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新能源车得市不得利的局面急需扭转
12月30日,在2022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大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回顾了今年汽车行业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2023年将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他认为,首先无论是上游资源的开发还是芯片的供应,短期内恐难有根本性改善。其次在新能源主战场,产业格局将加速重构。所以目前最紧迫的,就是要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坚决破除卡脖子技术壁垒。
另外在王侠看来,新能源汽车得市不得利、智能驾驶不知道如何赚钱的局面急需加以扭转。同时在海外市场不能重走价格战的老路,要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对于2022年,王侠表示:“今年汽车行业经受了原材料涨价的压力、生产的压力、消费动能不足的压力,个中滋味难以言说,但我们没有荒废这个特殊的年份,更没有躺平,而是通过顽强拼搏和创新实践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第一,保持了市场销量的基本稳定。尽管最后两个月的销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全年销量预计接近2700万辆,创下近几年的新高,同比稳中有升。
第二,新能源车销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突破600万辆大关,增幅仍然保持三位数,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5%,提前3年完成国家规划的的目标;
第三,自主品牌实现历史性成就,乘用车单月市占率最高达到57%,全年平均市占率将突破50%的标志性大关,真正成为市场上的绝对主流;
第四,汽车出口延续爆发式增长势头。今年1-11月,汽车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乘用车出口225.1万辆,同比增长57.8%。今年,中国大概率会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并大幅缩小与第一名日本的差距。
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开启新的版本,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也将翻开新的篇章。那么,中国汽车产业将会面临哪些新挑战和新机遇?
王侠指出,首先在产业层面,原材料成本、产业链保供和消费动能三大压力都会逐渐缓解。
汽车产业具有明显的大生产、大消费属性,因此受疫情防控影响较大。随着疫情的负面因素逐渐弱化,汽车市场的修复和回暖应该是确定的事情,但都有一个过程,不会立竿见影。
无论是上游资源的开发,还是芯片的供应,短期内恐难有根本性改善。有些老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比如动力电池和普通芯片的供应,但有些新问题又开始出现,比如电池的回收利用、高端芯片进一步受阻。
二十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了稳经济、稳增长、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坚强决心,国务院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也提出支持释放出行消费潜力,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便利二手车交易,推动农村居民汽车消费升级。
这些对汽车产业都是重大利好,车企一定要吃透中央精神,让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高度合拍。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市场上,通胀和衰退的阴影挥之不去,很可能对明年的汽车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继续打硬仗。
其次,在新能源主战场,随着传统车企转型速度加快、跨国车企入局力度加大,产业格局将加速重构。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同时,明年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也将停止,几重因素叠加,新能源车市场将百花齐放,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赛将加速上演,尤其是在第一轮热潮中处于弱势的新势力,将面临更加严酷的生存压力。
第三,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将进入核心技术的实质性突破、盈利能力的比拼和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较量阶段。3年的疫情放大了中国车企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的短板。
王侠认为,最紧迫的就是要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坚决破除卡脖子技术壁垒。除了在空白点实现0到1的突破外,在各种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出现新的短板,比如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或者操之过急导致的安全隐患、法律风险等。
他说:“中国的汽车技术发展经历了以市场换技术、用钱买技术的各种探索,我认为真正可持续的应该是用市场养技术,让技术和市场同步发展发,相得益彰。”
另外,新能源汽车得市不得利、智能驾驶不知道如何赚钱的局面急需加以扭转。在电动化、智能化新生态的跑马圈地基本告一段落之后,接下来的重点是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和新商业模式的市场检验,要用基本的盈利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对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市场如此,对爆发式增长的海外市场同样如此。
王侠表示:“我们花了20多年的学费终于迎来了出口的黄金季节,千万不要在海外市场重走价格战的老路。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要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过去的三年是激变的三年,是静水流深的三年,不同的企业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即将到来的2023年,我们的大环境在增加了新的确定性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不确定性,有形的羁绊减少了,但无形的压力犹在,留给我们汽车人的将是一个更具挑战也能更有所作为的新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徐念沙会长调研湘电集团 电工电器 5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湘电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湘电股份董事长张越雷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话题与徐念沙会长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会现场座谈交流会上,张越雷副书记向徐念沙会长一行详细介绍了公司深化改革、产业发展、创新成果、技术优势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近年来,湘电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节能、高效”装备技术的开发应用,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持续发力,抢占行业制高点,企业发展企稳向好。徐念沙会长对湘电集团的发展态势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湘电集团底蕴深厚,多年来为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湘电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发展韧性,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好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做好服务,助力行业健康发展。考察期间,徐念沙会长参观了公司展示馆、湘电动力生产车间、湘电重装装配车间。湘潭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处长丁昌明,长沙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敏,湘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达,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海强,湘电股份副总经理贺玉民,及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徐念沙会长与湘电集团党委副书记张越雷及团队合影(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星邦智能 工程机械 5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宁乡市副市长段志斌、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鑫等参加调研,星邦智能总经理许红霞、党委书记孔朝阳陪同。左起:孔朝阳书记、徐念沙会长、许红霞总经理、段志斌副市长徐念沙会长一行实地考察了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许红霞系统汇报了公司近年来经营发展、创新成果及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徐念沙会长对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及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徐念沙会长与孔朝阳书记等亲切交谈在座谈会现场,徐念沙会长结合行业前沿趋势,针对“高端装备制造国际化发展”等议题,从全球化战略布局优化、品牌价值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方向,并强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做好风险提示服务,为星邦智能把握“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发展建议。(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中南智能 工程机械 5月15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中南智能并座谈,副会长李奇等参加。中南智能董事长杨漾博士热情接待并汇报公司情况,长泰机器人董事长高狄、工会主席肖高雄等陪同。徐念沙会长一行考察了公司科技展厅和研发车间,听取了关于公司发展沿革、研发能力、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介绍,观看了公司高端激光装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机演示,并饶有兴致地就产品的技术特点、参数指标和应用场景与介绍人员深入交流。徐念沙会长参观中南智能数字化智慧工厂数据屏徐念沙会长对中南智能的创新成果表示赞许,并对公司市场开拓等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他谈到,中南智能要充分发挥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挖掘轻工行业的市场机遇,在拓宽自身业务的同时助力其智能化升级。要加强智能制造产品在终端的拓展,既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产业,也要关注“铺天盖地”的大市场。徐念沙会长与杨漾董事长会谈徐念沙会长一行与中南智能团队合影(展览工作部)
-
徐念沙会长调研铁建重工 工程机械 5月15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一行调研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颜琰等参加调研,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陪同调研。徐念沙会长一行考察了位于公司第二产业园区的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车间,车间里的巨型掘进机设备将远销海外市场。董事长赵晖向徐念沙会长介绍了企业发展历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情况。徐念沙会长随后参观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展厅,听取了铁建重工掘进机首台套产品及大型重载主轴承重难点技术突破等介绍,对铁建重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端装备“走出去”等展开深入研讨并提出指导意见。徐念沙会长与赵晖董事长亲切交谈(展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