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 源自大连——格劳博中国2024开放日盛大举办
2024年10月31日,格劳博机床(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格劳博中国” )在大连生产基地成功举办开放日,用一系列“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创新产品,真实运行且高度智能的自动化方案,应需精进的本地化生产与应用场景……叙述格劳博助力用户“破卷”之道。格劳博家族及格劳博集团一众高层出席,活动吸引了用户企业代表、合作伙伴、研究机构等海内外约300名嘉宾参会。
“十余年来,秉承‘以中国速度打造格劳博中国’的理念,我们在中国构建了完整的运营、供应链以及人才体系。在大连,用户可获得与德国同等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还能受益于我们技术团队更敏捷、更灵活、更强大的本土协同创新力。“格劳博中国首席执行官 Sebastian Klingler先生在欢迎致辞中说道,“每年一届的开放日,是格劳博中国致力贴近用户、洞悉用户需求的不懈努力,很荣幸每次都收到热切回应,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转型的澎湃动力。”
创新不止 多系列产品首秀瞩目
创立于1926年的格劳博集团,从一家小型机床厂发展成为全球机床技术领先者,百年来穿越过不同市场周期,凭借的正是始终以用户价值为驱动的“创新”品质。一系列“首秀首演”的硬核产品,突显出这份品牌基因,更体现出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格劳博一直聚焦于创新,通过创新持续推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将用户的需求作为工作中心,是世代格劳博人遵循的第一原则,亦是我们赢得全球用户信赖的根基。”格劳博集团董事会成员及首席销售官Christian Müller先生表示,“我们高度重视并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市场。即使是在当前经济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这一信念也绝无动摇。未来我们还将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发力,加速全球创新产品与经验落地,献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专为新能源汽车大尺寸、轻量化、复杂结构零部件批量生产而研发的G900系列加工中心,可看做是格劳博在传统汽车制造业优势延展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之举。此次真机展出的是中国首演G900系列之G920F5五轴加工中心,超大尺寸的加工空间,可最大承载宽2000mm、长2900mm、重2500kg的工件,满足了诸如一体化压铸底盘、电池壳体等新能源汽车大尺寸零部件高效五轴加工的需求。同时,G900系列作为格劳博加工中心家族的一员,全面强化了格劳博的机械加工技术实力,实现了其覆盖传统汽车零件,如发动机缸体、变速器壳体,和新能源汽车零件全套加工方案和交钥匙产线的供应体系。
全球首发的G240,亦成为现场闪亮的关注点。G240的横空出世,让格劳博在四轴通用加工中心系列中更具竞争力,这种更为紧凑的高性价比加工方案,是应对如电机壳、减震塔、转向节等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机械工程、半导体、航空船舶等行业精密零件的极优选择。
除了新机型、新方案,格劳博经典系列机床也通过新应用、新升级以及现场实切的真感受,赢得了了嘉宾们的热切关注。例如,格劳博当之无愧的王牌产品——G系列模块化五轴联动通用加工中心,集加工效率高、设计紧凑、铣削性能卓越、易于维护等诸多优势于一身,自2004年问世以来,备受市场及用户认可。在对加工柔性和零件精度都有着极致要求的航空航天业,也有着广泛应用,可高效加工叶盘、叶片、结构件、起落架等一众航空航天典型零件。
持续加码 深耕本地化产品服务
超过10台产品的真机展示,不仅达成了历届展出产品种类、数量之最,还创下了一项新“记录”,即本地化生产机型数量之最——现场展出的全部产品,包括全球首发的四轴通用加工中心G240,中国首演的大型铸造和一体化压铸G900系列之G920F5,五轴联动通用加工中心G750, 全新一代双主轴加工中心G520等在内的数台“首展”新品,均由格劳博大连工厂自主生产完成,彰显出深厚的本地生产能力。
不同于很多国外机床企业在华工厂多是承担机床组装功能,格劳博中国大连生产基地是真正能够实现机床从0到1的高标准生产专业制造厂。“我们始终践行’产业链本土化(Local for local)’这一愿景,大连工厂是最好的印证。无论是传统系列的机床,最新型号的产品,还是结构更为复杂的自动化系统,以及聚焦行业新趋势的电动汽车电机、电池装配线,我们都能依靠大连工厂完善的生产体系和训练有素的技术团队高标准地生产与供应。”格劳博中国销售副总裁王浩宇先生表示,“除了中国市场外,大连工厂的供应链现已辐射至包括东南亚、中亚、欧洲、美洲在内的诸多区域,真正成为了一座定位全球的生产基地。”
王浩宇补充说道:“此外,大连工厂还是格劳博中国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所有的创新想法都能在这里变成现实。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及时地测试、调整与验证,从而以更符合本地特色制造环境的方案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格劳博中国的努力,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与认可。作为用户代表之一,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汝泽先生以“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携手共创智造未来”为主题,讲述了其与格劳博中国并肩共进的故事。张总表示:“格劳博中国一直是美利信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自2015年至今,我们多家工厂已先后引进了70多台格劳博设备和多条自动化产线,用于电机壳、主箱体等多种新能源汽车零件的高效、高精生产。十年的交往,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格劳博人的真诚用心,只要我们有需求,其团队第一时间响应,做到从项目启动到交付投产的全流程管控。因此,美利信在前往美国建厂时,依旧坚定地选择了与格劳博中国合作。2024年底,第一批4条产线就将陆续从大连运抵北美,相信我们的出海之路一定能在像格劳博这样优秀企业的支持下破浪远航!”
赋能提效 自动化方案革新升级
自动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基于多年来在汽车工业的生产应用,对加工效率和品质一致性的极致追求,让格劳博在一次次实战中,锤炼出过硬的自动化产线方案设计能力。面临日益增多的“多品种、小批量”加工挑战,格劳博迅速反应,开发出了多系列兼具高灵活性和高效率的柔性自动化方案。从圆形 / 直线 / 塔型托盘存储系统(PSS-R / PSS-L / PSS-T)到柔性机器人单元(GROB Robot Cell, 简称GRC)和格劳博移动机器人(GROB Mobile Robot, 简称GMR),再到全自动柔性交钥匙生产线,格劳博能够依据用户的实际产能与需求,实现从半自动到全自动的高质量生产,以强劲的创新力,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开放日现场,三套实机展出、真实运行的自动化系统,令嘉宾们切实感受到了“格劳博智能制造”的敏捷高效。其中,中国首演,集成了格劳博五轴联动通用加工中心G350和圆形托盘存储系统PSS-R450的柔性制造单元尤为瞩目。得益于圆柱形、多层布置的托盘储存库,格劳博PSS-R内最多可容纳20个最高承载450KG的大型托盘,用户能够将毛坯、夹具、在制品等均置于托盘上,而后通过一个双叉升降装置实现物料的快速更换、搬运,从而达成无人化的智能生产。
该系统配置的生产管理软件GROB4Automation,由格劳博自主开发,能够为产线迅速建立生产任务规划,清晰呈现包括机床、刀具、夹具在内的加工资源分配情况,并及时按计划进行自动监控,如遇插单、急单、机床停机等情况,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整生产任务加工顺序。“GROB4Automation 提供了具有拖放功能的创新用户界面,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只需用手指在控制屏上将需要调整的订单模块拖移至所需位置即可,高效且便捷。”格劳博中国通用加工中心高级销售经理庞力先生在介绍“智能便捷,量身定制”的格劳博自动化解决方案时补充介绍说,“此外,GROB4Automation 还能无缝集成到用户现有的系统中,如ERP、MES等,为用户的数字化生产,智能战略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共创融合 协力助推用户全方位提升
作为金属加工解决方案提供商,格劳博一直致力利用自身丰富的切削专业知识、应用经验,协同行业优质企业助力用户生产力的全方位提升。在本次开放日,格劳博中国便集结了其技术生态链伙伴,为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涵盖数字化系统、软件、检测、润滑、刀具等多项机加技术的方案分享盛会。
其中,西门子带来了立足加工性能优化的创新型机床数字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其与格劳博机床配合大幅缩短加工周期、延长刀具寿命的诸多案例;OPEN MIND充分发挥其五轴加工工艺优势,详细讲解了如何从数控软件角度优化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案。波龙、肯纳金属、巴索所擅长的加工检测、刀具和润滑产品均是对加工性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的机床辅助系统,其技术专家们也在现场进行了新技术、新方案的精彩分享。丰富详尽的演讲,频频引发与会嘉宾的赞赏。
此次技术开放日,清晰勾勒出格劳博在“乱局”下的布局与思考,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针对行业最新趋势的迭代转型、本地体系的深化革新,都在形成一股更为强劲的驱动力,助力格劳博在“智”造新时代加速进击。“着眼未来,格劳博中国将继续秉承初心,与行业同仁共同探索新的发展机遇,以更高价值的多样化产品方案,赋能本地用户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Sebastian Klingler先生总结说道。
2024年10月31日,格劳博中国在大连生产基地成功举办开放日,吸引了约300名嘉宾参会
参观环节,嘉宾们在格劳博中国技术应用中心观看机床试切
格劳博集团董事会成员及首席销售官Christian Müller先生致辞并介绍格劳博集团最新情况
格劳博中国首席执行官 Sebastian Klingler先生致欢迎辞
格劳博中国销售副总裁王浩宇先生介绍格劳博中国最新情况
开放日现场视频、格劳博中国官方视频已可下载使用,请查阅: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ET9vy6QrSJBMggRat4UcQ
提取码:v1u4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工作启动 机械工业 2025年4月22日,《安全员》机械行业职业评价规范编制启动工作会议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部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主任李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安全生产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安全员作为现代工业安全体系的“守门人”,承担着风险预防、过程管控和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责任。此次评价规范编制将系统构建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对推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强化行业安全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编制工作汇聚多方专业力量,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铸造协会、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安全管理领域专家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郭一娟和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专家库顾问专家、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原副校长孟蓬莒共同主持。编写组专家代表北京华文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张彦平老师代表编写组专家在会议上详细解读了《安全员职业评价规范编制技术路线图》,与会专家围绕职业功能模块设计、能力等级划分标准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初步确立了"安全检查、事故处理、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等核心职业能力框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副主任孙颐对启动会议进行总结。她指出评价规范编制工作,一是要立足“高质量发展”战略视角,合理设置职业功能和适用范围;二是紧扣《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版)》要求,坚持编制五大原则,确保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构建“标准-培训-认证”一体化体系,统筹考虑题库建设、培训教材开发工作,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闭环。根据工作规划,编制组将分阶段完成标准起草、专家评审、意见征集等工作,预计2025年底完成终审。会议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议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评价规范不仅填补机械行业安全领域人员评价标准空白,更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管理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评价中心)
-
徐念沙会长出席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开幕式并会见海内外行业企业代表 机床工具 4月21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在京开幕。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贾成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以及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美、德、日、意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机床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会开幕。徐念沙会长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开幕本届展会以“融合创新数智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之路。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的近2450家展商以及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贸促机构等组团参展,展览面积超过31万平米,使本届展会成为近十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徐念沙会长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会长,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李奇副会长等的陪同下,参观通用技术、北一机床以及台湾大立机器等展区,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并与企业代表深入交谈,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徐念沙会长参观企业展台展会期间,徐念沙会长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道格拉斯•K•武德会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稻叶善治会长、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彭飒彬等国外行业协会和贸易组织代表等就全球机床产业的行业现状、技术趋势、市场挑战及合作机遇进行交流,就如何为相关国家做好服务展开探讨。徐念沙会长特别提到,要加强行业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技术交流会和行业对接会等活动,希望以此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推动全球机床行业健康发展和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徐念沙会长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道格拉斯•K•武德会长交流徐念沙会长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会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稻叶善治会长合影徐念沙会长与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彭飒彬等交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徐念沙会长在展会期间会见台方庄大立理事长一行,并与台方代表亲切交流。庄大立理事长陪同徐念沙会长、李奇副会长共同走访台湾展区,交流台湾机床产业发展情况。徐念沙会长表示,大陆出台若干惠台措施,积极推动台资企业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欢迎广大台资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徐念沙会长会见庄大立理事长并参观台湾展区展会期间,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与台方庄大立理事长一行进行座谈交流,具体就本年度两会互动交流活动进行探讨和安排。宋晓刚秘书长还了解台湾机械工业企业及大陆台资企业近期运营情况,表示中国机械联将积极帮助台企业反映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助力台资企业在大陆实现高质量发展。宋晓刚秘书长与庄大立理事长一行座谈交流(国际合作部)
-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石化联合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石化通用 2025年4月22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孙伟善副会长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石化联合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石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及面临的问题,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及短板,“十五五”期间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内容。与会人员围绕“十五五”期间如何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和机械装备融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加强与下游石化行业用户的沟通交流,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机械装备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他指出,机械工业与石化行业要集中资源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石化装备的自主化水平和国产化率,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度,从装备制造端夯实国家能源安全的根基。石化联合会信息市场部、产业发展部、科技装备部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
-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其他民用 2025年4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有色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范顺科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有色协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并表示希望同中国机械联及系统协(学)会、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交流。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机械装备和材料行业间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策略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强化与上游材料行业的供需对接,尤其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机械工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开展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有色协会副秘书长、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林如海,会员部、科技部、轻金属部、重金属部、政策研究室、再生金属分会、稀散金属分会、硅业分会、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肖立群,中国机械联会员工作部、科技工作部、行业发展部、教育发展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