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观察:从牧场到货架,当数智化的齿轮开始转动
晨曦初现时,汉诺威郊外的苜蓿草还挂着露珠。名叫玛吉的荷斯坦奶牛晃动脖颈,享受着适宜的温度,这个动作悄然触发了牧场上空无形的数据河流……
此前,在距离玛吉不远处的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施耐德电气通过2000平方米的“循环制造园区”讲述了同样的故事:从玛吉的牧草到消费者手中的牛奶,每一个环节都在数智化的闭环中重生。施耐德电气以乳品行业为场景,呈现出一幅从营养循环、水循环、碳循环到回收循环的产业链价值新图景,通过数智化与可持续的双重赋能,推动产业实现从“线性制造”向“循环制造”的跃迁,成为今年汉诺威全场瞩目的焦点。
农场与农作物:数字土壤与循环经济的变革
乳制品的第一站,可以追溯到哺育奶牛、生产饲料的绿色农场。进入循环经济时代,如何降低农业碳足迹、实现资源的“物尽其用”,成为了农业的核心挑战。
在工业领域,人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数字孪生和智能算法,提升生产运营的可视化和精准决策能力,助力实现效率、能源和碳足迹的动态优化。在本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施耐德电气这一技术路径已经被复制到了农业领域这条“新赛道”。
例如,通过AVEVA System Platform系统平台搭建的现场监控系统,农场主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态,分析土壤情况和病虫害风险,并有机整合人员、流程和资产等相关数据,实现持续的运营改进和实时决策支持。而在AVEVA工艺模拟仿真平台助力打造的“虚拟农场”中,人们可以模拟不同的种植条件和管理策略,预测产量和资源需求,在精准决策的同时,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风险及碳足迹。
这种可视化、智能化的技术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农场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展台可以看到,为了让奶牛保持舒适,产出高品质的牛奶,智能牛栏可以自动判断单位区域内的奶牛数量,并联动调节风扇的风量,使奶牛始终感到凉爽。
在对农场各方面状态“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和实施自然也是水到渠成。通过循环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农场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肥料和沼气,不仅改善了土壤健康,还能提高作物产量,真正让循环经济落到实处。
生产与加工:模块化产线赋能柔性制造
进入乳制品加工阶段,高效、灵活、安全成为了生产企业高度聚焦的关键词。在这些挑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来自消费市场白热化竞争的冲击。不仅新品类、新口味的涌现与更迭不断加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更是永恒的话题。
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在这一环节,施耐德电气用一条植物基牛奶的柔性生产线给出了答案。
在这条生产线上,ProLeiT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批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帮助工厂快速应对市场的动态变化,例如其可以通过产线的模块化满足变化的生产需求,实现快速投产换线。这一突破得益于EcoStruxure Automation Expert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其软硬件解耦特性让前期程序撰写和设备调试变得更加方便,进一步实现了更加高效、灵活的投产。
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同样少不了数据与智能的加持。
比如,施耐德电气的MES系统可以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辅助,更加精准可靠,避免了人为失误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在已成为行业标准要求的可追溯性方面,系统还可以把贯穿原材料、生产、包装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数据打通,做到快速溯源、精准找回。此外,聚焦容器自动化清洗的CIP在线清理解决方案可以做到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析,检查清洗过程是否有不合理步骤,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的安全性,确保食安无忧。
包装、仓储及物流:运动控制领域涌现“新生代”
在乳制品的包装、物流环节,对系统效率和灵活性的追求则成为了重点。
今天,由边缘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提供加持的“下一代运动控制系统”开始扮演起趋势的风向标,也为运动控制技术的创新开辟了新的赛场。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的最新创新成果之一——Modicon M660z及Modicon Edge I/O NTS分布式I/O系统,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新生代产品”,可以结合先进的软件应用,为运动控制树立新的标杆。未来,运动控制系统将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和先进的控制算法产生更多交集,进一步实现效率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应用于包装、物流等行业的运动控制领域,施耐德电气本土创新的最新成果——机器运动控制“黄金四件套”整体解决方案同样展现了通往未来的无限可能。
应对包装、物流等行业的复杂需求,这个由Modicon M310M运动控制器、Lexium 18ME伺服驱动与BEH18伺服电机、Altivar 305通用型变频器和Harmony ET5人机界面构成的“王炸”创新组合能够实现多轴同步运动控制,让复杂机器集成多工位、多工艺,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同时,在设备安装、编程和调试阶段,完全在本土研发和生产的“黄金四件套”也针对中国市场使用习惯,减少了安装和调试时间,帮助企业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和生命周期综合成本。全新一代机器运动控制“黄金四件套”整体解决方案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悉数亮相。
工业用水及污水处理:水资源的循环与重生
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使用和循环,同样是乳制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饮料行业都需要聚焦和优化的优先事项之一。在展区也可以看到,在循环制造的理念下,施耐德电气始终把工业用水和污水处理视为关键环节。
例如,在乳品行业,施耐德电气可以助力用户应用污水处理方案,结合生物、化学和物理处理方法,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以此达到排放标准,同时还能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根据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自动调整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搭配CIP在线清理解决方案,则可以进一步减少污水和其他生物产生的化学负荷。
要支撑企业用水和水处理等场景的稳健运营,同样离不开性能卓越的自动化“利器”,施耐德电气Altivar 1200C-S中压变频器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它具备先进的控制算法和强大的驱动能力,能够实现对负载设备的精准控制,显著提升系统效率。例如在供水系统中,1200C-S中压变频器用于恒压供水,可以减少能耗并延长设备寿命;而在污水处理场景中,它可以提高工艺可靠性,并节电40%以上,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中控室:一体化运营与开放自动化的协同
在前面的盘点当中,可以看到:乳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物流及水处理等环节面临着各种挑战,而应用于这些环节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也是各有亮点。但是,如果这些环节的运营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显然不足以发挥全局管理和协同优化的潜能。
事实上,在这些环节共同的背后,还少不了一只“运筹帷幄”的无形大手,在运营层面掌控全局,这正是作为运营C位的“中控大脑”——由施耐德电气打造的UOC一体化运营中心。面对艰巨的数字化任务,UOC一体化运营中心可以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建立统一的平台和运营画面,从客户运营场景出发,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帮助客户提升效率。
在整个自动化层面上,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则是担当着加速IT和OT融合使命的全新工业自动化架构。它将重新定义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运营、资源配置以及生产组织的方式,帮助行业用户在自动化基础上轻松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倡导开放的平台支持软硬件的解耦,可以针对食品饮料行业的各种分布式应用场景,实现效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飞跃,大幅缩短工程时间,并达到前所未有的卓越运营水平。
面向未来,炙手可热的AI技术也可以受益于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提供的开放式环境,发挥出“如鱼得水”的作用。例如,EAE平台与AI的结合,可以实现通过输入工艺语言自动生成计算机语言,有望在减轻编程工作量的同时实现效率的提升。更多类似的应用,也将是EAE未来起到重要作用的方向之一。
电力与数据中心:韧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电力供应及电能管理,同样是攸关乳品乃至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生产可靠性及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可以助力企业通过向数字化电气系统的转变,实现对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和优化,包括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整合等。
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可以为食品饮料企业提供全面、完整的配电、微电网等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依托具有韧性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提升生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例如,通过采用冗余设计、故障预测和快速切换技术,当某个部分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线路,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智能配电系统还可以对电力质量进行监测和优化,减少电力波动对设备造成的损害等。
而为食品饮料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撑的数据中心,同样需要更加可持续的“装备”。在展会现场,可以看到施耐德电气最新发布的Galaxy VXL UPS产品,它的单机功率最高可达1.25MW,占地面积却仅需1.2平方米,系统效率则高达99%,可以为未来食品饮料行业更多拥抱AI等高算力应用提供理想的支撑。
零售终端:循环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乳制品这趟循环旅程的“最后一公里”,循环制造园区的零售区域同样引人注目。以往,施耐德电气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能更多地侧重于生产制造环节;然而,今天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和进化,正让更多的环节以数据为纽带,自动整合在一起,促生出新的价值。
例如在零售环节,施耐德电气展示的智能零售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和数据分析,实现对零售店铺的智能管理,包括实时监测商品库存、顾客流量,以及优化商品陈列和补货策略等,这不仅可以助力零售商提供运营效率、降低库存成本,还能够为顾客提供更优秀的体验。
不难看到,施耐德电气在汉诺威的亮相,正为包括食品饮料在内的各行各业揭示出一个清晰的趋势:未来的产业链没有起点和终点,每个环节都可以被视为新价值循环的起点。而构筑起这个新价值循环的关键要素,正越来越多地来源于数字化与可持续的紧密交织。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技术推动食品饮料行业从“线性制造”转型“循环制造”,共同迈向高效可持续的未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员会在京举办“十五五”规划工作交流会 机械工业 2025年7月3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员会主办的“‘十五五’规划工作交流会”在中国机械联举行。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副会长罗俊杰,副会长宋志明,总经济师、副秘书长佘伟珍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主持。会议总结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组交流了经验做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会上,宋志明通报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体系编制进展情况。他指出,规划工作启动以来,会长徐念沙及多位会领导带队开展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工作总部相关部门及行业协(学)会负责同志也多次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目前,《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已形成初稿,大多数的专业规划和专题规划已提交了规划修订稿。宋志明就规划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及下一步征求意见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明确要求,各规划编制工作组要加快进度、严控质量、加强沟通,规划编制办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在行业经验分享环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专责魏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瞿辉,先后就钢铁、电力、石化三大用户行业运行态势、装备需求及规划编制工作经验作专题报告,为机械工业精准对接需求、稳链固链提供了宝贵信息。在规划编制单位交流环节,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冠军、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吕东显、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明翠新等四家规划编制单位代表,分别就各自领域规划编制的创新做法与经验体会进行了分享。罗俊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前期工作成效与宝贵经验,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与核心命题,聚力攻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对于规划编制后续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强化战略引领,提升规划的前瞻性与指导性;二是科学设置目标,提升规划的引领性与可行性;三是深化研究论证,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四是突出务实管用,提升规划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五是加强协同联动,确保规划编制任务按期优质完成。最后,陈斌就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站位,把“规划”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全局中去谋划;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规划做成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三是强化统筹协同,把规划变成全行业共同的行动纲领。来自综合性行业协会代表与机械工业各专业、专题规划编制单位,以及中国机械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行业发展部)
-
薛一平副书记会见湘潭大学刘金刚副校长一行 机械工业 2025年7月30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薛一平在总部会见了湘潭大学刘金刚副校长一行。秘书长宋晓刚,湘潭大学工会副主席马卿、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友行院长等共同参加会见。刘金刚副校长介绍了湘潭大学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在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等方面的主要成效,并表达了与中国机械联和系统协学会建立紧密联系的愿望。薛一平副书记对刘金刚副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和业务职能。双方一致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协同发展。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部、办公室,湘潭大学办公室等部门同志参加会见。(办公室)
-
聚焦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共绘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 电工电器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浪潮下,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9月15-17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贸促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节能协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将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这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以“发展清洁能源・共享低碳未来”为主题,紧扣“新能源、新动能、新装备、新模式”,为国内外清洁能源领域的精英搭建起一个集交流合作、应用推广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本届博览会肩负着推动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接山东省脱碳需求及烟台市创建清洁能源示范市需求的重大使命。展会将充分发挥山东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产业优势,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在展区规划上,3万平米的展览空间涵盖了五大核心领域,全方位展示清洁能源产业的前沿成果。氢能产业展区聚焦氢气制造、储运、加氢设备及燃料电池系统等全产业链环节;风光储充产业与技术展区汇聚海陆光伏、海上风电、储能及充换电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与构网型设备展区呈现高压特高压输变电、构网型储能等先进技术;新型动力系统技术及装备展区展示燃气轮机、氢燃机等高效动力解决方案;零碳园区/工厂、节能技术及装备、智慧能源技术展区则聚焦零碳园区建设、节能技术及智慧能源管理等热门领域。同期举办的系列专场活动更是精彩纷呈,为参会者带来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2025第十八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将展现核电领域的创新成果;“2025山东光伏产业与储能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山东风能与海上能源开发建设发展论坛”等活动,将汇聚行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突破方向。此外,“氢能燃料电池资源利用项目洽谈会”、“新能源产业经贸投资对接会”等活动,将为企业搭建合作桥梁,促进产业资源高效整合。对于参展企业而言,本届博览会是展示自身实力、拓展合作空间的绝佳契机。无论是国际国内的科研院校、行业央国企,还是行业领军和创新企业,都能在这里集中展示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从氢能的前沿技术到风光储充的系统解决方案,从新型电力系统的装备创新到零碳园区的建设实践,全方位的展品范围将全面呈现清洁能源产业的最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展位选择,包括豪华特标、标准展位及室内空地等,满足不同企业的展示需求。有意向的企业请于2025年8月30日前,将参展报名表以电子邮件或微信方式反馈给大会组委会,以便及时锁定参展席位。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推动能源与工业协同发展、助力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让我们相约烟台,共赴这场清洁能源的行业盛宴,携手迈向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联系人:李仕有、冯玲电话:13801178558、13581896542(同微信)邮箱:1sy_zl0vip.163.com、fenglingling@cmif.org.cn(展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