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L35/44DF CD发电机组通过型式认可试验
双燃料机型通过型式认可试验(TAT),表明其排放更低,且输出功率较竞品高出16%
MAN Energy Solutions宣布,其双燃料MAN L35/44DF发动机已成功通过型式认可试验(TAT)。该发动机可在恒定转速下,用作辅助发电机组和和电力推进装置(720/750rpm)。此次TAT测试包括两种35/44DF机型:采用甲烷燃料的 35/44DF CD 和甲醇燃料预留的35/44CD。
该测试于4月7日至11日在韩国STX Engine公司昌原总部完成,共有六家船级社参与见证。
L35/44DF CD发动机是基于2015年首次推出的L35/44DF CR发动机的升级版本。除其他功能外,该机型还配备了自适应燃烧控制(ACC)系统,可实时监测燃烧状态,以优化燃料喷射条件。
MAN Energy Solutions高级副总裁Alexander Knafl表示:“过去三年里,我们在MAN 35/44DF CD的研发方面与STX密切协作。我们预计,该机型将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领域。MAN 35/44DF CD具备多项优势:强劲的动力输出,显著减少甲烷逃逸,并能兼容甲醇及其他未来燃料。”
MAN Energy Solutions 副总裁兼四冲程船用及许可证部门许可证负责人Sephardim Koblenz表示:“35/44DF CD秉持面向未来的概念,采用所有最新技术,包括全面的智能互联与网络安全功能。35/44DF CD 的可靠性、燃料效率、低甲烷逃逸和成本优化也是该发动机的重要特性。在与合作伙伴STX Engine共同开发这款发动机的过程中,我们还将低成本和易于本地化作为明确的目标。”
新型发电机组致力于降低船东的资本支出(CAPEX)和运营成本(OPEX),且保障其在未来几十年的持续市场竞争力。MAN 35/44DF CD双燃料发动机的设计基于久经考验的MAN 35/44DF CR和MAN 32/44CR发动机——这些前代发动机已累计运行数百万小时,性能获得充分验证。MAN Energy Solution数据表明,MAN 35/44DF CD具有极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行业标准相比,甲烷逃逸可减少高达 85%。
2025年4月,在STX举行的TAT合影,包括MAN Energy Solutions和STX人员,以及来自英国劳氏船级社、美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法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和台湾省中国验船中心的代表
MAN Energy Solutions 可帮助客户在向碳中和未来的过渡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为应对未来在海洋、能源和工业领域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在系统层面对效率和绩效进行了提升。250 多年来,我们在先进工程领域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拥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组合。MAN Energy Solutions 总部位于德国,全球有 120 多个工厂,拥有约 14,000 名员工。我们的 MAN PrimeServ 拥有一个庞大的服务中心网络,可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MAN Energy Solutions的信息,欢迎关注曼恩官方公众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叶定达副会长出席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 机械工业 5月16日,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叶定达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叶定达对换届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协会36年来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党建引领、战略担当、改革创新、生态共筑”的四点期望。他希望第七届理事会领导班子能够紧扣制造强国脉搏,以豪迈的气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里勇立潮头,在制造强国的蓝图上续写协会的使命担当,以崭新的业绩向新时代交出一份精彩答卷。(党委工作部)
-
叶定达副会长带队赴中仪协开展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调研 仪器仪表 5月21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简称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带队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简称中仪协)开展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中仪协秘书长李跃光接待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李跃光介绍了行业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与趋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仪器仪表行业“十五五”规划编制进展。与会人员围绕“十五五”期间行业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叶定达副会长对中仪协在推动行业发展、做好规划编制等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并针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时间管理,严格把握规划编制时间节点,确保各阶段任务高效推进;二是明确规划定位,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建议,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三是聚焦产业发展,科学筛选“十五五”重点培育产品,着力提升国产仪器仪表在核心技术、产品性能、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规模等方面的水平;四是关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新兴产业模式,以技术融合创新为着力点,探索仪器仪表产业升级新路径,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仪协副秘书长程红、郑朝松,办公室及规划编制工作组等有关同志参与座谈。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会员工作部、行业发展部、科技工作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等有关人员参加调研。(行业发展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暨青年职工新职工培训 机械工业 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升职工职业素养,5月20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工作总部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暨青年职工新职工培训。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于清笈作专题培训,工作总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青年职工和新入职职工参加学习和培训。在学习环节,参会人员集体学习了《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会议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中国机械联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年轻干部职工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部署要求,按照中国机械联党委和各党支部学习教育工作安排,认真学习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在培训环节,于清笈常委从中国机械工业整体发展情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历史发展情况、应知应会的岗位知识及基本技能三个方面作了专题培训,一是系统地回顾了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整体脉络以及现代机械工业管理部门的历史沿革;二是全面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体情况,包括组建及历届会长、职能定位及业务范围、秘书处工作及系统单位情况、行业脱钩协会改革情况等;三是围绕应知应会的宣传稿件、调研报告、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稿的撰写等进行实务培训,结合案例分享交流了心得体会,强调练好基本功要注重培养提高学习、思考、综合、写作、表达和沟通六种能力。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习培训干货满满,收获颇丰。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了解了机械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明晰了自身工作的定位职责,增强了行业认同感和工作责任感,特别是岗位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训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对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大家表示要将所学吸收转化为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为机械工业和中国机械联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党委工作部)
-
罗俊杰执行副会长出席2025专用汽车暨应急产业发展大会 汽车工业 5月20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专用汽车暨应急产业发展大会在湖北随州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大会致辞并参观同期展览。他指出,“十四五”以来,机械工业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与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产销稳定向好;商用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他表示,中国机械联始终致力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未来将与各方携手,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标准体系,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本次大会立足深度探寻全球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沿路径,全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深度融合与蓬勃发展,紧扣“新能源、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主题,为行业参与者搭建了技术交流、生态共建与商业合作的高端平台。同时在促进专汽和应急行业创新发展,拓宽经贸合作渠道等方面提供助力,推动了专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罗俊杰执行副会长实地考察了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湖北随州双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综合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果。(展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