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增速放缓,汽车制造商欲提高混动车型的产量
据路透社报道,随着美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的飙升和纯电动汽车销量的降温,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认为,介于纯内燃机车型和纯电动车型之间的产品将拥有持久的需求。
行业高管和分析师表示,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正在为美国市场上调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能,以应对消费需求的增加。在此之前,通用汽车和其他汽车制造商曾计划逐步淘汰上述技术,以转向纯电动汽车。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表示,2月份,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是电动汽车销量增速的五倍。Stellantis称,2023年下半年,Jeep Wrangler车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占该车型美国总销量的一半,而去年上半年的占比仅为37%。
得益于市场对Maverick紧凑型混合动力卡车(起售价为25,315美元)的需求,今年前两个月,福特汽车旗下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增长了近37%。
加州大教堂城棕榈泉汽车公司(Palm Springs Motors)的总经理Scott Simmers表示,“目前我们这里最火的车是Maverick混动版。”目前,混动版约占Maverick总销量的一半。经销商们表示,如果福特能够增加产量,销量可能会增加。福特负责产品开发的副总裁Jim Baumbick向路透社表示,“我们必须赶紧为Maverick增加产能。为了满足需求,我们增加了第三个生产班次。”
丰田品牌主管David Christ也指出,丰田计划大幅增加混合动力车型的数量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整体销量。“去年,29%的销量是混合动力汽车。年初至今,这一比例为37%。我们预计今年(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占比将接近总销量的45%。”此外,丰田今年在美国推出的下一代凯美瑞轿车将只提供混合动力版本。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丰田已经缩小了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内燃机车型的价格溢价。Christ称,过去的价格差距高达6,000美元到7,000美元,而现在是1,500美元至2,000美元。
舍弗勒等供应商也在进行长期投资,以扩大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的产能。这家德国公司计划投资2.3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多佛(Dover)新建一家工厂,以增加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电动轴的产量。目前,舍弗勒为福特F-150皮卡供应混合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福特曾表示,其计划将F-150混动版本的销量占比提高一倍,达到20%。
舍弗勒美国业务主管Marc McGrath表示,其预计混合动力系统将被更多地应用于重型皮卡和大型SUV车型。McGrath称,“我们正在与该领域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进行讨论。”
路透社的报道指出,美国汽车行业向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变,对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支持电动汽车的环保政策,以及环保组织希望尽快淘汰内燃机车型的计划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美国政府预计将于本月发布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旨在迫使汽车制造商到2030年将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提高到60%。
然而,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使美国政府的电动汽车补贴和排放规定也面临风险。分析师表示,如果下一届政府改变路线,大多数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布局将亏损,而若想实现减排,混合动力汽车的利润将更高。艾睿铂(AlixPartners)全球汽车业务主管Mark Wakefield表示,“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混合动力车是对政府变动的一个重大对冲。”
AutoForecast Solutions向路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在丰田、福特和本田的带领下,混合动力汽车在北美市场的产量占比可能会上升到轻型车总产量的20%,而电动汽车的产量占比则为14%。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总裁Sam Fiorani表示,“尽管去年电动汽车销量下滑约100万辆,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却大幅增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精彩预告|特色活动:WCCEE2025新型输变电装备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会议 机械工业 为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召开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WCCEE2025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举办1场主旨大会,1场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N场专题会议活动。“新型输变电装备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会议”是WCCEE2025重要的专题会议活动。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变压器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会议以“加速智能电网核心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深入探讨电气装备产业在高端智能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分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应用创新及示范经验,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推动电气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主要内容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全球输变电行业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2.国内外输变电先进前沿技术;3.智能融合电气,创新引领发展;4.先进材料引领输变电行业创新发展;5.推进输变电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合作。会期将近,现诚挚邀请输变电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相关用户行业企业负责人共襄盛会。获取更多信息及注册参会,请扫描二维码
-
【央视新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前七个月我国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 机械工业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及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趋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汽车制造业增长1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1%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均实现平稳增长。在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48万台,同比增长13.9%;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4.7万套,同比增长32.9%。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同时,清洁能源装备生产高速发展。前七个月: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为47396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机组已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稳步提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产品产销稳定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特别是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机械行业企业积极布局“源、网、荷、储”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
李奇副会长会见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 机械工业 8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会见了来访的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双方围绕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合作事宜展开讨论。李舜副主席表示,在5月份召开的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中国机械联领导与湖南省及长沙市领导交流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希望引进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落地长沙,并希望双方就该项目保持长期合作,共同培育。李奇副会长指出,长沙从产业基础、展会硬件条件、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及会展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条件和优势,并且双方就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等项目已奠定了深厚的合作基础,中国机械联愿意与长沙就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开展新的合作。会上,李燕霞总工程师对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的总体内容进行了介绍,段英才总会计师对去年项目运营情况进行了说明。会上,双方就下一步工作的积极推进提出了计划和安排。中国机械联展览工作部有关同志参与交流。(展览工作部)
-
精彩预告|特色活动:WCCEE2025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 机械工业 为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主办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WCCEE2025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举办1场主旨大会,1场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N场专题会议活动。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与全球氢气产销量持续增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旺盛,绿氢替代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次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深入探讨氢能技术装备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把握政策走向,研判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在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召开“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机械联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承办,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期间,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及行业权威专家将围绕着“氢能行业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国内外氢能先进前沿技术、标准引领氢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下,氢能与多能源协同发展以及氢能行业应用案例分享”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期将近,届时诚挚邀请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科研人员、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相关组织代表等共襄盛会。获取更多信息及注册参会,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