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创新技术——特斯拉土壤修复机器人!
近年,不少农场主到翻耕时节很困扰!农场主王先生自有耕地千余亩,土地板结严重,翻耕相当困难,不仅亩产量连连降低,土地治理多次都没效果……“花了很多钱去改良土壤,一直没有解决问题。改良土地一般都要破坏地表,如果赶上播种,就不得不停下,不然农作物就无法播种,每年恶性循环。”王先生介绍到。
这种土壤亟需治理改良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农场主身上,像林果种植园、盐碱地治理、荒漠治理、耕地保护、土壤污染治理、牧草种植、地力提升等领域,也都存在这种问题。可以说,当今长期化肥滥施以及对土壤掠夺式的使用导致的土壤问题层出不穷,土壤板结、养分耗竭、耕作层浅薄等土地质量低下等问题日趋严重。
如何快速有效的修复土壤?
山东烟台一家名为“特斯拉机器人”的公司给出了答案。
“其实,在不破坏土壤表层,避免地表撕裂,就能深度修复改良土壤的技术已经成熟了。”特斯拉机器人的技术专家表示。“经过数年的研究,1000余次实验,公司的创始人吴福成先生发明了独家专利技术——土壤修复改良喷混技术。这一颠覆性技术,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专研土壤改良的科技创新,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还解决了土壤修复治理“卡脖子”问题。该技术于202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颁发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的荣誉称号。
据悉,目前在农业领域,这项技术已在国内外“爆火出圈”。公司可以利用农业智能机器人,将土壤修复药剂通过钻杆打入土壤中,自主研发的感知模块及算法,自动对冲击波强度、频率、方向等参数的精准调节。这种改良方式,相比传统横向撕裂的处理方式,更具有保护性优势,既不破坏表层植株,更不会造成破坏性翻耕,纵向液化灌入形成的立体保护免耕,真正实现了保护性耕作、高效化作业和深层次改良。
目前,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土壤改良修复技术,特斯拉已经研发生产出了大型、中型和小型土壤修复机器人,三种机器人均可以通过贯穿入土的形式对土壤进行修改改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空间大小,进行机型选择。也可以使用特斯拉自主研发的编队协同,智能调动多种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农业智能机器人编队作业。
特斯拉的土壤改良机器人相比传统改良方式,更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精准作业能力:利用钻杆喷爆,可根据土壤修复要求达到指定深度(最大深度600mm),准确地在土表下不同深度、不同位置进行喷爆施肥作业,精确控制操作的力度、剂量和范围。
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如高温、低温、高湿度、高海拔等。
爬坡越障能力:拥有强劲的动力输出,能够为机器人提供足够的爬坡和越障能力。
修复改良能力:可在不破坏土表、不挖掘目标土壤的情况下,实现林果业宿根性植物土壤板结、盐碱地、黑土地等土质进行深度松土、施肥、修复、改良作业。
智能控制能力:配备先进的导航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并在作业过程中实时调整路径,自主避障,避开障碍物和危险区域。
特斯拉机器人这一颠覆性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到广袤的黑土地上,在果林业、荒漠治理、草原治理、盐碱地改良、生态农业、光伏治理等领域都可以广泛使用,而且可多次重复改良,从根本上降低了治理成本。
研发团队还提到,特斯拉机器人也在横向拓展更多农业高端智能装备品类——针对土壤消毒机器人、耕种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等产品不断深入研究,更逐步对“农业智能机器人编队作业系统”升级迭代。
特斯拉机器人作为率先专注土壤改良的农业智能机器人研发企业,不仅要把农业智能化、科技化水平的提升作为企业责任,更希望能引领国内农业行业实现传统作业模式的蜕变,专注智慧农业,缔造数字生态新时代。
【山东特斯拉农业机器人】
公司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国内专业从事农业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研发公司。研发中心及生产厂房5000余平米,测试实验基地2000余平米。核心发明专利“土壤修复改良技术”,是农业土壤改良方向的颠覆性创造,不仅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在全球范围内也属创造性突破。
产品主要有土壤修复机器人、土壤消毒机器人、耕种机器人、运输机器人及农业智能机器人编队作业系统,致力于用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高效率、无污染的智慧农业。
团队成员由人工智能专家、农业专家、机器人专家领衔,深耕机器人控制系统、感知系统、集成系统、编队作业等高端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经验处于全球前沿地位。
可搜索公众号山东特斯拉机器人,了解更多详情。
欢迎致电咨询:18853586167 13675356705
官方网址:tesilarobot.com
扫码了解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员会在京举办“十五五”规划工作交流会 机械工业 2025年7月3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员会主办的“‘十五五’规划工作交流会”在中国机械联举行。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副会长罗俊杰,副会长宋志明,总经济师、副秘书长佘伟珍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主持。会议总结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组交流了经验做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会上,宋志明通报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体系编制进展情况。他指出,规划工作启动以来,会长徐念沙及多位会领导带队开展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工作总部相关部门及行业协(学)会负责同志也多次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目前,《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已形成初稿,大多数的专业规划和专题规划已提交了规划修订稿。宋志明就规划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及下一步征求意见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明确要求,各规划编制工作组要加快进度、严控质量、加强沟通,规划编制办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在行业经验分享环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专责魏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瞿辉,先后就钢铁、电力、石化三大用户行业运行态势、装备需求及规划编制工作经验作专题报告,为机械工业精准对接需求、稳链固链提供了宝贵信息。在规划编制单位交流环节,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冠军、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吕东显、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明翠新等四家规划编制单位代表,分别就各自领域规划编制的创新做法与经验体会进行了分享。罗俊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前期工作成效与宝贵经验,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与核心命题,聚力攻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对于规划编制后续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强化战略引领,提升规划的前瞻性与指导性;二是科学设置目标,提升规划的引领性与可行性;三是深化研究论证,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四是突出务实管用,提升规划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五是加强协同联动,确保规划编制任务按期优质完成。最后,陈斌就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站位,把“规划”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全局中去谋划;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规划做成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三是强化统筹协同,把规划变成全行业共同的行动纲领。来自综合性行业协会代表与机械工业各专业、专题规划编制单位,以及中国机械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行业发展部)
-
薛一平副书记会见湘潭大学刘金刚副校长一行 机械工业 2025年7月30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薛一平在总部会见了湘潭大学刘金刚副校长一行。秘书长宋晓刚,湘潭大学工会副主席马卿、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友行院长等共同参加会见。刘金刚副校长介绍了湘潭大学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在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等方面的主要成效,并表达了与中国机械联和系统协学会建立紧密联系的愿望。薛一平副书记对刘金刚副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和业务职能。双方一致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协同发展。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部、办公室,湘潭大学办公室等部门同志参加会见。(办公室)
-
聚焦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共绘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 电工电器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浪潮下,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9月15-17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贸促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节能协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将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这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以“发展清洁能源・共享低碳未来”为主题,紧扣“新能源、新动能、新装备、新模式”,为国内外清洁能源领域的精英搭建起一个集交流合作、应用推广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本届博览会肩负着推动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接山东省脱碳需求及烟台市创建清洁能源示范市需求的重大使命。展会将充分发挥山东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产业优势,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在展区规划上,3万平米的展览空间涵盖了五大核心领域,全方位展示清洁能源产业的前沿成果。氢能产业展区聚焦氢气制造、储运、加氢设备及燃料电池系统等全产业链环节;风光储充产业与技术展区汇聚海陆光伏、海上风电、储能及充换电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与构网型设备展区呈现高压特高压输变电、构网型储能等先进技术;新型动力系统技术及装备展区展示燃气轮机、氢燃机等高效动力解决方案;零碳园区/工厂、节能技术及装备、智慧能源技术展区则聚焦零碳园区建设、节能技术及智慧能源管理等热门领域。同期举办的系列专场活动更是精彩纷呈,为参会者带来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2025第十八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将展现核电领域的创新成果;“2025山东光伏产业与储能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山东风能与海上能源开发建设发展论坛”等活动,将汇聚行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突破方向。此外,“氢能燃料电池资源利用项目洽谈会”、“新能源产业经贸投资对接会”等活动,将为企业搭建合作桥梁,促进产业资源高效整合。对于参展企业而言,本届博览会是展示自身实力、拓展合作空间的绝佳契机。无论是国际国内的科研院校、行业央国企,还是行业领军和创新企业,都能在这里集中展示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从氢能的前沿技术到风光储充的系统解决方案,从新型电力系统的装备创新到零碳园区的建设实践,全方位的展品范围将全面呈现清洁能源产业的最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展位选择,包括豪华特标、标准展位及室内空地等,满足不同企业的展示需求。有意向的企业请于2025年8月30日前,将参展报名表以电子邮件或微信方式反馈给大会组委会,以便及时锁定参展席位。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推动能源与工业协同发展、助力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让我们相约烟台,共赴这场清洁能源的行业盛宴,携手迈向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联系人:李仕有、冯玲电话:13801178558、13581896542(同微信)邮箱:1sy_zl0vip.163.com、fenglingling@cmif.org.cn(展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