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盛科技成功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审

    近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浙江省第七批及复核通过企业名单,永盛科技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精准的市场定位与严苛的品质管控,顺利通过复核。永盛科技能顺利通过符合,源于其三十年如一日在“专、精、特、新”道路上的执着深耕,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永盛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我们将以此次复核通过为新起点,持续加码省级工业控制阀企业研究院的研发投入,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校企合作,在智能阀门、绿色制造等领域攻坚突破。未来,永盛科技将继续以“让客户无忧”为核心价值观,以专精特新的发展韧性,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2025-11-05 15:38
  • 川仪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8.9亿元,净利润4.62亿元

    10月28日,川仪股份(603100)公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48.9亿元,同比下降13.0%;归母净利润为4.62亿元,同比下降17.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21亿元,同比下降12.4%;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92亿元,同比增长304.9%;EPS(全面摊薄)为0.8996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6.1亿元,同比下降14.3%;归母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下降29.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下降8.2%;EPS为0.2672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87.8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4%;归母净资产为46.5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0%。川仪股份在公告中表示,2025年1-9月,宏观环境复杂演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02%;受营业收入下降减利、分享联营企业收益减少及所持股票价格下降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17.28%。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但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抢抓市场机遇,深耕大客户大项目,并拓展水利水务、食品等新市场新领域,2025年1-9月,公司产品在精细化工、冶金、电力、核工业、轻工建材等领域新签合同实现增长。此外,1-9月川仪股份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均下降,分别为6.14亿元和2.65亿元,上年同期为6.61亿元和2.94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川仪股份应收账款余额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为17.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亿元。川仪股份在报告中提到,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本次控制权变更事项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由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国机仪器仪表(重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由重庆市国资委变更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料显示,川仪股份主营业务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包括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分析仪器等各大类单项产品以及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除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外,公司还开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等业务。
    2025-11-03 15:48
  • 同惠电子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51亿元 同比增16.37%

    2025-10-31 10:07
  • 中核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0.8亿元,净利润1.12亿元

    10月28日,中核科技公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10.8亿元,同比上升5.6%;归母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下降3.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706万元,同比下降5.5%;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03亿元,同比增长11.6%;EPS(全面摊薄)为0.291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78亿元,同比下降0.9%;归母净利润为3474万元,同比下降13.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58万元,同比下降9.7%;EPS为0.0906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37.0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2%;归母净资产为22.8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0%。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9.21%,同比下降2.6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31%,较上年同期下降0.98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8.56%,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6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18%,较上年同期下降1.34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6.91个百分点。2025年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0.85万元;期间费用率为16.90%,较上年同期下降0.70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3.65%,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54%,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82%,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5.00%。中核科技专注于阀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也有所涉及,享受相关税费政策的支持。在报告期内,公司经历了一些财务变动,包括货币资金大幅减少,主要是因支付货款和税费增加。同时,短期借款有所增加,以满足流动资金需求。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动反映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环境与管理策略调整。总体而言,公司各项业务保持一定的活力,并在不断优化自身的财务结构和业务流程。
    2025-10-31 10:07
  • 电子科技大学饶云江教授团队在微腔光学频率梳及其光纤传感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微腔光学频率梳作为新一代精密计量光源,面向光纤传感应用的需要,在具有大带宽、高相干、多通道的突出性能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光电子混合集成难、高效率稳定难和大容量并行感知系统接入难的关键技术问题。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饶云江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Advances(《科学进展》,影响因子14.9)、Nature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3.7)和eLight(《光:快讯》,影响因子32.8)连续发表多篇论文,报道了微腔光学频率梳及其传感技术的持续研究进展,电子科技大学为上述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和最终通讯作者单位。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在发表于ScienceAdvances的研究论文中,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合作,提出了一种复合微腔结构新方案,通过光子、电子和声子的交叉调控,在100GHz重频的光学腔中激发了MHz级重频的锁模光机频率梳,进而展现了与铷原子钟相当的频率稳定度,全系统能够封装在厘米级尺度的紧凑模块中,为光子-射频传感解调提供了新的标定工具。团队博士生张浩、梁瑜佩和青年教师谭腾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姚佰承教授和北京大学肖云峰教授、杨起帆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入选ScienceAdvances当期高亮论文(共3篇)。在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的研究论文中,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提出了大幅提升WGM微谐振腔Q值的加工方法,进而使用该超高Q值微谐振腔实现了片上孤子克尔光频梳的全锁定,为光纤传感提供了一种新的紧凑化光源方案。团队博士生常冰、青年教师谭腾和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潘廷阳、博士后段冰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姚佰承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杨大全教授、黄善国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在发表于eLight的研究论文中,电子科技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智能院合作,提出一种基于昆虫听觉仿生原理的声学分析装置,采用全锁定光学频率双梳,驱动超过100个光纤声学探头,开创性地实现了对自由空间发声目标的nPa级高灵敏探测、cm级高精度定位和优于99%的高准确识别,并实现了在仿生机器人上的灵活部署,在无人机被动侦测等应用中展现了优异性能。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生何欣玥、常冰、谭腾副教授、周恒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郭旭涵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姚佰承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论文入选eLight当期封面论文。
    2025-10-31 10:05
  • 汉威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7.02亿元,归母净利润8484万元

    10月29日,汉威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8.44%;归母净利润为8484.30万元,同比增长6.3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822.70万元,同比增长56.27%;基本每股收益0.26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1.08%,同比上升1.3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99%,较上年同期上升0.78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2.44%,同比下降2.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7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06%,较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2.24个百分点。2025年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4.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00.42万元;期间费用率为27.97%,较上年同期下降1.2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0.55%,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14%,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70%,财务费用同比增长72.77%。汉威科技在公告中表示,为进一步聚焦主业,优化资产结构,更加集中资源专注发展传感器、智能仪表及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等核心业务;同时为配合郑州市持续推进水气热等基础设施“一张网”,尽快实现中心城区供热一体化,加快推进高新区与市区集中供热互联互通,公司以43,986.475万元的价格向郑州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售郑州汉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65%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汉威智源股权,汉威智源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近日,汉威科技与重庆斯太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将这一专注高端温度传感器研发的创新企业纳入其产业生态圈。对于汉威科技而言,薄膜铂电阻传感器的加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当前的传感市场中,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强大的产业生态。汉威科技始终坚持“内生增长+资本助力”双轨并进的战略。此次引入薄膜铂电阻传感器,不仅补齐了高端温度传感器矩阵,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精准测温需求,还进一步完善了自身传感产业生态。此次汉威科技通过生态圈拓展深化产业布局,展现出中国传感器企业正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从全球视野来看,传感器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这对国内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实现从材料、工艺到设备的全链条自主可控,将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10-31 09:51
  • 禾信仪器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620万元

    10月29日,禾信仪器公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7054万元,同比下降52.8%;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2215万元变为亏损3620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3339万元变为亏损3975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经营现金流净额为-646万元;EPS(全面摊薄)为-0.5137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772万元,同比下降61.6%;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9万元变为亏损1874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847万元变为亏损1991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EPS为-0.2659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8.05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8.2%;归母净资产为3.67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6%。禾信仪器在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指出,当前的经营环境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及市场结构性调整的影响,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显著下降。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合计为34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42%。此外,公司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上海量羲技术有限公司的56.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以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实力。禾信仪器是一家集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向客户提供质谱仪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专注于质谱仪的自主研发、国产化及产业化,掌握质谱核心技术并具有先进工艺装配能力,是国内质谱仪领域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
    2025-10-31 09:48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在基于刀口扫描滤波的大梯度波前功率谱密度测量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朱健强研究员与焦兆阳副研究员团队在大梯度波前功率谱密度(PSD)测量方面取得进展。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刀口扫描滤波的波前检测方法,可实现大梯度波前中高频误差的精密检测。相关成果以“Knife-edgescanningfilteringmethodformid-spatialfrequencyerrorsdetectioninlarge-gradientoptics”为题发表于OpticsandlaserTechnology。以连续相位板(CPP)为代表的大梯度相位型光学元件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它的中高频加工误差需严格控制以保障下游光束质量。PSD是中高频误差评价的重要指标。常规检测依赖于干涉仪或轮廓仪进行波前测量,再进行PSD分析,而通常大波前梯度会导致常用的干涉法难以产生有效的干涉条纹或者难以解调相位信息,从而无法进行PSD的有效检测。针对该瓶颈问题,研究团队提出刀口扫描滤波法用于大梯度相位元件的PSD检测。本方法利用刀口在波前频谱面分别沿相反方向进行两次扫描,通过对每个扫描方向的系列刀口阴影图求和并计算它们的差异来提取波前相位梯度。它原理上保证了较大的动态范围,且利用相位梯度直接计算波前PSD从而省略了波前重建过程。本工作有望为高端元件的中高频检测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全新测试方案,对于大梯度相位元件的高效加工与检验迭代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得到中科院先导和青促会等项目的支持。(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供稿)
    2025-10-31 09:23
  • 西门子与普洛斯达成战略合作,共创智慧物流零碳新未来

    西门子10月28日以“数实融合,助力物流新智增长”为主题,亮相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全景呈现西门子在智能物流、供应链出海与创新等领域的最新产品、解决方案与成功实践。展会期间,西门子与新经济基础设施提供商与服务商普洛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普洛斯广泛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西门子在自动化、数字化及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携手为物流行业打造更多可规模化复制的智能零碳解决方案。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慧零碳物流园区建设中开展深度合作:西门子将联合普洛斯共同为物流园内客户提供核心自动化设备与物流解决方案,涵盖物流电控系统、物流AGV调度平台等;围绕园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西门子久经市场验证的能碳管理平台、光储充系统与微电网运行管理解决方案等,能够支持普洛斯物流园内企业客户进一步优化绿色运营。双方还将围绕“零碳物流园区标准”建设在未来继续拓展合作,联合开发适用于物流园区的碳排放标准与技术规范。此外,双方将组织定期沟通机制,探索智慧物流的更多业务模式及工业控制与物流控制融合的新路径。普洛斯是专注于供应链、大数据及新能源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产业服务与投资公司,在物流基础设施领域深耕超过二十年,目前在中国70个地区市场投资、开发并管理约450处物流仓储及制造研发等产业基础设施。此前,西门子与普洛斯在多个物流园区建设中已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园区内采用了西门子电气解决方案的自动化设备,为达成此次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10-29 14:18
  • 福建省计量院一科研成果助力氢能产业绿色转型

    近日,福建省计量院承担的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科技计划项目《融合PEM电解制氢系统及氢燃料电池电性能测试平台研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成果为氢能产业链中“制-储-用”关键环节提供了精准计量支撑,助力我省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在氢能装备中,燃料电池与制氢电解槽测试平台等核心设备集成的运行参数监测系统,是实现精准控制和运行安全的关键。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的有效性与性能评估的科学性,必须通过计量校准确保量值可靠。然而,目前该类设备仍缺乏专用集成化计量标准装置,传统校准采用“按参数分类”方式,依赖多台独立仪器对电压、电流、氢气纯度等参数逐一校准,存在设备分散、兼容性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实现多参数协同验证。针对上述问题,福建省计量院创新研制了一款集成制氢与燃料电池电性能测试功能的校准装置。该装置创新应用硬件级时序协同、自校准、特征参数自定义算法、软件AC耦合技术和双向自适应计量模型等关键技术,系统解决了同步性差、自校准缺失、阻抗测量精度低、双向计量不兼容等电堆电性能校准难题,可为氢能系统的性能评估与健康诊断提供实用工具,为制氢与发电效率、工况波动适应性、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双极板等核心部件与材料性能、系统集成与长期运行可靠性等方面,提供坚实的计量技术支撑。福建省计量院将持续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计量服务产业转型发展能力,助力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10-29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