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氪金”英伟达
3月19日,在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上,英伟达除了带来了运算速度比上一代芯片提升了30倍的人工智能(AI)芯片B200,还透露了其与多家国内车企的合作。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比亚迪将采用英伟达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DriveThor开发下一代电动,同时还将使用英伟达基础设施进行自动驾驶模型训练,以及英伟达Isaac来设计/模拟智能工厂机器人。
另外,盖世汽车注意到,除比亚迪外,国内还有多家汽车制造商和自动驾驶卡车开发商也宣布扩大与英伟达的合作,其中包括小鹏汽车、广汽埃安旗下Hyper品牌。吉利旗下极氪汽车、理想汽车此前也已表示,他们将使用英伟达的下一代车载芯片技术Drive Thor。
上述信息皆引人深思:在国内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的当下,结合众多主机厂降本需求与日俱增的现状,中国车企看中了英伟达的哪些加持能力?
对英伟达而言,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纷纷向英伟达“下单”,打开中国车企的“钱包”,是否意味着英伟达长期寄予厚望的汽车业务或将迎来新的突破?
汽车业务“失势”于特斯拉,起势于中国车企?
英伟达的赚钱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财报显示,2024财年,英伟达总营业收入达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预计下一季度的营收将达到240亿美元。
其中,在2024财年第四财季,英伟达实现营业收入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环比增长22%,超过分析师此前预期的204.1亿美元;净利润为122.85亿美元,同比增长769%,环比增长33%;运营利润为136亿美元,同比增长983%。
当英伟达财报打破华尔街的预期,2月22日,英伟达股价一度飙升16.4%,收于785.38美元,创下收盘纪录新高,市值升至1.96万亿美元。当天,英伟达市值增加了2,770亿美元,创下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强如英伟达,也不是全能的“六边形战士”。在英伟达众多业务营收中,该公司汽车业务占比总是不尽如人意。
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四财季,英伟达汽车业务营收仅为2.8亿美元,环比增长8%,同比下降4%。对比来看,同期内,英伟达核心业务数据中心营收达到184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五倍。
这不是英伟达汽车业务业绩首次稍显暗淡。2024财年二季度财报(2023.7.30-2023.10.29),英伟达的汽车业务也只有2.61亿美元,营收占比约为1.4%;而彼时该公司的业务支柱为算力中心(80%)和游戏(15.7%)。
一边是以数据中心为首的业务业绩高歌猛进,一边是汽车业务的停滞不前。同样是AI技术爆发的领域,在英伟达的营收上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一直以来,艰难提振的汽车业务,都是英伟达不言而喻的痛。在英伟达汽车业务发展过程中,该公司与特斯拉之间合作的“拉扯”是一重要转折点。
早期,英伟达一直希望能够通过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渗透进自动驾驶业务。早在2013年,黄仁勋就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已经取得成功,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会效仿它,并且会积极地在汽车中添加移动计算能力——他还强调,这是英伟达多年来已经投入大量精力的领域,因此会看到持续的成功。
然而事与愿违,特斯拉并未向英伟达抛出“橄榄枝”,而是选择了Mobileye。但特斯拉与Mobileye的合作并算不上愉快:在与 Mobileye 合作期间,特斯拉尝到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滋味后,决定转身向英伟达求助。
2016 年下半年,英伟达成功成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对于彼时的英伟达来说,这是其自动驾驶业务的重大突破。彼时的英伟达,刚刚在一年前(2015年),打响进攻自动驾驶的第一枪:发布了DRIVE品牌和它旗下的两款汽车计算平台,其中DRIVE PX基于Terga X1芯片和Maxwell GPU,拥有超过1 TOPS的算力,而且可以支持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
然而英伟达与“伯乐”特斯拉的合作仍好久不长。2019年4月,特斯拉发布了Hardware 3.0系统,这一系统的最大亮点是并未采用英伟达的智驾芯片,而是采用了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算力高达72 TOPS。彼时马斯克曾宣称,这是世界上专门面向自动驾驶之目的而设计的最先进的计算机。
由此,英伟达的汽车业务更加“失意”了。但也是在这时,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小鹏汽车,进入英伟达汽车业务合作版图。
根据盖世汽车此前报道,2018年,小鹏汽车与英伟达及英伟达中国合作伙伴德赛西威在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适配中国交通环境和驾驶场景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
据悉,小鹏汽车在德赛西威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上,采用了英伟达的Xavier芯片来进行自动驾驶AI运算和处理,其自动驾驶软件系统依托于黑莓的QNX和英伟达提供的自动驾驶软件和应用。
自此,英伟达将汽车业务视线投向了发展迅速的中国车企们。
受阻于国际关系,中国车企能否接过“交接棒”?
还需提及的是,在中国新能源车企中,除了小鹏汽车,比亚迪和英伟达的合作也较为频繁,其中芯片是极为重要的部分。
早在2022年春季的GTC大会上,比亚迪与英伟达宣布合作。彼时,比亚迪将采用来自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用于研发制造智能电动汽车。
2023年年初,英伟达宣布,比亚迪将在其全系列车辆中使用英伟达 Drive Orin 集中式计算平台,进一步扩大其王朝、海洋系列汽车的多种车型中对 DRIVE Orin 的使用,将更安全和智能的汽车推向市场。
据悉,DRIVE Orin是英伟达发布的系统级芯片,可提供每秒254 TOPS(万亿次运算),是智能车辆的中央计算机。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眼下,英伟达正在广泛“收割”来自中国车企关于自动驾驶领域的订单。但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与中国车企的合作仍面临较多客观不利因素。
2022年,美国公布一项禁令,禁止英伟达向包括腾讯和字节跳动等中国公司销售其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对此,黄仁勋已经意识到这项禁令的严重性,并且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不断升级的芯片斗争可能会对美国的科技行业造成“巨大损失”,中国是科技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此言显然充分表达了黄仁勋作为企业家对中国市场的遗憾。2022年,英伟达汽车业务增速放缓。同一年,美国的芯片禁令,让这家芯片巨头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
但英伟达并未就此放弃,据此前黄仁勋透露,美国政府实施出口管制举措后,从那时起英伟达在相关市场的数据中心收入便开始出现大幅下降:“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获得美国政府向中国运送受限制商品的许可证,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为中国市场运送那些不需要许可证的替代产品”。黄仁勋说道。
2023年10月底,美国对中国发起了第二次AI芯片出口管制,除了此前已被禁的A100和H800,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改良版芯片A800、H800芯片被列入名单,就连消费领域的4090卡也成为牺牲品。
有业内人士如此形容英伟达在国际关系中的处境:“英伟达就如同两个大洲板块碰撞下的边界,除了承受挤压,别无他法。”
“华为们”会成为英伟达的“阻碍”吗?
另外,英伟达还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在中国自动驾驶这片肥沃的土壤,正有包括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在内的一大批自动驾驶厂商迅速成长起来,且其部分自动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与英伟达“媲美”。
以华为为例。路透社报道称,英伟达在2月21日晚些时候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份文件中,首次将华为列为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在内的多个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英伟达表示,华为在提供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和网络芯片等为人工智能设计的芯片方面具有竞争力。英伟达还将华为定位为一家云服务公司,华为正在设计自己的硬件和软件,以改进人工智能计算。
尽管英伟达方面拒绝对此置评,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12月6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就曾表示,在生产最好的人工智能(AI)芯片的竞赛中,华为是NVIDIA“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华为已成长为中国事实上的芯片技术冠军。
那么,为何仍有中国车企选择与英伟达合作?
比如在2023年广州车展上,腾势、极越、蔚来、小鹏、极氪、比亚迪等展车,都标明使用了英伟达算力芯片,主要是Orin(单片254Tops)。2024在1月份的CES上,英伟达宣布,理想、长城、极氪与小米,四家中企都将在自动驾驶系统中使用英伟达的DRIVE技术。
对此,有外媒认为,中国汽车品牌纷纷转向英伟达,是希望利用后者的先进技术弥补目前在全球品牌认知度方面的不足。比亚迪及其竞争对手正在努力扩大在欧洲、东南亚和中国以外的其他市场的销售,同时在本土市场与特斯拉和其他传统西方汽车品牌竞争。
路透社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分析称:“去年,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打出的英文广告语却是“你从未听说过的最大汽车品牌”。
路透社指出:“英伟达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既要满足中国客户对功能强大芯片的需求,又要遵守美国对先进半导体出口中国更为严格的“设障”。
此外,眼下有了吴新宙的加入,英伟达的智驾团队将会得到更有利的加持。
按照黄仁勋的规划,未来英伟达的汽车业务将与数据中心、游戏并列成为英伟达的三大支柱业务。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在英伟达的财报中看到汽车业务异军突起,资本市场也将会为英伟达的汽车业务而起立欢呼。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会在北京召开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副会长罗俊杰,党委常委、副会长李奇,副会长宋志明、王德成,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段英才,党委常委、总工程师李燕霞,副总工程师温顺如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部(重大装备项目办公室)主任杨铁成主持。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宋志明做题为《科技向新,产业向兴加快推动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工作报告。宋志明副会长总结了近两年来,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政策下行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下一步行业科技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平台能效;三是加强原创引领,推进高端装备突破;四是加速成果转化,助力产业深度转型;五是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科技工作体系。宋志明副会长做科技工作报告会议还邀请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机械联副会长陈学东院士作题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态势与未来五年重大科技突破方向”专题报告,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徐洪海会长作题为“AI+制造——打造智能制造的升级版”专题报告,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沈峰总工程师作题为“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的新基建与发展新引擎”专题报告,佛山大学教授、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张伟院长作题为“绿色低碳再制造产业现状及发展展望”专题报告。中国机械联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及理事单位代表、特邀行业专家、中国机械联智能制造分会代表、中国机械联绿色制造分会代表、机械工业创新平台依托单位代表等出席了会议。(科技工作部)
-
机械行业地方协会座谈会在京召开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8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在京组织召开机械行业地方协会座谈会。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党委常委、副会长李奇,副会长宋志明,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段英才,党委常委、总工程师李燕霞,党委常委、总经济师、副秘书长佘伟珍,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专家委专务委员于清笈、杨学桐,副秘书长夏闻迪,工作总部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22家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主持。会上,佘伟珍总经济师介绍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情况,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四家协会代表作了重点发言,介绍了地方行业发展情况与协会工作亮点,其他地方协会代表交流了工作情况,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徐念沙会长在听取到会各个地方协会发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好“十四五”的成果经验,推动“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建设和执行,主要目的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谋发展。中国机械联的“四个服务”不仅是为行业服务,也为各个地方协会服务,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将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推动落实,同时希望中国机械联的各方面工作都能得到地方协会的支持。徐念沙表示,中国机械联积极践行以党建为引领、做好“四个服务”的办会宗旨,着力建设专家智库、数据信息、会员服务、科技创新、质量建设、标准工作等十多个业务平台,希望与地方协会做好资源与服务、产品与渠道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双向赋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并就下一步深化合作提出了强化战略协同,畅通信息渠道,对接优势资源,加强能力建设,密切日常联络等五方面建议。(会员工作部)
-
中国机械联会领导会见广西机械联会长一行 机械工业 10月27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在工作总部会见了广西机械联徐飞云会长一行。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会员工作部、行业发展部、科技工作部等部门相关同志参加了会见。徐念沙会长对徐飞云会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广西机械联第三届会员大会及理事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广西机械联多年来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徐飞云会长详细介绍了广西机械工业的整体情况,表达了希望继续得到中国机械联的大力支持,在中国—东盟高端装备职业教育联盟、机械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加强合作。徐会长表示中国机械联和广西机械联是一家,对于广西机械联提出的需求,中国机械联将认真研究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中国机械联正在研究开发一批服务行业和地方产业的产品,将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希望广西机械联共同参与,协助收集产业需求,宣传产品特点优势,共同服务好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随行的还有广西机械联原会长覃彦瑞、副会长兼秘书长霍力。(会员工作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五届七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机械工业 2025年10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五届七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薛一平,党委常委、副会长罗俊杰,党委常委、副会长李奇,副会长宋志明、王德成、王侠、张立波,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段英才,党委常委、总工程师李燕霞,党委常委、总经济师、副秘书长佘伟珍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主持。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作理事会工作报告并作会长述职徐念沙会长向五届七次理事会报告了工作。他指出,本次理事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冲刺机械工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深化行业协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2025年以来,中国机械联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等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及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按照五届六次理事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进步、助力会员发展中展现了新作为,取得了新成效。在党的建设方面,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明党的纪律;不断夯实组织基础,顺利完成党委换届;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净化政治生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实对口帮扶。在秘书处建设方面,健全制度体系,提升运行效能,优化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在提高服务能力方面,紧紧围绕“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职能定位,搭建平台、凝聚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徐念沙强调,下一步,中国机械联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十五五”时期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好中社部《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组织领导,严明纪律规矩,健全制度机制;二是扎实推进自身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章程》规定,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理事会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中国机械联的改革与发展;三是全面提升服务能效,推进中国机械联专家、数据、会员、科技、质量、标准、国际、人才、法律、文化、机器人等十一个平台建设,为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锻造“新引擎”。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机械联五届七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会长述职报告、法定代表人述职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理事调整的议案、负责人调整的议案、聘任副秘书长的议案。党委常委、副会长、法定代表人罗俊杰作述职报告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作财务工作报告党委常委、副会长李奇宣读中国机械联理事调整的议案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宣读中国机械联负责人调整的议案副会长宋志明宣读聘任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的议案副会长叶定达主持会议专题报告环节中,罗俊杰详细介绍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柴海涛为与会企业解读关税战与企业出海的应对策略。中国机械联第五届理事会理事、理事单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理事候选人、第二届监事会监事、特邀代表,以及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会会议代表,机械行业专家、地方协会代表,中国机械联(总部)部门负责人等列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