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4”发展举措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近年来,四川显示产业充分发挥显示面板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积极布局上游材料、设备,带动发展电视、手机、车载显示等下游应用,已初步构建起以成都、绵阳、眉山为基地的成绵眉显示产业集群布局,2022年四川省显示面板产值占全国的24%,显示面板出货量规模位居全国第3,已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重要集聚区。”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在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产业链完整度高 产业支撑能力强
陈文涛表示,四川省围绕“两个核心”推动新型显示产业成链集群发展,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布局显示产业,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800家,产品种类涵盖了Mini/Micro LED、OLED、LCD、激光显示、电子纸等主流产品,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显示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了一个由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屏、下游显示应用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四川显示产业背靠成渝,特别是成渝地区智能终端产业规模优势突出,生产了全球2/3的iPad、50%的笔记本电脑和10%的智能手机,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和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庞大的终端制造为新型显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四川基础电子元器件整体实力较强,GPP二极管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30%,功率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10%,SOT23等表面贴装半导体器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0%,电阻电位器、电容器、滤波器、连接器、特种敏感器件等细分领域优势突出,为显示研发制造和后端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川产业特色优势明显。”陈文涛表示,四川围绕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布局,在主流显示技术领域,TFT-LCD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激光投影等无屏显示出货量占全国约40%。同时,近年来积极布局的OLED显示技术已成为四川显示产业的重要支撑。在未来显示新赛道上,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今年6月份,全球首条TFT基Micro LED显示屏生产线在四川正式开建。围绕Mini/Micro LED、OLED、电子纸和无屏显示,四川已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发展的新型显示产业格局。
“四川创新生态不断优化。”陈文涛表示,四川显示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当前,国家更是将新型显示产业作为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跃升的重点培育内容,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先后落地四川,大场景ROI超分、UTG玻璃基板、巨量转移等关键技术加速突破,国内首款P0.5 TFT基无边框29英寸Micro LED拼接屏成功点亮,四川正以技术创新推动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1+4”的发展举措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显示产业的未来发展规划,陈文涛也指出,今年四川省提出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方案,明确要集中5年时间,推动包括电子信息在内的六大优势产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经过充分研判,四川将显示产业作为支撑电子信息提质倍增的首抓产业,并围绕国家任务、四川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1+4”的发展举措。“1”就是聚焦1个地区,“4”就是突出4个重点。
“1个聚焦”是聚焦成渝地区打造世界级显示产业集群这一目标开展协同。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约占全球的15.2%,是建设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的重要支撑,在成渝协作框架下,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川渝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方案》共同推动两地新型显示产业协同配套发展。今年还将发布《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蓝皮书》,出台《推动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共建重点产品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发挥成渝地区全国最大的AMOLED面板和无屏显示生产基地优势,加强新型显示产业链合作,打通产业、人才需求供给渠道。进一步完善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统筹机制,依托京东方、惠科、康佳、极米等企业,提升4K/8K超高清面板、激光显示等高端产品技术水平,加快实现涵盖面板、核心材料及零部件、基础装备、终端生产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4个突出”一是突出重点发展方向。依托成都、绵阳、眉山等地显示产业集群积极布局,顺应柔性显示、超高清显示发展趋势,大力提升京东方、惠科等龙头企业产能,积极引进高世代OLED生产线,引导OLED产业链向四川聚集。加大力度布局Micro LED显示技术,支持激光显示、电子纸、全息等新型显示技术企业发展,实现产品多样化。发挥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优势和骨干面板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新一代视听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新型显示产业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27年,建成全球一流的柔性显示生产基地和无屏显示总部基地。
二是突出重点能力建设。支持优势面板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提高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的技术水平及供给能力。围绕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加快建设一批新型显示配套产业园区,围绕核心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协同引进和培育中高端企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力争用3年时间使我省新型显示产业本地配套率超过60%。
三是突出重点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成都京东方测试研发中心、“京东方-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覆盖产业链的测试验证和应用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围绕激光、全息、量子点等前沿技术引育一批初创企业和研发团队,加快建设全国首条Micro LED量产线,打造Micro LED国产自主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构建贯通研发、中试、原材料、零部件、面板制造、整机集成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力争到2025年,四川AMOLED研发及生产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Micro LE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四是突出重点生态打造。推动京东方、惠科、信利、极米、索贝、辰显光电等“链主”企业跨界融合,把握5G、4K/8K超高清视频等市场机遇,积极参与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中移成研院、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或产业载体建设,推动形成融合发展产业生态。扩大新型显示应用场景,推动面板、器件等开发和量产,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加快构建车载终端、可穿款设备、VR/AR等“产品+应用+服务”的新兴产业生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联组织召开《工业领域设备存量和水平评估及政策效果评估》课题开题会 机械工业 2025年9月1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组织召开《工业领域设备存量和水平评估及政策效果评估》课题开题会。会议由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宋志明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处长赵若虚到会指导。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陈斌、电子联合会副秘书长曹建华、中国钢铁协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临峰、中国有色协会政策研究室处长宋超、中国建材联行业工作部主任冯帅、中国轻工联综合业务部副主任廖小红、中国纺联行业发展部主任郭宏钧、中国石化联处长王翊民等专家参会。课题组汇报了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等,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方法可行,建议完善方案后尽快启动调研。赵若虚强调,该评估是落实“两新”政策的重要基础,希望为政策优化提供支撑。宋志明表示将加快推进研究,恳请工信部继续指导,并呼吁各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共同形成高质量成果。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以及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重型机械、机械通用零部件、机床工具、电器工业等系统有关行业协会负责同志参会并作交流发言。(行业发展部)
-
徐念沙会长带队赴四川结合“十五五”规划开展重点调研 机械工业 2025年9月16日至18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在出席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带队赴四川省开展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徐念沙会长一行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总部等单位,参观了公司展示大厅、重点生产车间、企业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检测验证平台等,听取了情况介绍,了解各公司发展历程、典型产品以及生产经营情况,征询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困难,并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上述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技术负责人陪同参加了调研。徐念沙会长对各单位取得的成就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予以高度评价,并向广大干部和职工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调研期间,徐念沙会长结合调研实际情况,希望各单位在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基础上,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与军民融合四大核心方向,做好产业协同以及制造业服务等工作,多维度推动机械工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中国机械联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特征优势,在搭建服务平台、做好会员服务、推动行业自律、凝聚行业共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宋志明、总工程师李燕霞、办公室和科技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科技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