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T2025展品评述 | 部分刀库展品调研情况
CIMT2025(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于4月21-26日在北京隆重举办。展会之后,主办方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收到来自协会分会的展品评述文章,现部分编发供业界参考。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在CIMT2025展会,来自全球业界的制造商、采购商、经销商、行业组织、专业机构和新闻媒体等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盛况。本文简述部分刀库展品的调研情况。
一、部分展商及展品概况
笔者调研的境内外机床刀库展商主要有: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德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臻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方冠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德杰机械有限公司、吉辅企业有限公司。展品方面,冈田主要展出平置刀库、液压式刀库、非标定制;德大主要展出了平置刀库;臻赏主要展出平置刀库、链条式刀库;方冠主要展出平置刀库、链条式刀库;德杰主要展出平置刀库、圆盘刀库、链条式刀库;吉辅主要展出液压式刀库。刀库展品以平置刀库为主,主要用于立式五轴机床。液压刀库对技术、工艺要求较高,只有冈田、吉辅两个展商有展出。
二、境内外机床刀库展品概况
1.境内机床刀库展品
机床刀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完成机床的换刀动作。刀库主要部件为刀仓(储刀)、机械手及驱动装置。其品种类型主要分为斗笠式刀库、盘式刀库、链式刀库以及矩阵式刀库4种形式。
在机床刀库的性能方面,业界普遍认为弧面凸轮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可以在高速工作状态下实现传动精度平稳、传动速度较高、换刀时间较短。但是弧面凸轮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其制造难度较大,生产成本也较高。近年来,随着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日益提高,弧面凸轮加工的难度也在降低,带弧面凸轮滚子式自动换刀装置的机床刀库系统已成为主流产品。
目前,机床刀库的主要提升方向是传动系统的精度保持性。如弧面凸轮滚子机构,由于弧面凸轮磨损,导致弧面凸轮槽的形状发生变化,将会降低传动精度,且无法修复被磨损的凸轮。换刀时间也是机床刀库品质优劣的一项指标,与之直接相关的因素就是检测及翻刀等装置的灵敏度,倒刀装置驱动气缸的运行速度会影响机械手的动作时间。刀库驱动装置分为倒刀装置的驱动装置、刀库机械手的驱动装置及储刀仓传动机构的驱动装置。驱动形式主要分为气压驱动、液压驱动、机械-液压式联动驱动3种类型。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向着高速、高精、复合功能方向发展,必然会对机床刀库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刀库系统需要储存更多的刀具,具有更加快速的换刀速度,换刀定位精度更高,且需结构紧凑并与机床床身融为一体。因此,带弧面凸轮滚子式的链式刀库和矩阵式刀库以其刀具容量大、换刀迅速、换刀精度高、结构紧凑等特点,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2.境外高端机床刀库
高端刀库方面,境外有很多机床企业为满足自我配套的需要,自行研制刀库产品,如德马吉森精机、马扎克、哈斯等。也有很多专业刀库制造企业,如西班牙SIDEPALSA、德国KTC、我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吉辅和德大公司等,拥有20年以上的生产经验,其产品代表着当今机床刀库的先进水平,主要指标如:刀库容刀数量24把至200把,抓刀重量达30kg以上,换刀时间在5s以下,刀库容重可达2.5t,稳定换刀次数可达200万次。这些刀库广泛配套应用于立卧式加工中心,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都较好。
目前,高端机床刀库产品的换刀机构主要形式为油压式、齿条式、油压齿条式、伺服电机式、凸轮式等。大型高端机床刀库储刀部分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整体式刀仓、矩阵式刀仓叠加结构、刀具仓库式刀仓结构等,刀具容量多,稳定性好。
高端刀库产品作为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随着机床性能的提升和发展趋势的变化,刀库也要适应其发展而改进提升。
高速度、高精度:数控装置高速处理输入的指令,在计算出电机转动量的同时要求电机快速反应。
柔性化:适应市场及产品迅速更新需求,柔性化已成为机床发展的主流趋势,刀库要适应机床柔性化发展而不断提升。
智能化、复合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为适应制造业的自动化、柔性化生产需要,智能化已成为加工中心等装备的主流方向,同时要关注工序复合化和功能复合化。
高性价比:采用类似于通用化部件、较高性价比组件,以新技术去除无效功能等措施,机床整体造价在降低,但性能不降。较高性价比也是产品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
网络化:机床网络化对于高端机床刀库是一个创新考验。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生产线对信息集成的需求,成为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模式的基础单元。
三、发展建议
经过多年发展,境内机床刀库技术水平已经实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最大容刀量、容刀重量以及换刀时间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差距,这也是境内刀库产品的努力方向。通过调研,对机床刀库产品及企业提出以下发展建议。个人观点,欢迎业界交流探讨。
1.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内部实施科学的选拔制度,鼓励优秀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动态的管理制度,促进创新团队质量的提高;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实施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构筑高层次技术人才发展通道。
2.共性技术研究方面:(1)加强正向设计理论研究:对大量不同类型的刀库产品进行检测与反向设计分析,确认不同结构功能与作用,利用仿真技术进行分析。并根据仿制产品的性能测试验证,总结正向设计理论。(2)关键零件制造技术:针对零件要求建立新的加工制造技术标准,确认加工工艺。在试生产过程中及时反馈与修正。(3)关键零件检测技术:根据设计理论确认关键尺寸的允差范围,形成检测标准。(4)实验技术:机床刀库产品实际的性能指标与可靠性最终都会通过各种特定实验,以批量数据的形式呈现,作为指导后续设计、加工、检测方案改良的依据。其实验方案的制定及实验设备的选用均需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专门定制。
3.企业健康发展及公平竞争:(1)建议机床刀库产品企业提升自身专利保护意识,以确保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刀库产品质量。(2)境内外行业协会间加强合作,便于境内外机床刀库企业间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3)规范市场秩序:相关机构及行业组织加强倡导企业健康行为规范,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及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汽车工业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武汉开幕。本届台湾周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岸企业家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作为支持单位。峰会大陆方面副理事长张平,湖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赵世通,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曾永权,台湾苗栗县县长钟东锦,峰会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开幕。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大陆方面牵头人苏波,台湾方面召集人杜紫军,陆方信息产业组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副召集人宋晓刚,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雷宏毅等重要工商团体负责人,企业家、基层台胞及青年代表等1700余人与会,其中约1100人来自岛内。台湾周期间,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支持举办了“海峡两岸(武汉)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以及“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这两场活动以“汉台联动智创未来”为主题,由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和武汉市台办等承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武汉汽车行业协会和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协办。7月3日上午,海峡两岸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举行。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工作组作为指导单位出席会议并参观企业产品展览展示。本次对接会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动力系统和与智能网联两大专业会场,精准推动与会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产品对接。两岸行业组织、企业代表等200余人聚焦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交流对接,有效推动了台湾汽车电子企业与东风公司、武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交流与协作配套。会后,与会人员赴东风猛士汽车科技公司、中国车谷展厅等地实地考察。7月4日下午,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举办。峰会新能源汽车专项组陆方牵头人、智能装备组陆方召集人苏波,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台方牵头人、能源环保组台方召集人杜紫军出席活动并致辞。峰会信息组陆方召集人刘利华,智能装备组陆方副召集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智能装备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媛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徐金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轮值会长陈斌波,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会长陈宏钦,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蔡松慧,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子清、湖北省台办副主任张丹青等参加此次交流活动。“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期间正式成立并落户武汉经开区。开幕式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台湾方面秘书长尹启铭为“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授牌。交流会上,苏波、杜紫军召集人,刘子清书记,张丹青副主任为示范基地揭牌。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以“两岸同心筑梦,共创世界车谷”为主题作推介发言,并发布《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汉台汽车产业深入合作明确了新路径。活动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作专题演讲,他介绍了汽车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并就汽车碳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东风汽车科技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研发总院副院长张衡发布技术产品规划。台湾用友资讯、岚图汽车、上海寅家电子、恩高光学等两岸企业代表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前沿趋势与创新实践进行分享交流。本届台湾周活动以“融合发展共建支点”为主题,在武汉设主会场,在襄阳、宜昌、黄石设分会场,开展主体活动、鄂台经贸产业对接、青年交流交往等三大板块14项活动,推动了鄂台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并且取得了务实的成果。开幕式上,39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39.7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上,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与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现场签约。双方将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技术、产品、人才、市场、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共赢。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实现了汉台经贸交流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汽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汉台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及融合协同发展,为海峡两岸汽车产业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国际合作部)
-
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汽协开展规划专题调研 汽车工业 2025年7月7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带队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了此次调研座谈。李邵华对调研组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及问题。与会人员围绕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全球化发展、未来五年技术发展重点及市场竞争态势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陈斌副主任总结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内需不足、外需不稳、装备与芯片软件短板、内卷与效益问题等多重挑战。尽管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出口市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全行业仍需保持冷静,稳健推进产业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去”,从政策、标准、法规、金融、知识产权、人才乃至文化等多方面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创造有益的帮助和支持。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教育培训部、科技工作部、会员工作部等部门有关同志一同参加调研。(行业发展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举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 机械工业 为深化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推动行业国际化布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于7月4日下午在北京共同主办机械行业"出海中东"圆桌交流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迪拜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卢塔阁下出席会议并致辞。迪拜商会亚洲区域总监马万·迈利、北京首席代表王亢,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等九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国机集团、北京探能科技、晶澳太阳能、中国水环境集团、奇瑞汽车、七腾机器人等18家重点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主持,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相关人员参会。会议期间,双方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在机械领域战略协调、务实合作迈入新的阶段。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阿机械产业合作基础,指出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达29%,双方合作空间广阔。他结合5月访问迪拜商会总部达成的共识,强调阿联酋在金融、科研、制造等领域的战略性优势及其作为辐射中东、非洲、欧洲和东南亚枢纽的区位价值,提出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对接、市场准入、需求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助力构建中阿机械产业生态共同体。迪拜商会总裁穆罕默德·卢塔高度评价中国机械工业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他指出,目前在迪拜注册的中国会员企业已超6000家,双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并系统阐释迪拜三大核心优势:世界级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覆盖27个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环境、辐射全球的市场网络。卢塔强调,备忘录签署将深化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发电设备等领域合作,助力中国机械企业通过迪拜枢纽拓展全球市场。随后,李燕霞总工程师与马万·迈利总监代表双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迪拜商会将共建信息共享与服务网络,为双边企业深化技术交流、贸易往来、投资合作提供支持,助力迪拜现代化建设及中国企业把握中东市场机遇,推动实现全球化布局。迪拜商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亢以"迪拜作为中东出海首选地"为主题进行专题推介,重点阐述其作为阿联酋最具影响力商业组织的战略定位。依托其广泛国际网络、以及迪拜开放营商环境和多元化产业优势,迪拜商会为全球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尤其在连接中东、非洲和亚洲市场中发挥桥梁作用。其主办的"ExpandNorthStar"科技初创盛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活动,彰显迪拜作为新兴经济中心的创新活力。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代表围绕政策对接、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互动,结合迪拜市场需求探讨具体合作路径。双方约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组织企业考察、搭建信息平台、参加展会、组织专项对接会议等方式,推动中阿机械产业在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协作。此次圆桌交流会为中阿机械产业合作注入新动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以备忘录签署为契机,依托迪拜区位与政策优势,推动中国机械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促进阿联酋企业来华投资,实现资源互补与互利共赢,为中阿产业合作贡献机械行业力量。(国际合作部)
-
徐念沙会长会见波兰驻华大使并出席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 汽车工业 2025年6月26日下午,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波中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论坛”在北京举行。波兰驻华大使古天卫发表开场致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应邀出席并随后发表讲话。波兰东方研究中心代表、波兰卡托维兹经济特区负责人、波兰主要汽车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中国机电商会代表分别发言。古天卫大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令全球瞩目。他强调,波兰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凭借扎实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连接欧洲东西部市场的核心枢纽。大使进一步表示,汽车工业是波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供应链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充沛,汽车产业规模在欧盟位居前列,这为中国企业拓展中东欧市场提供了独特机遇。他特别提到,波兰作为中欧战略要地,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天然门户,乐见两国企业依托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共同挖掘区域产业协同潜力。徐念沙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技术集成平台,既是中波产业合作的关键领域,也是两国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他提到,中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波兰在精密制造、欧洲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及数字化创新能力形成互补,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徐念沙进一步指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始终以推动国际产业合作为己任,覆盖机械行业全产业链的14个专业领域,代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他呼吁中波两国以汽车产业为切入点,深化技术合作及供应链协同,共同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旭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分享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验,对话嘉宾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展开深入探讨,重点聚焦技术联合研发、本地化生产及市场合作等议题,为两国企业务实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机械联联合中汽协特别组织了奇瑞、吉利、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代表参会,与波方代表就产业合作展开深度对接。此次论坛为中波汽车产业对接搭建了行业对话平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两国企业开展政策沟通、项目对接及资源整合,助力中波汽车产业合作迈向新阶段。期间,徐念沙会长还应邀与古天卫大使举行单独会见。双方围绕中波汽车产业合作的具体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古天卫大使表示,波兰政府支持两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合作。徐念沙会长回应称,中机联将依托自身行业资源,协助波兰企业精准对接中国供应链体系,助力波兰工业转型与中国“智造”能力对接,推动双向务实合作落地。(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