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车企2月销量一览:奇瑞同比大涨,问界再超理想
今年2月,受春节等因素影响,中国车市遇冷。据中汽协数据,该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58.4万辆,环比下滑35.1%,同比下滑19.9%。
与此相对应,多数车企该月销量同环比双双下滑。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奇瑞、吉利、长城这几家自主品牌,虽环比呈现下滑,但同比则在不同程度增长,尤其是奇瑞,在较高的体量下,仍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四成,前两月累计销量更是同比大涨近七成。
新势力大多没破万,问界、理想超2万
2月,造车新势力环比齐齐下跌,多数月交付量未过万辆,仅问界与理想还算不错,依然拿下了2万+的月销。
问界该月共交付新车21,142辆,以891辆的微弱优势再次成为月销冠。问界新M7仍然是其销量的绝对主力,该月共交付18,479辆,销量占比超87%。自去年9月上市交付以来,M7累计大定已突破15万辆,已交付新车超10万辆。
图片来源:AITO汽车
今年前两月,问界新车交付量总计超5.4万辆。随着新M7的继续发力、产品线的补齐、终端优惠的开展以及交付能力的提升,问界接下来预计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理想与问界差距不大,该月共交付新车20,251辆,同比增长21.8%。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指出,尽管2月受到了春节、理想L系列年款切换部分车型售罄的影响,其日均交付量(不含8天春节假期)较去年2月日均交付量仍然大幅增长。
李想表示,随着新车型的发布和交付(理想MEGA和2024款理想L系列车型),其目标在3月恢复到月交付5万辆的水平。
盖世汽车关注到,理想已于3月1日正式发布2024款理想L系列车型,并于3月3日开启交付,真正做到发布即交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于3月1日发布的理想MEGA近期遭遇P图风波,据悉受此影响,该车型目前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而这可能会影响到上述目标的达成。针对该舆论风波,李想日前已在朋友圈发声,称“决定开始反击”“对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正用法律手段处理”。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蔚来2月新车交付量为8,132辆,环比呈现下滑,但幅度相对较小,这也使其成功反超零跑,拿下第三排位。不过从前两月累计交付量来看,蔚来仍然低于去年同期,且不及零跑。
据最新消息,2024款蔚来ES8、EC7、ES6、EC6、ET5T等车型已在北京、苏州、成都等城市开启首批交付。2024款ET5与ES7则将分别于4月、5月开启交付,2024款ET7将于4月发布并开启锁单。另外,蔚来第二品牌“乐道”将于5月上旬发布。
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日前表示,相信3月开始销量会越来越好,有信心单月销量达到两万辆,对今年全年销量预期表现非常乐观。
零跑2月共交付新车6,566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单月及累计交付量同比都呈现大幅上涨。
3月2日,零跑C10正式上市,同时零跑C11/C01/T03也迎来全新车型发布。至此,零跑从纯电到增程,从微车、到轿车和SUV的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对20万元以内的主流新能源市场的全覆盖。按照规划,零跑还将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推出零跑C16,该车定位中大型新能源SUV。在多车型加持下,零跑在2024年目标冲击30-40万辆的年销。
哪吒2月交付量为6,085辆,同环比都在下滑。盖世汽车注意到,在春节假期后,哪吒对旗下多款主力车型全系降价,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其实,放眼整个行业来看,春节后价格战的迅速升温,形成了较大的观望走势,并没有很好地提振销量。
小鹏2月交付新车4,545辆,在新势力中“垫底”。在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看来,小鹏这一表现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小鹏渠道端推行“木星计划“,调整直营店和授权加盟经销商比重,导致渠道端稳定性和提车积极性不强,另外最近推行的经销商储备库存也带来一定影响;二、新车X9产能较少,交付未跟上。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官方海报截图
不过该分析师也表示,整体上小鹏G6、X9两款车型订单量还是可观的,随着渠道调整稳定、产能跟上,结合最近的降价促销等因素,小鹏后面的月销量预计依然会逐步改善,也会回归月销2万辆水平。
老牌自主表现不一,奇瑞同比大涨
2月整体车市下滑,车企销量环比普遍下跌,老牌自主车企们也不例外,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江淮等环比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对比去年同期,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它们的强大抗压能力,例如奇瑞。
2月,在老牌自主阵营中,奇瑞表现最为突出。该月奇瑞集团销售汽车143,155辆,同比增长37.8%,1-2月累计销售汽车348,019辆,同比增长69.5%。其中,奇瑞品牌2月销量97,562辆,同比增长41%,1-2月销量232,692辆,同比增长67.1%。
奇瑞这一表现背后,出口板块的贡献不小。尽管奇瑞官方还尚未公布其2月出口数据,但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月奇瑞整车出口量达到7.9万辆,前两月出口量达到16.9万辆。回顾此前,奇瑞2023年销量达到188.1 万辆,其中出口量达到93.71万辆,占据着总销量的半壁江山。
再看吉利,其2月销量为111,398辆,同比增长3%,1-2月销量为324,885辆,同比增长55%,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以及出口板块的带动。
数据显示,在吉利银河、几何和极氪品牌等带动下,吉利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508辆,同比增长约48%,销量占比超30%。1-2月,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9,334辆,其中插混车型销量为42,904辆,同比暴增15.6倍。聚焦出口板块,进入2024年以来,吉利国际化版图持续扩大。2月,吉利出口销量达24,373辆,同比增长超39%。
长城2月合计销量71,027辆,同比增长4.12%,1-2月合计销量175,057辆,同比增长34.91%。据官方数据,长城2月海外销售30,589辆,1-2月累计销售56,963辆;2月新能源车销售12,270辆,1-2月累计销售37,300辆。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比亚迪。2月,比亚迪销售汽车122,311辆,同比下滑36.84%,1-2月累计销量为323,804辆,同比下滑6.14%。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比亚迪近两月销量下滑,与去年年底非常激进完成年度目标密切相关,去年年底有一定提前透支交付的影响。另外,比亚迪推出入门级更低的荣耀版车型,导致市场激烈的价格战影响,导致用户对于主流的A级车持币待购观望情绪(市场都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
该分析师表示,目前荣耀版车型已经获得不少用户订单,预计会在3月下旬至4月左右规模化交付,提升比亚迪整体月销水平。据相关数据,近两周比亚迪销量已经开始不断上升。
此外,上汽及广汽自主板块在2月的表现也稍弱,以广汽为例,广汽乘用车该月销量同环比双双下滑,广汽埃安也同样如此。
要知道,去年埃安累计销量达到480,003辆,较前一年大涨了77%,单月平均销量突破4万辆,在众多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品牌中可谓“遥遥领先”。然而到了今年,埃安的单月新车交付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2月交付量仅1万辆出头,较去年同期下滑近七成,今年前两月累计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滑了45%。而按照规划,今年埃安将冲击80万辆的年销目标。
图片来源:埃安官方海报截图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埃安要达成这一年销目标比较难。至于其中原因,其提到以下几点:
一、2023年,广汽埃安销量48万辆,主要集中在埃安S和埃安Y这两款车上面,月销平价都在1.8-2万辆左右,过去的销量集中在网约车和租赁平台,以及私人采购后进入网约平台使用;
二、埃安S和埃安Y等主销车型最近也开始降价,但是面临五菱(五菱星光)、比亚迪(秦系列)、奇瑞(风云系列)、零跑(C10、C01)、吉利(银河系列)、长安(启源系列)相关竞品挑战压力更大,对手降价幅度和车型性价比更高的挤压效应会比较明显;
三、埃安极力打造的中高端昊铂品牌,如昊铂GT、昊铂ST等车型品牌向上和销量明显受到极大的挑战,2024年很难有大的销量贡献;
四、埃安也在出海,但是短期内对销量增长支撑空间有限。
合资以下跌为主,上汽通用五菱是例外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长,而合资品牌份额呈现下滑。与之相对应,此次统计内的合资品牌大都在下滑。
上汽通用五菱是其中唯一一家同环比双双上涨且1-2月累计销量也呈现正增长的品牌。2月其销量达到7.5万辆,其中乘用车超3.6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92%;商用车近3.9万辆。具体到乘用车方面,五菱星光销售11,964辆,五菱缤果销售8,087辆,五菱宏光MINI EV系列销售13,596辆。
另一个例外是长安马自达,尽管环比骤降,但高于去年同期。此前1月,长安马自达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实现了销量的倍增。当然,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同期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其产品降价促销力度也比较大。
图片来源:长安马自达官方海报截图
1-2月,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超过1.3万辆,同比增长近七成,在合资品牌中增幅较高。其实,除长安马自达外,基于1月还不错的表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长安福特及上汽大众前两月累计销量也超出了去年同期。
业界周知,2023年,合资品牌过得并不容易。而放眼2024年,其所面临的压力或更大。
前面提到,比亚迪等车企掀起新一轮价格战,而这极有可能影响到合资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举例来说,比亚迪通过降低秦PLUS DM-i的价格,直接挑战了东风日产轩逸、一汽丰田卡罗拉等合资品牌A级车型。
当然,合资品牌也有动作。就在比亚迪以秦PLUS荣耀版打响新一轮价格战的当天,北京现代就快速“反击”,发布海报称,全新伊兰特7.58万元起,油“比”电强。
图片来源:上汽通用
紧接着,别克对单车型狂降6.5万元,还在一天后上市了别克E4增值款,起售价较在售车型官降3万元,把中大型纯电SUV价格卷到15万区间。随后,马自达、凯迪拉克等众多品牌纷纷加入战局,开始疯狂降价促销。
不过即便如此,正如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所说,合资品牌回暖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自主车企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和油电平价影响较大,“就新能源产品而言,合资车企增量依然有限,主要原因包括产品力不足、创新技术应用缓慢、新能源产品的营销服务稍显传统。”
因此综合来看,2024年,合资品牌们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及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汽车工业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武汉开幕。本届台湾周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岸企业家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作为支持单位。峰会大陆方面副理事长张平,湖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赵世通,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曾永权,台湾苗栗县县长钟东锦,峰会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开幕。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大陆方面牵头人苏波,台湾方面召集人杜紫军,陆方信息产业组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副召集人宋晓刚,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雷宏毅等重要工商团体负责人,企业家、基层台胞及青年代表等1700余人与会,其中约1100人来自岛内。台湾周期间,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支持举办了“海峡两岸(武汉)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以及“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这两场活动以“汉台联动智创未来”为主题,由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和武汉市台办等承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武汉汽车行业协会和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协办。7月3日上午,海峡两岸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举行。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出席会议并参观企业产品展览展示。本次对接会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动力系统和与智能网联两大专业会场,精准推动与会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产品对接。两岸行业组织、企业代表等200余人聚焦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交流对接,有效推动了台湾汽车电子企业与东风公司、武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交流与协作配套。会后,与会人员赴东风猛士汽车科技公司、中国车谷展厅等地实地考察。7月4日下午,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举办。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组陆方牵头人、智能装备组陆方召集人苏波,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台方牵头人、能源环保组台方召集人杜紫军出席活动并致辞。峰会信息组陆方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陆方副召集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智能装备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媛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徐金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轮值会长陈斌波,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会长陈宏钦,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蔡松慧,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子清、湖北省台办副主任张丹青等参加此次交流活动。“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期间正式成立并落户武汉经开区。开幕式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为“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授牌。交流会上,苏波、杜紫军召集人,刘子清书记,张丹青副主任为示范基地揭牌。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以“两岸同心筑梦,共创世界车谷”为主题作推介发言,并发布《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汉台汽车产业深入合作明确了新路径。活动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作专题演讲,他介绍了汽车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并就汽车碳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东风汽车科技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研发总院副院长张衡发布技术产品规划。台湾用友资讯、岚图汽车、上海寅家电子、恩高光学等两岸企业代表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前沿趋势与创新实践进行分享交流。本届台湾周活动以“融合发展共建支点”为主题,在武汉设主会场,在襄阳、宜昌、黄石设分会场,开展主体活动、鄂台经贸产业对接、青年交流交往等三大板块14项活动,推动了鄂台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并且取得了务实的成果。开幕式上,39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39.7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上,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与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现场签约。双方将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技术、产品、人才、市场、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共赢。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实现了汉台经贸交流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汽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汉台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及融合协同发展,为海峡两岸汽车产业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国际合作部)
-
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汽协开展规划专题调研 汽车工业 2025年7月7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了此次调研座谈。李邵华对调研组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及问题。与会人员围绕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全球化发展、未来五年技术发展重点及市场竞争态势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陈斌副主任总结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内需不足、外需不稳、装备与芯片软件短板、内卷与效益问题等多重挑战。尽管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出口市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全行业仍需保持冷静,稳健推进产业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去”,从政策、标准、法规、金融、知识产权、人才乃至文化等多方面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创造有益的帮助和支持。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教育培训部、科技工作部、会员工作部等部门有关同志一同参加调研。(行业发展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举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 机械工业 为深化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推动行业国际化布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于7月4日下午在北京共同主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迪拜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卢塔阁下出席会议并致辞。迪拜商会亚洲区域总监马万·迈利、北京首席代表王亢,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等九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国机集团、北京探能科技、晶澳太阳能、中国水环境集团、奇瑞汽车、七腾机器人等18家重点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主持,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相关人员参会。会议期间,双方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在机械领域战略协调、务实合作迈入新的阶段。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阿机械产业合作基础,指出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达29%,双方合作空间广阔。他结合5月访问迪拜商会总部达成的共识,强调阿联酋在金融、科研、制造等领域的战略性优势及其作为辐射中东、非洲、欧洲和东南亚枢纽的区位价值,提出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对接、市场准入、需求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助力构建中阿机械产业生态共同体。迪拜商会总裁穆罕默德·卢塔高度评价中国机械工业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他指出,目前在迪拜注册的中国会员企业已超6000家,双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并系统阐释迪拜三大核心优势:世界级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覆盖27个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环境、辐射全球的市场网络。卢塔强调,备忘录签署将深化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发电设备等领域合作,助力中国机械企业通过迪拜枢纽拓展全球市场。随后,李燕霞总工程师与马万·迈利总监代表双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将共建信息共享与服务网络,为双边企业深化技术交流、贸易往来、投资合作提供支持,助力迪拜现代化建设及中国企业把握中东市场机遇,推动实现全球化布局。迪拜商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亢以"迪拜作为中东出海首选地"为主题进行专题推介,重点阐述其作为阿联酋最具影响力商业组织的战略定位。依托其广泛国际网络、以及迪拜开放营商环境和多元化产业优势,迪拜商会为全球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尤其在连接中东、非洲和亚洲市场中发挥桥梁作用。其主办的"ExpandNorthStar"科技初创盛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活动,彰显迪拜作为新兴经济中心的创新活力。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代表围绕政策对接、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互动,结合迪拜市场需求探讨具体合作路径。双方约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组织企业考察、搭建信息平台、参加展会、组织专项对接会议等方式,推动中阿机械产业在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协作。此次圆桌交流会为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注入新动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以备忘录签署为契机,依托迪拜区位与政策优势,推动中国机械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促进阿联酋企业来华投资,实现资源互补与互利共赢,为中阿产业合作贡献机械行业力量。(国际合作部)
-
徐念沙会长会见波兰驻华大使并出席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 汽车工业 2025年6月26日下午,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在北京举行。波兰驻华大使古天卫发表开场致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应邀出席并随后发表讲话。波兰东方研究中心代表、波兰卡托维兹经济特区负责人、波兰主要汽车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中国机电商会代表分别发言。古天卫大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令全球瞩目。他强调,波兰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凭借扎实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连接欧洲东西部市场的核心枢纽。大使进一步表示,汽车工业是波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供应链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充沛,汽车产业规模在欧盟位居前列,这为中国企业拓展中东欧市场提供了独特机遇。他特别提到,波兰作为中欧战略要地,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天然门户,乐见两国企业依托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共同挖掘区域产业协同潜力。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技术集成平台,既是中波产业合作的关键领域,也是两国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他提到,中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波兰在精密制造、欧洲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及数字化创新能力形成互补,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徐念沙进一步指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始终以推动国际产业合作为己任,覆盖机械行业全产业链的14个专业领域,代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他呼吁中波两国以汽车产业为切入点,深化技术合作及供应链协同,共同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旭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分享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验,对话嘉宾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展开深入探讨,重点聚焦技术联合研发、本地化生产及市场合作等议题,为两国企业务实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机械联联合中汽协特别组织了奇瑞、吉利、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代表参会,与波方代表就产业合作展开深度对接。此次论坛为中波汽车产业对接搭建了行业对话平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两国企业开展政策沟通、项目对接及资源整合,助力中波汽车产业合作迈向新阶段。期间,徐念沙会长还应邀与古天卫大使举行单独会见。双方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的具体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古天卫大使表示,波兰政府支持两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合作。徐念沙会长回应称,中机联将依托自身行业资源,协助波兰企业精准对接中国供应链体系,助力波兰工业转型与中国“智造”能力对接,推动双向务实合作落地。(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