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生态专场】阿童木机器人合伙人、CMO施凤财:AI+机器人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与潜能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将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将围绕“增动能启新篇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汽车行业AI大模型应用实践与趋势”中,阿童木机器人合伙人、CMO施凤财发表题为“AI+机器人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与潜能”的演讲。
阿童木机器人合伙人、CMO施凤财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行业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关于“AI+机器人”在智能装备与汽车产业融合中的一些应用,以及其为汽车智能制造带来的赋能与借鉴。此前已有不少嘉宾分享了AI在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等方面的应用。如今,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已逐渐引入L4级驾驶系统,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那么,当我们回溯至汽车制造环节,我们看一看在AI与机器人的赋能之下,汽车制造领域正在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回顾行业现状。中国机器人目前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一态势已持续四年。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中,中国占一半,并且中国市场的规模是日本、美国、韩国、德国这四大传统制造强国各自市场的两倍,甚至是它们总和的两倍。这充分说明,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与保有量上,正如中国汽车市场一样,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在持续提升,这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领域。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13年每万名工人中只有25台机器人,到2023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每万人470台。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年中,机器人智能制造对整个终端制造行业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我们与排名前列的新加坡、韩国相比,其最高水平约为每万人1000台机器人,我们离这一目标也已非常接近。
另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当下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快速崛起,市场份额已超过50%,中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也在持续增长,呈现出自主品牌向上、外资品牌向下的趋势。说到工业机器人,尤其是工业与AI结合的机器人在工厂中的大规模应用,正如屏幕上所展示的,在汽车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是大六轴机器人,焊接、涂装以及大量搬运工作都离不开机器人。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有广泛应用,我们后续会逐一介绍。具体包括搬运、焊接、涂装等环节,尤其在整车四大工艺中,除总装工艺的机器人应用较少外,其他三大工艺的自动化率基本都超过90%,总装自动化率较低的情况,也有望随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推出得以改观。
目前最领先的汽车制造工厂之一——赛力斯工厂,其AI与机器人应用水平具有代表性:自动化程度已超过上海特斯拉工厂,尤其在冲压、焊接和涂装三大工艺环节,基本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几乎看不到操作人员;总装环节虽仍依赖大量人工,但此前提及的六大类机器人均有应用(如大六轴机器人完成冲压件搬运),且从冲压到焊接、涂装已实现100%自动化,全程由机器人操作。
人工智能体现在哪些方面?整个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以及MES系统均已实现数据打通。即便在传统汽车制造工艺未被彻底颠覆的情况下,特斯拉的马斯克先生所推出的、从900吨发展到9000吨的自动冲压技术,目前也已被众多汽车厂商广泛应用。最后的物流环节同样全面采用“AI+AGV”模式,实现自动搬运和跨厂区、仓库之间的自动化物流。焊接环节中,前端搭载的AI+3D视觉系统也实现了全面自动化。
这正是“AI+3D视觉识别”在实际涂装工艺中的应用。除输送线外,其他工序基本均由机器人完成。
从弧焊、电焊到喷涂,整车四大工艺中“AI+机器人”的应用水平已较为成熟:整个喷涂区域基本无人操作,车辆下线后的检测也大多借助“AI+3D视觉+机器人”完成;车辆下线进入物流环节后,如特斯拉此前展示的场景,车辆可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自动行驶至客户手中,完成“最后一公里”交付,这一模式代表了汽车制造后段环节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来看动力电池。不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领域都非常热门。结合当前技术热点,聚焦动力电池产线(而非传统变速箱和发动机产线),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电池包制造环节为例,机器人在电池制造工艺流程中的应用可通过“AI+3D视觉”技术体现——该技术相当于为机器人配备智能识别与扫描的“眼镜”,能实现瑕疵检测、点云特征分析、零部件特征识别,甚至细微到螺丝孔的特征检查与图像识别;对比此前工厂车辆下线检测需工人戴白手套人工检查断差与瑕疵的模式,当前该环节已全部由“AI+3D视觉”替代完成。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动力电池产线。当前动力电池——不论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其工艺流程与整车制造较为相似,基本实现了全线打通。各家动力电池厂商的具体工艺虽略有不同,但整体流程大同小异,都是从单个电池单元逐步组装成完整的电池模组。当然,其中包含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众多精细工序。从电芯模组到前端工序,在动力电池模块中,AI+机器人的应用程度已超过传统的变速箱和燃油发动机。燃油发动机的最后一环与汽车一样,也是总装,工序确实较为复杂。变速箱和发动机的组装目前仍以人工为主,而动力电池领域则已基本由AI+机器人主导。
从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的发展及应用潜力来看,一年半前推出的第二代产品目前已进化到第三代,手部操作更精细灵活;尽管其在汽车工厂实际工作的视频尚未公开,但结合第二代产品的技术表现可推测其应用场景——在工厂环境中,该机器人初始操作指令由人工赋予后,可通过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及动作捕捉等技术掌握操作技能,且系统融入自主视觉识别能力(类似特斯拉自主导航技术),能在车间内自主规划路线、识别工位位置,独立完成电池分拣与搬运、自主上下楼梯等任务。需注意的是,当前所谓的“自主”仍基于大量前期训练实现,未来技术方向将是不依赖人工训练,通过完全自主学习与人工智能,实现在车间或家庭环境中自主路径规划、工艺操作与任务执行。
目前,尽管已有大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VLM)的支持,机器人领域仍尚未形成如组合辅助驾驶那样统一的技术路线与模型架构,尚未实现广泛普及与应用。但我们相信,随着人才、技术与资金在该领域持续聚焦与研发投入,基于VLM的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技术进化与提升将很快成为现实。
美国另一家领先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现属于韩国现代集团),其最新人形机器人可完成多项对人类而言也较复杂的工作:能自主识别需抓取物料的位置、规划路径并将产品放置到相应料架,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即便出现差错(如搬运过程中物品掉落),也能自主识别掉落位置、弯腰拾起并重新放回正确位置。该流程完全依赖深度视觉识别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因此与L4级驾驶类似,这类机器人对芯片与算法的需求远超传统工业机器人。
在技术演进的道路上,我们相信,随着视觉语言模型的真正成熟,以及在算法、边缘计算与芯片性能上的持续提升,加之算力与数据的进一步支持,具身智能将在诸多复杂工艺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智能工厂的最后一道工序——总装车间,这一挑战不仅存在于汽车行业,也同样遍布食品、饮料、日化、3C等众多领域,目前这些环节仍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因此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该领域带来智能制造水平的显著提升。
谢谢大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营造机械行业诚信自律发展环境座谈会在京召开 机械工业 9月1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组织召开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营造机械行业诚信自律发展环境座谈会。中央社会工作部二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作指导。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做总结讲话。会上,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副会长罗俊杰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行业自律、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的有关精神。念沙会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机械行业的非理性竞争主要体现在要求供应链企业降价、拖欠供应商货款、要求免费增值服务等方面,这些行为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等,对行业高质量发展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徐念沙强调,机械行业协会、学会要加强学习、深入理解中央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和上级部署要求,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心;要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挥体制优势上来理解;要积极推进市场建设,为行业企业打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感受到党中央解决社会、行业、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和关心问题的决心。徐念沙要求,要探索在协会内建立协调机制,让理事会、会员大会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内部协调机制,尽可能在内部化解纠纷。探讨在系统内构建法律服务体系平台。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助力我国行业企业更安全、更合规、更科学地“走出去”,加强ESG建设,提高国际化经营的综合保障能力,加强企业国际化的渠道、信息与资源共享。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主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负责人作交流汇报。中国机械联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系统43家协会、学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员工作部)
-
张文宏副会长出席2025年中国商品和服务(白俄罗斯)展览会开幕式并率团访问白俄罗斯 机械工业 9月1日至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率团访问白俄罗斯,出席2025年中国商品和服务(白俄罗斯)展览会开幕式并致辞,拜会白俄罗斯工业部与中白工业园管委会,调研中白工业园及入园企业,走访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明斯克拖拉机制造厂及别拉斯矿用卡车制造厂等。国际合作部有关同志陪同出访。开幕式剪彩仪式9月3日上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商品和服务(白俄罗斯)展览会在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隆重开幕。作为中白及欧亚经济联盟产业对接核心平台,本届展会汇聚中白130家高科技企业,集中展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机床、智能制造、物流仓储、智慧农业等领域创新成果。中国驻白俄罗斯经济商务参赞王蕊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晓煜,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总经理蔡志勇,以及白俄罗斯工业部副部长巴凯、中白工业园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列别江采夫、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首席科学秘书古尔斯基、白俄罗斯工商会副主席马利诺夫斯卡娅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及为开幕式剪彩。张文宏副会长在开幕式致辞张文宏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依托中国机械联超34万家会员的网络优势,将加速推进机械行业国际化布局,通过“一带一路”与白俄罗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深度对接,持续注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绿色发展和人才培养动能,未来将与白方共建多层次国际交流平台,深化务实合作。该展会自2019年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与白俄罗斯工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交换文本9月2日,张文宏率团拜会白俄罗斯工业部副部长巴凯,双方聚焦产业链联动主题深入对话。巴凯强调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扎实推进机械行业合作,欢迎中国企业来白发展;张文宏详述中国机械联会员优势及合作目标,指出双方基础良好,未来将聚焦企业合作与需求对接,通过工业园载体推动资源共享。双方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以趋势对话、贸易对接、科技协同三大路径推动产业链融合,为后续企业入驻、项目落地奠定机制基础。张文宏副会长出席GreatBusinessDay商业论坛代表团在中白工业园合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驻白俄办事处与中白工业园管委会座谈调研中白工业园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基地出访期间,代表团开展多维度产业调研。9月3日下午张文宏出席GreatBusinessDay商业论坛,围绕“金融对话与合作”主题深入交流,并探访中白工业园及国机火炬园,并与国机集团副总经理黎晓煜一同调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驻白俄罗斯办事处;9月4日赴中白工业园管委会座谈,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列别江采夫感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助企参展并指出园区优先引进中国优质机械企业,双方就入园政策、优惠条件及产业优势进行深入交流;实地走访中白工业园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基地、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明斯克拖拉机制造厂及别拉斯矿用卡车制造厂,全面了解当地产业生态、机械制造业发展历史与现状、机械装备产品和技术需求。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会谈调研明斯克拖拉机制造厂调研别拉斯矿用卡车制造厂代表团企业代表在展会现场向嘉宾及专业采购商介绍产品代表团企业代表参加“点亮丝路·链接欧亚”专场推介及供需对接会此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代表团一行17人赴白俄罗斯开展经贸对接、市场调研及交流活动,成员涵盖京、沪、川、辽、鲁、浙等机械行业重点省市,形成跨区域、多领域的协同力量。中国机械联全程贯穿企业赋能主线,系统性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展会专属展位、专场对接会等多维度推介,助力企业对接海外资源。部分企业代表已与白方采购商达成初步意向,有效拓宽国际渠道。中国机械联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中白机械工业合作注入发展动力,彰显行业协会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价值。(国际合作部)
-
关于邀请参加“2025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的函 机械工业 各有关单位:为推动两岸机械工业与AI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定于10月16日下午在上海市共同举办“2025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已连续举办21届,成为两岸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进行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业务对接的重要平台。本次活动以“智慧机械升级与AI深度融合”为主题,聚焦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机械工业智能化转型等话题,邀请两岸企业代表进行专题演讲和经验分享,并由双方协会做大陆和台湾机械工业发展报告,为两岸行业和企业代表全面、深入了解双方机械工业发展情况、探讨和寻求合作商机提供参考。详情见通知正文:附件1活动方案点此下载报名回执:附件22025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报名表.xlsx(国际合作部)
-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新闻发布会成功举行 机械工业 9月9日,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德阳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罗俊杰、四川省经信厅装备二处处长王俊海、德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文强、德阳市经信局局长龚军、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树洁、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邹建新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主持。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德阳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将于本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大会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构建了丰富立体的“1+1+19”活动矩阵,即1场开幕式主旨大会,1场高端装备展览会,19场专题会议活动。内容深度覆盖水电、风电、光伏、核电、氢能、新型储能等清洁能源装备的全产业链环节。大会将聚焦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及国际合作,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大会创新组织模式,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会同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联合举办专题会议活动,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从产业应用到金融支持的全链条无缝覆盖,使大会真正成为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创新合作、产业培育、供需对接的高能级平台。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按计划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有12个国家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协会以及驻华使领馆的国际嘉宾明确参会。同时,还有众多来自能源及能源装备、能源装备供应链企业的国内重要嘉宾确认出席大会。会期将至,我们诚挚邀请关心支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各界朋友齐聚德阳、共襄盛举,共同描绘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