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液压:“液压茅”三十而已!
恒立液压(601100.SH)正迎来而立之年的第一道关卡。
对于这家低调的液压件龙头企业,大多数人有两个印象:一是老板汪立平靠着卖挖掘机零部件成了常州首富;另一件则是总理来江苏常州考察,在一众企业中点名了恒立液压:“(恒立)不仅要永恒立起来,而且要勇敢立在潮头。不光有恒心,更要做成恒业。”
相比之下,另两条信息则容易被忽略。
9月1日,恒立液压(以下简称:恒立)发布了常州史上最大的定增计划——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50亿元。募资用途为恒立墨西哥项目、线性驱动器项目、恒立国际研发中心项目、通用液压泵技改项目、超大重型油缸项目等。
另一个消息则是:在恒立亮眼的半年报下,股价持续走低。据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恒立液压实现营业总收入52.27亿元,同比增长51.3%;实现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42.87%,截至9月7日上午收盘,恒立总市值达1251亿元。
但好业绩似乎并未被写进股价,曾因成长确定性高而被称为“液压茅”的恒立,资本认同度正在下降。据财经无忌梳理,从年初137.66元的高值到如今在93元上下徘徊,恒立跌幅超30%。今年5月10日,恒立更是上演“闪崩”行情,股价近乎腰斩。
乏力的股价背后是市场的担忧。一面是作为液压件最大下游的工程机械或迎来周期性的下行;另一面则是海外扩张带来的成本与技术压力。距离做成“恒业”,对于“大国重器”而言,恒立注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01 “穷人的创新”能成事
与如今诸多的制造型企业类似,恒立从小作坊起家,乘着“国产替代”的东风,削尖了脑袋,挤进国内外机械大客户的供应商名单中,这一过程实属不易。也正因解决了高端液压件被“卡脖子”的痛点,在三一重工、徐工等行业龙头客户的背书下,恒立得以扶摇直上。
恒力液压
在工程机械领域,占据成本约七成的液压件被视为“芯片”,一句“得液压件得天下”足以佐证液压件行业的特点——高技术壁垒、高盈利、高资金投入。在1980年前,我国大量液压件厂往往是在仿制前苏联的零部件。当时虽然产品单一且结构笨重,但尚能满足下游主机厂需求。而随着下游应用端需求扩展,产能不足与技术落后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掣肘着行业的整体发展。
因此,1980年后,技术引进与国产替代成为了这一时期的发展主线。而在液压件领域中,最为典型的正是液压油缸。从选择入局液压油缸开始,注定了恒立在这一领域的议价权,这一“高起点”的决策与技术员出身的汪立平不无关系。
1990年,汪立平在无锡成立了无锡恒立液压气动有限公司,这一家庭作坊式的乡镇企业是恒立的起点。随后,他借着气动企业发家积攒下来的资金以及自学东北工学院工程机械课程知识,带领恒立逐步由一家生产低端器件的企业转型为一家液压件企业。押注液压油缸在当时的同行眼里并不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一方面在于市场需求小,当时的挖掘机厂商的需求并不大;另一方面是产业化难度巨大,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得到挑剔的主机厂的认可。
但汪立平不以为意,反倒是举全厂之力攻克液压油缸难题。据他后来回忆,早期的一百只液压油缸发出去试用时,有七八十台都会因为漏油而发回来检修,“报废扔掉重新做”成为那时恒立的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恒立终于成功研发出挖掘机专用油缸,在技术上撬开了川崎重工等国外巨头长期垄断的市场。
除了技术优势,恒立更低的价格决定了这家公司的领先地位。学者曾鸣曾将此类中国制造的的价格优势称为“穷人的创新”。在他看来,这是“世界工厂”提供给全球的新价值方程式。与川崎重工、博世力士乐等巨头相比,在液压油缸领域,恒立的交付期与市场反应速度较快(川崎的交付期为3-4个月、力士乐为6个月、恒立只需1-2个月)。
“技术+价格”优势,让恒立排除困难,于2010年成功进入全球工程机械龙头卡特彼勒供应链。在大客户的信任背书下,其奠定了行业龙头地位。
液压油缸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让恒立看到了单一品类国产化替代所产生的巨大红利,后者因此在液压件产业链中拥有了强大的议价能力。数据显示:2020年,恒立的挖机油缸销量份额已超五成。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上游钢材等原材料厂商,抑或是对下游的终端主机厂,恒立均具备强大的把控能力。
02 受困工程机械周期
成也挖机油缸,困也挖机油缸,如今恒立股价与市值的低迷,或许正是工程机械周期性的真实缩影。纵观恒立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也不断印证着这一观点。
2009年至2011年,受四万亿投资内需拉动方案影响,处于基建前端的挖掘机行业迎来发展春天。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数据:2009年至2011年,国内挖掘机销量由108394台上涨至194961台。一位三一重工的员工曾向媒体表示:“2011年全国卖了17万台,占全世界销量的一半。”
市场供不应求,“挖掘机神话”就此诞生。与之相对应的,恒立的挖机油缸份额,也从2008年的13%快速提升至2011年的26%。
但自2011年下半年起,政策刺激结束,挖掘机销量暴跌,进入持续五年的低迷期。这一时期,三一重工、徐工等机械龙头营收大幅衰退。数据显示:自2012年,三一重工营收逐年下降,2016年营收为232.8亿,不及2011年营收的一半。
低迷之下,一损俱损。恒立在2012年到2015年间,经营业绩呈现疲软,净利甚至不及上市前。但此刻的汪立平并没有闲着,再度将视角转向研发领域。在大多数液压企业选择谨慎收缩产能时,恒立选择了逆向扩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向:
首先是加大研发投入,重金聘请国外人才。2012年至2015年,据恒立财报数据显示:研发投入率一路上升至7.99%,达历史最高值。与向来重视研发的国外巨头相比,恒立并未输阵。据东吴证券分析:川崎重工研发费用率维持在3%左右,而本就以高研发投入为立身之本的力士乐,研发费用率则在6%左右。
研发投入
而为了寻求人才,汪立平曾前往德国,用三个月时间在一位德国专家工作单位附近的咖啡馆蹲守。这位德国知名专家最终被汪立平“求贤若渴”的精神所感动。到2017年底,恒立研发人员共计372人,占总人数的10.89%。其中不乏来自国内外的行业权威专家。
其次,恒立逐步将视野转向海外,加速并购脚步。2012年,恒立并购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同年成立美国和日本分公司;2015年,恒立与德国哈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功收购柏林哈威InLine柱塞泵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哈威InLine是德国工业4.0的代表性企业,此次收购被业内人士视为跨国界的“强强联合”。哈威背后所蕴含的,不仅是德国先进的技术模式,更是一脉相承的管理模式,这显然与汪立平的战略方向不谋而合。他曾多次赴国外企业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与国外先进液压制造企业相比,员工素质的差距巨大。”
最后,恒立加速产品系列化,努力跳出挖掘机周期桎梏。正如上文提到,液压件产业链中,最大应用下游为挖掘机,因此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是治标之策。为此,恒立一方面在液压油缸领域转向应用于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等各种机械的非标准油缸;另一方面则是将触角深入液压产业链上游的液压泵阀、精密铸件等领域。
汪立平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这根本就是一场“少数人的游戏”。在产业低迷期,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洗牌。由于液压泵阀与精密铸件均属于高技术工艺,因此缺乏资金与技术沉淀的中小企业注定无法参与。而恒立则凭借着挖机油缸的先发优势,拓宽产品线,逐步形成了多样的产品品类。
财报显示:2020年,非标油缸收入合计14 亿元,占油缸板块收入约三成。2021年半年报,非标准油缸收入收入达8.45亿元,同比增长46%。
而液压泵阀领域则在2021年上半年首次超过挖机油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泵阀板块收入占总营收比重约40%,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2021年上半年,泵阀板块收入占总营收比重约40%
对于恒立来说,工程机械的周期性其实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正如人们对繁荣与衰退关系的论调:“衰退不是繁荣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繁荣的一部分永存。”
03 寻找增量优化存量
2020年,汪立平曾公开表示:“我认为恒立处在非常危险的时期,75亿的销售,其中75%的份额来自于挖掘机,随着挖掘机行业而大起大落。”
这份危机感正与近日推出的50亿元定增计划相呼应。恒立想做的,就是要通过扩张产能,以应对下游周期波动。
关于此次定增计划,恒立方表示,募资将用于为恒立墨西哥项目、线性驱动器项目、恒立国际研发中心项目、通用液压泵技改项目、超大重型油缸项目等建设。
项目投资
恒立着重两手抓:一是寻找国外增量市场,二是优化国内存量市场。
2020年全球液压件市场规模达2580亿元,其中博世力士乐、派克汉尼汾、伊顿、川崎重工市场位列前四,合计市场份额为34.8%,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原因就在于,恒立液压、艾迪精密等中国液压件龙头快速崛起。以恒立液压为例:2012年-2020年,8年间全球市场占有率由0.5%上升为3.0%。
全球液压公司情况汇总
横向对比,位列前四的世界跨国液压公司,它们大多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并且已经迈入了产业集团化发展的稳定期。
对恒立液压而言,其国际化市场开拓刚刚开始。公开资料显示:恒立目前在中国、德国、美国、日本、印度分别建有四个液压研发中心与九个生产制造基地,主要市场涵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述提到的恒立墨西哥项目总投资为12.27亿元,该项目将主要针对北美市场。而为保证技术研发的成果快速落地,恒立国际研发中心项目也将为其提供技术支撑。
尽管美国是全球液压的最大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竞对凶猛。首先,川崎重工因产品种类多元,2020年美国营收占比超三成,是其第二大营收来源。作为液压技术的原创国,美国本土企业派克汉尼汾的液压产品主要市场正在欧美国家,其中墨西哥、加拿大、德国三国的出口额占比约四成。
对于初来乍到的恒立液压而言,所要面临的不仅是出海风险,更是早已实现本土化的国际巨头。
另一面则是存量的升级,主要体现为超大重型油缸项目、通用液压泵技改项目的建设与优化。
事实上,种种考量都是为了升级现有基础设施,解决产能不足,并进一步优化恒立现有的收入结构。
可以想见,对于汪立平这位创业老将而言,恒立正在开启一条国际化的新故事线。但与巨头的差距,注定了这是一门慢火细炖的生意。作为液压件的优秀标的,高估值的恒立已被视为中国的“单项冠军”,但离成为“世界的单项冠军”,尚有一段距离。
恒立需要的是恒久的耐心与时间。正如纪录片《大国重器》里说的那样:“制造强国已渐行渐近。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文章来源: 财经无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精彩预告|特色活动:WCCEE2025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 机械工业 为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主办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WCCEE2025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举办1场主旨大会,1场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N场专题会议活动。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与全球氢气产销量持续增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旺盛,绿氢替代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次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深入探讨氢能技术装备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把握政策走向,研判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在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召开“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机械联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承办,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期间,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及行业权威专家将围绕着“氢能行业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国内外氢能先进前沿技术、标准引领氢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下,氢能与多能源协同发展以及氢能行业应用案例分享”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期将近,届时诚挚邀请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科研人员、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相关组织代表等共襄盛会。获取更多信息及注册参会,请扫描二维码。
-
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2025(第五届)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机械工业 2025年8月15-18日,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的“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在湖南省韶山市召开,该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湖南科技大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风电机组运行监测与智能诊断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校的2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同行出席会议,围绕风电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提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513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突破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累计发电量5880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达93.2%。并对做好“十五五”风电产业升级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十五五”规划;二是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四是提高运维能力,保障风电场高效稳定运行。韶山市市长邓望军在致辞中表示,韶山作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正以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了从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到储能运维服务的完整风电产业链。目前,三一(韶山)风电获评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并汇集了风渡新材、众翔重装等一批技术领先的上下游企业,为红色热土注入了绿色发展新动能。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风能利用不充分、机组运行效率低、恶劣环境下性能下降及维护成本高等技术与科学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届论坛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期待通过进一步增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交流,提升风电装备设计及关键技术应用水平,推动风电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湖南科技大学赵前程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湖南科技大学依托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深耕风电领域十余载,构建了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跨机械、信息、土木等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坚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思想,跨十年举办五届风电论坛,聚集行业精英,通过持续交流为风电产业发展贡献新的方案和思路。大会共设置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青年报告共计46个。土耳其埃尔吉耶斯大学MustafaSerdarGENC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重庆大学魏静教授、重庆大学王宇航教授、四川大学戴靠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明明教授、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刘红文主任、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龙辛专家做了特邀报告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行业动态。会议期间,会务组还组织参会专家学者赴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参观调研。(科技工作部)
-
精彩预告|特色活动:WCCEE2025工业母机创新驱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升级专题会议日程确定 机械工业 为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9月16-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主办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WCCEE2025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举办1场主旨大会,1场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N场专题会议活动。WCCEE2025将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国际组织代表、行业权威专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共同出席本届盛会。“工业母机创新驱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升级”是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重要的专题会议活动。会议以“构建协同创新产业新生态”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借助工业母机的强大力量,推动清洁能源装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架构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德阳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金属加工杂志社支持单位: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二、会议主要内容1.从绿色机床到低碳装备:工业母机的智能化跃迁如何托举清洁能源制造——李长河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暂定)2.国机重装实践:工业母机协同创新赋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新质生产力——范林琦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3.工业母机核心技术创新驱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升级路径探索——李晶莹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4.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精密制造:工业母机的新挑战与智能化解决方案——王介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装备部部长5.水轮机智能制造重塑能源装备新格局——杜芝鹏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制造专家6.超大型清洁能源装备的高精度制造:五轴加工技术突破与实践闭环——(拟邀请)魏因加特纳7.适配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的高性能刀具创新与应用实例——ShinSooyong万基万(上海)精密刀具有限公司产品管理总监三、会议时间和地点1.会议时间及安排9月16日报到,会期9月17日至18日,9月19日疏散。会议期间的具体安排以最终会议议程为准9月17日上午参加开幕式和主旨大会,17下午和18日上午乘坐氢能公交车到东电(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重金工数字化车间)、东汽(叶片加工无人数字化车间、焊接数字化车间、CRDM数字化车间、总装数字化车间)、国机重装(8万吨模锻压机、核电重型容器车间)、G50燃机示范电站、加氢综合能源站、大学科技园等点位进行参观本专题会议在9月18日下午举办2.会议地点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205会议室(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庐山北路一段一号)四、拟邀请参会人员1.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专家院士,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2.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以及等清洁能源装备企业代表3.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通用技术、武汉重机、秦川机床、海天精工、德玛吉森精机、马扎克、科德数控、拓璞数控、通用技术、北一科堡、魏因加特纳、科德、海天、达诺巴特等等机床研究或制造企业代表4.刀具行业、检测设备行业及数字化制造软件行业代表五、会议交通及住宿1.报到时间、地点时间:2025年9月16日全天会议报到地点: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庐山北路一段一号)2.住宿酒店洋洋安伴环保酒店(地址四川省德阳市长江西路二段1号洋洋百货),会议期间房间协议价298元/天·间,住宿费由酒店收取并开具发票。会议期间,统一安排接驳车往返酒店会场3.交通事项本次会议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设接送大巴。9月16日10点-21点每隔1小时安排大巴车发往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六、会议费用本次会议不收取会议费,参会代表住宿和交通费用自理七、注册报名1.会议报名二维码:2.大会采用统一线上注册报名管理,所有参会代表请于9月12日前扫码反馈参会信息,以免影响正常参会八、会议联系人赵宇龙136210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