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另辟蹊径围攻“BBA”?
品牌向上,是中国车企一直以来的梦想。新能源的到来,让中国车企重拾冲高信心。
与以往不同,中国车企这次采取了一种"围城"式的策略,不再局限于主流SUV和轿车市场,而是瞄准了MPV、越野车、跑车等小众细分领域,希望从这些传统豪华品牌较为薄弱的市场切入,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
从去年起,高端新能源市场就变得热闹,加入的新人不断。最近两个月,高端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理想MEGA、坦克700 Hi4-T和小鹏X9等三款热度颇高,定位小众的新车型。
其中,理想MEGA于3月1日上市,面向纯电MPV市场,售价55.9万元。尽管被调侃为“跳楼版”,但这场发布会直播吸引了近百万人次观看。同一时间段,坦克700 Hi4-T上市,售价42.8万-70万元,产品性能和配置直接对标奔驰大G。另外,长安深蓝面向30万+市场的首款车型G318,于3月18日亮相。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策略。但不知,是否同样能够成功?
不“放过”每个细分市场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这句话被中国车企应用的淋漓尽致。近几年,中国车企将新能源优势放大到极致,不断开拓新细分赛道,攻向合资品牌的薄弱地带。其中,25万+高端市场是重点试验田。几个小众但热度颇高的细分市场,都迎来了自主新能源车型。
超跑市场——已有仰望U9、极氪001FR、埃安昊铂SSR、路特斯EMEYA繁花(归入吉利旗下,转型为纯电豪华品牌)等新能源车型入驻。这四款车型都是纯电动超跑,售价都在百万级别。除路特斯外,其他三大品牌都是首次打造百万级别产品。
比如比亚迪,从前的油车售价少有超过30万元,而新推出的仰望品牌,定价百万级。仰望U9搭载的易四方技术与云辇是产品最大亮点,可实现底盘全主动控制、随拍舞动以及原地起跳等功能,形成了差异化优势。数据显示,仰望U9上市10天累计订单1.3万辆,预计今年中启动交付。
“只要卖出一台,都算成功”,有业内人士表示,自主车企打造百万级超跑,更多是“噱头”,主要是出于提升品牌、提高曝光度的目的,“也算是品牌向上的一种突破”。
皮卡市场——长城炮新能源、雷达RD6等乘用皮卡先后问世。随着混动技术越发成熟,自主车企开始研发插混或增程皮卡。混动皮卡不仅无续航焦虑,还能做到低油耗,对燃油皮卡替代性强。
该市场正在成为中国车企布局的新高地。比亚迪也计划推出插混皮卡,此前新车路透图已曝光。今年3月初,长安首款增程皮卡猎手上市,起售价13.99万元,相较自身实现了品牌向上。
越野车市场——主攻赛道之一。由于进口越野油车价格昂贵,加之市场消费群体持续扩大,高端越野车市场成为中国车企着力进攻的细分赛道之一,两年内,中国车企上新了坦克500、700,东风猛士917,仰望U8,方程豹豹5,极石01等多款越野车,并都有混动版本。
MPV市场——越野市场之外,中国车企瞄准的另一赛道。该赛道虽然有别克GL8、丰田赛那等油车对手,但中国品牌以新能源形成错位竞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过去一年,腾势D9、极氪009等产品销量节节攀升。今年,小鹏X9、理想MEGA等新人到来,未来还将有蔚来、一汽大众、奇瑞星途等品牌加入队列。这一赛道未来变得更加激烈。
总的来说,中国车企在高端细分市场的扎堆布局,主要源于“走量、提价”的目的,而非纯属噱头。从聚焦于25万-60万元的售价来看,这些产品仍然契合了主流消费群体的购买能力,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品牌向上之策。
“主战场”竞争太激烈
中国车企猛攻细分领域的一大原因是,“主战场”竞争太激烈了。几年前,以特斯拉、蔚来、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率先在30万+高端市场撕开了“缺口”。随后,自主传统车企相继加入高端化队伍,极氪、腾势、阿维塔、问界、智己等新能源品牌随之而来。
在这场高端化进程中,蔚来、理想、特斯拉、极氪等品牌占据了先机,去年四家品牌合计销量达百万辆。同时培育出了理想L系列、特斯拉Model Y等月销过万的热销车型。
而与此同时,传统豪华品牌在25万+市场盘踞已久,占据着近八成市场份额。基于销量分析,头部梯队有在华经营了三十余年的奥迪、奔驰和宝马,年销量均在70万辆以上,二线梯队有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等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品牌,年销量在18万辆左右。
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售价高于25万元以上的SUV和轿车的产品接近400辆。其中,新能源车型约为160辆,占比达四成,且绝大部分都是瞄准的主流家用轿车和SUV市场。
面对高端主流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后来者想要突围确实难度较大。
其实,很多中国车企有在尝试进入主流高端市场,但效果不太理想。比如魏牌去年推出的蓝山,起售价27.38万元,是该品牌再次冲高的一次信号。然而月销量仅2000余辆。反观被视为对手的理想L8,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
腾势品牌在新能源MPV称霸后,趁势推出N7、N8,进军高端SUV市场。但是,两款车月销量仅在千辆徘徊。
这促使中国车企将目光投向了一些细分领域,寻求从竞争对手相对薄弱的赛道切入。于是,其将目光投向了MPV、越野车等细分赛道。这固然有赌博的成分,但也是基于洞察到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变迁,如追求个性化、近郊游兴起等,使这些细分领域拥有了一定增长空间。
事实证明,中国车企的判断是准确的。相较而言,细分市场的用户群体对中国品牌、对国产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和包容度更高。加上细分市场可选车型较少,所以当中国车企推出价格合理或更低、性能和配置到位、空间更大的新能源产品时,很快就能打开知名度和市场。这成为中国车企挖掘新细分赛道的有利条件。
以高端MPV市场为例,由于竞争相对不激烈,自主新能源品牌抓住时机进行了布局。
固有的MPV市场格局已被中国车企打破。2023年,腾势D9力压别克GL8跻身高端MPV销量冠军。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今年该市场销量将增长至30万辆左右,市场占比提高至28%。这也是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争相入局的原因。
随着混动技术的普及,消费者对自驾游需求的增长,高端越野车市场同样呈现出增长态势。相比进口的越野车动辄百万,国产混动越野车优势明显,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极限驾驶的需求,而且价格更亲民,智能化配置丰富,油耗低,还兼顾城市代步功能。中国品牌真的让普罗大众实现了开越野车的梦想。
正因如此,坦克品牌一推出,就在越野圈掀起了热议,目前年销量突破10万辆,首款车型坦克300成为“现象级”车型。
坦克冲高之路较为顺畅,最近上市的坦克700 Hi4-T,售价超42万元,带动长城汽车进入40万+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该车型搭载的3.0T混动V6发动机+9.0T横置变速器(同级别越野车普遍搭载的是2.0T四缸发动机),可媲美百万级越野车配置,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有越野爱好者对坦克700 Hi4-T给予了正面评价,"性能和配置都在线,看好市场表现。"上市仅一天,该车订单量就突破了6000辆。
仰望和方程豹旗下越野车也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售价超百万的仰望U8,月销量稳定在千辆左右,为比亚迪每月增收超10亿元。豹5首月销量就突破5000辆,也是比亚迪提升单车盈利的另一助力。
撼得动BBA这座“大山”吗?
中国车企在高端细分市场的扎堆布局,对传统高端市场阵营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撬动作用。
以MPV和越野SUV市场为例,自主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正在动摇别克GL8、丰田赛那、进口越野车等传统强者的地位,固有格局正被打破。
但对于聚焦主流市场的豪华品牌而言,中国车企在细分领域的布局暂时无法触及其根基。以BBA三大品牌为例,目前只有奔驰有两款MPV车型在售,年合计销量仅3万辆出头,属于非主力产品线。
中国车企与传统豪车之间的较量,主战场依旧在主流轿车和SUV两大高端市场。
现阶段,中国车企采取"主流+细分"并重的冲高策略。以新能源作为武器,其正攻向传统豪车在电气化转型中的薄弱地带。数据显示,2023年传统豪华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9%,而国产车已高达34.5%。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自主品牌新能源高端化取得阶段性成果,传统豪车整体市场份额不断下滑,预计今年将跌至9.3%。
自主高端化的步步逼近,使得二线豪华品牌洗牌加速。边缘豪华品牌如DS、英菲尼迪、讴歌等,不得不选择退出中国市场或苟延残喘。而头部二线豪华品牌如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以及沃尔沃,年销量虽能维持在18万辆左右,但难以再突破20万辆大关。
一线豪车品牌也深受冲击,不得不通过降价等手段,来对抗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BBA多款主力车型最高优惠已超10万元,如奥迪A4L、A6L终端优惠最高约10万元,而两款车型销量占品牌的五成左右。而为了提振销量,提升市场竞争力,BBA旗下纯电车型普遍有较高的终端优惠,主力车型售价已下探至30万元左右,和同级自主新能源品牌同价。
短期内,降价策略对BBA三大品牌效果显著,加之强劲的品牌号召力,其市场基盘依旧稳固。2023年,宝马(包含MINI、劳斯莱斯)在华销量达到82.5万辆,紧随其后的奔驰和奥迪销量都超过了70万辆。
然而,从市场份额来看,BBA三巨头已现萎缩迹象。三大品牌的市占率从之前的六成下滑至五成。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高端车销量为451.6万辆,同比增长15.4%,增速远高于BBA品牌。
中汽协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新能源豪华车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从供给侧刺激了高端车的消费,但同时也分流了一部分传统豪华品牌的客户群体。
尽管中国车企在高端细分市场的布局,对BBA的影响暂时有限,但其“以小搏大”的目标也初见成效,找到了实现自我向上的正确路径。
首先,通过切入MPV、越野车等细分赛道,中国车企增加了向高端化转型的筹码,为进军主流高端市场积累了更多经验。其次,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吃到了新赛道的增量红利,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单车毛利水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及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汽车工业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武汉开幕。本届台湾周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岸企业家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作为支持单位。峰会大陆方面副理事长张平,湖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赵世通,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曾永权,台湾苗栗县县长钟东锦,峰会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开幕。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大陆方面牵头人苏波,台湾方面召集人杜紫军,陆方信息产业组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副召集人宋晓刚,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雷宏毅等重要工商团体负责人,企业家、基层台胞及青年代表等1700余人与会,其中约1100人来自岛内。台湾周期间,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支持举办了“海峡两岸(武汉)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以及“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这两场活动以“汉台联动智创未来”为主题,由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和武汉市台办等承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武汉汽车行业协会和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协办。7月3日上午,海峡两岸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举行。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出席会议并参观企业产品展览展示。本次对接会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动力系统和与智能网联两大专业会场,精准推动与会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产品对接。两岸行业组织、企业代表等200余人聚焦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交流对接,有效推动了台湾汽车电子企业与东风公司、武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交流与协作配套。会后,与会人员赴东风猛士汽车科技公司、中国车谷展厅等地实地考察。7月4日下午,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举办。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组陆方牵头人、智能装备组陆方召集人苏波,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台方牵头人、能源环保组台方召集人杜紫军出席活动并致辞。峰会信息组陆方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陆方副召集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智能装备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媛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徐金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轮值会长陈斌波,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会长陈宏钦,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蔡松慧,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子清、湖北省台办副主任张丹青等参加此次交流活动。“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期间正式成立并落户武汉经开区。开幕式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为“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授牌。交流会上,苏波、杜紫军召集人,刘子清书记,张丹青副主任为示范基地揭牌。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以“两岸同心筑梦,共创世界车谷”为主题作推介发言,并发布《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汉台汽车产业深入合作明确了新路径。活动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作专题演讲,他介绍了汽车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并就汽车碳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东风汽车科技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研发总院副院长张衡发布技术产品规划。台湾用友资讯、岚图汽车、上海寅家电子、恩高光学等两岸企业代表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前沿趋势与创新实践进行分享交流。本届台湾周活动以“融合发展共建支点”为主题,在武汉设主会场,在襄阳、宜昌、黄石设分会场,开展主体活动、鄂台经贸产业对接、青年交流交往等三大板块14项活动,推动了鄂台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并且取得了务实的成果。开幕式上,39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39.7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上,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与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现场签约。双方将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技术、产品、人才、市场、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共赢。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实现了汉台经贸交流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汽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汉台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及融合协同发展,为海峡两岸汽车产业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国际合作部)
-
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汽协开展规划专题调研 汽车工业 2025年7月7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了此次调研座谈。李邵华对调研组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及问题。与会人员围绕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全球化发展、未来五年技术发展重点及市场竞争态势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陈斌副主任总结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内需不足、外需不稳、装备与芯片软件短板、内卷与效益问题等多重挑战。尽管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出口市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全行业仍需保持冷静,稳健推进产业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去”,从政策、标准、法规、金融、知识产权、人才乃至文化等多方面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创造有益的帮助和支持。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教育培训部、科技工作部、会员工作部等部门有关同志一同参加调研。(行业发展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举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 机械工业 为深化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推动行业国际化布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于7月4日下午在北京共同主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迪拜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卢塔阁下出席会议并致辞。迪拜商会亚洲区域总监马万·迈利、北京首席代表王亢,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等九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国机集团、北京探能科技、晶澳太阳能、中国水环境集团、奇瑞汽车、七腾机器人等18家重点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主持,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相关人员参会。会议期间,双方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在机械领域战略协调、务实合作迈入新的阶段。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阿机械产业合作基础,指出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达29%,双方合作空间广阔。他结合5月访问迪拜商会总部达成的共识,强调阿联酋在金融、科研、制造等领域的战略性优势及其作为辐射中东、非洲、欧洲和东南亚枢纽的区位价值,提出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对接、市场准入、需求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助力构建中阿机械产业生态共同体。迪拜商会总裁穆罕默德·卢塔高度评价中国机械工业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他指出,目前在迪拜注册的中国会员企业已超6000家,双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并系统阐释迪拜三大核心优势:世界级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覆盖27个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环境、辐射全球的市场网络。卢塔强调,备忘录签署将深化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发电设备等领域合作,助力中国机械企业通过迪拜枢纽拓展全球市场。随后,李燕霞总工程师与马万·迈利总监代表双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将共建信息共享与服务网络,为双边企业深化技术交流、贸易往来、投资合作提供支持,助力迪拜现代化建设及中国企业把握中东市场机遇,推动实现全球化布局。迪拜商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亢以"迪拜作为中东出海首选地"为主题进行专题推介,重点阐述其作为阿联酋最具影响力商业组织的战略定位。依托其广泛国际网络、以及迪拜开放营商环境和多元化产业优势,迪拜商会为全球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尤其在连接中东、非洲和亚洲市场中发挥桥梁作用。其主办的"ExpandNorthStar"科技初创盛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活动,彰显迪拜作为新兴经济中心的创新活力。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代表围绕政策对接、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互动,结合迪拜市场需求探讨具体合作路径。双方约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组织企业考察、搭建信息平台、参加展会、组织专项对接会议等方式,推动中阿机械产业在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协作。此次圆桌交流会为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注入新动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以备忘录签署为契机,依托迪拜区位与政策优势,推动中国机械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促进阿联酋企业来华投资,实现资源互补与互利共赢,为中阿产业合作贡献机械行业力量。(国际合作部)
-
徐念沙会长会见波兰驻华大使并出席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 汽车工业 2025年6月26日下午,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在北京举行。波兰驻华大使古天卫发表开场致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应邀出席并随后发表讲话。波兰东方研究中心代表、波兰卡托维兹经济特区负责人、波兰主要汽车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中国机电商会代表分别发言。古天卫大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令全球瞩目。他强调,波兰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凭借扎实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连接欧洲东西部市场的核心枢纽。大使进一步表示,汽车工业是波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供应链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充沛,汽车产业规模在欧盟位居前列,这为中国企业拓展中东欧市场提供了独特机遇。他特别提到,波兰作为中欧战略要地,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天然门户,乐见两国企业依托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共同挖掘区域产业协同潜力。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技术集成平台,既是中波产业合作的关键领域,也是两国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他提到,中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波兰在精密制造、欧洲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及数字化创新能力形成互补,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徐念沙进一步指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始终以推动国际产业合作为己任,覆盖机械行业全产业链的14个专业领域,代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他呼吁中波两国以汽车产业为切入点,深化技术合作及供应链协同,共同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旭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分享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验,对话嘉宾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展开深入探讨,重点聚焦技术联合研发、本地化生产及市场合作等议题,为两国企业务实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机械联联合中汽协特别组织了奇瑞、吉利、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代表参会,与波方代表就产业合作展开深度对接。此次论坛为中波汽车产业对接搭建了行业对话平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两国企业开展政策沟通、项目对接及资源整合,助力中波汽车产业合作迈向新阶段。期间,徐念沙会长还应邀与古天卫大使举行单独会见。双方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的具体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古天卫大使表示,波兰政府支持两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合作。徐念沙会长回应称,中机联将依托自身行业资源,协助波兰企业精准对接中国供应链体系,助力波兰工业转型与中国“智造”能力对接,推动双向务实合作落地。(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