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云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
1-5月,云南省经济呈现“生产需求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持续深化、能源保供坚实有力”的态势,其中云南国资国企在工业升级、能源保障、投资拉动等领域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为经济稳中有进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云南国资国企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中双向发力。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3%,制造业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
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7.1个百分点。创新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3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13.8%,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部分传统行业增势良好。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其中,石油行业增长3.1%,比1-4月加快0.2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增长11.3%。有色行业增长15.3%,今年以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能源保供扎实有力
能源生产稳步提升,清洁能源快速增长,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能源保障。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581.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
清洁电力占比持续提高。火力发电量29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水力发电量926.35亿千瓦时、增长12.3%;太阳能光伏发电量157.45亿千瓦时、增长30.8%;风力发电量198.66亿千瓦时、下降15.5%,降幅比1-4月收窄3.4个百分点。发电量中清洁电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比重为81.1%,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稳中有升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稳中有升。1-5月份,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3.62亿元、同比增长3.9%,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国企流通体系在保供促消中发挥关键作用。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289.77亿元、增长3.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83.85亿元、增长4.7%。按消费类型分,实现商品零售额4420.34亿元、增长3.6%;餐饮收入753.28亿元、增长5.8%。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热度不减。数码、家电类产品销售持续向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6.2%、55.8%,分别比1-4月加快0.2、10.6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1.9%,其中,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105.6%,加快0.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1.6%。
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向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2%、6.5%;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37.2%、3.0%,分别比1-4月加快6.1、2.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回升
大力抓好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抓好有效投资、产业投资、民间投资。1-5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3%,比1-4月加快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1%。
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良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1%,比1-4月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投资增长21.1%,加快1个百分点;水利投资增长10.6%,加快1.6个百分点。
能源工业投资稳定增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1%,比1-4月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投资增长38.1%,今年以来均保持35%以上高速增长。
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比1-4月加快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531.21亿元,和去年同期持平,增速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现代服务业引领作用持续增强。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89.54亿元、同比增长1.1%,比1-3月加快0.5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1-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2%和7.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53.4%,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7%。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分别增长12.2%、28.1%,分别比1—3月加快8.9、4.2个百分点。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2%
5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5%,衣着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4.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菜价格下降7.9%,粮食价格下降1.6%,鲜果价格下降0.2%,猪肉价格上涨7.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1-5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
5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3%;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4%,环比下降0.4%。1-5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2%,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6%。
总的来看,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1-5月份,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需求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稳固。下一步,云南省国资委将推动国企在重点产业链发挥“链长”作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组合拳巩固经济发展,切实稳就业稳经济,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国资动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张文宏副会长出席《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国家职业标准终审会议 机械工业 2025年9月24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组织的《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国家职业标准终审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张文宏,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有关领导等出席会议。来自宇通集团、东风汽车、上汽乘用车、北京现代、陕西集团、比亚迪、奇瑞新能源、浙江吉润、万通集团、郑州大学等30余家企业和院校的专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副主任孙颐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张文宏指出,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转型,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统一的职业标准对保障车辆安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本次终审要着力确保标准内容科学实用、等级划分清晰合理,尽快完善后推动标准颁布实施,为行业人才培养、技能评价和竞赛组织提供依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有关领导表示,“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4年发布的新职业,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职业的发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标准的开发,将为开展社会性人才评价、职业培训以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依据。他重点对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进行了讲解,强调标准应聚焦“人的能力”要求,突出实用性、等级性与可操作性。他希望评审专家立足岗位实际,凝聚共识,严格把关,共同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标准体系。在标准审议环节,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部长李亦轩代表主编团队就标准内容及公示期间反馈意见作了系统汇报。与会专家对标准文件中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附录等几部分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建设性修改建议。经充分研讨,与会审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编制五个原则;职业技能等级、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的划分合理;标准各部分的内容全面;体例格式以及专业术语的使用规范。审定组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终审。此次《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国家职业标准终审会的顺利召开,不仅完善了机械工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更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才评价工作推进。(评价中心)
-
徐念沙会长会见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 机械工业 2025年9月23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在工作总部会见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主席伯特伦·考拉思一行,双方围绕加强中德机械工业及两会合作展开务实对话。中国机械联秘书长宋晓刚、副会长叶定达,VDMA对外贸易部部长奥利弗·里希特伯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柯迪雅等参加会谈。徐念沙会长对考拉思主席一行专程来访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系统介绍了当前中国机械工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和中德贸易情况。他指出,德资企业目前在华发展态势良好,中方始终欢迎包括德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来华发展。中国机械联将持续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助力两国企业共享发展机遇,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分析等支持,并通过行业组织桥梁作用向政府反映外资企业在华发展诉求,推动双边企业深度合作。考拉思主席表示,中德机械工业合作历史悠久,既存在市场交易关系亦保持良性竞争。他介绍,VDMA已转型为欧洲机械行业代表组织,拥有3600家会员企业,覆盖320万产业工人。当前,双方均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需通过标准化等推动设备互联互通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VDMA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柯迪雅进一步表示,希望和中国机械联加强沟通与协作,未来共同组织更多双边产业交流活动。针对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双方一致认为,作为全球最大工业组织,需共同应对贸易壁垒,维护自由贸易秩序。未来合作方向将聚焦中国机械联正在编制的机械行业“十五五”规划,探讨中德在行业现代化中的协同路径。面临因地缘政治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双方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互信,增强信心。此次会谈以实际合作需求为导向,既回顾了中德机械工业的合作基础,也明确了未来在数字化转型、标准制定、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合作方向,为两国产业界深化互信、共谋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国际合作部)
-
徐念沙会长应邀为中航集团开展法务主题讲座 机械工业 2025年9月2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赴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集团”),以“创造法务价值,助力创建一流”为主题,为法律部作专题讲座,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全员参加,这也是一次党组织共建联建活动。本次讲座是应中航集团法律部邀请并命题,中航集团总法律顾问张华主持。中航集团总经济师、董事会秘书肖烽,以及来自董事会办公室、法律部等30余人参加。讲座围绕四大核心议题系统展开:一是法治风控合规体系的高效运作逻辑,二是法务工作在战略执行中的价值创造路径,三是数字化转型下法务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四是一流法务团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模型。徐念沙结合中外法学思想史、经典案例与企业实践,讲解了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并强调法务工作不仅要成为企业防范风险的“盾”,也要成为助力业务开拓与价值创造的“矛”,这才是其真正的战略价值所在。讲座持续约两个小时。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提问。问题涵盖法务部门如何更有效地融入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如何落地执行与动态监控、法务工作如何支撑企业战略决策、法律与经济学交叉地带的现实挑战、法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如何有效沟通等多个方面。徐念沙会长逐一作出解答,并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阐释了法务在战略规划、合同管理、创新业务模式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法务人员应具备业务思维和战略眼光,在合规基础上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本次讲座内容深刻、视角开阔、观点新颖,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不仅解答了当前工作中的诸多困惑,也为推进法治中航建设、助力打造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产业集团提供了参考。张华副总裁代表集团对徐会长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认为讲座把理论和业务紧密结合,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案例生动,是集团历次讲座中与实践结合最为紧密、将法学和经济学基本理论讲解最为透彻的一次讲座,是听过最好的一次法律讲座,不仅解答了困惑,更打开了法务团队服务的新思路。肖烽董事会秘书表示,徐会长提出的“盾”与“矛”的比喻极具启发意义,令人联想到“攻势布雷”战术——法务工作应前瞻布局、深入业务前沿,既要防控风险,也要助力博弈。他认为,讲座内容既融通了前沿法治理念,又切中了航空运输行业的特殊属性和需求,为集团未来的法务支持和董事会战略决策提供了思路。为准备此次讲座,中国机械联组织成立了专项写作小组,江西财经大学李晔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廉翔鹏经济学博士,以及中国机械联姚之驹、翟祥辉、赵军平、赵明等共同参与。写作小组成员普遍表示,此次工作不仅自身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专业能力,更扩大了中国机械联的影响力。为今后承担类似的任务奠定基础。(行业发展部)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召开2025年三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商会 机械工业 2025年9月2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在北京组织召开2025年三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商会。会议由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主持,中国机械联副会长、专家委副主任罗俊杰,专家委专务委员蔡惟慈,副会长宋志明、叶定达,总工程师李燕霞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2025年1-8月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会委员专家围重点行业三季度运行特点、存在问题和全年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明年形势展开交流,并就做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工作提出政策建议。会议认为,2025年三季度机械工业延续稳中有进态势,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如期实现。2026年是“十五五”开局之年,要坚持“谨慎乐观”主基调,切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稳妥推进机械工业由贸易型出海向投资型出海转变,持续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刘征、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张秋鸿、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超、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宗列、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协会科技部主任邹连阳、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单希强、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明翠新等委员专家代表行业发言。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统计信息部、行业发展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专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