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1564.12万美元,同比增长39.80%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为1564.12万美元,同比增长39.80%;出口数量为625720台,同比增长3000.85%。2025年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累计出口金额为3755.05万美元,同比增长40.57%;累计出口数量为1495486台,同比增长1289.12%。2025年1-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累计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2025年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德国、英国、中国香港、俄罗斯、丹麦,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89.31%。其中,向印度出口最多,金额为383.98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4.55%。2025年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印度、日本、韩国、越南、中国香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87.41%。其中,向美国出口最多,金额为939.8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03%。2025年1-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5年1-3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2025-04-25 09:25
  • 2025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业会在太原召开

    4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2025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业会,总结近年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成效,研判产业发展形势,部署2025年度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山西省副省长汤志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作主题报告。会议指出,近年来,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在41个工业大类中营业收入占比连续12年保持第一。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集成电路、北斗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提出并制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国际标准超120项,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产业赋能作用持续显现,面向教育、金融、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涌现。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着力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和整机系统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谋划做好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着力完善行业治理体系。要加强协同联动,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奋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体系化突破。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营造可持续的安全发展环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会上,江苏、山东、湖北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作工作交流,TCL、北京电控、山西百信等企业有关负责人作主题交流。部分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部相关司局、部代管基金公司、有关部属单位负责同志,相关协会和重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2025-04-09 14:36
  • 电子行业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

    根据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智能多媒体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等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以上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5年4月14日。以上标准报批稿请登录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网站(www.cesa.cn)“标准报批公示”栏目阅览,并反馈意见。附件:2项电子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等一览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5年4月7日
    2025-04-09 14:15
  • 2025年1-2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

    1-2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持续回升,效益有所下滑,投资增速小幅回落,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一、生产增长较快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4.7个和1.5个百分点。图1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2月,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4700万台,同比增长7.2%;手机产量2.17亿台,同比下降6.1%,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62亿台,同比下降6.8%;集成电路产量767亿块,同比增长4.4%。二、出口持续回升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9%,较2024年提高3.7个百分点。图2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据海关统计,1-2月,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2223万台,同比增长16.5%;出口手机1.09亿台,同比下降11.7%;出口集成电路473亿个,同比增长20.1%。三、效益有所下滑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32万亿元,同比增长9.2%;营业成本2.06万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387亿元,同比下降9.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67%。图3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四、投资增速小幅回落1-2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较2024年回落2.4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低1.9个百分点,比同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9.6个百分点。图4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五、区域略有分化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6433亿元,同比增长11.1%;中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3835亿元,同比增长9%;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833亿元,同比下降0.1%;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6.6%。图5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地区营业收入增长情况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京津冀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484亿元、同比增长27.9%,营收占全国比重6.4%;长三角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608亿元、同比增长13.2%,营收占全国比重28.4%。(注:1.文中统计数据除注明外,其余均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或据此测算。2.文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同一口径。)
    2025-04-09 13:47
  • 一项长三角地区互认计量技术规范拟转为浙江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根据《“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实施细则》和《浙江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专家审定,现将长三角计量技术规范《可穿戴体温计校准规范》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可穿戴体温计(以下简称体温计)是一种采用可穿戴技术感知皮肤表面温度,实时监测体温的智能电子设备。主要由温度传感端和显示终端(如手机、平板、显示器)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贴附于人体皮肤表面,感知皮肤温度输出相应信号,经信号放大、转换等处理后以无线传输方式将测量数据实时传输至显示终端。体温计按密封程度可分为防水和不防水两种。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引言、范围、引用文件、术语、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以及附录等内容。校准条件:1.环境条件。温度:(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周围应无影响测量的电磁干扰。当电测设备对环境条件另有要求时,应满足其使用要求。2.供电条件。校准时,体温计电量应在其能够正常工作的范围之内,供恒温和电测设备使用的电源应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3.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校准时,可选择表2所示的相关测量标准及主要配套设备,测量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k=2)应不超过被校体温计示值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校准结果表达: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k)校准环境的描述;l)示值误差、温度显示范围、分辨力的校准结果及有关扩展不确定度,以及功能性检查结果的说明;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由体温计的使用情况、本身质量等诸多因素决定,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体温计的复校时间间隔为一年。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本规范适用于温度显示范围覆盖(35.0~41.0)℃连续测量、数据无线传输并实时显示的可穿戴体温计的校准。
    2025-03-28 10:12
  • 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加速扩大 智能计量市场需求“水涨船高”

    在新时代的今天,电力作为支撑人们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能源,其可靠供应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照明、电器正常使用的基础保障,更是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南方电网贵州铜仁德江供电局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积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电网智能化运行与管理的重大突破。通过安装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终端等先进设备,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深度分析,能够快速精准地发现并处理故障,有效缩短了停电时间。从全球市场整体来看,在全球电力需求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各国能源体系变革加快,全球智能配用电解决方案和产品采购量随之显著增加,电力系统结构变化带来的新特性以及充电桩等应用场景的扩展也进一步带动了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加速扩大。Omdia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已达252亿美元。其中,硬件设备(包括智能电表、后期加装通讯模块和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智能电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能源管理系统(EMS)平台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并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最高的增长率。该机构预测显示,全球智能电网市场即将步入黄金发展期,未来几年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5年至2030年期间,配电网侧相关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智能电表、物联网智能传感器、先进计量基础设施(AMI)以及能源管理系统(EMS)平台产品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8.6%。作为其中数据收集、监测及交互的基础设施,智能计量市场也随之稳步增长,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SmartMeterMarketGlobalForecast》预测全球智能计量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231.71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363.8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9.5%。具体到智能电表,Frost&Sullivan发布的《GlobalSmartElectricityMeteringGrowthOpportunities》预测全球智能电表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78.0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107.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6.5%。智能电表受益于国内外需求的拉动,行业景气度趋势明确。在国内市场受益于替代周期及高等级电能表占比提升的双重驱动,预计未来几年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有利局面。此外,海外市场需求明确、空间广阔,发达经济体主要受益于设备更新周期及智能化需求提振,新兴市场主要以电力扩容及渗透率提高为核心驱动力。行业领先公司有望受益于国内外电表需求共振,进入收获期。对于电能表企业来说,针对新标准,加强研发,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空间是当务之急。
    2025-03-27 10:19
  • 2025年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1020.67万美元,同比增长48.58%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为1020.67万美元,同比增长48.58%;出口数量为468706台,同比增长609.46%。2025年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累计出口金额为2190.92万美元,同比增长41.12%;累计出口数量为869766台,同比增长894.27%。2025年1-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累计出口金额2025年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越南、罗马尼亚、新加坡、德国、荷兰,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94.48%。其中,向印度出口最多,金额为296.4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9.04%。2025年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印度、日本、韩国、越南、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德国、荷兰,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88.62%。其中,向美国出口最多,金额为589.9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92%。2025年1-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5年1-2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2025-03-26 10:25
  •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气相色谱仪校准规范》等154项申请立项的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公示

    根据计量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2025年申请立项的《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气相色谱仪校准规范》等154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计划项目(附件1)和项目建议书(附件2)予以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2日。如对上述申请立项的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填写《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立项反馈意见表》(附件3)并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huangxy@cesi.cn(邮件主题注明:计量技术规范立项公示反馈)。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邮编:100804联系方式:黄雪吟010-64102953蔡润博010-68205243公示时间:2025年3月3日—2025年4月2日附件:1、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申报项目汇总表2、各行业申报立项建议书3、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立项反馈意见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5年3月3日
    2025-03-12 14:28
  • 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2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公示

    根据工作需要,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静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对委员进行调整。为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现将委员调整信息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5年4月5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我司,电子版请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标明: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公示反馈)。联系电话:010-64102956,010-68205261附件:1.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信息汇总表2.全国静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信息汇总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5年3月6日
    2025-03-12 14:27
  • 11家上市仪器仪表公司业绩快报出炉,谁是业绩增速王

    近期,2024年仪器仪表上市公司业绩快报披露进程加速,整体业绩表现超出预期,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步科股份2月13日,步科股份(688160)发布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8.45%;净利润4932.04万元,同比下降18.73%;基本每股收益0.59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932.04万元,同比下降18.73%。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5%,但是为保持未来长期发展动力,公司扩充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发费用增加;同时,公司扩充营销团队,加大营销投入,积极开拓市场并与客户建立深度链接,销售费用增加,导致净利润下降。高华科技2月24日,高华科技(688539.SH)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4.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55.34万元,同比减少3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52.42万元,同比减少42.08%;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股。报告期内,公司受益于航空航天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铁路投资增长、客流复苏等积极影响,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产品需求上涨,本期交付量同比增加,导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围绕芯片、传感器件及传感器网络系统,扩充研发人员团队,提升研发人员薪酬,新增研发立项,同时设立苏州紫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和北京高星华辰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加大募投项目——高华研发能力建设项目的投入,导致研发费用增加;公司基于谨慎性和一贯性原则,本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导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下降。科林电气2月24日,科林电气(603050)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40.99亿元,同比增长4.98%;归母净利润为1.78亿元,同比下降40.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下降40.17%;基本每股收益0.65元。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网业务方面,深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得到了两网客户的高度评价,多次中标两网集采项目,在国家电网2024年营销项目第三次计量设备招标中,成功跻身行业前20名,刷新该领域历史最好成绩;在南方电网2024年第二批配网集中招标项目中中标3.69亿元,首次进入前三;大型项目方面,公司先后参与国电投、中石油、中电建、中能建等集团大型项目建设,并多次中标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中联集团等数据中心项目,得到了各界客户的高度肯定;国际市场方面,紧抓国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窗口期,积极参与了马尔代夫配电网改造等多个项目,并在四季度与海信集团国际营销中心建立直接对接,精选重点区域开始布局海外营销体系。科林电气的国内/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万讯自控2月25日,万讯自控(300112.SZ)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司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10.35亿元,同比下降8.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377.89万元,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8314.57万元,由盈转亏;基本每股亏损0.25元。本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77.89万元,同比下滑,主要原因系:1、2024年度,公司的业务发展未及预期。同时,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使得公司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其中,气体报警器及燃气阀产品业务所受冲击尤为明显,营业收入和销售毛利相较上年同期呈现出一定幅度的下降。2、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影响:2024年度,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8,000万元(具体金额待专业评估机构进一步测算确定,并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莱伯泰科2月25日,莱伯泰科(688056.SH)公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437.20万元,同比增长2.01%;实现营业利润4,523.56万元,同比增长58.92%;实现利润总额4,522.52万元,同比增长59.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971.31万元,同比增长44.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52.86万元,同比增长35.31%。2024年公司整体经营状态良好,营业收入相较去年增长2.0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稳中有升。在生产上,公司严抓质量,提升效率,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研发上,从产品设计到客户应用,公司不断钻研新技术以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在销售上,公司通过人员能力提升、行业领域扩展以及新客户开发等多维度策略,全力推进业务发展;同时公司在人员储备、团队建设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上年同期因原材料成本上涨、新增生产线投入使用等原因,报告期内全线产品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本报告期没有新的产能投入,原材料成本也基本趋于稳定,这些影响成本的因素已消除,全年综合毛利率有所回升。同时公司在整体成本费用管理上加大了控制力度,提升了人员工作效率,成功实现了报告期内期间费用的平稳控制,未出现上涨情况。思特威2月25日晚间,思特威(688213)发布业绩快报,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108.9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2651.81%。基本每股收益0.98元。报告期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原因系主营业务的影响。报告期内,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5000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均同比大幅上升,同时公司与多家客户的合作全面加深、产品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带动公司智能手机领域营业收入显著增长;在智慧安防领域,公司新推出的迭代产品具备更优异的性能和竞争力,产品销量有较大的上升,销售收入增加较为显著;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应用于智能驾驶(包括环视、周视和前视)和舱内等多款产品出货量亦同比大幅上升。故公司随着收入规模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净利润率显著提升。四方光电2月26日,四方光电(688665)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司营业总收入为8.55亿元,同比增长23.64%。归母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20.64%。基本每股收益为1.05元,同比下降20.19%。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继续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继续深耕主营业务,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其中公司汽车电子、暖通空调、科学仪器、智慧计量等业务领域的收入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工业及安全业务的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受2023年一季度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政策调整使得呼吸支持、肺康复等器械设备需求猛增,而2024年相关需求恢复到正常水平等行业因素所致,公司医疗健康业务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1)因实施股权激励产生股份支付费用、员工人数增加以及职工薪酬增长,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6.28%,增加2,233.49万元;(2)为加大公司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公司增加了研发直接投入,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9.64%,增加3,260.31万元;(3)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公司持续壮大营销体系人才队伍,同时中介服务、广告费有所增加,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6.26%,增加2,074.02万元;(4)因公司存放募集资金账户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减少,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87.38%,增加892.58万元。炬光科技2月26日,炬光科技(688167)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司营业总收入为6.19亿元,同比增长10.32%。归母净利润约亏损1.7亿元,同比下降287.44%。公司作为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业务受到较大挑战,业绩结果不达预期,收入下滑、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并购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领域,收入有所增加,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一方面随着其他市场应用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比例的提升,工业激光领域的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未来工业激光行业激烈竞争情况对公司负面影响将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削弱工业激光行业激烈竞争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奥普特2月26日,奥普特(688686.SH)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减少2.5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减少28.2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减少25.13%。基本每股收益1.1374元/股。2024年度,受新能源行业扩产周期影响,叠加3C行业复苏缓慢、核心客户订单阶段性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整体营收面临下行压力。但半导体产业复苏及国内半导体设备投资持续加码,推动公司半导体业务板块呈现增长态势,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其他业务领域的下行压力。从整体经营表现看,得益于多元化产业布局和敏捷的市场调节能力和应对措施,公司营业收入波动幅度较小。2024年,面对下游行业增速放缓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公司继续秉持稳健经营策略,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在盈利指标阶段性承压下,公司通过结构性调整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强度,增强产品技术先进性和工艺精度,全面参与客户新项目,在人员薪酬、研发物料方面的投入增加;另一方面全球化战略布局,扩大海外市场服务团队规模,在海外人员薪酬福利费方面投入增加。上述投入对当期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产生短期影响,但夯实了公司技术储备优势,为后续业务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奥迪威2月26日,奥迪威(832491)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32.15%。归母净利润约8899万元,同比增长15.6%;归母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约8104万元,同比增长11.59%;基本每股收益为0.63元,同比增长10.53%。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2.15%,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和技术持续升级,有效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下游市场和客户的认可,订单需求增加;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产品、新应用领域,加强与海外客户的紧密对接,把握市场机遇,经营业绩显著增长。纳芯微2月25日,纳芯微(688052.SH)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司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19.61亿元,同比增长49.5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4.03亿元,亏损扩大;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4.55亿元,亏损扩大;基本每股亏损2.83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56%,主要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公司汽车电子领域相关产品持续放量;同时,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持续改善;泛能源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以及基本每股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为:1)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公司在研发投入、市场开拓、供应链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建设等多方面资源投入的积累,使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同比上升;3)公司基于谨慎性考虑,对预计存在较大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使得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大。
    2025-02-28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