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顿公布2024年年报
4月28日,埃斯顿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40.1亿元,同比下降13.8%;归母净利润亏损8.1亿元,同比下降700.1%;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8.36亿元,同比下降1083.1%。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公司2024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埃斯顿业务覆盖了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工作站到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优势,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09亿元,同比下降13.83%,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30.32 亿元,同比下降16.04%;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9.76亿元,同比下降6.13%。
报告期内,受制造业企业生产预期转弱、市场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24年公司通过向解决方案转型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为特定客户进行定制化开发,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机床、纺织、电子、包装等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受国际市场及国内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公司全资子公司德国克鲁斯受国内重工行业下游需求不足、欧洲市场需求疲软及持续通胀等多重因素影响,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在光伏行业的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严重,但在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应用领域保持了较好增长。根据MIR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仍保持了约20%的同比增长,高于行业市场增速,位列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二,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承接智能产线业务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部件产品在细分领域的渗透率,为新能源行业打造动力电池模组装配生产线并同步拓展三电系统智能智造解决方案,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化业务,继续加大对欧洲、中东、东南亚、美洲等市场的开拓,并跟随国内头部客户的出海机会,加快高价值产品出海。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9.57%,同比下降2.3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为28.94%,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毛利率为31.52%,同比下降2.67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推行大客户战略已全面进入汽车、新能源电池等国际品牌垄断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细分及高壁垒应用领域,同时,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平均销售价格有所降低,加之产能提升使得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增加,造成毛利率下滑。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销售价格的管控,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高质量订单上,以保持毛利率稳定;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增强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加快产品出海,打造更多高壁垒、高附加值产品,以及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原材料国产替代、实施制造精益管理等降本增效措施,逐步改善公司毛利率水平。
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81,044.45万元,同比下降700.1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83,566.64万元,同比下降1,083.08%。报告期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实现不及预期,且毛利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导致公司报告期内毛利额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增加,特别是人员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一方面公司坚持长期主义,始终保持高研发投入,持续引进优秀人员并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另一方面由于销售与预期差距较大造成费用率上升,增加经营亏损。
报告期内,受行业整体市场变化、需求疲软、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子公司普莱克斯、扬州曙光、英国翠欧、德国克鲁斯经营业绩与预期差距较大,公司结合资产评估及审计的结果,对上述4家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合计34,486.36万元。同时,根据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对应收账款、存货、无形资产等计提资产减值合计12,160.37万元。
报告期内,参股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公司非经营性损益相应减少。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7,358.48万元,同比下降346.29%。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亏损较大,应收款项及库存备货有所增加等因素,使得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公司通过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优化供应链等措施,下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已经逐步改善。未来,公司将坚持加强库存及应收款管理,加快资金周转率,提升经营性现金流管理。
研发费用持续高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研发投入约5.03亿,占销售收入比例为12.55%。公司秉承“从跟随到超越”的战略目标,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多年大力投入研发,是公司保持技术创新领先优势的重要保障。公司始终坚持系统级的正向研发战略,以客户的需求及价值体现作为技术及产品研发的方向,聚焦高端应用场景,打造更高端、高效的先进“智”造设备。
2025年公司将围绕“全球布局-战略聚焦-技术突破-运营提效”为战略指引,全面制定经营提升方案,尽快实现经营改善,以实现公司扭亏为盈,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建立全球化的产能布局和供应链体系,构建全球化服务、研发和产品交付来打造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战略聚焦核心业务与市场,深入分析高价值客户需求,挖掘细分市场机会,赋能渠道合作伙伴,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引领向高端应用市场突破,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以技术创新、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将强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通过建立跨职能敏捷小组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强化执行与考核机制,提高人均能效。公司将持续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依托公司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数据,重点聚焦工业具身智能、智能感知及其人工智能平台的研究开发,抢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领先新高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关于举办“2025中国(山西)智能装备博览会”的通知 机械工业 各相关专业协会、地方协会、企业及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方向,促进数字化转型,助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共同主办、山西省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和经纬达(山西)展览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山西)智能装备博览会”定于2025年9月19日-21日在太原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有关内容通知如下:(展览工作部)
-
2025年机械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规则培训在长沙成功举办 机械工业 2025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主办的“机械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规则培训”在长沙市举办。本次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具体措施,有助于行业理解标准政策导向,掌握立项规则,提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材料编写质量。中国机械联标准工作部副主任胡珈铭致辞。中国机械联副总工程师谭湘宁、北京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强毅、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秘书长王世刚以及中国机械联标准工作部主管王墨洋,分别围绕机械工业领域标准化政策背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规则和答辩要点,以及标准立项流程与要求进行了讲解和案例分析,并与培训学员进行交流答疑。来自机械工业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的65名代表参加了培训。▲全体参会人员合影(标准工作部)
-
关于征集2024年机械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典型案例的通知 机械工业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强化产业基础再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决定开展年度机械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通过总结和推广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促进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机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征集的成果经过遴选后,将形成典型案例集,在行业科技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予以发布和宣传推广,并报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附件:机械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典型案例申报书(科技工作部)
-
关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的通知 机械工业 机培函〔2025〕8号有关机械行业企业、院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人社部函〔2025〕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2025年9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组建机械行业代表队参加部分世赛选拔项目。为做好机械行业代表队的选拔工作,经研究,决定结合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以下简称机械行业选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比赛项目数控车、数控铣、工业机械、CAD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自主移动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增材制造、工业4.0、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制冷与空调、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等13个世赛选拔项目。二、比赛时间和地点(一)比赛时间:2025年5月至6月,具体比赛时间另行通知。(二)比赛地点:各项目承办单位所在地(详见附件1)。三、参赛对象及要求(一)参赛选手身份不限,机械行业企业职工和各类院校(本科、高职、中职、技工院校等)师生,均可报名。要求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应的技能水平;参赛队可跨单位组队。(二)比赛项目中机电一体化、自主移动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4.0为双人赛项,其他项目为单人赛项。(三)比赛项目中数控车、数控铣、工业机械、CAD机械设计、自主移动机器人、电子技术、制冷与空调,要求选手为2004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机电一体化、光电技术、工业4.0、机器人系统集成、增材制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要求选手为200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四)已从各省(市、自治区)选拔赛出线,获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总决赛参赛资格的人员,不得以选手身份参加机械行业选拔赛。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集中考核排名前3名(团队项目前2名)的适龄选手不得参加机械行业选拔赛。(五)参加机械行业选拔赛后获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总决赛参赛资格的选手,不得参与本省(市、自治区)选拔赛,且无特殊原因不得放弃机械行业代表队参赛资格,否则取消选手、教练和单位的一切奖励,并取消参加下一届机械行业选拔赛的参赛资格。四、奖项设置(一)各比赛项目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前5名为一等奖,6—10名为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各比赛项目获奖选手比例控制在参赛选手的60%以内,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二)根据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世赛选拔项目规定名额,择优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三)获得一等奖参赛选手的教练(限1名),由主办方颁发“优秀教练”荣誉证书。(四)对在大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合作企业和个人,授予“突出贡献单位”“优秀合作企业”和“优秀工作者”称号。五、报名工作(一)报名时间2025年5月6日至15日17:00。(二)报名方式1.以企业、院校为单位,自愿参赛,每个独立法人单位每个项目限报1支参赛队。2.各单位严格审核选手资格,统一组织并登录“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注册(https://www.jxcjrc.com,每个法人单位只能注册一个账号)。3.注册后通过系统(https://www.jxcjrc.com/org-manage)提交报名信息,报名单位须由专人负责网上报名录入工作,报名操作步骤详见附件2。4.网上报名完毕后,请于5月15日前,从系统下载选手报名表及报名汇总表,加盖单位公章后扫描,将报名资料打包发送至对应项目承办单位报名指定邮箱。报名负责单位复核汇总后,提交主办单位备案。六、技术说明与培训(一)竞赛规程、样题将于赛前15天左右公布。(二)鉴于各参赛队对竞赛规程、竞赛要求及竞赛平台的熟悉程度存在差异,为提高竞赛质量,满足参赛队要求,根据报名情况,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将于赛前组织各项目技术说明会和技术培训,具体事项另行通知。七、联系方式(一)主办单位单位名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系人:陈建学、曹怀明、刘加勇联系电话:010-63519817、13811383411(陈)、13520922063(曹)、13240497018(刘)(二)竞赛承办单位各项目承办单位信息详见附件1。(三)报名系统技术支持单位单位名称:机械工业信息中心联系人:白金鹏联系电话:010-68510153、18310661836(四)竞赛信息发布大赛动态及相关信息请及时关注机械工业教育网(网址:www.cmedc.com)和微信公众号(机械教育)。附件:1.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承办单位信息表2.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竞赛报名操作指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