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戴卡携手法国雷诺发布低碳车轮 推动中欧汽车绿色产业合作再升级
欧洲时间4月23日,中信戴卡与法国雷诺携手开发的车轮产品亮相Embleme(埃姆布勒姆)概念车发布会,来自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150余名媒体记者现场见证。
发布会上,雷诺公司对双方18个月的深度协作给予高度评价。埃姆布勒姆车轮凭借特殊合金配方与精密铸造工艺,结合轻量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将能耗与风阻降至行业新低;其70%的材料源自消费后回收,实现性能提升与碳减排的双重突破,堪称全球铝车轮产品绿色转型的标杆之作。
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中信戴卡深耕欧洲市场的重要里程碑,更成为观察中欧产业合作创新活力的鲜活窗口。而中信戴卡与欧洲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故事,还远远不止于此。
融合筑路:从跨国并购到协同共进
欧洲是现代汽车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完备的产业体系,始终是全球汽车制造的标杆。
2011年,乘着“十二五”产业升级的东风,中信戴卡完成了对德国凯斯曼铸造集团(以下简称KSM)的全资收购。KSM是欧洲汽车底盘和动力总成轻量化领域的领先企业,拥有低压铸造等核心技术与高端客户资源,而当时的中信戴卡已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制造商,正站在业务转型的关键节点,迫切寻求产品拓展、市场深耕以及技术升级的突破口。这场“珠联璧合”的合作,让双方优势得以深度互补。
德国凯斯曼铸造集团旗下希尔德斯海姆工厂外景
并购后的中信戴卡成为首家入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的中国企业,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公司业务从单一的铝车轮制造,横向拓展至底盘、动力总成等多元零部件领域,形成覆盖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全链条供应能力。
扎根当地、联结人才是实现共赢的关键所在。并购完成后,中信戴卡充分尊重KSM原有团队,不仅完整保留了原核心人才队伍,还通过产能优化和业务拓展为当地创造了超过2400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中德产业工人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日益紧密。蒂亚克等多位KSM资深工程师远赴中国工厂,开展深入的学习交流与工艺指导。其中,海克凭借在工程与设计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百佳中信人”嘉奖,这是中信集团授予员工的最高荣誉,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中德技术人才深度融合的见证。
蒂亚克赴中信戴卡总部学习交流
“本土化“落地做得同样扎实。2013年,秦皇岛凯斯曼工厂深度融合欧洲技术标准与中国制造模式建成投产;2017年,成都凯斯曼工厂接续布局,持续深化工艺技术突破,让产品绿色低碳优势进一步凸显。
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的中信戴卡主动担当,将铝铸件技术与管理经验输出给合作的民营企业,托举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
出海拓路:从首单启航到全球扎根
2000年8月8日,中信戴卡将首个集装箱铝车轮发往德国奥迪公司,这不仅是中信戴卡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更标志着中国铝车轮产品首次出口海外。彼时,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尚处起步阶段,这一单的意义远超商业交易本身——它验证了“中国制造”的潜力,也让中信戴卡锚定了深耕全球市场的方向。
中信戴卡凭借多年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的积累,迅速完成了对KSM铝铸件核心技术的吸收转化,凭借严格的质控体系,铝铸件产品相继通过了北美、日本等高端市场的严苛认证。
德国凯斯曼铸造集团旗下韦尔尼格罗德工厂生产场景
如今,中信戴卡已服务全球200余家客户,基本覆盖所有的乘用车市场及部分商用车市场。其中,中信戴卡铝制转向节年产销量已突破3500万件,自2020年起稳居全球第一;控制臂等产品也在加速追赶,有望把“单品海量”战略推向新高度。
此外,依托铝车轮业务的市场优势,中信戴卡系统整合铝铸件板块业务资源,推动KSM从“德国制造、欧洲服务”向“全球制造、全球服务”跨越转型。为构建完善的全球生产服务网络,中信戴卡相继在摩洛哥、墨西哥建设铸件工厂,与铝车轮、铝型材业务联动,构建起覆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30家主要生产基地的高效供应体系,鲜活呈现了“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服务品牌的全球市场价值。
创新引路:从技术追赶向创新领跑
与KSM的深度融合,让中信戴卡构建起了由全球10家研发机构、1500余名工程师协同作战的技术创新矩阵。
中信戴卡旗下的信越装备充分汲取KSM技术工艺优势,打破国外数十年技术垄断,自主创新研发了差压铸造机,实现关键装备的国产化替代,填补了国内高端铸造设备领域的空白。
面对“一体化压铸”这一行业前沿技术,中信戴卡提前布局、抢先突破。2024年2月,中信戴卡自研自制了国内最大的两板式压铸机,成功生产出全球汽车制造行业首个重载集成铸件,以“中信方案”推动了汽车整车制造流程的颠覆式革新。
搭载AIGC工业视觉模型的检测机器人,正为铝铸件进行“体检”
从跨国并购到全球布局,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协同,中信戴卡以中欧合作为纽带,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走出了一条进阶之路,续写了互利共赢的中信改革发展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徐念沙会长会见法国前总理及法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 汽车工业 2025年4月2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分别与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Raffarin)及法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路加‧夏特尔(LucChatel)举行会谈,聚焦深化中法汽车产业合作、应对全球产业变革等议题展开交流。在车展现场,徐念沙与拉法兰亲切会谈,回顾中法建交60余年的深厚友谊,并就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双边产业合作交换意见。拉法兰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指出中法汽车工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认为中国新能源车发展为欧洲市场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强调中欧应加强技术互鉴与市场互通,以开放姿态推动产业升级。右三: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Raffarin)右一:法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路加‧夏特尔(LucChatel)在与夏特尔的会谈中,双方围绕产业链协同展开讨论。夏特尔盛赞上海车展展现的全球电动化、智能化成果,特别肯定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他表示欧洲市场对中国投资持开放态度,欢迎通过合资建厂、技术合作等方式深化中欧合作,反对单边关税措施,主张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徐念沙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政策引导、本土创新与国际技术输入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始终秉持"四个服务"宗旨,搭建中法企业常态化和多元化沟通平台,推动中法汽车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愿为法国车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分析等全方位支持。针对法方关切,徐会长表示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桥梁作用,向政府反映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诉求。左五: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Raffarin)左七:法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路加‧夏特尔(LucChatel)会谈后,徐念沙会长与法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代表开展座谈,双方一致同意深化全产业链合作,在关键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并呼吁减少贸易壁垒,助力各自车企融入对方市场,推动两国汽车产业互利共赢。(国际合作部)
-
叶定达副会长出席2025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年会 机械工业 4月28日,2025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叶定达应邀在大会上围绕机械工业运行情况与走势展望作专题报告。叶定达副会长指出,今年一季度,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效应协同发力,宏观政策“组合拳”效用显现,机械企业生产经营状态积极、市场预期改善、信心增强,多数行业生产端较快增长,部分行业投资改善向好,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展现出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叶定达副会长在报告中强调了中小企业以及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些思路。同时,他介绍了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并指出,“十五五期间”机械工业发展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秉承“四个服务”办会理念,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会员工作部)
-
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向全行业劳动者致以节日祝贺 机械工业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等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推出“匠心筑梦技能报国”系列报道,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实干实绩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以技能为炬,照前程似锦;以匠心为尺,量时代新章!这个五一,让我们致敬行业的追光者——他们在机器轰鸣中淬炼毫厘精度,于代码跃动间打磨匠人风骨,用汗水浇筑技术高地,以创新领航智造未来!荣耀属于每一位用双手定义行业高度的技能先锋,让我们共同见证属于劳动者的璀璨征程!(机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