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构建热处理行业新质生产力 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围绕中社部“强国复兴有我”宣传主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开展“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系列宣传活动。
系列宣传之“献礼篇”整体展示机械工业建国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行业为稳增长保全局和建设制造强国,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重大成果。
以此向祖国75周年华诞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并激励全行业在新的发展道路上,继续书写“强国复兴有我”的辉煌篇章。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翻开热处理行业的历史,重温我国热处理工作者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辛,披荆斩棘,繁荣热处理行业的成果。
热处理行业从无到有的40年
由于工业基础的薄弱和在战争中遭受的破坏,我国的热处理在20世纪40年代还仅仅属于一种作坊式的生产,尚未形成实质性的产业。在工科院校中无热处理的专门学科,因而也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当时的热处理操作大都是家传技艺,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
我国的热处理产业起源于50年代初苏联援建的156项企业。其中的机械工厂都设热处理车间和工段,购买了大批苏制热处理设备,包括箱式、井式、盐浴等三四十年代水平的电阻加热炉,并相应建立了第一批按苏联图纸生产这些类型设备的电炉厂。一些高等工科学校经过院系调整后,创建了机械制造工艺系的热处理专业,于1954-1956年培养出了第一批专科和本科的热处理专业毕业生。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还有一批从苏联学习归来的热处理专业留学生。陆续建立的一些科研机构和专科院校,基本上能按照材料和应用发展的步伐开展热处理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涌现出一系列科研成果。由此,我国从人才培养、研究与开发,生产技术的革新和设备制造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专业体系。
由于科研和生产应用的脱节,对革新生产设备的忽视以及长期闭关锁国,60、70年代的机械、冶金工厂的热处理生产技术没有出现明显的进步。直到80年代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的生产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观。
近十年热处理行业成绩斐然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热处理行业为稳增长保全局和建设制造强国,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取得了辉煌成就和重大成果。
到“十三五”末,我国各类热处理加工企业和车间近10000个,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材料制造企业约1000家,其中独立法人热处理加工企业约7000家,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热处理分厂和车间近3000个。全行业热处理生产设备约20万台(套),其中电加热设备约占80%,燃气加热设备约占20%,电加热设备装机容量约2500万kW。热处理工艺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热处理行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热处理行业年生产总值约1200亿元,其中热处理加工年营业额约1000亿元,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材料年销售营业额约200亿元。热处理加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约40万元/人,热处理装备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约80万元/人。
截至2024年,热处理行业的发展成绩斐然,一大批热处理企业已成规模,各种热处理设备和技术全年开花。热处理骨干企业各具特色,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1.推动智能化热处理车间建设
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热处理装备和先进工艺,加快数字化热处理技术装备和智能化车间的建设;利用智能制造推动热处理技术创新,建立智能化热处理标准评价体系,促进热处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智能化热处理车间建设。
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家;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7家;新建热处理项目(装备)全部实现数字化;真空热处理设备、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感应加热设备、连续式自动生产线。
2.研发推广热处理烟气收集和处理等节能环保技术装备
(1)烟气处理设备—收集罩—管道喷淋雾化—油烟废气净化烟气收集和处理设备已经逐渐成为热处理车间的标准配置,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
(2)开展大型燃气热处理炉绿色设计与制造,研发和推广燃气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技术、余热利用技术——蓄热式台车燃气加热炉。
(3)推广真空渗碳、渗氮技术装备,真空溶剂清洗技术装备。
3.补齐热处理工业“短板”
加强热处理产业技术基础及热处理工业软件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建设,补齐热处理工业“短板”。围绕智能制造热处理工艺软件包和热处理工艺软件云(热处理智能制造体系)、热处理车间智能制造(MES)系统、热处理工艺效果预测技术和热处理生产能源管理分析技术等,加快研发步伐;围绕航空航天、电力、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高速铁路及大功率机车等领域齿轮传动领域的关键零件,突破亟须解决的热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4.重点开发推广数字化保温罩转移式大型井式炉
针对电站、风电、高铁等大型工件、长轴类工件的热处理需求,开发数字化保温罩转移式大型井式炉,以满足安全生产、环保排放以及实现热处理车间数字化的需要。
5.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
立足我国热处理装备制造已建成的完整体系基础,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通过主动出击、合作开发、抱团推进等多种形式,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搭乘重大工程的快车“走出去”,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国外布局。
结语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我们国家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热处理行业回顾历史、总结现在、展望未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力、贡献力量的关键节点。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热处理行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蓬勃发展。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供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徐念沙会长出席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开幕式并会见海内外行业企业代表 机床工具 4月21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在京开幕。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贾成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以及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美、德、日、意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机床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会开幕。徐念沙会长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开幕本届展会以“融合创新数智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之路。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的近2450家展商以及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贸促机构等组团参展,展览面积超过31万平米,使本届展会成为近十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徐念沙会长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会长,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李奇副会长等的陪同下,参观通用技术、北一机床以及台湾大立机器等展区,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并与企业代表深入交谈,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徐念沙会长参观企业展台展会期间,徐念沙会长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道格拉斯•K•武德会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稻叶善治会长、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彭飒彬等国外行业协会和贸易组织代表等就全球机床产业的行业现状、技术趋势、市场挑战及合作机遇进行交流,就如何为相关国家做好服务展开探讨。徐念沙会长特别提到,要加强行业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技术交流会和行业对接会等活动,希望以此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推动全球机床行业健康发展和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徐念沙会长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道格拉斯•K•武德会长交流徐念沙会长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会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稻叶善治会长合影徐念沙会长与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彭飒彬等交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徐念沙会长在展会期间会见台方庄大立理事长一行,并与台方代表亲切交流。庄大立理事长陪同徐念沙会长、李奇副会长共同走访台湾展区,交流台湾机床产业发展情况。徐念沙会长表示,大陆出台若干惠台措施,积极推动台资企业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欢迎广大台资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徐念沙会长会见庄大立理事长并参观台湾展区展会期间,中国机械联宋晓刚秘书长与台方庄大立理事长一行进行座谈交流,具体就本年度两会互动交流活动进行探讨和安排。宋晓刚秘书长还了解台湾机械工业企业及大陆台资企业近期运营情况,表示中国机械联将积极帮助台企业反映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助力台资企业在大陆实现高质量发展。宋晓刚秘书长与庄大立理事长一行座谈交流(国际合作部)
-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石化联合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石化通用 2025年4月22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孙伟善副会长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石化联合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石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及面临的问题,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及短板,“十五五”期间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内容。与会人员围绕“十五五”期间如何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和机械装备融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加强与下游石化行业用户的沟通交流,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机械装备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他指出,机械工业与石化行业要集中资源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石化装备的自主化水平和国产化率,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度,从装备制造端夯实国家能源安全的根基。石化联合会信息市场部、产业发展部、科技装备部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
-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其他民用 2025年4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有色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范顺科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有色协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并表示希望同中国机械联及系统协(学)会、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交流。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机械装备和材料行业间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策略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强化与上游材料行业的供需对接,尤其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机械工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开展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有色协会副秘书长、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林如海,会员部、科技部、轻金属部、重金属部、政策研究室、再生金属分会、稀散金属分会、硅业分会、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肖立群,中国机械联会员工作部、科技工作部、行业发展部、教育发展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
-
一季度机械工业生产、投资稳定增长 机械工业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趋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1%,汽车制造业增长1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4%,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1%,汽车制造业增长2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4%,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5.4%。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一季度,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18万台,同比增长20.5%;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4.9万套,同比增长26%;发电机组累计产量为7415万千瓦,同比增长75%;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为17267万千瓦,同比增长18.5%。(统计与信息工作部)