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中原之光实验室在混合自限态激子发光的大尺寸X射线闪烁体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2025-08-21 14:23    来源:郑州大学

       近日,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中原之光实验室在高透明、大尺寸、高分辨X射线闪烁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大尺寸的X射线检测成像奠定了基础。

  X射线闪烁体是实现高灵敏辐射探测与成像的关键材料,其核心功能在于将X射线能量高效转换为可见光信号,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安全检查、工业无损检测等多个领域。从传统碘化铯(CsI:Tl)到新兴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闪烁体,不同材料体系各有优劣。例如,传统无机闪烁体虽然具有较高的X射线吸收能力,但其在大面积高分辨率成像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此外,有机闪烁体因其合成灵活、低成本等优势受到关注,但其设计流程复杂、光学稳定性较差,难以适用于长期使用环境。因此,开发兼具高透明度、高光产额、大面积可制造性的X射线闪烁体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方向。

  研究团队采用无序组装策略,在常温条件下利用溶液法制备出面积达1米×0.5米的大面积氧化锌量子点(ZnO QDs)闪烁体,该材料具有类玻璃态的高光学均匀性,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高达96%,打破了传统闪烁体尺寸与透明度难以兼得的限制。通过优化激子态分布,三重态自陷域激子显著提升了闪烁发光的贡献,最终实现大面积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其空间分辨率高达42 lp/mm,X射线探测最低剂量率为37.6 ± 0.4 nGy/s,显著低于传统医疗成像剂量要求;在5000 cm²大面积单次扫描中实现了背包内部器件、生物骨组织等结构的高对比度成像,并完成了24帧/秒的实时动态成像演示。

  研究人员从激发态发光机制上实现了三重态激子的“亮态”利用,提出了“量子点交换不变性”概念,揭示了无序组装在光学输出稳定性上的结构优势,为大面积量子点玻璃态闪烁体的可制造性提供理论依据。该成果不仅在闪烁材料设计、激子调控与高性能辐射成像器件开发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也为大面积高分辨X射线成像发展提供了材料支撑和技术路径。

  相关研究成果以“Scalable X-ray scintillators with bright singlet-triplet hybrid self-trapping exciton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类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其中,物理学院青年老师宋世玉为论文第一作者,郜超军高级实验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单崇新教授和刘凯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责编:hey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