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车企销量TOP10:奇瑞夺冠,华晨宝马进榜
受春节假期影响,2月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产销双降的局面。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2月,国内汽车厂商共计生产123万辆,同比下降26.1%,环比下降39.1%;共计批售新车129.5万辆,同比下降19.9%,环比下降38%。
从具体厂商的销量情况看,多数车企均出现了销量下滑,月度销量破10万辆的车企只有3家。另外,2月车企销量前10榜单上,有6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同比下降。作为对比,在2月份依旧能够实现销量大幅度增长的奇瑞汽车,带来了不小的惊喜,拿下了月度车企销量冠军。
奇瑞又是冠军了
奇瑞近期风头正劲。
市场表现是一方面。奇瑞是曾经的“自主一哥”,在奇瑞QQ风靡微型车市场的年代,奇瑞曾连续十数年拿下自主车企年度销冠,是推动汽车大规模进入中国家庭的重要普及者。但在2012年前后,奇瑞汽车的整体表现就开始进入明显的下滑通道,很快就丢掉了“自主一哥”的位置,再之后的几年,奇瑞进入了市场动荡期,业绩更是大幅度下滑。
将近10年的市场低谷期中,奇瑞开始对品牌战略和股权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这也为后续的业绩复兴夯实了基础。进入2022年之后,奇瑞汽车的整体市场表现开始持续向好,旗下目前主打的三大子品牌奇瑞、捷途和星途,销量数据都开始翻着番儿的增长。2023年奇瑞汽车交出了接近170万辆的年销量,重新杀回到了国内汽车企业的第一阵营。
2024年开年,奇瑞汽车继续保持向上的市场势头,继一月交出了同比翻番的月度销量之后,在2月车市整体堪称降声一片的大背景下,奇瑞再次交出了超40%的同比增幅,更重要的是,一举拿下了月度车企销冠。需要特别指出一点是,这次奇瑞拿下的不仅仅是自主销冠,而是整个车市的销量冠军,对奇瑞汽车而言,也算是刷新了一项新纪录。
市场持续飙升之外,奇瑞汽车近期还干了不少其他大事。
奇瑞的高端战略有了新进展。借势当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消费大势,奇瑞也终于打破了高端市场上的品牌壁垒,在去年年底时候,投放了起售价超20万元的新车——星纪元ES。星纪元ES是奇瑞星途品牌旗下全新产品序列星纪元的首款车型,虽然目前的市场表现还难言理想,但对奇瑞汽车而言,至少是一次向着市场“塔尖”攀登的重要尝试。此外,奇瑞和华为的合作也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后续大概率也将成为奇瑞冲刺高端市场的重要依仗。
奇瑞的“资本局”也有新动态。去年年底,奇瑞要重启IPO的消息又一次甚嚣尘上,此前已经传了20年的奇瑞IPO“旧梦”,在2024年会不会有实质性进展,后续可以持续关注。
此外,在2022年行业内就开始流传的“奇瑞整合东南汽车”的消息,近期也爆出了“实锤”。3月7日,东南汽车的实际控制方福州青口控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全资股东福州左海汽车有限公司退出,新增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全资股东。把东南汽车收入囊中,对奇瑞汽车而言,不仅可以在东南地区新增一个重要的产业基地,更好的辐射福建、广东等东南地区市场,还可以依托东南沿海的地理优势,向东盟等海外市场进一步扩散影响力,对“出口大户”奇瑞汽车而言,意义重大。
自主开启新一轮大混战
奇瑞汽车之外,2月份销量突破10万辆的其他两家车企,也都是自主品牌。
比亚迪2月售车12.2万辆,继1月之后,再次拿下了车企销量亚军。不过,从销量增幅上看,比亚迪2月销量同比骤降37%,这也是2018年以来,比亚迪月销量同比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
当然,这样的情况对比亚迪而言,肯定不会成为常态,大家普遍的预期中,3月比亚迪的月销量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依据也很简单,比亚迪在龙年开年,就举起了价格屠刀。2月份开始,比亚迪旗下的主售产品,陆续都开始推出荣耀版车型,而比亚迪荣耀版车型最受关注的特色就是大幅度下探了售价。去年推出冠军版车型时,比亚迪喊出了“油电同价”的口号,今年推出荣耀版时,比亚迪的口号已经变为“电比油低”。
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中旬,已有超过15家车企通过推出直降、保险补贴、新车降价等形式,加入到了新一轮的 “价格战”中,而本轮价格战的主角,基本都是自主车企。
在比亚迪刚刚官宣第一款荣耀版车型上市后不久,就有多个品牌宣布跟进新一轮的“价格战”。事实上,就在比亚迪宣布秦PLUS荣耀版(起售价7.98万元)上市的同一天,长安启源也官宣了旗下新能源家轿A05调价的消息,起售价下调至7.89万元,口号同样是“电比油低”。再之后,上汽系、广汽系、吉利、奇瑞以及小鹏、理想、零跑等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内汽车市场上的价格战还在不断升级,淘汰赛也在持续提速。
吉利汽车在2月份也交出了超10万辆的月度销量。2月吉利共计销售新车111398辆,同比增长超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3508辆,同比劲增约48%,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30%。
分品牌看,2月吉利品牌售车9万余辆,其中,全新的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月销9120辆,该系列开售9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1万辆。几何系列目前表现也比较稳定,2月销量再次突破万辆大关。和其他主流自主品牌都开始全面转向新能源市场不同,吉利品牌的燃油车业务,还有比较大的市场权重。吉利中国星系列,已经成为自主油车走品质路线的典型代表,市场表现上也在持续发力,2月中国星系列车型共计售出24482辆,同比增长了约8%。此外,吉利品牌旗下的帝豪家族,2月销量也在万辆以上(11663辆)。
长安2月售车8.4万辆,在车企销量前十榜单中排名第四。目前,长安的新能源战略也已经全面提速,长安启源、长安深蓝再加上与华为合作走高端路线的阿维塔,长安在新能源市场上,面向主流家庭用户、年轻态的群体和中高端群体,都已经有比较完善的布局,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长城在2月份也进入到了车企销量前十榜单,共计售车6.1万辆。哈弗依旧是长城汽车的支柱品牌,一月售车超4万辆。魏牌和欧拉2月份的表现不太理想,月销数据都在2、3千辆。主打高端越野市场的坦克品牌,是现阶段长城汽车拉升销量的另一大主力,2月坦克品牌的销量再次跨过万辆大关。2月坦克品牌还投放了一款全新车型——坦克700 Hi4-T,新车起售价超40万元,正式开启长城汽车征战豪车市场的进程。
合资品牌份额还在被压缩
合资车企作为整体,近期的产销数据都在大幅度下滑。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月国内合资品牌生产量同比下降42%,环比下降45%;主流合资车企批发销量为32万辆,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44%。
南北大众依旧是最具影响力的合资车企。2月一汽大众共计售车7.6万辆,上汽大众共计售车6.3万辆,和各自巅峰时期的月销数据相比,早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依旧是合资车企中的佼佼者,分别拿下了合资车企中的月度销量冠亚军。
南北大众同时还是主流合资品牌中,电动化进展最快的企业。2月南北大众旗下的新能源车批发销量共计11,652辆,绝对量不高,但已经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市场49%的强份额。
上汽通用五菱我们归入了合资车企阵营(毕竟大股东是上汽和通用),但和其他主流合资品牌主售外方品牌车型不同,上汽通用五菱销售的主要是中方品牌的产品,这就决定了,这家企业又无法归入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合资阵营去作对比。所以通常情况下,特别指出主流合资车企的时候,是不包含上汽通用五菱的。
上汽通用五菱也是国内电动化转型比较成功的车企,目前的销售主体已经成功转为新能源车。2月上汽通用五菱售车4.9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接近3.28万辆,占比已经接近7成。
因为多数车企2月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华晨宝马,凭借4万辆出头(4.2万辆)的销量数据,也十分罕见的冲入到了车企月度销量前十榜单。最近一段时间,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自主高端新能源车冲击的双重影响,国内传统豪车市场整体行情比较平淡,整个国内豪车市场,2月份的批售销量不足20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25%。华晨宝马虽然冲进了车企销量前十,但2月份的销量也紧随大势,同比下滑了21.3%。
最后再来聊一聊特斯拉,靠两款国产车型交出超6万辆的月销量,这样的成绩肯定不算差,但对比特斯拉之前的表现以及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整体走势,特斯拉中国目前的经营压力肯定小不了。尤其是在那些一开始主打高端市场的自主新能源品牌也都纷纷开始“卷”价格之后,特斯拉的市场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新产品刺激市场的大前提下,特斯拉想要守住市场份额,开启新一轮的价格战,目前看来已经在所难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及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汽车工业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武汉开幕。本届台湾周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岸企业家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作为支持单位。峰会大陆方面副理事长张平,湖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赵世通,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曾永权,台湾苗栗县县长钟东锦,峰会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开幕。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大陆方面牵头人苏波,台湾方面召集人杜紫军,陆方信息产业组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副召集人宋晓刚,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雷宏毅等重要工商团体负责人,企业家、基层台胞及青年代表等1700余人与会,其中约1100人来自岛内。台湾周期间,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支持举办了“海峡两岸(武汉)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以及“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这两场活动以“汉台联动智创未来”为主题,由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和武汉市台办等承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武汉汽车行业协会和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协办。7月3日上午,海峡两岸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举行。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出席会议并参观企业产品展览展示。本次对接会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动力系统和与智能网联两大专业会场,精准推动与会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产品对接。两岸行业组织、企业代表等200余人聚焦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交流对接,有效推动了台湾汽车电子企业与东风公司、武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交流与协作配套。会后,与会人员赴东风猛士汽车科技公司、中国车谷展厅等地实地考察。7月4日下午,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举办。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组陆方牵头人、智能装备组陆方召集人苏波,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台方牵头人、能源环保组台方召集人杜紫军出席活动并致辞。峰会信息组陆方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陆方副召集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智能装备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媛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徐金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轮值会长陈斌波,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会长陈宏钦,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蔡松慧,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子清、湖北省台办副主任张丹青等参加此次交流活动。“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期间正式成立并落户武汉经开区。开幕式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为“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授牌。交流会上,苏波、杜紫军召集人,刘子清书记,张丹青副主任为示范基地揭牌。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以“两岸同心筑梦,共创世界车谷”为主题作推介发言,并发布《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汉台汽车产业深入合作明确了新路径。活动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作专题演讲,他介绍了汽车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并就汽车碳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东风汽车科技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研发总院副院长张衡发布技术产品规划。台湾用友资讯、岚图汽车、上海寅家电子、恩高光学等两岸企业代表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前沿趋势与创新实践进行分享交流。本届台湾周活动以“融合发展共建支点”为主题,在武汉设主会场,在襄阳、宜昌、黄石设分会场,开展主体活动、鄂台经贸产业对接、青年交流交往等三大板块14项活动,推动了鄂台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并且取得了务实的成果。开幕式上,39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39.7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上,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与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现场签约。双方将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技术、产品、人才、市场、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共赢。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实现了汉台经贸交流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汽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汉台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及融合协同发展,为海峡两岸汽车产业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国际合作部)
-
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汽协开展规划专题调研 汽车工业 2025年7月7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了此次调研座谈。李邵华对调研组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及问题。与会人员围绕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全球化发展、未来五年技术发展重点及市场竞争态势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陈斌副主任总结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内需不足、外需不稳、装备与芯片软件短板、内卷与效益问题等多重挑战。尽管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出口市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全行业仍需保持冷静,稳健推进产业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去”,从政策、标准、法规、金融、知识产权、人才乃至文化等多方面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创造有益的帮助和支持。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教育培训部、科技工作部、会员工作部等部门有关同志一同参加调研。(行业发展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举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 机械工业 为深化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推动行业国际化布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于7月4日下午在北京共同主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迪拜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卢塔阁下出席会议并致辞。迪拜商会亚洲区域总监马万·迈利、北京首席代表王亢,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等九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国机集团、北京探能科技、晶澳太阳能、中国水环境集团、奇瑞汽车、七腾机器人等18家重点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主持,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相关人员参会。会议期间,双方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在机械领域战略协调、务实合作迈入新的阶段。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阿机械产业合作基础,指出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达29%,双方合作空间广阔。他结合5月访问迪拜商会总部达成的共识,强调阿联酋在金融、科研、制造等领域的战略性优势及其作为辐射中东、非洲、欧洲和东南亚枢纽的区位价值,提出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对接、市场准入、需求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助力构建中阿机械产业生态共同体。迪拜商会总裁穆罕默德·卢塔高度评价中国机械工业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他指出,目前在迪拜注册的中国会员企业已超6000家,双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并系统阐释迪拜三大核心优势:世界级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覆盖27个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环境、辐射全球的市场网络。卢塔强调,备忘录签署将深化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发电设备等领域合作,助力中国机械企业通过迪拜枢纽拓展全球市场。随后,李燕霞总工程师与马万·迈利总监代表双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将共建信息共享与服务网络,为双边企业深化技术交流、贸易往来、投资合作提供支持,助力迪拜现代化建设及中国企业把握中东市场机遇,推动实现全球化布局。迪拜商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亢以"迪拜作为中东出海首选地"为主题进行专题推介,重点阐述其作为阿联酋最具影响力商业组织的战略定位。依托其广泛国际网络、以及迪拜开放营商环境和多元化产业优势,迪拜商会为全球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尤其在连接中东、非洲和亚洲市场中发挥桥梁作用。其主办的"ExpandNorthStar"科技初创盛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活动,彰显迪拜作为新兴经济中心的创新活力。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代表围绕政策对接、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互动,结合迪拜市场需求探讨具体合作路径。双方约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组织企业考察、搭建信息平台、参加展会、组织专项对接会议等方式,推动中阿机械产业在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协作。此次圆桌交流会为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注入新动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以备忘录签署为契机,依托迪拜区位与政策优势,推动中国机械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促进阿联酋企业来华投资,实现资源互补与互利共赢,为中阿产业合作贡献机械行业力量。(国际合作部)
-
徐念沙会长会见波兰驻华大使并出席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 汽车工业 2025年6月26日下午,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在北京举行。波兰驻华大使古天卫发表开场致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应邀出席并随后发表讲话。波兰东方研究中心代表、波兰卡托维兹经济特区负责人、波兰主要汽车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中国机电商会代表分别发言。古天卫大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令全球瞩目。他强调,波兰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凭借扎实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连接欧洲东西部市场的核心枢纽。大使进一步表示,汽车工业是波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供应链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充沛,汽车产业规模在欧盟位居前列,这为中国企业拓展中东欧市场提供了独特机遇。他特别提到,波兰作为中欧战略要地,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天然门户,乐见两国企业依托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共同挖掘区域产业协同潜力。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技术集成平台,既是中波产业合作的关键领域,也是两国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他提到,中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波兰在精密制造、欧洲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及数字化创新能力形成互补,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徐念沙进一步指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始终以推动国际产业合作为己任,覆盖机械行业全产业链的14个专业领域,代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他呼吁中波两国以汽车产业为切入点,深化技术合作及供应链协同,共同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旭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分享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验,对话嘉宾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展开深入探讨,重点聚焦技术联合研发、本地化生产及市场合作等议题,为两国企业务实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机械联联合中汽协特别组织了奇瑞、吉利、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代表参会,与波方代表就产业合作展开深度对接。此次论坛为中波汽车产业对接搭建了行业对话平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两国企业开展政策沟通、项目对接及资源整合,助力中波汽车产业合作迈向新阶段。期间,徐念沙会长还应邀与古天卫大使举行单独会见。双方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的具体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古天卫大使表示,波兰政府支持两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合作。徐念沙会长回应称,中机联将依托自身行业资源,协助波兰企业精准对接中国供应链体系,助力波兰工业转型与中国“智造”能力对接,推动双向务实合作落地。(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