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激光与增材制造分会成立大会暨“光智造”论坛在京召开

2025-04-21 10:58    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cmtba

  4月20日下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激光与增材制造分会成立大会暨“光智造”论坛在北京亮马河饭店隆重举办。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毛予锋出席会议并致辞,副理事长王旭主持会议。会议特邀国家国防科工局专项工程办邱文旺、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戚燕秘书长,及来自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等1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的前沿发展、行业挑战及“激光制造+AI”融合趋势展开深度探讨。

  毛予锋在致辞中介绍了激光与增材制造分会成立的背景、面临的形势和调研筹备的过程;分析了成立分会对推动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对分会成立表达祝贺的同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企业诉求。(2)积极组织行业交流,推动技术创新。(3)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探索遏制“内卷”的有效途径。(4)探索人才培养的工作新机制。

  毛会长指出,目前,全国已有激光及增材相关的制造和应用企业数千家,其中部分主机和功能部件企业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技术和市场应用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激光及增材制造企业已经成为机床工具行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光与增材制造分会的成立,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行业携手共进、开创未来的崭新起点。

  协会综合办主任李继运宣读了《关于激光与增材制造分会成立方案的批复》文件,代表了分会的正式成立。明确了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分会轮值理事长单位,北方激光研究院有限公司等8 家单位为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并聘请了朱晓、沈滨、卢智良、崔瑞奇4 位专家为分会高级顾问,李婷为分会秘书长,丁辉为分会副秘书长。这一组织架构的建立,汇聚了行业内众多精英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分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激光与增材制造分会工作条例》。

  随后,分会当值理事长、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刚,代表轮值理事长单位发言。他表示,激光与增材制造企业用几十年时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整个行业稳步发展,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在模具行业、机器人及低空经济等领域全面崛起,全球市场地位逐步推进。分会的成立,是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从“物理叠加”迈向“化学融合”的战略转折点,中国企业应铭记使命,努力成为新工业革命的规则制定者。

  紧接着,“光智造” 论坛拉开帷幕,论坛以“光无界,智未来”为主题,聚焦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交叉创新,推动高端装备国产化与智能化发展。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唐霞辉教授主持。此次活动作为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汇聚了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产业链代表,共商技术突破与生态共建。来自行业内的多位专家做了精彩报告,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丰富的技术盛宴,激发了与会人员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促进了产学研用各方的交流合作。

  华中科技大学朱晓教授以《激光-人类的新工具》为题,深入阐述了激光作为人类新工具,替代传统制造能力强,是人类造出的最亮的能量源;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教授分享了能场复合激光制造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旭对我国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思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伟教授讲解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华曙高科副总经理程杰探讨了如何通过持续创新推动 3D 打印工业应用规模化;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副总经理冯建国分析了智能制造技术如何驱动激光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陆鑫介绍了水导激光微精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最后,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蒋威展望了激光智造与 AI 融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

  会议在自由问答与总结中落下帷幕。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我国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分会的成立标志着行业从松散协作迈向组织化发展,其系统性服务与资源整合能力有望快速增长。相信在总会的领导及分会的引领下,我国激光与增材制造行业将站在新起点上,携手共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协同发展为路径,共同开创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的美好未来。






(责编:lxh)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