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组织参观上海汽轮机厂与交大
3月19日上午,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一行20余人到上海汽轮机厂(简称“上汽厂”)参观交流,主要行程包括厂史陈列室、燃气轮机车间、叶片中心、汽轮机车间。上汽厂总经理助理、总工艺师韩雷代表工厂表示欢迎并陪同参观。
上汽厂是一家拥有70年制造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已研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和百万核电汽轮机。在燃气轮机和汽轮机车间,大家看到众多高大精尖的数控设备,特别对这里的数控侧面大车、端面齿磨床、大型拉床和五轴联动深孔加工机床的燃机轮盘生产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燃气轮机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经过上汽厂人的努力,终于制造完成了F级、E级燃机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千瓦F级重型燃机。
叶片中心是上汽厂生产车间数字化建设的典型,现已搭建了一套工艺自动生成、远程设备监控、线上智慧排产、物料自动派送、平台图纸查看、产线自动探伤、质量全程追踪的智能生产管控系统。生产的所有叶片和转运叶片的AGV料箱都刻有二维码标记,一一对应,避免出错。数字化生产使产能提升约60%,加工成本降低18%,产品交货期缩短30%,年产30万片叶片,不合格品低于10件。有的参观者在朋友圈中说,“通过智能化制造,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化的、飞速前进中的上汽厂新面貌。”
从进入工厂大门起,上汽厂都做了精心安排,参观的每个车间和部门都安排了专职的讲解,并配备耳幔,使讲解更为清晰。安排的参观路线经过精心设计,使大家对汽轮机制造的工艺流程有所了解。大家对上汽厂的热情接待、精心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汽厂原副总工艺师吴天明准备了《先进切削刀具在上海汽轮机厂应用》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汽轮机、燃气轮机和核电汽轮机等发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加工汽轮机汽缸、转子和燃机轮盘所用的先进刀具。吴总指出,上汽厂的定位,不仅产品设计要走在行业前面,而且加工设备、切削刀具和工艺水平也应成为行业排头兵,以适应三大新产品的发展。由于切削加工占整个汽轮机机械加工的80%,因此选用的设备和刀具能否保障性能、发挥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3月19日下午,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代表团移步到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参观了机械系统与振动全国重点实验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有18个研究所,科研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连续多次学科评估均名列前茅。本协会理事长陈明教授担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造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该所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床、工艺、刀具、夹具、数控系统与特种能场加工,长期开展高性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陈明教授领衔的团队所完成的项目“高效切削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在201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教授已培养博士、硕士140余人,许多研究生奋斗在航空航天和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承担着重要任务。
制造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研究所先进制造工艺还体现在利用特种能量如电火花、激光、超声等解决众多制造难题。比如采用超声刀具解决细长周向拉杆加工中的接刀痕问题,利用激光产生的残余应力,实现大型薄壁零件的变形控制等。
陈教授金刚石涂层研究团队从机理、工艺入手,再到装备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全流程生产线,应用于国内多家工具企业,同时牵头制订金刚石涂层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领金刚石涂层领域技术进步。
陈教授还提到了科研要有前瞻眼光的重要性,他的研究团队在1998开始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刀具,当时国内并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需求。近年来随着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应用,这些提前贮备的刀具技术和工艺技术能够快速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提供服务。陈教授研究团队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方面技术成熟,拥有多件国家发明专利,并制订标准,出版多本著作。他也指出切削加工技术必将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而被赋予新的动力,随着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的进步,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又将迎来新的挑战,新型刀具技术和复合能场加工技术将有用武之地。
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代表团还参观了交大校史馆,上海海事大学董教授看到了当年院系调整牵出的两校历史渊源。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1950年调至上海航务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前身)。这样的发现巧合地勾勒出加强协会成员纽带联系的新路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央视新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前七个月我国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 机械工业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及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趋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汽车制造业增长1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1%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均实现平稳增长。在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48万台,同比增长13.9%;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4.7万套,同比增长32.9%。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同时,清洁能源装备生产高速发展。前七个月: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为47396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机组已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稳步提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产品产销稳定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特别是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机械行业企业积极布局“源、网、荷、储”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
李奇副会长会见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 机械工业 8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会见了来访的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双方围绕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合作事宜展开讨论。李舜副主席表示,在5月份召开的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中国机械联领导与湖南省及长沙市领导交流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希望引进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落地长沙,并希望双方就该项目保持长期合作,共同培育。李奇副会长指出,长沙从产业基础、展会硬件条件、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及会展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条件和优势,并且双方就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等项目已奠定了深厚的合作基础,中国机械联愿意与长沙就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开展新的合作。会上,李燕霞总工程师对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的总体内容进行了介绍,段英才总会计师对去年项目运营情况进行了说明。会上,双方就合作意愿及合作模式达成了共识,并就下一步工作的积极推进提出了方向和目标。中国机械联展览工作部有关同志参与交流。(展览工作部)
-
精彩预告|特色活动:WCCEE2025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 机械工业 为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主办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WCCEE2025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举办1场主旨大会,1场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N场专题会议活动。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与全球氢气产销量持续增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旺盛,绿氢替代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次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深入探讨氢能技术装备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把握政策走向,研判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在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召开“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机械联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承办,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期间,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及行业权威专家将围绕着“氢能行业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国内外氢能先进前沿技术、标准引领氢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下,氢能与多能源协同发展以及氢能行业应用案例分享”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期将近,届时诚挚邀请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科研人员、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相关组织代表等共襄盛会。获取更多信息及注册参会,请扫描二维码。
-
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2025(第五届)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机械工业 2025年8月15-18日,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的“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在湖南省韶山市召开,该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湖南科技大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风电机组运行监测与智能诊断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校的2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同行出席会议,围绕风电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提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513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突破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累计发电量5880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达93.2%。并对做好“十五五”风电产业升级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十五五”规划;二是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四是提高运维能力,保障风电场高效稳定运行。韶山市市长邓望军在致辞中表示,韶山作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正以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了从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到储能运维服务的完整风电产业链。目前,三一(韶山)风电获评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并汇集了风渡新材、众翔重装等一批技术领先的上下游企业,为红色热土注入了绿色发展新动能。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风能利用不充分、机组运行效率低、恶劣环境下性能下降及维护成本高等技术与科学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届论坛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期待通过进一步增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交流,提升风电装备设计及关键技术应用水平,推动风电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湖南科技大学赵前程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湖南科技大学依托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深耕风电领域十余载,构建了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跨机械、信息、土木等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坚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思想,跨十年举办五届风电论坛,聚集行业精英,通过持续交流为风电产业发展贡献新的方案和思路。大会共设置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青年报告共计46个。土耳其埃尔吉耶斯大学MustafaSerdarGENC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重庆大学魏静教授、重庆大学王宇航教授、四川大学戴靠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明明教授、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刘红文主任、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龙辛专家做了特邀报告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行业动态。会议期间,会务组还组织参会专家学者赴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参观调研。(科技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