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强势亮相CIMT2025:智领未来,切削无界

赋能精密智能制造新生态

2025-04-14 10:44    来源:ANCA

  2025年4月,全球数控磨床领军企业ANCA携多款颠覆性技术与智能化解决方案亮相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以“智领未来,切削无界”为主题,全面展现其在精密刀具制造领域的创新实力与行业前瞻视野。此次展会,ANCA不仅带来全球首发的纳米级极小径刀具磨床MicroX ULTRA,更通过集成化软件生态与自动化系统,为新能源汽车、3C电子、半导体等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纳米级精度突破:定义极小径刀具制造新标杆

  ANCA首款六轴磨床,专为极小径刀具磨削设计的MicroX Ultra磨床也将首次亮相中国。这款磨床以其纳米级分辨率和所有轴的纳米级控制,集成机内刀具测量,是批量生产小至0.03毫米刀具的理想选择,为刀具制造业树立了新的标杆。MicroX ULTRA不仅提供了高水平的表面和质量,还通过协同同步运行的智能算法,实现了对刀具磨削路径的精确纳米级控制。此外,其编码器细分误差补偿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并修正直线和旋转编码器固有的编码器误差,确保了磨削的精度和稳定性。

  产品亮点:

  ● 纳米级分辨率和所有轴向的纳米级控制

  ● 优化轴向行程,将刀具磨削到微米级

  ● ANCA机器智能算法

  ● 批量生产中的在线测量

  ● 可集成AIMS(ANCA集成制造系统)

  ANCA中国区总经理郑超表示:“MicroX ULTRA不仅填补了国内超精密极小径刀具设备的空白,更助力客户在3C等精密新兴市场抢占先机。”

  至臻系列:刀具的“精度革命” 

  MX7 ULTRA 可以批量生产精度和质量最高的立铣刀等精密刀具。微米的微小尺寸已然超出了人眼的识别范围,但ANCA将提供市场上切削刀具中最高的精度和质量,将精确度并从微米提升至纳米的量级。 新的软件、硬件和设计功能相结合,在表面光洁度、精度和跳动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从第一个磨削刀具开始提供精确的批次一致性。

  产品亮点:

  ● 纳米级控制系统,确保平滑运动的新伺服控制算法;

  ● 升级的系统和机械性能,大大提高了强度和刚度;

  ● 在线测量、动平衡和跳动补偿,确保了精度的一致性;

  ● 电机温度控制(MTC),可以对磨削主轴的热膨胀进行补偿

  ● 客户期待的行业最新刀具磨削的专家培训。

 

  GCX Linear齿轮刀具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刀具的“磨削革命”

  齿轮滚插工艺正在彻底改变齿轮制造生产过程。它比插齿效率高5到10倍,比拉削更灵活,既能生产内齿轮又能生产外齿轮。滚插技术日益流行带来相应的滚插刀需求量激增。为满足市场需求ANCA推出了齿轮刀具的磨床和软件包,并在业界首创滚插刀在线测量。专为滚插刀和插齿刀量身定制,可在一次设置中完成全部加工。

  产品亮点:

  ● 采用模拟探针在线测量技术,实现刀具的精确和闭环制造。

  ● 配有在线修整轮、音频监控系统(AEMS)和受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

  ● 电机恒温控制能最小化磨床预热时间,提供最佳的热稳定性。

 

  智能制造生态:从单机到全链无人化 

  ANCA此次重磅推出的AIMS Connect集成制造系统,构建了“加工-检测-物流-数据”一体化生态。通过模块化设计,客户可灵活配置机械手、物流小车与云端监控模块,实现刀具生产全流程无人值守。数据显示,AIMS系统使某刀具客户产能提升60%,综合成本降低25%。 

  软件层面,ANCA最新的ToolRoom RN35进给率的优化,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缩短循环时间。凭借先进的自动化与效率驱动工具,这一最新版本能够在确保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助力用户实现更高的磨削精度。ToolRoom RN35 集成进给率优化与其他性能增强功能,可提升每一件工具的更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的生产制造带来全方位的优化与增效。ANCA产品经理强调:“软件不仅是工具,更是工艺知识沉淀与复用的载体。”

  创新无界,智启未来

  CIMT2025不仅是ANCA技术实力的展示窗口,更是其与中国制造业共筑智能生态的宣言。ANCA诚邀业界同仁莅临B4-641展位,亲身体验纳米级智造的魅力,共同探索精密加工与智能生产的无限可能。 

 

  展位信息: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B4-641 

  展会时间:2025年4月21日-26日






(责编:yangbo)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