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部部长蔡杰先生以“构建广汽集团数字化能力中心探索汽车产业人才数字化转型模式”为题发表演讲,分享了广汽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蔡部长指出数字化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从行业经验来看,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是“人”的转型。广汽成立数字化能力研修中心,打造广汽数字化赋能体系,加速整个集团各层级人员的数字化能力跃迁、知识沉淀与共享。未来也将紧跟汽车产业跨行业变革,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强化“官-产-学-研-金”联动,共同打造数字化人才生态圈。蔡杰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部部长昆易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先生以“工具链助力智能汽车教育发展”为题发表演讲,陈董事长指出智能汽车是大国竞争的主战场,为快速应对未来智能汽车竞争,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懂汽车的“软件+AI”新型人才。通过工具链助力智能汽车人才培养,一方面增加软件和AI的理论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工具链助力,建立实践环境,和产业结合,满足实践需求。陈奇昆易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次大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共设置1场全体大会、2场闭门会议、4场主题分会场、38个主旨报告,覆盖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热点话题。大会全程线上直播,吸引近7000人线上参与,来自于85所高校、31家企业,近300名代表现场参会。本届院长论坛受到高校、企业的高度关注,期待通过这一平台分享经验,凝聚共识,协同合作,共同为行业人才培养建言献策,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022-08-16 10:00
  • 直播预告-航空航天噪声与高频振动仿真方案与案例

    航空航天领域的噪声问题不光影响着乘客对飞行品质的满意度,也对飞行器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噪声源会带来不同类型的挑战。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呢?海克斯康能给您答案。通过CAE仿真,可以有效分析不同声源及传递路径,从设计端优化改进,快速达到减振降噪目的。本期海克斯康直播讲堂声学仿真专家周泽将带您走进航空噪音源头,从源头出发360度全面讲解航空器减振降噪优化方案,期待您的关注。直播亮点声学仿真作为海克斯康的强项领域,有着十分先进的技术及成功的客户案例,本期直播周泽讲师将会针对振动噪声、气动噪声引起的乘客舒适性问题和飞行器结构问题做详细讲解,展示通过声振耦合仿真等技术解决引发的结构振动疲劳、部件失效等问题,精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振动与气动噪声仿真助力正向开发●国内外航空、航天噪声仿真分析案例分享直播时间&报名2022年8月17日19:00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讲师介绍周泽声学仿真专家,超过十年声学仿真工程经验,广泛了解国内外客户对于噪声仿真的需求及发展现状,致力于将行业中领先的技术落地到国内客户的工程实践中。(来源: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2022-08-15 14:00
  • 2022年全国物料搬运机械行业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班在大同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有关精神,全面履行标委会职责,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8月10日上午,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太重集团(大同)起重机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年全国物料搬运机械行业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班”在大同市开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和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分别致辞。工信部科技司原副巡视员盛喜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主任谭湘宁应邀出席。副市长、大同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学斌,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培军,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顺亭参加活动。近年来,大同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聚焦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大力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取得了可喜成绩:中车大同公司组织或参与了3项国际标准、19项国家标准、37项行业标准的制定,2021年荣获山西省第三届质量奖;山西柴油机厂荣获省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制定的国际标准获省首届标准化贡献奖提名。张强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培训班开班表示祝贺,向来同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表示欢迎。张强指出:当今世界,标准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创新战略资源,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此次培训班在同举办,必将进一步提升大同产业的标准化、国际化水平,推动大同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迈出坚实步伐。希望与会专家、企业家多出优秀成果,多出能够引领国际的高水平行业标准,助力中国制造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希望大家培训之余走进大同、深入大同,感受大同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多为大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也真诚欢迎相关领域企业家来同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共创辉煌未来,为全方位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韩珍堂在致辞中向与会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太重集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太重集团以及旗下大同起重机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希望与会嘉宾以此次培训活动为契机,与太重集团一道共商合作大计、共铸事业辉煌。盛喜军介绍了标准化工作总体思路、行业标准制定基本要求等;谭湘宁分析了当前国家标准化工作任务与形势等。本次培训为期3天,来自全国起重机械、工业车辆、连续搬运机械、物流仓储设备四家国家级标委会权威专家和相关领域行业代表委员180余人参加培训。(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2022-08-11 14:00
  • 软件如何重构汽车价值生态? 亚马逊云科技这么回答

    汽车制造是近百年来工业制造的支柱产业,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到带来,汽车行业正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新的共识已经形成:当汽车逐渐从一个硬件驱动的机电设备,进化成软件驱动的电子产品,汽车行业的竞争法则将被重新书写。未来,软件有望超过传统硬件成为整车价值的核心。行业领导者正在调整前进方向,就投资方向而言,正在从以硬件为中心转向以软件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全新的按需服务,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这将为新一代软件驱动型解决方案奠定基础,促进汽车行业的变革与长期发展。为此,汽车制造商正开始一场源于数字化转型的结构重组之旅,这场变革中促使汽车制造商引入新的信息和运营技术,助力开发下一代汽车“新四化”(车联化、自动化、共享化及电动化)的战略。软件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而软件定义汽车将是未来移动出行的门户。汽车制造商将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开启新的商业模式,开创新的收入来源,并提供个性化的客户体验。随着驾驶体验与客户期望的变化,曾经的高端功能将成为标配。如果现有汽车制造商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那些提供便利、经济、高效替代方案的造车新势力,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软件如何颠覆汽车行业?直到现在,能够预见到该行业软件变革规模的汽车业内人士还是少数。硬件曾经是汽车创新的主要焦点,而现在吸引注意力和投资的则是软件。据Frost&Sullivan预测,到2030年,整车厂(OEM)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软件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将达到23亿美元左右。但是,如果当前这一代车辆的复杂电子电气架构保持不变,软件定义汽车可能实现吗?如何培养开发相关技术所需要的人才呢?云计算将如何帮助加速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历程?若无适当的专业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将使开发周期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除了解锁新的安全、舒适和便利功能外,软件定义汽车还比其硬件定义的前身具有多项优势。当前,远程软件更新(over-theairupdate--OTA)提供的软件升级服务有限,仅能帮助解决少量软件问题,车辆在出现诊断故障后仍然需要联系经销商现场排解。“软件定义汽车,汽车制造商将无缝开发和部署新的软件服务,包括信息获取、提升安全性,以及改变车辆的动力系统,驾驶动力,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等功能。这需要汽车制造商摒弃将车辆和云计算分开对待的孤岛思维,设想一种从边缘到云端的方法。”这种从边缘到云端的方法将是支撑软件定义汽车发展的关键前提和驱动力。在软件定义的未来,汽车制造商需要可信赖的技术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既有探索创新型商业模式的能力,还需要有实现创新商业模式的工具及人才。汽车行业在努力进行转型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中包括:·大量的遗留技术-例如,现在的电子电气架构和行车电脑是独立运行的,无法扩展;缺乏与硬件整合相关的数据获取以及提供规范化和安全数据访问的能力。导致开发人员无法创建新的微服务(micro-services)。·需要为跨领域更新服务和开发部署新功能的容器方法,以便在云端开发容器,并在车内部署。·软件体验的灵活性,车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现代化的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工具及框驾,与现有“V”型开发模式融合。→如何在造车门槛飞速提升时,保持创新?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软件定义汽车方案和成果无缝开发及部署·构建将硬件与软件解耦的简化架构,并支持车辆与云端无缝交互,大幅缩短围绕车辆的架构开发和软件开发全周期。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在车辆架构中花费的资源将大幅减少,并且加速上市时间。·随着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和汽车DevOps文化的结合,可以解决远程软件更新(OTA)的集成和实施等挑战,通过在更加敏捷的环境中部署容器(包括软件升级、解决故障和新的应用程序)。软件在车辆中编写,测试及部署的整个开发过程将发生重大变革。边缘机器学习将数据获取、存储、机器学习模型和部署等原来在数据中心完成的工作推倒回车辆中,在车辆中创建数据洞察及机器学习体验,这需要尽可能多地跨供应商和一级零部件厂商进行硬件和软件解耦,所以这两项结果不能彼此孤立。无论车辆品牌/型号如何,只有跨多供应商的形式才能在未来几年从通用化汽车开发平台中获得最大收益。→亚马逊云科技及其合作伙伴着力推动软件定义汽车·从边缘到云端的亚马逊云科技分布式架构可以看作是整体的三管齐下的方法。首先是车辆本身,它需要一个提供车内计算的通用化平台,并与托管的物联网服务相集成。·其次是网络边缘,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与电信服务提供商进行集成,在网络边缘扩展计算存储。这将实现物联网服务的超低延迟计算、存储和启动。·最后是云平台平身,它提供了很多具备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按需服务,如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此外,边缘服务也帮助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之外运行云服务/实例。亚马逊云科技可以提供多种服务,但其遵循生态系统“优先”的方法,即携手广泛的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参与者,一起部署从边缘到云端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例子是大陆汽车公司(ContinentalAutomotiveEdge,CAEdge),部署了一个虚拟工作台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提供一系列的工具用于密集型的软件开发及维护,以满足OEM厂商和相关合作伙伴对软件密集型车辆架构开发环境的需求,并且能够提高开发/测试效率,并安全地将OTA直接部署到车辆上。另一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也通过以云原生为基础的SOAFEE(嵌入式边缘可扩展开放架构)与全行业进行合作。亚马逊云科技在以下四个关键领域,不断地推进自己及合作伙伴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解决方案。·数据民主化与简化开发者体验:亚马逊云科技和BlackBerryQNX共同开发了智能车辆数据平台-BlackberryIVY。该平台使汽车制造商能够与大型开发者社区分享见解,在该平台上,开发者无需专业的汽车技能即可打造由机器学习助力的功能和情景感知体验。此外,客户还可以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产品组合的其他部分,提供更深入的业务和运营分析,以及深化和增强数据湖的能力。·自动化的DevOps:从边缘到云端,自动化的DevOps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的灵活管理,以及混合关键容器编排、环境奇偶校验和应用层网络,共同支持敏捷的现代自动化DevOps环境。随着电子电气架构在下一代车辆中得到更新,这种方法将为软件定义汽车奠定直接基础。·硬件架构和设计:具备高性能计算(HPC)的综合电子电气架构和增强型网络功能将支持硬件和软件解耦。这将有助于降低布线成本和减轻车辆重量。采用从边缘到云端的整体架构,ARM通过其部署在车内的CPU(例如NXPS32g)到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的ARM实例进行环境奇偶校验,以简化开发流程。通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Graviton将性能提升30%,同时实现了显著的成本优化。·硬件和软件抽象层:硬件和软件抽象在软件定义汽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ApacheTVM和GreengrassV2.0开源服务配合一级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支持解耦。对软件抽象和编排技术背后的构想是在边缘运行容器和AL/ML实例使用Greengrass和AmazonSageMakerNeo的集成方法能够让客户以更紧凑的方式轻松实现。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为其一级合作伙伴提供构建其解决方案的途径,将所有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为此,他们可以使用通用和基础计算服务Greengrass。制造、物联网服务和汽车客户可以将其边缘设备与任何亚马逊云科技/第三方服务无缝连接起来。凭借独特的创新基因,亚马逊云科技已成为客户缩短上市时间的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已经与Greengrass相集成的ARM车内CPUNXP所示,亚马逊云科技采用的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NXPS32G和亚马逊云科技的结合使得客户可以部署云原生应用,并获得机器学习用例。→软件定义对汽车行业意味着什么?电子电气架构的转变和相关的车辆制造发展,要求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技术供应商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亚马逊云科技携手其合作伙伴,正在创建行业所需的综合平台,该平台将车辆扩展至云端,同时降低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复杂性。这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改善生命周期管理,和开发可为客户提供的创新功能的前景,所有这些都将与客户建立更深入、更紧密的关系。软件定义汽车将为消费者和OEM厂商创造各种机会,其中许多机会甚至都尚未构想出来。Frost&Sullivan认为,到2025-2026年,车辆项目将出现某种形式的软件定义用例,并将继续扩展,推进新的商业模式和数据货币化机会。亚马逊云科技旨在为未来软件定义汽车应用提供安全、可扩展和成本优化的服务。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打造一个跨不同领域、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单一平台。这将支持OEM厂商在战略平台/用例上进行投资,助力他们集中精力,突破体验式客户服务的边界。更多精彩,敬请关注2022年4月21日14:00-16:00亚马逊云科技”软件定义汽车“线上大会。
    2022-04-19 16:00
  • 揭秘机床行业高精密,高效率加工背后的关键部件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整个机械制造业中,机械传动零部件行业承担着为各主机行业提供各类传动配套件的重任。作为机械传动行业中关键的一环,联轴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制造业中。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浪潮推动下,身为智能制造核心的机床行业亟待在加工精度和效率上进行提升。鉴于此,R+W作为来自德国精密以及工业联轴器的顶尖制造商,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专门针对高速电主轴这一重要部件,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如EK6、SP6、SP3等。2022年4月26日,R+W中国将举办首届线上研讨会。利用30分钟时间和机床行业上下游进行线上交流。此外,我们还在直播间为参会观众准备了丰富的礼品。以下为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时间:4月26日,下午三点至三点半主题:联轴器——揭秘机床行业高精密,高效率加工背后的关键部件内容:-联轴器如何助力机床行业的智能化发展-适用高速电主轴的联轴器产品-相关应用案例分享让我们一起相约直播室,不见不散。(来源:RW)
    2022-04-13 14:00
  • 大型工件数字化检测技术盛宴马上开始

    大型工件检测一直是计量人的难题,传统的尺子、划线机等效率已然跟不上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高效率、高精度的数字化检测方法成为大家的必经路。如今如火如荼的三维光学扫描便是一项已经验证的大型工件数字化检测的方法。·三维激光扫描可以应用于哪些大型工件检测?·扫描仪的工作环境有无特殊要求?·扫描技术是否易学,其操作性如何?·……抢占名额!本期海克斯康大讲堂,我们邀请学界与业界专家从技术源头到产品应用,逐个击破困扰计量人的问题,90分钟技术盛宴等你来听。主题:光遇智造·3D扫描技术助力中国智造时间:3月24日14:00内容:光学扫描技术策略与发展方向、新产品与行业应用先睹为快!本期我们先选择了汽车与风能行业两个大型工件案例,抢先为大家呈现海克斯康手持智能3D扫描仪灵活又精准的综合解决方案。汽车车身铸件的加工余量检测某汽车模具铸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侧围外板铸件、车门铸件、顶盖铸件、翼子板铸件等高性能汽车铸件。此类铸件在加工时需要确保有足够的盈余量,客户需要快速获取全面而精细的检测数据,以判断铸件各位置的加工余量是否充足。光学扫描方案使用HyperScan智能光学追踪3D扫描仪,搭配无线模块,对铸件模具进行快速扫描,将三维检测数据与原数模进行比对,得到各位置的加工余量。汽车侧门模具加工余量色彩差图(检测报告部分示意)风机头铸件的三维检测大型风机头铸件,直径约3m,测量较困难,一般要求数据采集完整(包括底部),用于尺寸测量、输出检测报告、保存数据以及更好地对接产业链条中其它节点。光学扫描方案首先采用海克斯康便携式摄影测量与蓝光扫描仪采集铸件表面完整数据。由于该工件较大,采取扫描多个工程后,利用摄影测量系统采集的整体标志点,实现多个工程的合并,完成大工件的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导入三维软件,与原数模进行对比分析,并输出检测报告。针对大型工件,无论结构如何复杂,海克斯康均能以完备的产品系列和丰富的经验灵活应对,快速给出精准方案满足客户需求,为企业的逆向设计、生产制造、模具检验、产品检验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高效性、灵活性和专业性深受客户称赞。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3月24日下午2点海克斯康直播间。(来源:海克斯康)
    2022-03-22 15:00
  • “先进内燃动力领军人才班”第一次研修顺利结束

    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和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内燃动力燃烧及后处理技术高级研修班“9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大学举办并圆满结束,这是2021年度中内协-天津大学内燃机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第四期高级研修班。出席开班典礼的领导有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刁海、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李德松老师等。刁海副院长向学员致欢迎词,简要介绍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内燃机学科的办学、科研情况,阐述了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和天津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举办培训的初心使命和现实意义,以及2021年度行业高端培训计划,希望在研修过程中大家获得知识、收获友谊。李德松老师代表内燃机工业协会对参加培训的企业和学员们表示欢迎,并勉励学员们近距离感受大学严谨治学的精神,多与专家交流,不断攻坚克难,攀越新高峰。本期研修班共有54名学员,主要来自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潍柴动力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苏州英特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雪佛龙(中国)化工有限公司、重庆磐谷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布尔智能网联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盛广机电有限公司、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三河市科达科技有限公司、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上海滨道滤清器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绿联净化技术(东莞)有限公司、无锡伟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单位。研修班教学内容共安排五个主题讲座:内燃机先进燃烧技术进展;排放法规及未来技术展望;车用内燃机动力系统发展趋势;面向未来排放法规的内燃机后处理技术;中重型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挑战及应对,分别由天津大学卫海桥教授、清华大学帅金石教授、天津大学刘海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林赫副教授和广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林铁坚总工程师五位专家授课,授课教师均在各自研究领域获得很高的成就和荣誉。学员们听课专注,聚精会神;互动时间积极踊跃,纷纷向老师请教问题,课下与老师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实践教学环节,学员参观了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它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学员,并分别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级项目,以及一些正在进行的新技术实验,学员们近距离接触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了解内燃机先进实验技术,受益匪浅。课程结束后,举行了简洁而正式的结业仪式,由刁海副院长和李德松老师向学员们颁发了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和天津大学联合盖章的结业证书。内燃机协会和天津大学从课程设置、教师授课、课堂互动、培训组织、参观实践等六个方面对本次研修班进行了评估,向所有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率85%,总满意度为98%。学员们纷纷表示内燃动力的高效燃烧和低污染物排放是行业永恒的技术主题,通过权威专家对内燃动力的燃烧和排放技术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专业讲授和互动交流,学到很多新的知识、了解到很多面向未来的内燃动力新技术,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内燃机行业的发展再次充满信心,受益匪浅,并希望在以后经常参加行业研修班,向专家学习、交流、合作,提高专业水平。后续,协会将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继续开办领军人才研修班和专题技术研修班等,助力内燃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1-10-15 14:00
  • 免费线上研讨会活动——C-V2X、UWB、车联网5G、高精度卫星导航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趋势激发了强劲的通信和网联需求,车路协同、远程操作、自动辅助驾驶、停车辅助等功能越来越成为主流,全供应链正在开启新的一轮技术升级。但当前市场还是充满着一些不确定性:通信的速度、稳定、定位精度、数据传输安全等问题额成为了需要应对的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罗德与施瓦将于2021年9月28日举办车联网测试技术线上研讨会,与您共议汽车通信领域测试的最新技术进展与应用方案:活动为行业交流,全程免费,除嘉宾分享外,还将有技术专家在线答疑,解决各位关心的重要问题。图片活动将分为4个部分:1、C-V2X第二阶段应用场景标准和仿真方案会议摘要:本次网络研讨会将介绍:•C-V2X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标准架构•C-V2X第二阶段应用场景标准的详细内容•领先的C-V2X应用场景硬件在环仿真方案演讲嘉宾丁彦辞副部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管理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管理部副部长,从事汽车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研究。王易之博士副总经理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十余年智能网联领域的研究和开发经验,发表论文十余篇,相关专利十余项。《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和《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段》标准的第一执笔人,参与多项V2X标准制定工作,担任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V2X工作组专家。郭进龙市场发展经理罗德与施瓦茨(中国)科技有限公司郭进龙目前任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市场发展经理,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化系,先后供职于中兴通讯,泰瑞达和罗德与施瓦茨,从事工业电子和汽车电子测试业务领域的市场推广工作。2.车联网的5G之路会议摘要: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中,您将了解到:汽车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LTE到5GNR蜂窝移动网络(Uu),车联网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PC5直接通信模式和Uu口模式。如何满足车联网行业对最低延迟和最高可靠性要求。针对3GPPRelease15和16标准的整体研发要求和测试挑战。如何应对从C-V2X增强型流量服务(LTE)过渡到高级流量服务(5GNR)所面临的挑战。演讲嘉宾ReinerStuhlfauth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德国)无线技术经理ReinerStuhlfauth是罗德与施瓦茨德国慕尼黑总部的无线通信技术经理,主要负责蜂窝和非蜂窝无线通信技术测试与测量方面的工作。他的职责是推广LTE、5G和WLAN等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Reiner与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其他作者合著并出版了一本关于5GNR技术的书籍:《5GNR的基础、程序和测试》。答疑嘉宾王栋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中国)产品与系统部应用工程师本科就读于英国赫尔大学电子工程系,随后硕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并荣获优等学位,曾就职于联发科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担任现场应用工程师一职,负责客户Modem的现场调试与开发,对移动通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4G,5G移动通信RRC层,汽车智能网联领域有较为独到的理解。3、汽车的超宽带(UWB)测试会议摘要: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中,您将了解到:•超宽带技术、标准和市场概览•汽车超宽带应用•超宽带测试要求•研发和制造测试解决方案演讲嘉宾MartinaNeuherz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德国)汽车市场部经理MartinaNeuherz是罗德与施瓦茨德国慕尼黑总部汽车市场部经理,主要负责互联汽车和制造过程中的电子控制单元测试,包括推广LTE和5G等技术的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重点是V2X、UWB和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的测试解决方案。NikolaSerdar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德国)产品经理NikolaSerdar是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产品经理。他负责基于无线通信测试仪和屏蔽室(用于5G毫米波和超宽带(UWB)应用)的非信令空口(OTA)测试解决方案。在此之前,Niko曾在产品管理和开发部门担任多个职位,主要负责电池寿命、移动服务、音频和3GPP测试用例等应用以及无线通信测试仪。WernerDuerport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德国)频谱与信号分析仪产品经理WernerDuerport加入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已有40余年。他拥有丰富的技术背景,重点关注通信工程,专攻广播技术。他从2002年开始担任广播信号分析仪产品经理,最近还负责无线、非蜂窝信号(如超宽带)分析的测量应用。答疑嘉宾喻希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中国)应用工程师喻希先生主要负责无线通信应用的信号与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和信号源的技术支持工作。他于2007年加入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先后从事多年的研发和技术支持工作,在通信技术和射频微波领域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4、汽车高精度卫星导航与接收机测试会议摘要: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中,您将了解到:•GNSS卫星导航的基础知识,包括:卫星导航模式、频段和基本的定位原理;•GNSS卫星导航接收机测试规范和需求;•GNSS卫星导航接收机鲁棒性测试;•GNSS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测试:•通用GNSS卫星导航接收机测试;•高精度GNSS卫星导航接收机测试;•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GNSS卫星导航模拟器产品家族演讲嘉宾甘秉鸿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中国)产品应用专家罗德与施瓦茨公司资深产品应用专家,主要负责汽车电子领域及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和测试解决方案推广。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及测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汽车雷达、车联网V2X、T-Box、车载导航GNSS、紧急呼叫eCall、车载音视频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智能网联车等测试。|立即报名|为保证研讨会互动效果,各部分报名链接通道独立,请选择感兴趣的报名(可同时报名多个)汽车UWB测试扫码查看议程汽车高精度卫星导与接收机测试扫码查看议程活动还设有抽奖环节,当日完成调查问卷的参会者,即可参加幸运抽奖活动,礼品包括:此外,针对本次直播,还设有相关主题交流群,-扫码添加好友即可加入交流群-
    2021-09-23 10:00
  • 关于延期举办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及绿色植保装备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受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影响,经研究决定,原定于9月9日~10日在贵州省凯里市举办的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及绿色植保装备技术培训班延期举办,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后续培训有关消息,将通过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和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发布。联系人:李玮琪,联系电话:010-59199190。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2021年9月1日下载:关于延期举办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及绿色植保装备技术培训班的通知.pdf
    2021-09-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