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2025—2028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有关国家一类、二类职业技能竞赛赛项的通知
机培函〔2025〕4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机械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关于报送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结和申报2025年至2028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的通知》(中就培函〔2025〕20号)的相关要求,现面向全国机械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公开征集2025—2028年机械行业牵头主办的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二类职业技能竞赛赛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项征集范围 赛项征集聚焦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旨在通过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的赛项设计,深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的高效融合。优先支持填补行业竞赛空白、符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第三至六大类的职业(工种)。 二、申报数量及要求 (一)申报赛事名称 1.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第六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第四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第五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及其他赛事。 2.二类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十三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十四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及其他赛事。 (二)申报赛项数量 每个申报主体各项一类赛事申报赛项数量不超过3个,各项二类赛事申报数量不超过2个。 (三)申报要求 1.前瞻性与可持续性:赛项设计需紧密贴合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和职业岗位变革趋势,充分考虑未来3—5年赛项核心技术应用领域的潜在变化及赛项的可持续深入发展。 2.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合作模式,围绕专业(群)的核心技能和知识,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设计赛项,确保技术的前沿性和引领性,有效引导人才培养方向。 3.标准与需求匹配:赛项需严格符合行业标准及企业用人要求,充分反映职业岗位对选手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综合需求,为院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4.真实工作过程模拟:赛项应围绕真实工作过程设计,全面考察选手的动手能力、操作规范性、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确保能够准确检验参赛选手的职业技能水平。 5.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经验:鼓励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内容形式、流程安排等,优化赛项设计,提升竞赛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三、申报主体范围 本次赛项征集对象包含以下单位(机构)和个人: (一)有意参与大赛的行业龙头企业、新技术企业。 (二)具有办赛经验且愿意参与的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学)会、相关专业组织、联盟及社会机构。 (三)有意愿参与大赛技术工作的专家等。同时,鼓励跨单位合作,包括但不限于企业间、企业与院校间、院校间、专家与企业间、专家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并申报赛项。 四、遴选流程 (一)申请提交 申请单位或个人需将包含竞赛申报表、可行性分析报告、技术方案等在内的完整申报材料提交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下同)。 (二)专家初选与沟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将组织专家进行初步筛选,并与申请单位或个人进行深入沟通,对申报材料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三)专家论证与推荐 经专家论证遴选出的优秀赛项设计方案,将被纳入全国机械行业大赛赛项设计方案库,并从中择优上报。 五、材料报送要求 请各申请单位或个人按照文件要求,针对申报的相关赛事及赛项,提交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申报表(附件1)、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可行性分析报告(附件2)、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方案(附件3)。所有材料需提交电子版及盖章后的扫描件(PDF格式)形式,于2025年3月15日前发送至指定邮箱。 六、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 联 系 人:曹怀明、刘加勇 联系电话:(010)63519817、13520922063(曹)、13240497018(刘) 电子邮箱:jinengjingsai4895@126.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9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25年3月5日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