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七十五载 继往开来谱新篇
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围绕中社部“强国复兴有我”宣传主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开展“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系列宣传活动。
系列宣传之“献礼篇”整体展示机械工业建国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行业为稳增长保全局和建设制造强国,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重大成果。
以此向祖国75周年华诞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并激励全行业在新的发展道路上,继续书写“强国复兴有我”的辉煌篇章。
我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起步,逐步发展和形成独立自主、品类完整、技术水平较高、全球占比领先的行业体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行业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左:我国第一台长江牌200型16mm移动式放映机;右: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试制成功的国产“七一”牌折叠式照相机
第一阶段:1949-1966年初创起步期。这期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支持下,实现了电影、照相、复印、缩微机械工业从无到有,设备制造、零配件生产、维修网络和科研机构的产业体系初见雏形,为产业长远发展打下了较强的基础。
第二阶段:1967-1978年快速成长期。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通过中央领导人指示激励、项目会战促进、技术研发支撑,不仅建设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新产品研发不断结出硕果,造就文化办公设备工业的大发展。
1973年中国第一台硒静电复印机HG720型,在国营汉光机械厂诞生
中国第一架《海鸥》牌DC-33型数码相机
第三阶段:1979-2012年改革发展期。我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全面贯彻党中央改革开放战略方针,认真执行 “引进国际先进适用技术”的指示,重点在照相机械行业和复印机械行业实施引进技术、开放市场、合作生产、合资办厂的新发展之路,全面提升了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随着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多样化,国有、民营、外资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在新产品研发上,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仿制,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第一架《海鸥》牌DC-33型数码相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世界数码相机生产的行列;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成为文化办公设备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的成立,构建新的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2010年前后行业规模达到鼎盛,年产照相机9000万架、复印设备600万台、打印机6000万台,文办行业国内产能占到全球的近七成。这一期间文化办公设备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2008年1月1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委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办公耗材行业的领军企业邯郸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习近平视察邯郸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汉光提供)
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 创新驱动期。党的十八大关于“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论述,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出台、实施,都为文化办公设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行业在国家倡导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一方面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强内需的拉动力量,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和疫情带来的挑战,不断深化扩大改革开放。疫情结束后中国文办行业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工业增加值由负转正,效益增长显著。
湖北鼎龙喷墨打印机墨盒耗材产品
目前我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内资企业形成多个骨干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具有独立研发整机能力,能够为市场提供适应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如办公设备及耗材行业的珠海纳思达、湖北鼎龙、邯郸汉光、江苏恒久;数码相机及器材行业的深圳影石、桂林智神;投影机行业的成都极米;货币金融设备行业的广电运通、天津恒银等。这些骨干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形成了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建立服务终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配套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质量稳定性,部分企业成为外资整机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习近平考察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来源:新华网)
行业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并给予厚望。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考察,了解企业自主创新及产品研发销售情况,并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企业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世界第一。
文化办公设备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涉及文化生活的文化办公设备的需求不断提高,行业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丰富的文化办公设备及产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为我国信息安全提供了高品质可靠的产品。今后全行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实推进改革开放,立足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踔厉奋发!
(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供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联组织召开《工业领域设备存量和水平评估及政策效果评估》课题开题会 机械工业 2025年9月1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组织召开《工业领域设备存量和水平评估及政策效果评估》课题开题会。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宋志明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处长赵若虚到会指导。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陈斌、电子联合会副秘书长曹建华、中国钢铁协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临峰、中国有色协会政策研究室处长宋超、中国建材联行业工作部主任冯帅、中国轻工联综合业务部副主任廖小红、中国纺联行业发展部主任郭宏钧、中国石化联处长王翊民等专家参会。课题组汇报了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等,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方法可行,建议完善方案后尽快启动调研。赵若虚强调,该评估是落实“两新”政策的重要基础,希望为政策优化提供支撑。宋志明表示将加快推进研究,恳请工信部继续指导,并呼吁各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共同形成高质量成果。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以及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重型机械、机械通用零部件、机床工具、电器工业等系统有关行业协会负责同志参会并作交流发言。(行业发展部)
-
徐念沙会长带队赴四川结合“十五五”规划开展重点调研 机械工业 2025年9月16日至18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在出席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带队赴四川省开展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徐念沙会长一行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总部等单位,参观了公司展示大厅、重点生产车间、企业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检测验证平台等,听取了情况介绍,了解各公司发展历程、典型产品以及生产经营情况,征询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困难,并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上述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技术负责人陪同参加了调研。徐念沙会长对各单位取得的成就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予以高度评价,并向广大干部和职工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调研期间,徐念沙会长结合调研实际情况,希望各单位在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基础上,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与军民融合四大核心方向,做好产业协同以及制造业服务等工作,多维度推动机械工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中国机械联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特征优势,在搭建服务平台、做好会员服务、推动行业自律、凝聚行业共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宋志明、总工程师李燕霞、办公室和科技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科技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