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机械行业特级技师事迹风采(一)

2025-05-01 19:49    来源:中国机械联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等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推出“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系列报道,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实干实绩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以技能为炬,照前程似锦;

以匠心为尺,量时代新章!

  特级技师是技术巅峰的缔造者,他们以匠心打磨每一道工序,用数十载经验破解高精尖技术难题,以创新思维推动行业变革,从精密零部件到智能装备,他们手握“金钥匙”突破技术壁垒,赋能中国制造。他们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前沿探索的领航人,他们以毫厘必争的执着铸就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5月1日-3日将连载由中国机械联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2024年评价产生的54名特级技师事迹概述,感受他们的工匠报国情怀。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唐国伟

  唐国伟,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技能培训师,上海电气焊接技能总教练,兼任上海李斌技师学院特聘讲师及制造型企业5家公司的技术顾问。工作31年来,他在火电制造、氢能装置、化工制造、核电制造等领域先后为企业攻克了国家十余项重点焊接技术难关。还从事各种焊接方法的相关专业培训,包括工业机器人焊接、焊条电弧焊、CO2气保焊、TIG焊接等。

  唐国伟曾代表上海电气集团参加上海市一类焊工大赛得第一名,2010年被上海市评为杰出技术能手,2011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参加上海市职业技能工业机器人大赛获得三等奖。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黄耀波

  黄耀波,福建省特检院技术骨干,23年深耕焊接领域,不忘初心,从退役军人成长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技术能手、省工匠获得者,并领衔省级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届斩获省竞赛第一名,是机械行业竞赛裁判、省科技特派员等。

  他以精湛技术服务5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包括古雷石化、中科院物构所等,帮助攻克多项焊接技术难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获企业锦旗赞誉,并在福建日报头条报道。近年来为行业培养输送3千余名技能人才。

  他以精湛技术和奉献精神,践行质量强国使命,彰显新时代工匠风采。

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宋君杨

  宋君杨,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焊接试验室负责人、中共党员、特级技师、中国机械行业特级技师、自贡市宋君杨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工作26年来,积极投身工作岗位,潜心钻研焊接技术,拥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众多的焊接项目攻关及课题技术研究,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大幅提升焊接材料的焊接工艺和质量,先后参加国内外重特大项目的焊接技术工作,为新型焊接材料的推广应用、国产化替代做出了积极贡献。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焊接能手” “盐都工匠” “四川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

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 曲杰

  在焊花与弧光交织的职业生涯中,曲杰用二十载光阴淬炼出一双“钢铁裁缝”的巧手。他深谙每一寸金属的脾性,在焊枪与钢板的呢喃中,将看似冰冷的工艺化作指尖的温度。面对高精度焊接难题,他独创的焊接方法,通过调整焊接节奏匹配材料热变形规律。工作台上永远摆放着记录金属熔融轨迹的笔记本,车间里时常回荡着他指导青年焊工辨识熔池声的耐心讲解。

  这位焊枪诗人始终相信:真正的匠心,是把每道焊缝都刻成传世之作。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唐都喜

  在国产焊接机器人技术领域,他最初以手工焊接技能出身,凭借自身过硬技能本领,从手工焊技能操作到熟练掌握机器人焊接方式及焊接功能包开发工作的转变,把手工焊操作技能技巧巧妙地转换为机器人软件功能。工作中,从专注个人技术提升钻研干好工作到肩负起重任,领导机器人焊接技术团队,凝聚众人智慧攻克疑难自动化焊接技术难关,推动整体国产焊接机器人进步。如今,他更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焊接技术群体,引导技术工人提升技能,致力于让整个国产焊接机器人技术工人群体共同迈向新高度。

  他以匠心书写历程,为国产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于世行

  于世行1986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勤学苦练焊接技术,掌握了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

  他从学徒工成长为特级技师,始终保持爱国、爱岗敬业,在岗位对焊接技术刻苦钻研、力求精益求精,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多次在解决装置的瓶颈问题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他作为技术带头人,先后完成技术创新6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发表了专业论文10余篇,编制、修改工程管理制度、方案,编制焊接培训课件30多篇。

  2024年,他参加编辑了高压聚乙烯(EVA/LDPE)装置超高压管道(50Map-360Map)系统建造过程技术规定,获得了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批准。

  “一人强不算强,大家强才是强。”于世行不但技术精湛,他还为公司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焊接技术队伍。

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刘文唐

  刘文唐,焊接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国家级焊接裁判员,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焊培中心负责人、兼任山西省焊接技术协会秘书长。他是“三晋技术能手”、“山西省五一劳动节奖章”获得者,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分别被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刘文唐凭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艰苦朴实的工作作风,勤学苦练,在山西省千百名焊工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焊工学习榜样。他勇于创新,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杰出代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的育人宗旨,亦师亦友、尊重学员、创新突破,实现了1+1>2的效果。他为公司和社会共培养指导了近1400多名优秀焊工,为公司突破和解决了30多项技术创新课题,主动到生产一线为职工解决了100多种焊接难题,为公司做了600多项工艺性能评定。

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王庆祥

  王庆祥是一名焊工,他有多个身份:焊接教练、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从事焊接23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车间焊工成长为技术技能专家,这和他对焊接的热爱是分不开的。他说:“焊接是一种精深的艺术,是智力与技巧的应用,并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也是需要用心来完成的”。他先后参建过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焊接。曾获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市工匠等荣誉。目前是国家级大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市职业学院特聘“劳模工匠荣誉导师”,首批中国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专家。多年来,他为公司培养特种装备焊工500多人,解决生产制造难题100多项。牵头公司与市职业学院联合成立中杰特种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并负责运行。技术助力公司LPG储罐做到了国内市场第一,深冷容器国内领先,锅炉制造进入国家行业第二梯队。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文强

  文强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装备厂装备车间的一名焊工,进厂20年来,他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带一行”为宗旨,立足岗位,在公司重点项目国庆70周年阅兵彩车、某军品异型车架项目、汽车模具制造焊接淬火项目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练就了高超的焊接技能,解决焊接变形、模具型面刃口淬火,解决疑难焊接问题36余项,疑难技术问题攻关60余项,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制造周期,为公司节约成本200余万元,顺利保证了新车型的研发交付。2021年被公司聘任为焊工卓越联盟秘书长,所带徒弟3人为陕西省技术能手,2人为陕汽控股状元,他和徒弟一起在各自岗位为公司2035战略落地贡献青春力量!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程磊

  程磊,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深耕在生产一线20年。熟练掌握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技术。在实践中总结的“石化空冷器管端焊缝缺陷手工去除法”入选了2023年黑龙江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他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龙江技术能手称号,2024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并于2024年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首届特级技师。他坚持服务在一线生产岗位及现场服务,受到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各大炼厂的领导及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和好评,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李修明

  李修明,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智能装备部副部长,长期致力于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技术攻关及自主创新,精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及编程技能,擅长采用数字化技术与生产工艺深度结合解决自动化焊接难题,荣获“广西劳动模范” “广西技术能手” “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广西工匠” “广西创新达人” “广西交通运输工匠”等多项省级荣誉称号。

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 范宁

  范宁,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师,目前担任焊涂教研室主任,他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最美工匠”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近两年,他参与编写《冷作工》部颁教材1本,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篇,主持开发省级机械加工材料切割工(手工火焰切割)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3套并通过评审,在全省应用,主持修订集团级技能人才评价题库5项。学院焊接加工专业获评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专业,创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集团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一年来,他所指导的学院学生及企业职工15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其省赛获奖8人次。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陈文祥

  陈文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焊接实践教师。火花飞溅处,是他半生坚守的战场;三尺讲台上,是他倾囊相授的初心。从企业一线焊工到职教育人名师,从攻克技术难关到执裁国家级赛事,机械行业新晋特级技师陈文祥用26年的光阴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他以焊枪为笔、以钢铁为卷,在职业教育与行业服务的双轨上,书写着焊接领域的时代答卷。

  从“工匠”到“匠师”,他是扎根一线的传承者。

  18年企业历练,陈文祥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焊接技术管理者。他曾在高温炙烤的车间里打磨技艺,获得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焊接技能竞赛第四名,湖北省职工职业焊接技能竞赛第一名。他参与过数十项重大工程焊接攻关,用焊缝的“零缺陷”赢得行业口碑,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2017年,他转身投入职业教育,将企业实战经验+工法+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从“焊得住”迈向“焊得精”,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大奖15项。“焊接是制造业的筋骨,必须毫厘不差。”陈文祥始终活跃在产学研一线。他带领团队为装备制造企业解决多项专业技术难题,培育企业徒弟多名,培训企业员工700余人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作为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焊接裁判员,陈文祥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全国及省市职业焊接技能大赛现场,执裁7场焊接技能竞赛。学生们常说:“陈老师评判时连焊缝余高都能目测出0.1毫米误差,比仪器还精准!”  

  “焊花会灼伤皮肤,但也能照亮梦想。”面对特级技师荣誉,陈文祥更觉责任重大,“我想做焊接技术的‘摆渡人’——既要把产业前沿技术带回课堂,也要把职教学子的匠心送进车间。这份事业,值得焊上一辈子。”从钢花四溅的工位到人才辈出的校园,从技术攻坚的实训室到高手云集的赛场,陈文祥用半生坚守证明:工匠精神不仅在于追求极致的技艺,更在于点燃薪火、照亮前路的担当。这位“焊”卫者,仍在续写着属于中国制造的炽热篇章。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董兵天

  董兵天,教授,特级技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现为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焊接一级裁判、甘肃省题库命(审)题专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时代产业工人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他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30多年,累计完成中高压焊口3万多个,焊缝一次合格率100%,培养徒弟30名成长为高级技师、特技技师,培养师生获得行业、省市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培训企业员工、农民工、学生等焊接技能人才6600多人次。曾获全国有色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首届职业教育工匠之师。成立董兵天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篇、省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5项。

济宁市技师学院 井立太

  井立太,济宁市技师学院焊接专业教师。十九载深耕焊接领域,他以精湛技艺摘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等荣誉桂冠。面对济南重工盾构机刀盘焊接难题,他联合高校专家日夜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山东鹰联光电设备突发故障,他火速驰援,挽回巨额损失。

  匠心铸焊道,师德育匠才。执教以来,他将实践经验融入课堂,带领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以创新教学推动焊接专业成为市级特色专业。手握多项国家专利,他不仅革新行业技术标准,更以匠心为火种,点燃青年学子的技能梦想,为焊接行业培育出一批批能工巧匠。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王洪潇

  王洪潇,正高级工程师,扎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一线的焊接技术研发人员。她搭建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轨道车辆激光焊制造平台及技术体系,填补了部分熔透无痕激光焊技术等多项技术空白,形成了世界领先的高端轨道车辆产品批量化生产能力,为国家高端装备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2024年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培育对象。通过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助力扩大中国高铁的影响力,推动了轨道车辆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 刘自刚

  刘自刚,机械行业首批特级技师、焊工高级技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国际焊接工程师。先后获评浙江工匠、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第三层次优秀技能人才、杭州工匠、杭州市E类高层次人才、南太湖特支计划领军人才、萧山区首席技师、萧山区职业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参编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3项。1项成果获中国机械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果获浙江省机械工业科技二等奖。目前担任浙江省焊工考评员、浙江省工业机器人考评员,新加坡维泽专家库专家委员,核心期刊《热加工工艺》编委,EI检索期刊《焊接学报》、《材料工程》,核心期刊《航空材料学报》、《焊接》、《China Welding》的青年编委。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辛顺强

  辛顺强,教授、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兼任福建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委会委员。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5部,其中省部级规划教材1部,主持完成省级课程建设2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先后获评省先进工作者、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专业带头人、机械行业人才评价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责编:yangbo)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