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庞淇文荣评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

2025-09-25 15:16    来源:柳工集团

  9月23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召开,公布了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认定结果,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动件公司特级技师、制造总监庞淇文光荣入选,成为柳工首位大国工匠人才。这标志着柳工在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育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作为中共党员、国家级技能大师,庞淇文的成长轨迹始终镌刻着“精益求精”的匠心印记。自2011年入职柳工以来,他深耕数控加工领域,凭借勤学苦练的韧劲连续三届蝉联广西数控技能大赛冠军,更于2023年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工匠”……数十项荣誉见证着他对职业的极致追求。

  “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的信念,驱动着庞淇文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他对近2000把数控刀具性能了如指掌,能将零件加工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12。2017年“庞淇文先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带领团队攻克60余项技能难关,完成80余项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在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中,他牵头突破关键制造技术,攻克多款设备的试制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转型注入动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庞淇文在个人精进的同时,主动扛起技能传承重任。他带领团队聚焦工程机械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智造”使命。工作室所培育出的10余名青年骨干中,4人获评“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1人获评“广西技术能手”等。这份“传帮带”的自觉,不仅延续了工匠精神,更与柳工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同频共振。

  庞淇文荣评“大国工匠”,是柳工数十年如一日深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生动缩影。柳工始终将 “人才” 视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搭建多元平台、深化合作交流、完善激励机制等举措系统,为像庞淇文这样的工匠提供了从 “成长” 到 “成才” 再到 “传帮带” 的全周期支持。

  柳工依托中国土方机械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中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及柳工大学等载体开展技能培训,与高校共建研发转化平台,并成立全球工匠学校、海外国际工匠学院,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延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股权、分红激励和研发成果转化激励等措施,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柳工累计培育大国工匠1人,全国劳模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人,广西工匠4人,柳州工匠11人……雄厚的人才储备成为企业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据悉,2025 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共有200人入选。大国工匠人才培育计划旨在选拔培育在引领力、成就力、创新力、专注力、传承力上表现卓越的工匠领军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培养造就一大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未来,柳工将持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面解决方案、全面智能化、全面国际化”战略指引下,着力锻造一支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广大职工创新创造、建功立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柳工力量。

  文章来源:柳工集团






(责编:lxh)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